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華妃至死不知,皇后為何每次卸妝親手摘了耳環?

松金洋子


華妃死得好可憐,什麼都不知道就死了。糊里糊塗!可悲可泣啊!

言歸正傳,“皇宮”會讓我想起紫荊城,古人都說,一入紫荊城深似海!這是一個比權勢而又無權無勢的地方,皇帝的一句話決定你的生死。皇帝就是至高無上的王!後宮佳麗三千,皇帝卻是不能每個都寵幸,所以就產生了後宮之主——皇后。皇后也算是位高權重之人,掌管著這個風花水月的地方。“靜修”是這部《甄嬛傳》裡的黃後。看過的朋友也都知道,這位皇后也算是個可悲之人,權重有了,愛情卻渺茫無期!

我認為,皇后為何會親自動手摘下耳環有以下原因:

一、依賴感

為什麼說是依賴感呢,眾所周知,皇宮不是一夫一妻制,後宮中妃子太多,皇帝每天都會寵幸不同的妃子。而我們的這部《甄嬛傳》裡皇后的位置得來得可不算正道,而且,皇帝最愛的人不是別人,而是皇后已經死去的姐姐,而這個姐姐又是被皇后弄死的。皇帝遊走在眾多妃子之中,心卻沒有在任何人身上,包括皇后,沒有愛的女人都是孤獨的,特別是在深深的後宮當中,本身入皇宮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皇帝,這個男人就是一片天,但是他的心卻不在皇后身上,她依賴這些外在的權利事物。想從這些身上找到歸屬感,存在感。這是她所奮鬥出的權勢能力。她依賴著這種權勢依靠。因為它能夠給皇后一種心安!深處後宮,又不是獨享皇帝的那份寵愛,更加不踏實,不安全!



二、意義珍貴

一件首飾,皇后分分鐘的不缺,也沒什麼特別稀罕的。但是話說女兒情,東西不重要,誰送的才是重要的,這一副耳環用到了一樣很寶貴的東西所製作,那就是“東珠”而東珠卻是皇帝所贈與的。這樣子就可想而知了。皇后愛皇帝到什麼地步呢?“皇后殺皇后”的地步,同為親姐妹,血濃於水為什麼會自相殘殺,就因為一個男人而產生的殺意,她愛皇帝愛到只想一個人據為己有,華妃的愛是明目張膽的,愛得那樣的轟轟烈烈。而皇后的愛是埋沉心底的,她恨那些能服侍皇帝的人,把那些懷有龍種的人盡數殺害,看似一切都是華妃,其實只不過是皇后的允許不阻攔罷了!而想而知皇后對皇帝的這份愛。所謂愛屋及烏,皇帝所贈的東西肯定珍貴守護,又怎麼會允許下人去碰呢?


三、高高在上的權力象徵

後宮一切吃穿用度皆有區別,吃穿用度象徵的是你所享受的權利。你的身份地位。“東珠”因為稀少而昂貴,但是並不是沒有,在後宮這個有些等級劃分的地方,最好的東西肯定給最高權力的人,後宮最好權力的是皇后,所以皇后的耳環由東珠所製造。它只有皇后允許佩戴!所有人看到都要行禮,那種至高無上的人權,是多麼的耀眼,是多麼的權勢!這麼權勢的東西怎麼會讓你一個下人碰?等下弄壞了或者沾上什麼你的氣怎麼辦?而且每天由我親手摘下也是能親手感受這種權勢的氣息!


四、時刻提醒自己

“每天親手摘耳環”是一件小事,但是她為什麼會堅持一直一直?因為她每天都在提醒自己,警示自己,她做過很多的壞事,但是她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皇后位置的得來,萬人的敬仰,榮華富貴,家族榮光,陷害、爾虞我詐……等等等等。一系列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她為了今天的自己而親手做過的,她需要時刻提醒她的“成功”是多麼的不容易,她更需要步步為營,精細生活!

其實說到底,皇后親手摘下耳環這一件事對於皇宮來說是可恥而又可悲的,可恥的是這個人上人心裡是那麼的脆弱和無助,擁有權力又有什麼?每天都不能睡一個安穩覺的可悲!她愛皇帝,親手摘下耳環是表明對皇帝的重視與愛意,更多的也是在宣誓和讓自己牢記自己的地位。


小明Ge


華妃至死不知的事情還真是不少!

