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電影裡有一句路人甲說的話讓人印象深刻,人聲鼎沸觥籌交錯的喜宴上,他扭過頭對朋友說:

“你正見識到中國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

《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婚禮的喜宴上最常見的遊戲玩笑莫不圍繞著新郎新娘的親密之事,思及平時,似乎也沒有哪個場合可以讓人這麼公開地調侃玩笑這種事情了。婚禮的喜宴確實是中國性文化的一個小小折射。

而這部電影並沒有僅僅圍繞著這一個問題來講述,故事的發生地是在美國,如果李安導演只是單純地想來探討中國婚慶的文化其實並不需要將背景置於美國。

電影講的是,美籍華人高偉同經受不了父母的催婚,於是和對自己有好感的女房客顧威威假結婚,目的是為了掩飾自己和同性戀人賽門的感情,作為報答,這段婚姻也能幫顧威威拿到綠卡。

《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卻不料,所有的矛盾在父母來到美國幫他們辦喜宴之後糾結在一起,事情開始不受控制。發生在美國的故事,使這場喜宴成為展現新與舊,中與洋衝突的絕佳平臺,這種複雜的衝突性,也正是李安導演的風格特徵之一。

  • 01 關於婚姻

催婚的問題在電影裡看來,並不是我們當代社會才出現,從高偉同的父親到高偉同自己,都經歷過被家裡催著結婚的階段。

在家裡長輩看來,人到了年齡就要結婚,雖然老人嘴上說著是自己急著抱孫子了,但其實他們只是牽掛,希望看到子女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穩定的生活,有了即便自己離去了也還有人給他們的家的溫暖。

電影裡高偉同的父親心臟病發作還是挺下來了,就是有一口氣咽不下去,“等著抱孫子呢。”這是天下父母普遍的心態,即便是在號稱自由開放的美國也不外如是。


《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這場喜宴在中國的意義還有另外一層,那便是血脈的繼承。中國自古看重香火,講究傳承,念舊,婚姻帶給他們的意義就更為豐富了。

一血一脈,如果在自己的手上斷卻那便是愧對祖先。所以中國古代刑法有一種酷刑便是“滅九族”,雖然加諸自己肉體的痛苦不會更多出一分,但是帶給罪人心理的痛苦卻是毀滅性的,因為這種刑罰會讓你的血脈痕跡蕩然無存,即便自身不認為有罪的犯人,這時候也會覺得自己罪過難贖,因為這種罪是面對祖先的。


影片中高偉同的父母和高偉同的衝突就在於此。高偉同和戀人賽門相處和諧,最大的顧慮就在於高偉同的父母。高偉同無法放棄自己的愛情而去完成父母期望的傳宗接代的任務,但是他愛自己的父母,根本不忍告訴父母自己是個同性戀的真相,所以只能一個謊言接著一個謊言地去圓。

而高偉同的父親其實已經無意中得知了真相,但是他依然裝作不知曉的樣子任由兒子把謊言圓下去。他愛自己的兒子,但是高家的香火也不能斷,所以他只能假裝。但是他又用自己的行動暗示了對於賽門的接受,畢竟沒有什麼比兒子的幸福更為重要的了,直到威威決定把孩子生下來,他終於得到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這部電影裡面關於婚姻的部分,雖然有新舊矛盾衝突的部分,但更多的是對與對的較量,是他人的期望和自己情感的較量。

我們究竟應該考慮誰多一點?這個問題在電影裡被愛這個永恆的主題解開了。

  • 02 關於同性戀

電影中高偉同和其他逼婚故事的主人公是不同的。他和賽門是一對同性戀人,在當時美國的環境裡,同性戀人姑且有時會受到鄰居的有色眼光的注視,更別說傳統的國內環境了。

影片裡對於同性戀生存狀態並沒有太多的著墨,從高偉同和賽門兩人的相處來看,他們面對的阻撓不單單只是外界的,還有自己內部的。

《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偉同和賽門假裝打電話告白

高偉同曾經和高媽媽說,同性戀相處和諧十分不容易。如果社會把他們當做普通人,當做普通的戀人關係來看待,他們就會像普通戀人一樣去相處就好,在陽光下親吻,在陽光下爭執,但是這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分外奢侈的,他們的所有分與合都必須是暗暗的,無人知曉的。

影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賽門。他是一個真正會愛的人,他愛高偉同,所以愛他的家人,是發自內心地對所有人好,即便是顧威威也是他出主意幫忙留下來的,可能正是這一點才讓高爸爸放心地接納了他。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同性愛人都能做到如此。

因為生活的壓抑愛的壓抑,他們要多善良多陽光才能如此坦蕩無私?

《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賽門

同性戀的身份設置使高家父子之間的矛盾處在一個極限境遇上,高偉同不像他的爸爸,當初是不同意家裡安排的婚事才離家從軍,高偉同是不是不喜歡家裡的安排,而是他的性取向根本就不是女人。

這個設定就導致了父子之間選擇的矛盾是必須有一方付出代價做出犧牲的。從而使影片擺脫了俗套的設定且充滿了現實性。

雖然問題的出現帶有現實性,可是問題的解決並不是。化解一切矛盾的愛與善良讓高爸爸認可了賽門之後,但是這畢竟是桌子底下的和解,一切都是不能擺在桌子上面來看的。

《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問題的解決帶有遷就和追求大團圓的嫌疑,一個孩子的出生就能化解之前所有的問題使得前面的鋪墊帶有小題大做的嫌疑。這也是本部影片中我覺瑕疵之處。

  • 03 關於美國夢和女性

顧威威身上折射出來的則更多是美國夢的色彩。在她的眼中,高偉同是個幸福的人,他有錢還有綠卡。而顧威威為了在得到綠卡繼續在美國待下去,不惜到處找人假結婚。這場喜宴的由來也部分因為她為了綠卡和高偉同結婚。

《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在電影中,高媽媽和顧威威是比較鮮明的對比,高媽媽是很傳統的中國女人,而學習現代藝術的顧威威則是充滿著現代思想的女性,兩人在影片中有一段對話:

高媽媽:“你會明白,女人畢竟還是丈夫和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顧威威:“不一定。”

顧威威和高偉同一樣當初抱著各自單純的目的結婚,這場婚禮卻讓兩人都迷惑於自己的心了。

《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顧威威只是想得到綠卡,可是又貪戀高家爸媽的疼愛和溫暖,或許異國他鄉漂泊太久,這種溫暖真的很具有吸引力和迷惑性。雖然她依舊認為自己的前途更為重要,女人不再是丈夫和孩子是第一位的,但是這並不能否定掉母性的重要。

她終究沒有狠下心來打掉孩子。

這個決定則直接緩解了前文裡呈現的絕大部分矛盾,是很重要的,但是卻用了一種很短促的方式來表達,顧威威打掉孩子之前沒有太多的心理活動反應,彷彿是下定了決心,但是卻在吃漢堡包的時間突然放棄了,讓人感覺舉重若輕,鬆了一口氣。


《喜宴》:李安電影中關於婚姻、性別與家庭的三層衝突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雖然在劇情上有美化的嫌疑,但是它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人物的飽滿,劇情矛盾呈現的飽滿。

不論是高偉同,顧威威,賽門,還是高家父母,在我們看到最後的時候他們並不是我們剛開始看到的樣子,他們在劇情的發展之中愈加豐滿,甚至出現了變化。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