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自己,人類的終極智慧(原創)

古老的希臘德爾斐神殿裡矗立著一座沉默數千年的石碑,石碑上鐫刻的“認識你自己”五個大字歷經歲月的侵蝕,仍清晰可見。是啊!“認識你自己”雖僅僅五個字,可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在為之苦苦求索。

認識了自己,你就不會過高的期待自己,也不會過低的貶低自己


認識你自己,人類的終極智慧(原創)


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被人們稱為最有智慧的人,但他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一定有人比他更聰明,為了求證,他去尋找最有智慧的人。

他找到一位以智慧著稱的政治家,跟他交談之後,發現此人並沒有多少學識;於是他又去找了最優秀的詩人和手工藝人等,發現他們有的高傲自大,有的自以為是。

最後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他說:“跟別人相比,我一樣一無所知,但我和他們不一樣的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知,而我知道自己的無知。所以說,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是最大的智慧。”

蘇格拉底還認為“德性就是知識”與“認識你自己”是兩條相互呼應的原則。

確實,一個人對自身的認識也就是他關於德性的認識,一個人如果對德性有了認識,有了這方面的知識,那麼對自身的認識便會更進一步,就知道自己是誰,該幹什麼。這就是他提出該觀點的主要目的,強調知行合一、真善一體的道理。進而啟發人們去努力地認識自己,去追求真理、正義、明智、勇敢等德性,完善自己的德性,然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蘇格拉底因為認識到自己無知,所以就更低調,更謙虛,能夠放空自己,不斷學習,成為學識淵博的哲學家。

今天的中國人,不能高估自己,因為我們太少低頭反思自己,抬頭仰望星空的時間,我們的道德和智慧很難比肩先賢;我們更不能低估自己,因為我們的知識要遠遠超過先賢,網上一搜啥知識都有,學習、讀書的條件也比先賢好的多,只要我們保持每天閱讀2小時、鍛鍊2小時的良好習慣,一定能取得成功。

松下幸之助:“我們不必羨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須悲嘆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個性魅力。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自己的個性,而加以發展。”

人生大多數痛苦來自於過高的期待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認識自己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認識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距,明白自己能夠達到的高度,不會為自己達不到的目標而沮喪。

我們看到有人很潑辣,做事雷厲風行,於是我們想成為這樣的人;我們看到有的人說話委婉,幽默風趣,於是我們又想成為那樣的人。我們希望成為趙薇、成為范冰冰;希望成為馬雲、成為王思聰。

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清醒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明白自己與趙薇、馬雲之間的差距,不會因為自己成不了他們而對自己不滿,自尋煩惱。

心理學家詹姆士說:“我們往往面對必須偏向自我的某一點而拋棄其餘。百萬富翁的事業往往與聖者的事業衝突;豪客與慈善家會互相絆腳而同歸蹉跎;哲學家與風流浪子也不能好好伴居於同一個凡身內。”

陶淵明因為認識到自己,不喜歡阿諛奉承曲意奉迎之事,喜歡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所以拒絕做官。

趙括只會紙上談兵,毫無實戰經驗,最終葬送了軍隊和自己的性命,就是因為沒有認識自己的能力。

認識自己就是明白自己不能成為別人,不模仿別人,我就是我,只根據自己的情況去發展,做好自己。

認識自己,終於明白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教育不同,導致認知不同,看待事物和行為方式都不同,懂得了如何在不同的思想行為中求同存異。

認識自己,從而接納自己,喜歡自己,不在意別人的評價;認識自己,從而知道了不為難自己。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千百年來,人們尋尋覓覓都只為尋一面鏡子,看清鏡中的自己,可世殊事異,到底如何求索?我以為要從迷失自己的緣由開始追溯。

乾隆大帝大筆一揮:“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大英使者從鼻尖哼出一聲冷笑,數十年後,慈禧太后倉皇出逃,留下一個硝煙瀰漫,鴉片侵蝕,頹唐衰糜的北京城。山河飄搖,榮華難再。無知何等可怕!倘若大清帝國能認清自己,或許中國的歷史將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了。因為太過無知才喪失了判斷是非的標準,不懂辨別世間的善惡,又如何能認清自己呢?