不過,其實華妃臨死前才知道自己不孕的真正原因以及當年流產的真相,雖然心痛,但至少死得明白。

那麼,我們又來說說華妃至死不知的事兒!皇后每次卸妝的時候,都親自摘下耳環,這是為什麼?



耳環這個東西,自己摘方便

耳環,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裝飾,可以增添女性的魅力和氣質。

或者可以作為服裝的點綴,吸引人關注的點。

所以,其實帶過耳環的女性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個東西,自己戴自己摘是最方便的。

別人戴的話,耳洞很小,不是那麼順手。同樣的,對於劇中的皇后娘娘來說,亦是如此。

皇后不讓其他人幫她戴耳環,也是為了自己取更方便。

當然,也是避免宮女們萬一下手沒個輕重,傷了鳳體如何是好?



皇后的耳環是東珠,尊貴的象徵

皇后的耳環是有講究的,與其他不同。皇后佩戴的耳環是東珠,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無上尊貴。

既然是如此珍貴的東西,其他人肯定不能隨便摸,隨意觸碰。

不過,皇后娘娘對於權力的渴望也是十分大的。

沒有皇上的關懷和愛以後,與其說皇后娘娘一片痴心對皇上,不如說她對權力也是十分看重的。

否則,她要如何度過慢慢長夜!

這樣的耳環,劇中甄嬛戴過。甄嬛回宮的時候的仗勢,位同副後,後來熹貴妃冊封的時候,也是東珠耳環。

可見,皇上對甄嬛的寵愛,也可以看出這耳環的尊榮。

每天晚上,當皇后要摘下這耳環的時候,就如同手握著權力。所以,她要自己摘耳環。



皇后的耳環裡,有沒有暗藏玄機?

東珠耳環的耳墜很大,那麼這個耳環裡有沒有暗藏玄機呢?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應該知道,皇后從來不用香料,這是為什麼?

自然不是因為皇后本來就不喜歡用香料,而是她太清楚香料的壞處了,也太清楚關於香料的手段了。

而作為皇后,她總是要與其他嬪妃見面,為了安全起見,確保自身,加上皇后精通醫理,所以這個耳環裡是不是裝著一些解藥一類的東西呢?

再或者,裝有一些陷害嬪妃的東西呢?

這樣的事情,也斷然不能隨便給其他人知道的。

看看皇后身邊的剪秋姑姑,雖然沒有戴著東珠耳環那樣的耳墜,但是剪秋姑姑的耳朵上,可一直是一副很大的圓圓的耳墜呢!

所以,皇后親自取下耳環的原因也可能是耳環裡裝有東西。

皇后自己取耳環更方便,也是權力的象徵,也有可能是因為暗藏玄機。你說呢?


無心浪味仙


在電視劇中,各宮小主裝扮、卸妝都是有人伺候的,戴耳環摘耳環這件事,有過經歷的男女孩子應該都有經驗,這種事還是自己來更順手,戴耳環可以別人幫著戴,摘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弄疼。

皇后親自摘耳環在電視劇中的確有展現,親自摘耳環,其實也是表現出來皇后有些事親力親為,不像華妃,算計人這種事也都全權交給曹琴默,到頭來反被人算計。皇后這麼做,也是為了突出性格。

皇后那副耳環從頭戴到尾,這幅耳環在電視劇開頭介紹過,這是皇上賞的東珠做的耳環。剪秋說了句什麼話,最後歸結到夫妻情深上,皇后可是開心壞了。更何況皇帝親賞的東珠呢?

