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科學城力爭2023年建成工業總產值“萬億”強區

近日,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印發《廣州科學城創新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到2023年,廣州科學城要實現五個方面大變化,R&D佔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建設工業總產值“萬億”強區,培育形成100傢俱有行業領先優勢的單打冠軍等等。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這個重要的戰略布點將落子在廣州科學城。廣州科學城要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广州科学城力争2023年建成工业总产值“万亿”强区

發展目標

2023年要實現五個方面大變化

廣州科學城是廣州高新區的主體園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廣州科學城以其雄厚的“科技戰疫”力量而備受矚目。廣州科學城有159家中小型科技企業成為科技攻關主力軍,4家企業入選省診斷檢測機構(佔全省4/5),3個項目入選國家快速檢測產品優先支持項目(佔全國1/3)。

《行動方案》提出:廣州科學城總體定位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到2023年要實現五個方面大變化,完成21項重點任務,招招硬核,乾貨滿滿。五個方面大變化包括:發展空間實現大優化,科技創新實現大突破,產業集群實現大提升,中小企業實現大發展,對外開放形成大格局。

未來幾年,廣州科學城將開展空間擴容提質,規劃面積擴大至145平方公里,打造活力迸發的科技創新核,建設協同發展的創新產業區、創新服務區和創新拓展區,構建產研融合的科技創新集聚軸和先進製造業提升軸,形成“一核三區兩軸”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

科技創新

R&D佔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

《行動方案》核心圍繞“科技創新”做文章,提出將廣州科學城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不僅有明確方向,還設定有詳細指標數據:到2023年,力爭建設1個以上大科學裝置、10家以上中科院系列科研院所、100家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和國家級企業創新平臺,R&D佔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主要創新指標位居國家級高新區前列。

為達成上述目標,《行動方案》聚焦科技基礎設施、一流科研機構、產業技術平臺三方面來“下任務”。

首先,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承載區,聚焦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等重點領域,推進佈局國家大科學裝置、重要科研機構和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臺;支持建設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裝置、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科技設施,對標國家實驗室加快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建設,支持諾貝爾獎科學家領銜建設一批國際化實驗室;發揮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率先推進生物安全產業體系建設,打造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

其次,集聚國際一流科研機構,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大院強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研究院集群;創新模式建設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廣東華南新藥創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

最後,建設高水平產業技術研發和轉化平臺,聯合高等院校建設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學華南工業技術研究院、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產業創新

打造工業總產值“萬億”強區

一流的智造中心要有一流的產業集群,才能在國際產業鏈中奠定全球地位。《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廣州科學城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工業總產值“萬億”強區,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升到70%以上。

不久前,在廣州科學城,全球最大機器人企業日本發那科公司華南地區總部基地開業。沿廣州科學城瑞祥路,發那科、廣州數控、瑞松科技、弘亞機械、明珞裝備等10多家機器人企業林立,一條熠熠生輝的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帶呼之欲出。

广州科学城力争2023年建成工业总产值“万亿”强区

打造工業總產值“萬億”強區,產業創新是基礎。《行動方案》提出,要在廣州科學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培育一批“中國智造”標杆企業,建設世界頂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順應全球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行動方案》提出,因企制宜推進“機器換人”,打造一批“無人工廠”“無人車間”示範項目。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打造一批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示範工廠。

此外,廣州科學城還將佈局實施產業路徑創新工程,對傳統工業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完善氫能、智能汽車、健康食品等產業佈局,促進石化、汽車、食品飲料等產業優化升級,重塑製造業的技術體系、生產模式、產業形態和價值鏈條。

制度創新

賦予戰略科學家、產業頂尖人才“6項權力”

“實施團隊帶頭人全權負責制,賦予戰略科學家、產業頂尖人才用人權、用財權、用物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內部機構設置權和人才舉薦權”,為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行動方案》大力推進制度創新,提出打造與國際規則銜接的營商環境最佳實驗地。

