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有一處100年老木房建的稀奇古怪 絕版構造大有來頭!

在距離閬中古城40餘公里的老觀古鎮,有一處特殊的木製建築,這些修在地樓上的房子全部由木頭建成,看起來稀奇古怪但卻大有來頭。目前,它已經成為閬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閬中有一處100年老木房建的稀奇古怪   絕版構造大有來頭!

據考證:閬中境內歷史上有5條出川入蜀的古道,其中的米倉古道起於閬中古城,朝東北方向經文成、博樹、清泉、土埡(土地埡)、老觀(奉國)、龍泉、豐佔、三廟至巴中漁溪後出川。這處位於老觀古鎮的木製建築就是清代古糧倉。

閬中有一處100年老木房建的稀奇古怪   絕版構造大有來頭!

古糧倉由木板抬空式建築, 牆門和骨架都是純木料, 倉腳由方形小石墩抬空,成年人可以在倉底鑽進鑽出。淺褐色的木質牆體和黑色的瓦頂,給人以古樸、自然的感覺。

據《閬中縣誌》、《華陽國志》等記載,糧倉於清道光年間由財神廟大殿改建而成,當時稱“濟倉”,整個倉庫長8.6米、寬4米,容量大約為200餘噸。兩幢木板倉的四周都用圓木做立柱,立柱由石墩支墊,立柱中間由約一指厚的木板一層一層砌成牆體。倉庫下面設有地樓,有橫樑支撐,地樓與地基表面形成了1米左右的距離,這樣既通風透光又保證糧食不受潮。倉庫的腳下則有出糧孔道,由上下滑動的木格板控制,將木板上滑,糧食即從孔道流出。

閬中有一處100年老木房建的稀奇古怪   絕版構造大有來頭!

史志記載:老觀場場址原為古奉國縣城的遺址。南朝梁武帝天監八年(公元509年)在此置白馬義陽郡。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改白馬義陽郡為白馬郡並置奉國縣,以此地始附於魏,故以奉國為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省奉國縣,奉國縣以此撤廢,不再恢復。奉國縣自建縣至撤廢歷經729年(公元555年12年),至今又有700多年曆史。

閬中有一處100年老木房建的稀奇古怪   絕版構造大有來頭!

老觀古鎮是古蜀道上的一處重要驛站,當地收儲的稻米, 就是鼎鼎有名的奉國貢米。古時,這裡的稻米除經官道運往皇城,供皇宮和官宦食用外,剩餘的稻米留作賑災、濟飢和充作軍糧。在老觀古鎮修建糧倉也就順理成章。

閬中有一處100年老木房建的稀奇古怪   絕版構造大有來頭!

解放後,當地人沿其所用,將其改為糧站倉房,其建築風貌得以保存。經歷了計劃經濟、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時代,這片有著100餘年歷史的古糧倉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成為當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