皇后親自摘耳環,也正是為了凸顯夫妻情深。在皇后心中,雖然是後宮裡的打胎大隊長,可是她心裡是很看重和皇帝的恩情,沒到初一十五,就會備好飯菜等皇帝來吃,等皇帝晚上歇息的時候,皇后基本上都好好的依偎著皇帝。

東珠是皇后才能佩戴的東西,別人都沒有。雖然景仁宮上下都知道皇后娘娘身份貴重,但是每天華妃都來宮裡示威,時間長了,難保不會有些奴才生了不敬之心。因此皇后每天自己戴自己摘東珠耳環,也是給那幫奴才看,誰才是主人。

皇后每天親自摘戴東珠耳環的消息傳到別的宮裡去,行為不重要,關鍵是別人一聽到東珠耳環,自然就會想起來東珠代表什麼地位,也就能防著那些有僭越之心的人。

華妃縱使有一副跟皇后差不多的耳環,也用不了東珠,更加顯示出來皇后的地位。


入行娛樂


《甄嬛傳》中皇后梳妝是下人伺候,卻要親手摘耳環,原因如下:

第一、耳環珍貴。皇后的耳環是東珠耳環,清朝統治者把東珠看作珍寶,而東珠又極其難得,所以皇后也十分喜愛。

第二、不信任任何人。東珠珍貴,皇后性格是除了自己,不信任任何人,怕下人不小心弄壞,所以必須親手摘下耳環,親手放置自己才安心。

第三、東珠是權力的象徵。只有皇后、皇太后用以鑲嵌在表示權利和尊榮的冠服飾物上,以表示身份並顯現皇家的權威,普通嬪妃是不可以隨便使用東珠的。

第四、皇后控制慾強。東珠珍貴,又是權利和尊榮的象徵,所以皇后想自己摘下,以表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及其他一切她想控制的東西。

第五、自己摘有成就感。只有皇后才可以用東珠,皇后擺脫了庶出的身份,坐在了正妻的位置,自然是很有成就感的。

第六、這是皇后愛皇上的表現。這串東珠耳環是從前純元皇后未進王府,未和皇上認識時,皇上送給她的,也許沒有皇上在認識純元皇后之前,對宜修是真的很好,宜修也很懷念那段日子,睹物思人。






阿黛奴奴


都說《甄嬛傳》中的皇后是最惡毒的女人,久居深宮,做久了怨婦,不成仁便成了魔。皇后在年輕的時候毒殺親姐,人到中年又成了宮裡的地下“打胎小分隊”隊長,一雙手沾滿了罪惡和鮮血。

白天她是披著人皮面具的魔鬼,皇帝曾痛斥她鐵石心腸。可就是這樣的一個惡人,到了晚上卸下面具的時候,僅僅一個小動作就出賣了她的脆弱和那點強自硬撐的驕傲。每日就寢前,皇后的那對東珠耳環都是由她親手摘下,再小心放好,從不假借他人之手。

這件事情本不該由她動手的,交給宮女來做就好。可皇后偏不肯,因為那對被稱為“百難獲一稱奇珍”的耳墜子是皇帝送給她的。皇后愛惜它,當然不是因為它的珍貴,而是因為那個送她東珠的人。
可那個人,前有寵妃,後又得了紅顏知己,已經很少再惦記她這個年老色衰的皇后。偌大的一個景陽宮,皇帝難得才踏足一回,再富麗堂皇又怎麼樣?

每每到了夜晚,也正是皇后內心最孤寂的時候,見不到皇帝的人,唯有睹物思人,才能自欺欺人。耳朵上的這對東珠真的很漂亮,世上都很少有。皇帝再怎麼寵愛華妃到底也還是顧念著皇后的顏面,這對耳墜子就是最好的證明。皇后每次親手摘下它們,小心存放,看著它們,皇后才能感受到一點曾經被寵愛的滋味。


可憐皇后睹物思人,將一對耳環當做至寶,可她日思夜想的那個人近在眼前,心卻遠在天邊。

東珠的意義對於皇后來說,不僅代表了皇帝獨一份的恩寵,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身份的象徵。

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佩戴東珠的,就算華妃盛寵無邊、權勢滔天,甄嬛的碎玉軒夜夜獨得聖眷又怎麼樣,她們終究只是妃子。只有皇后和皇太后才有資格佩戴東珠,這就是區別。

皇后沒有子嗣,這是一個身在封建時代的女人最大的悲哀。就因為這樣,她在眾妃面前總是自卑的。這種自卑不會表現在臉上,卻深深地紮根在心裡。

皇后唯一的驕傲只剩下這個後位,所以對她而言,所有象徵身份的一切她都是最在乎的。親手摘下耳環只是一個其中的肢體表現,因為東珠和后冠、朝服一樣,都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


