為什麼石達開想佔領四川?

新青年必讀


石達開從天京出走後,歷時7年,轉戰了15個省,最後決定去四川。但是石達開還沒有進入四川,就在大渡河邊全軍覆滅。

(石達開劇照)

說起來,石達開去四川,並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歷史上在四川建立的政權,沒有一個能夠發展成全國性的政權(當年劉邦從漢中出發,最後獲得了天下。但嚴格地說,漢中並不屬於四川,同時劉邦獲得天下也有些僥倖),而且這些政權沒法長久就會滅亡。在石達開之前,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件事,石達開本人也是很清楚這一點的。可以,為什麼他還要貿然去四川?以至於還沒有走進四川,就全軍覆滅。石達開這樣做,不是自取滅亡嗎?

要搞清楚石達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錯誤選擇,我們得看看石達開從天京出走的一些情況。

其實,石達開雖然從天京出走,和洪秀全分開了,但是他的做法一直非常奇怪,是歷史上別人從來沒做過的。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者,如果離開了之前的首領,一定會選擇稱王、稱帝之類。比如武臣離開陳勝,自封為趙王。劉秀離開劉玄,也是明確地亮旗幟稱帝。

為什麼離開了之前的首領,要選擇亮旗幟稱王稱帝呢?因為這樣一來,才會給世人一個明確的信號,世人才知道,跟著你幹,是有奔頭的。將來你做大當皇帝了,好歹自己可以封侯拜相,封妻廕子。就算戰死了,妻子兒女也可以沾光得福廕。

可是,石達開一直沒有明確亮旗幟。這實際上也是石達開最後力量越來越小,隊伍越來越少,以至於全軍覆滅在大渡河邊最重要的原因。

(洪秀全劇照)

那麼,石達開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我認為,這是由石達開自身的性格決定的。

石達開是個很講江湖義氣的人。當時他之所以加入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就是因為洪秀全親自上門邀請他。他出於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想法,支持洪秀全而加入了。雖然加入了,但其實他從來不信洪秀全拜上帝教那一套。在天京事變中,洪秀全猜忌、限制,乃至打擊他的做法,讓他非常生氣,因而才負氣離開。

總之,石達開身上更多的是江湖義氣,而不是古代知識分子具有的那種忠孝思想。如果他有忠孝思想,那麼他就應該極力擁護洪秀全。不管洪秀全做得對,還是不對,他都不該評判。而且,他還要反覆收斂自己,樹立洪秀全的權威。就像當年蕭何為了樹立劉邦的權威,“自汙”自己一樣。如果他這樣做,洪秀全一定不會猜忌他,他也不用離開天京了。

具有忠孝思想的人,還有一個反面極端,就是自己做大當王,讓別人忠於自己。石達開要是這樣,他離開洪秀全後,就應該明確亮旗幟,稱王或者稱帝。

但是,因為石達開是江湖義氣,他覺得他離開洪秀全,是站在正義的立場上。如果離開洪秀全後,自己佔山頭,亮旗幟,那樣的話,別人一定會說他動機不純。他可不想受別人這個話。

因此,石達開離開天京後,一直以太平天國“通軍主帥”的名義作戰。而且,他的每次作戰,都是為了配合太平天國的主力部隊來進行的。包括他進攻浙閩,包括他發動寶慶會戰,都是為了牽制清軍,讓清軍無法一心一意地圍剿天京。

石達開這種配合太平天國主戰場的行動,所起的效果是明顯的。太平天國能夠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等重大勝利,都是因為石達開牽制了清朝大量兵力的緣故。

(李秀成劇照)

不過,石達開雖然極力牽制清朝的兵力,為太平天國主力減壓。但是,洪秀全卻並不買石達開的賬。無論是石達開進軍浙閩,還是寶慶會戰,洪秀全都沒有派軍援助石達開。不但沒有派軍援助他,而且還把李秀成、陳玉成、楊輔清等大將紛紛從石達開身邊調走,讓石達開越來越缺少大將,因此多次打仗都不勝。

就算這樣,石達開也從來沒有埋怨過洪秀全,依然想辦法積極配合洪秀全作戰。而他之所以去四川,也正是配合洪秀全的表現。

雖然去了四川后,無法做大。但是石達開從來沒想過要做大。他想的也就是去了四川后,能夠把戰場拉開,和太平軍主力互為犄角,從而有效地牽制清軍。同時因為有山川之險,他可以確保不敗,再不會出現寶慶會戰那樣的慘敗。只要太平軍主力能夠做大,他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石達開實在是一個無私的人。但是他的無私,卻並不能在戰場上轉化為勝勢,以至於最終全軍覆沒。而直到全軍覆滅之際,石達開依然在講江湖義氣。他毅然自行前往清軍軍營,和清軍談判。希望用自己的命,保護最後的兩千將士不被清軍屠殺。

