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對娃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少走彎路,父母帶娃更省心

現在的父母都崇尚“科學育兒”,會主動地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研究各種科學育兒

的方法,可是各路專家和流派那麼多,有的說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家長不可以有過多的干涉。

有的卻說孩子如同小樹苗,不經過修剪和管理就不能成才,總之各有各的道理,面對這些說法,父母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李玫瑾:對娃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少走彎路,父母帶娃更省心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任由孩子自由發展,家長看到孩子有錯誤的行為也不管的話,孩子就容易形成很多不良習慣,長大之後很難改正。

但是管得太多,凡事都包辦干涉,又會使孩子過於依賴父母沒有主見,那麼父母究竟應該怎麼來管孩子呢?在哪些事情上應該管?哪些又不應該管呢?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說過:對孩子要“三不管,兩不慣”,能少走很多彎路,家長也能更省心。

李玫瑾:對娃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少走彎路,父母帶娃更省心

孩子哪些行為不用管?

  • 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這些孩子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父母不用代勞,讓孩子從小養成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更容易適應集體生活,性格也比較獨立,無論學習還是人際交往方面都會更加出色

當孩子上學以後,要讓孩子每天自己來整理學習用品鉛筆和橡皮有沒有裝進文具盒?書本和作業本有沒有裝進書包?毛巾和水杯都帶齊了嗎?這些屬於

孩子自己的物品,就應該讓孩子自己整理和檢查。

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

李玫瑾:對娃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少走彎路,父母帶娃更省心

  • 能自己解決的問題

孩子是在一次次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得到成長的,當孩子遇到困難,要讓孩子自己先想辦法,藉機來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難,就會產生成就感自信心也得到提高,所以父母應該學會適當放手。

在孩子的學習中也是如此,如果孩子遇到了一道難題,父母應該啟發孩子多思考,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說出答案。

李玫瑾:對娃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少走彎路,父母帶娃更省心

  • 能夠承受的挫折不要管

現在的孩子普遍抗挫折能力較差,稍有不順心的事情,要麼衝動易怒、要麼悲觀萎靡,這都是由於從小沒有經受過挫折教育,成了“溫室裡的花朵”。

人不可能永遠活在父母的庇護中,必須學會經歷風雨,從小讓孩子承受應有的挫折,可以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塑造堅強的性格

當孩子因為成績沒考好而感到失落,當孩子學習騎自行車時摔倒而哭泣,當孩子因為不能得到想要的玩具而沮喪

父母要告訴孩子: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生活不可能總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所以我們都要學會承擔痛苦、經歷挫折。

李玫瑾:對娃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少走彎路,父母帶娃更省心

孩子的哪些行為不能慣?

1、懶惰

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只有

努力勤奮,才能獲得成功,所以在面對孩子懶惰的問題上,父母不能慣著。

生活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幫助孩子養成勤奮自律的好習慣,學習中培養孩子勤於思考刻苦努力的品質,對以後的人生大有裨益。

李玫瑾:對娃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少走彎路,父母帶娃更省心

2、錯誤行為

說謊亂髮脾氣欺負弱小沒有禮貌等不正確的行為,父母是不能縱容的,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學會分辨是非,做事要有原則、有底線

犯錯之後要能承認錯誤、知錯就改,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長大之後才能有正確的三觀。

想改變孩子的自私行為,你需要讓孩子學會分享,白居易曾經說過:“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說的正是分享的道理,一個懂得分享的孩子,才能有好人緣,到了幼兒園才能不受欺負。

李玫瑾:對娃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少走彎路,父母帶娃更省心

其實上面這些都是孩子不良行為習慣導致,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看,下面這兩套行為習慣養成繪本,《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陪你長大養成早教互動圖畫書》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人格。

李玫瑾:對娃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少走彎路,父母帶娃更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