電視劇中,以皇后總是佩戴同一副耳環和親手摘耳環作為一個特定的語言鏡頭,向觀眾隱晦地表達了皇后的心理特點:極度重視權力。

網上還有一種說法是,皇后將毒藥藏在了耳環裡。而這個毒藥很有可能就是當年她毒殺純元皇后的那副藥,這個秘密誰都不知道。因此,皇后的耳環決不能讓她人觸碰,以免被人發現端倪。

這種說法我就呵呵噠了,如果你“殺”了人,會將罪證隨身攜帶多年嗎?難道不應該毀滅證據才對麼!皇后是用藥高手,就算有朝一日她還再用到這副毒藥,知道配方的她分分鐘都能複製一份新的出來,同樣不會做出將藥藏在耳環裡這麼沙雕的事來。

以上,是我的解讀。


瑾湉mm



縱觀《甄嬛傳》全劇,的確上至皇太后、皇后及其他妃嬪,甚至是剛入宮的小主們,都是有奴婢伺候的。

反而是皇后宜修,總是自己卸妝時親手摘耳環。

後宮主子們,相當於《唐頓莊園》裡的英國貴族那般,只要是貴族,事情是萬萬不能做的,走路要人扶著或護著,身上穿的、用的,沒有人服侍都不行。

一定得把這個“懶”字用到極致,才能體現其血統的高貴。

東珠顧名思義,是選取東北松花江流域產的珍珠,統稱東珠,比海里的要稀少珍貴。

而宜修的確是經常自己摘耳環的,我想她一定是愛極了這對東珠耳環,因為它象徵了至高無上的權勢。

而細分來說,箇中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個原因,關乎宜修的悲慘童年。

大家都知道,宜修是雍正當年的側福晉,排在她前面的,是她姐姐純元皇后。而且她心底最痛恨的,就是別人提起她的出身,只因她是庶出。

跟我們現代人很看重親子教育不同,古代人,特別是大家庭,嫡出和庶出差別十分大,有錢或有權的人家,家大業大,兒女眾多,基本上父母與子女之間,是沒有什麼親子緣分的。

小時候的不受重視,影響深遠,宜修肯定為此痛苦過。

而當她成為皇后之後,才有資格佩戴東珠,這給了宜修莫大的安慰。

從小不受人待見,生母也沒有什麼地位,所以她非常看重東珠,東珠不再只是一件首飾,而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每一次,每晚卸妝時自己親手摘下,對宜修而言也是一種情趣,這個小細節看似雖小,卻反映出宜修對後宮之主的地位和權力的滿意和渴望。

第二個原因是,宜修的愛情。

與甄嬛鬥了多年,甄嬛最後藉端妃、敬妃等妃嬪之手,鞏固六宮,終於拉下了宜修。

對她打擊最大的,是雍正帝的一句:死生不復相見。因為她最愛的人,是雍正帝。

而她的東珠耳環,則是雍正帝所賜。

其實,一入宮門深似海,能夠獨得恩寵的女人幾乎是沒有的。

要不是純元皇后死得早,雍正帝也不會把她想象得很美好,多年後仍對她念念不忘。


比如端妃,曾經雍正與太后藉端妃之手,送了打胎藥給華妃之後,感念她為這事作出貢獻,所以多年來立她為妃,但是很少寵幸。

還有敬妃。甄嬛當時與四郎吵架後被迫出宮當尼姑時,隴月公主託給敬妃撫養時,她簡直是欣喜若狂,因為敬妃說過一句話:她寂寞的連宮中有幾塊磚頭數都數得出來。

皇帝本就是比較冷血的人,後宮之爭,沒有女性能成為贏家。

宜修卻一直在催眠她自己,想象雍正賜她東珠耳環是出於愛,其實這是自欺欺人而已。

第三個原因是對權力的渴望。

沒有後代的女人,又生在古代宮中,可以想見,將來晚景淒涼的可能性很大。

按照清朝的制度,阿哥或格格出生之後,並不由自己的母親帶,儘可能的會讓位分比較高貴的母親撫養,比如《如懿傳》裡,海蘭是五阿哥永琪的生母,但是地位太低微,所以五阿哥交由瞭如懿撫養,皆大歡喜。