可惜,虎狼一樣的清軍,最終不但殺了他,也殺了那兩千將士……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史》《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讓我們看看石達開出走後的形勢,他想取四川的原因就十分明顯了。

就近作戰1年半後,天京方面的情況使石達開已不便就近作戰

石達開出走後前1年半左右的時間,一直在太平天國主戰場及附近作戰。

可是,有些事情證明,石達開或許不應該再留在主戰場了,應該要真的“遠征”了。

1、天王不斷離間石達開部將領與石達開的關係,石達開部持續被挖牆腳,嚴重影響了作戰。

石達開出走之初,仍以為太平天國通軍主將之職多方佈置。在石達開與洪秀全溝通後,決意與楊輔清合作,攻略閩浙,以緩解天京之圍。

儘管石達開攻衢州失利,但楊輔清在福建已經獲得了很好的優勢,石鎮吉也已經兵臨金華,進入浙江腹地。見此形勢,石達開決意與楊輔清部會合,移兵一起攻略福建。

可是,在洪秀全的離間下,楊輔清居然在石達開軍尚未到達的情況下,撤出了他們經過血戰才奪取的各據點,回到洪秀全陣營。

石達開就近轉戰時,洪秀全不斷挖他牆角,嚴重影響了他的作戰。

更離奇的是,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也開始獨立行動了。事實上,石鎮吉與石達開還保持著很好的私人關係,在石鎮吉進入廣西時,石達開還曾託石鎮吉去尋找石家眷屬!既然私人關係良好,卻又既不迴天京又不願合兵作戰,聯繫石鎮吉後來的口供,應該是洪秀全搞出的“政治原因”了。

經此種種,石達開進一步看清了洪秀全對他的態度,繼續留在太平天國附近作戰,恐怕已經十分“不便”了。

2、天王重建了五軍主將制,使得石達開與友軍協作十分尷尬,甚至可能很容易擦槍走火。

如果要留在主戰場附近作戰。處理好與友軍的關係,做好與友軍的協同是十分關鍵的。

可是,在五軍主將制確立後,各部均受中軍主將節制。

此時,石達開部如再在與友軍接近的區域就近作戰,彼此之間有效協同的難度極大!擦槍走火,引發進一步內訌的可能也是不小的。

因此,除非石達開重新歸屬洪秀全直接領導,否則,石達開已經難以繼續在主戰場附近作戰了,他必須遠離主戰場,遠離友軍。

石達開再留在“友軍”附近,發生內訌可能不小。


取得四川,不僅能獲取一塊優越的根據地;而且,能摧毀清朝當時的經濟命脈。

因此,在江西南安,石達開召集眾將商議,決意以”入川“為下步的戰略方向。

“入川”的意圖如能實現,對大清的打擊是比大家想象的還要大的。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益州”的重要性。他以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農業基礎,在華夏版圖上長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不過,這還遠遠不算完。此時,對大清來說,四川的重要性已經遠遠高於平時了。

東南淪陷,中南戰亂,四川此時已是大清少有的完富之地了。

由於金陵已經被太平軍佔領,佔大清財政1/3的江南糧倉已經不復為大清所有,而兩湖、安徽、江西等地也是長期戰亂。

因此,此時,無論糧、鹽、錢,大清都前所未有的依賴四川。

鹽,由於兩淮戰亂,鹽已不得上行,而兩湖地區又極缺鹽。此時,兩湖地區主要依賴蜀鹽。

錢,其實和鹽是關聯在一起的。此時的鹽,關係的可不只是吃飯清淡不清淡的問題了,還直接關係到當時清軍,尤其湘軍、淮軍、楚軍的軍餉。胡林翼曾說:“蜀鹽,以及他牽涉到的厘金,是軍餉所出。”