具體而言,《行動方案》要求加快創建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深入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加強與港澳規則對接,創建國家自然資源管理綜合改革試點,鼓勵土地複合利用、空間垂直兼容,構建激發創新、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熱土。

比如,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提出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扶持及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支持在廣州科學城開展港澳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推動建設中國(廣州)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再如,在營商環境改革方面,落實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政策措施,全面排查、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開展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改革試點,創新“區塊鏈+AI”商事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力爭“審批不出區”。

又如,在港澳合作方面,在資金跨境流動、稅收制度創新、人才通關自由、港澳居民投資便利、三地跨境數據融合、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開展制度創新。

通過上述制度創新舉措,到2023年,廣州科學城要實現行動期內市場主體數量實現翻番,新增一批獨角獸企業,培育形成100傢俱有行業領先優勢的單打冠軍,產生1—2家對全球產業格局具有重要影響的企業;形成一批走在全國前列的民營及中小企業品牌,打造“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範區。

開放創新

試點“保稅+科技創新”聯動運行模式

創新發展不能“閉門造車”,開放才能匯聚更多創新要素資源。《行動方案》突出開放創新,致力於將廣州科學城打造成服務“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

一方面,要提升國際合作平臺,深化與新加坡、以色列、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合作,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和實體化合作平臺。推動中國—沙特產能合作,鼓勵企業開拓多元化海外市場,合作建設境外園區。

另一方面,要融入國際創新網絡,加強與國際知名科學城的聯繫,建立廣泛的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學術交流合作網絡;鼓勵境外國際科技金融機構、科技行業組織落戶廣州科學城,支持區內企業建設海外創新中心。

與此同時,廣州科學城還要創新國際合作政策。比如,對研發所需設備、樣本及樣品開展分類管理,提高相關設備、樣品出入境審核效率;優先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經驗,試點建立“保稅+科技創新”聯動運行模式。

開放創新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樣板。《行動方案》指出,以廣州科學城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澳門青年創新創業部落為核心,推動把廣州科學城整體打造成為港澳人員創業就業基地。對獲得香港、澳門特區政府資助並落戶廣州科學城的創業項目,按照香港、澳門特區政府資助標準給予100%配套資助。支持港澳專業人才在廣州科學城便利執業。

通過一系列開放創新舉措,到2023年,廣州科學城要全面建立國際化營商環境體系,投資貿易便利度進入國際前列,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000件以上,設立境外海外研發機構或技術合作平臺20個以上。

智造新城

廣州科學城30分鐘可達白雲機場廣州南站

產業規劃和城市建設是一體兩面,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同步需要高品質科創智造新城來支撐,在城市建設方面,《行動方案》也進行了周密部署。

在產業空間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打造集約發展用地新模式。在合理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的前提下,創新產業用地分類,鼓勵土地混合使用,優化土地供給結構。支持工業用地提高容積率,鼓勵建設工業樓宇,推動建設“摩天工廠”。

在交通方面,廣州科學城的樞紐地位將進一步凸顯。行動期內,將規劃建設廣州東部新高鐵站樞紐,完善高快速路網,加快建設廣州地鐵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規劃研究19號線、23號線等,打造內連外通的區域交通樞紐,實現廣州科學城30分鐘可達白雲機場、廣州南站等交通樞紐,建立便捷聯繫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1小時交通圈。

廣州科學城的人文宜居環境將更加優越,建設智慧人文宜居科學城。具體行動包括:超前佈局下一代互聯網、5G網絡,推動社會公共熱點區域無線局域網全覆蓋,探索在特定範圍試點在學術、科研、教育等領域訪問國際網絡。全面提升廣州科學城文化、教育、醫療、養老配套服務水平,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建設納米生物安全中心,打造公共衛生防控樣板區。

广州科学城力争2023年建成工业总产值“万亿”强区

【記者】李鵬程

【攝影】李劍鋒 賈自豪

【長圖】林梓秋

【通訊員】曾妮

【作者】 李鵬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