皇后穩坐皇后的寶座,可她仍有缺憾。她所生的孩子小時候便夭折了。童年的過往,沒辦法重來,身邊的皇帝,對她又沒有過多的感情與體貼,年逾四十,膝下無子嗣。

我想不出皇后能有什麼更大的追求了。她已擁有她生活中所能擁有的“頂配”人生了。

而愛人所賜的,有地位象徵的耳環,更是時時提醒她:我宜修是尊貴的,我宜修是惹人疼的,我宜修是一輩子無憂的。

所以,她才會有這樣的習慣,自己動手戴耳環。

我是禧禧影視娛樂,如果喜歡我的答案,歡迎關注我。


禧禧影視娛樂


《甄嬛傳》中,皇后是正宮娘娘,但是華妃仗著自己的哥哥是大將軍年羹堯,在後宮囂張跋扈,皇后因此常常生悶氣。

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到,華妃曾經耳朵上戴過一個和皇后很相似的耳環,但是卻不是一模一樣的,皇后的耳環是後宮中獨有的。

裡面的皇后服飾是高大上的,衣服大多都是和皇帝同色的金黃色,透露著一股雍容華貴,但是整部劇裡面皇后的頭飾換了很多套,耳環卻只有一對,而且皇后每次卸妝的時候都要親手摘了耳環,從來不讓貼身宮女代勞。

其實華妃肯定不會知道這個原因,皇后最在意的就是權力,因為她的這個耳環不一般,這個耳環是東珠做的,而東珠是清朝時期權力的象徵,屬於稀世珍寶級別的。

東珠是產自東北地區的珍珠,得來不易,東珠因為碩大飽滿、圓滿晶潤,並且能散發出五彩光澤,盡顯高貴奢華,清朝統治者一直把它看做是珍寶,常常鑲嵌在皇后和皇太后的朝冠上,用來表示身份,顯現皇家的權威。

東珠朝珠是所有材質中朝珠中等級最高者,只有皇帝和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即使皇子親王嬪妃等也不能使用,可想而知,東珠做成的耳環更是珍貴無比,在皇后心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對皇后而言,這東珠耳環不僅僅是首飾,更是一種象徵,帶著東珠耳環就代表著象徵正宮皇后的權力和位置,所以她才會不讓他人觸碰。

另外皇后每天自己親手摘耳環,也是時刻提醒自己要牢牢抓住自己的權力,每次只有親手摘耳環的時候,皇后才會感受到她是皇帝的正妻。

也就是說東珠耳環是皇后唯一能夠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東西,如果讓別人代勞是不會有這種優越感的,所以她不允許除了她之外的任何人觸碰。


小聰歷史客棧


一部好的作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人能夠百看不厭。

《甄嬛傳》就是這樣一部優秀的國產電視劇,這部劇我看了不下十幾遍,每次看都有新感覺。

每次看都能發現一些以前不被大家注意的小細節,問題中所說的,皇后每次卸妝都親自摘耳環,這個細節我也是重看劇之後才發現的。

也正是被提醒了這樣一個小細節,才讓我發現了這部劇精益求精到每一個細節都能做到如此臻於完美。

回答問題之前,首先來分析皇后宜修這個人的性格。

很明顯,宜修性狠辣強勢,這輩子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皇后之位和家族未來榮光。

而在全局初期,很明顯的表示宜修在後宮的地位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華妃寵冠六宮,協理後宮之權,其哥哥年羹堯更是皇帝最為寵信的重臣,華妃一度膨脹到完全不把皇后放在眼裡。

當時的華妃出言諷刺皇后是時有的事,而皇后也不甘落後反唇相譏。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秀女剛入宮給皇后請安,華妃趁機暗諷大家,說什麼現在翠玉實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皇后說如果你那裡沒有好的那全皇宮都沒好的了,華妃就趁機說自己戴翠玉顯老,想送給皇后。