當時,西北貧窮,東南戰亂,唯有蜀中完富。“蜀之富,五倍於兩淮,十倍於江西,二十倍於湖北”(駱秉章奏摺所言)。

糧,由於東南糧倉的丟失,兩湖的戰亂破壞,此時,四川是清軍作戰的主要糧倉所在。

當時,湘軍與太平軍各處交戰,依賴的,正是四川的糧食。

可見,在當時,四川已經成為清軍鎮壓太平軍的後勤基地,也是唯一還保存完好的富庶地區,可以看成是大清當時的經濟命脈。

因此,如果能攻取四川,不僅在地理上能獲取上游之勢,更能摧毀大清的經濟基礎。

四川防務空虛,且有較強的反清起義軍活躍。

由於清軍在南方的主要力量都在安徽、江西戰場作戰,江西的防務十分空虛。

此時,雲南的農民起義軍李永和和藍朝鼎兄弟一起攻入四川,打下了自貢鹽場,兵力迅速發展到10餘萬,圍攻綿陽,兵鋒直逼川西和成都。

直到1860年,駱秉章到任四川后,調集湘軍等武裝入川,才平定了這支武裝。

顯然,在石達開們決意以入川為方向時,四川的防務十分空虛。

李永和的起義軍在四川迅猛發展,石達開完全有信心比李永和做得更好。


因此,石達開決意入川的原因是:1、石達開部必須遠離主戰場,進行遠征;2、以四川為根據地不但最能發展自己的實力,也能直接摧毀大清的經濟命脈,意義重大;3、此時四川防務空虛,石達開攻略四川看起來可能性不小。

可是,由於石達開在執行這一戰略時的失誤,如:在湖南頓兵寶慶,圍攻寶慶失敗後不得不輾轉西南,耽誤了時間,使清朝加強了四川地區的防務。

最終,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入川的宏圖終究未能實現。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石達開,綽號石敢當,是太平天國的主要將領之一,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戰略家,武學家,詩人,書法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多次與清軍交戰並取得勝利,是太平天國運動早期不可或缺的領導人之一。然而面對深得人心的石達開,天王洪秀全害怕他成為“第二個楊秀清”,對他產生了戒備與猜疑,還將自己的兩個哥哥封王牽制石達開,甚至意圖加害。天王洪秀全的猜忌,導致石達開只得被迫“離家出走”,走上了分裂太平天國的道路。那麼,石達開為什麼要帶領軍隊去四川呢?

其實最先開始,石達開並沒有清晰的戰略目標的和與之相匹配的部署,而且四川也不是他的首選。他起初的動機是避禍安徽,隨後進軍浙江,並聯合國宗楊輔清進軍福建,開闢浙閩根據地,與天京根據地連成一體。可惜最後因局面不利石達開只得放棄攻浙、撤往福建,後又轉戰到江西。在江西修整一段時間後,他帶著軍隊進攻寶慶,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聽聞石達開進攻自己“老家”,不得不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

石達開一路招兵買馬,到達廣西的時候手下已經有十萬之眾,可謂兵強馬壯,但十萬人的部隊需要大量的後勤補給,廣西土地貧瘠、人口稀少,物產缺乏,根本養不起這麼龐大的軍隊最後石達開才決定北上四川,建立四川根據地,依仗地利優勢,割據一方,然後徐圖發展。而且,還可以和南京太平天國遙相呼應,共同對抗清軍,將太平天國立於不敗之地。

四川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不僅連接西南西北,處於交通要道,還是富庶之地,有足夠物力財力支援前線。四川盆地土地肥沃,“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四川首府成都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遠遠不是土地貧瘠的廣西能比的。不僅如此,四川地勢險要,“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佔領四川,“進可逐鹿天下,退可偏守一隅”。而且石達開率軍入川,不僅可以補齊太平天國的長江防線,還可以為自己開創全新基業。想當初,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稱霸中原的路線上,四川不可或缺。因此石達開奪取四川,百利而無一害。

進攻四川建立根據地的想法是美好的,眼前是大好局面,但是時不待人。石達開過於戀戰,先後四次入川,貽誤了奪取四川的大好時機,還在大渡河被漲水所阻,渡河不成。清軍在三日後及時趕到,設下重重防線,石達開率軍多次搶渡失敗,糧草用盡,陷入絕境。最後決心捨命以全三軍,向清軍投降,“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


鄧海春


因四川地理關糸


真王山


石達開是位智勇雙全的指揮員,可是,受眼光所限,缺乏戰略眼光,和戰略安排,其想佔領四川,估計想成就漢高祖劉邦一樣,因之而得帝業。可是,四川道路堅險,山川縱橫,易守難攻,更何況川四人特製老實,不會隨太平天國造反,其群眾基礎差,必將拼全力對抗太平軍。如果,我是石達開,一定不把進攻路線定在四川,而是折向南——廣西。廣西是太平天國的發源地,始發地,又是石達開的老家,群眾基礎好,革命熱情高,太平軍回師,必不會受到堅決抵抗。再次,廣西與越南交界,有海路,再不濟,從海可逃至東南亞,從陸,可逃至越南,可暫僻一時,別圖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