蘇格拉底在人類思想啟蒙之初就告誡人們:“知識包括一切。”對知識孜孜以求,才能豐富內心,才能認識世界,才能懂得世事,並最終樹立自己的評判標準,進而具備了認清自己的能力。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因自己是自己,才有了當局者迷的困惑。一如能照清別人的鏡子,卻一輩子都照不清自己。這時候,就需要從良友、知己身上尋求反射,進行自省。孔老夫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站在囊螢映雪,孜孜求學的車胤身邊,你會為自己偶然的一次貪玩臉紅;站在愛民如子,清正廉潔的焦裕祿身邊,你會為偶爾湧起的貪念心驚;站在戴月耕種,炙膚皸足的老農身邊,你會為不經意的一次浪費羞愧。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就是一面面鏡子,無死角地照射出你自己原本的模樣,是非對錯清晰明瞭。

然而還有一部分人,縱然具有認清自己的能力,懂得認清自己的方法,卻缺乏認清自己的勇氣,習慣了呆在角落裡,用黑暗掩飾自己的無能甚至醜惡。德國前首相勃蘭特在死難的猶太人墓碑前沉痛跪下,前額觸地,清淚迎風。他認清了自己的民族過去犯下的一切罪惡,向世界承認了德國那段黑暗的歷史,勇敢地承擔歷史的責任,誠懇地懺悔。勃蘭特跪下了,千千萬萬的德國人站了起來。相比之下,安倍在靖國神社前下跪的“虔誠”卻令千萬日本人匍匐在道德腳下,再也不能翻身。

認清自己要敢於承認自己的平庸,相信命運給你一個較低的起點,是想讓你用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要用“恢宏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的毅力,勇敢擦亮自己面前的鏡子;要用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不卑不亢地定位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的位置。

歷盡千萬求索,終於認清了自己。面對優點與缺陷並存的自己,你可以選擇揚長避短,正如劉翔放棄跳遠而選擇跨欄,成就飛人的神話;你也可以更勇敢地直面弱點,如唐太宗接受魏徵直諫,於不足之處興利除弊,開創貞觀盛世。揚長避短並非投機取巧,而是審時度勢,直面弱點並非不知變通,而是挑戰自我,無論何種方法,都是以自我為基礎,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通往夢想與未來的道路,成就非凡的自我,收穫別樣的人生。

求知、覓友、自省、勇氣如同散落在人生路上的錦囊,尋尋覓覓的時候,每撿拾起一個,便離認清自己更近了一步。揀一張乾淨的白絹,擦亮面前的鏡子,勇敢地認識那個真實、簡單、美好的你自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認識了自己,也就明白了別人,以前總覺得自己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是對的,現在明白每個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能夠正確看待別人的行為和思想,站在他人的角度體會他人的行為。

認識自己,才會保持率直和真誠,才會尊重他人,不會盛氣凌人。像蘇格拉底一樣的聖賢者,正是因為認識自己,所以才能夠做到虛懷若谷。

康德說:“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越想越覺得深刻”,其實每個人心中都隱藏著智慧和知識,只是許多人並不知道怎樣去發現這些知識,怎樣去理解這種智慧。

所以蘇格拉底決定,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也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

這也是他這一生的信條:幫助別人認識自己,幫助別人找到真正的智慧。

這個過程,同時也是認識自己。

認識你自己,是認識一切事物的前提條件

從意識上突破人的侷限,是成長的開始,思想意識是人的“上層建築”,意識層面的任何改變,都可能引發人生的變革。

而接下來,我們更要把思想變為實際行動,知行合一,讓我們的改變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國王和乞丐,到底誰更自由更幸福?答案是誰瞭解和認識自己,誰將更幸福。”

認識你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理想併為之進行自願的人生勞作,成為一個不負自己、不負父母、不負人民、不負黨、不負偉大時代的精神積極、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中國才能做到犯我中國天威者,雖遠必誅,更讓世界相信中國能做到犯中國天威者,雖遠必誅!


認識你自己,人類的終極智慧(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