皇后卻說自己剛剛得了一對東珠,已經做成耳環了。

要知道宮中有著非常森嚴的登記制度,就算是華妃在宮中如此得寵,這東珠耳環也就只有皇后可以戴。

皇后藉機諷刺華妃,也能看出這耳環是皇后專享,也是變相的皇后的象徵。

宜修如此看中後位的的人,當然要自己親手摘戴了。


獨狼映畫


皇后每次卸妝的時候,自己親手摘掉耳環,也不過就是藉此來懷念,曾經皇上對她的那幾分情義罷了。就像甄嬛所說的,這個女人到死都沒有從她自己的夢中醒過來。

皇后和她姐姐純元二人的宮鬥,其實從雍正還沒有當上皇帝就已經開始了。皇上對純元有多思念,對宜修就有多憎惡,所以現如今才會與她保持相敬如賓。原以為在雍正府的時候,和她爭寵的僅僅就是個純元而已,除掉了純元,隨之又冒出來個華妃,除掉了個華妃,又冒出來一個甄嬛

。總之皇帝那裡,就是沒有她宜修的一席之地。即便如此,她還是皇后,是統管六宮的後宮之主。她也是皇太后和皇上制衡華妃的一個道具。設想一下,如果沒有華妃的存在,那麼宜修這個皇后的位置,還能不能保得住呢,也說不定。

華妃對於自己的所處的危險不自知,而宜修也是一樣。華妃拿出自己的翡翠,在皇后面前炫耀,說自己年輕貌美,用不上翡翠。想要羞辱皇后,皇后自然不會受這般羞辱,立刻就懟了回去:說自己已經得到一對兒東珠,若是再受了這翡翠就太過奢侈,皇上不會喜歡。不僅僅是嘲諷了華妃的奢侈,而且還拿東珠壓了翡翠一頭。這東珠可不是隨便人就能得到的,只有皇后的身份才能得到,並且還是皇上親自賜的,這就是拿自己皇后的位置來壓華妃。即便是皇帝親自賜的,那又如何?畢竟皇帝並沒有把她放在心上。即使曾經,她在雍正府的時候得到過四阿哥的寵幸,但那也已經是過去式了。每晚自己親手卸掉皇上所贈的耳環,對宜修而言,也不是對過去那一份夫妻之情的懷念罷了。

電影愛好者娛樂


其實,宮廷裡的女人事情多,都是皇帝弄出來的。而且,皇帝也樂得見她們互相制衡,除非鬧得實在太不像話了,得罪了皇帝目前的心頭好,或者威脅到皇帝的子嗣了,一般皇帝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你們鬥去吧。你們一團和氣,我還覺得心裡不安呢。



在甄嬛、眉莊這一批新小主未進宮前,宮裡鬥得熱火朝天的兩方分別是皇后和華妃,其他人不成氣候,最多小打小鬧。皇后依仗的是身份,華妃依仗的是皇帝的寵愛。她們時不時要酸溜溜地朝對方射上一箭。



等甄嬛這些人進宮以後,皇帝對華妃的寵愛慢慢就減少了。所以說,花無百日紅,寵愛不長久,男人不靠譜,還是地位更重要一些。皇后因此也不參與后妃之間爭寵,除了對子嗣的問題更關心一些。



皇后不爭寵,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她的地位擺在那裡,家族勢力又在後面支持者,不需要爭。第二個是爭了也沒用,畢竟年輕是本錢,是人都要老。姑娘十八一枝花,不打扮都是動人的。而皇后畢竟上了年紀,在容貌身材上怎麼爭都是爭不過,一批又一批新進來的美女們,索性也就不爭了。



皇后雖然不爭,但是打扮是女人的天性,而且皇后的打扮是講究身份地位的,比如衣服上繡牡丹,首飾上選擇東珠。皇后的這一副東珠耳環可有來頭,是皇帝親賜的,代表著皇帝當年對皇后的寵愛。



而且,東珠象徵著身份,華妃再得寵,也就翡翠玉石這樣的,單單這一樣,皇后就贏了華妃。也正因此,皇后特別珍惜這幅東珠耳環。所以,每次卸妝的時候,皇后是必定自己來取下耳環的。因為這象徵著她的地位,這是她最珍惜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