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喜劇》:順應內心,握住“選擇權”,你才能擁有自主的人生

你想擁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有錢,有權,身體健康?

家人健康,孩子聰明,老婆賢惠,丈夫有本事?

學業有成,成為職場精英,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可我想告訴你,這些都算不得是最美好的人生,最好的人生,應當是擁有完全的自主“選擇權”。

你認可嗎?

電影《半個喜劇》,就像我們展示了一個北漂青年孫同,從為了獲得所謂的穩定生活而一味放棄“選擇權”,不斷失去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最終他幡然醒悟,重新拿回自己人生“選擇權”,並最終收穫幸福的故事。

《半個喜劇》是由周申、劉露擔當編劇、導演,任素汐、吳昱翰、劉迅、湯敏、趙海燕主演的愛情喜劇片,本部電影可以說是開心麻花團繼《驢得水》之後又一走心之作。

該片表面上是一部講述幾個年輕人不同的愛情觀碰撞而發生的故事,但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正如它的片名——半個喜劇。

為什麼是半個喜劇呢?

電影的一半,是荒唐的愛情觀與正確的愛情觀摩擦出的各種笑料,以及令人大快人心的圓滿結局,這一半是喜劇;

另一半,則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況中,所做出的不同的選擇,甚至是無法選擇,這一半是心酸

今天我就電影《半個喜劇》,通過分析男主孫同在從一個被迫無底線放棄“選擇權”而失去自我,到最終拿回“選擇權”,找回自我人生的故事,談談個人面對現實的一些思考。

《半個喜劇》:順應內心,握住“選擇權”,你才能擁有自主的人生

半個喜劇

一、物質基礎不足,讓一部分人不得不放棄、喪失選擇權。

《半個喜劇》男主孫同,是一個北漂,他在北京上了大學,畢業在同學“好哥們”鄭多多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份相對穩定且可以獲得北京戶口的公司——鄭多多父親開的公司。

鄭多多作為一個富二代,高大帥氣,行為放蕩不羈,私生活那叫一個亂;孫同是一個典型的好好先生,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他學習好、人品好、性格好。

電影中並沒有交代家庭條件差距巨大、興趣愛好毫不相干、道德三觀又大相徑庭的兩人是如何成為“好哥們”的,但很顯然,孫同能留在北京,也算是沾了“好哥們”鄭多多的光。

不僅如此,鄭多多還將自己的房子讓出一間給孫同住,相信很多人在人生起步階段,都希望有鄭多多這麼一個講義氣的好哥們。

孫同看似受到了鄭多多的庇護和幫助,然而孫同卻在無形中,喪失了自己很多寶貴的東西。

孫同曾經暗戀的女神高璐是鄭多多的未婚妻,孫同只能將其藏在心裡,表面上裝的平靜如水,甚至在鄭多多幾次出軌後,還幫助他打掩護隱瞞高璐;在遇到自己喜歡的女人莫默時,莫默剛剛被鄭多多騙上床,孫同鼓起勇氣與莫默在一起後,卻迫於鄭多多的壓力,與莫默分手。

孫同可以說是一個還沒有在北京站穩腳跟的“窮人”,在他沒有足夠的力量立足之前,孫同與其他“窮人”一樣,短了志,他一次次的被鄭多多剝奪了自主選擇權。

甚至可以說,孫同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要麼忍,順從鄭多多一切不正當要求,與女朋友分手;要麼滾,離開鄭家的公司,重新找一家可以解決北京戶口的公司。

《半個喜劇》:順應內心,握住“選擇權”,你才能擁有自主的人生

對於鄭多多的無理要求,孫同無力反抗

如果說孫同還有選擇權,那就是在“滾”和“忍”之間做選擇,可這還叫選擇嗎?

我認為孫同之所以喪失了選擇權,鄭多多的欺壓只是導火索,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自身物質條件不能滿足他自由選擇的權利。

電影中的孫同就跟現實中的人們一樣,剛剛邁入社會身無長物的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身處“夾心層”的中年人、身患疾病積蓄不足亟待養老的老人,他們都沒有所謂的選擇權,他們只能揹負因物質條件不足帶來的巨大壓力,舉步維艱的苟且向前。

在他們眼中,哪裡有什麼風花雪月,哪裡有詩和遠方,有的只是節衣縮食、遇事低頭、甚至忍受欺侮的生活。

他們沒得選擇,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去支撐。

可以說,讓物質貧乏的窮人放棄選擇權的,是物質安全感的缺失。正如一無所有的孫同在能夠紮根北京的工作和愛情之間,他只能放棄愛情。

二、足夠的金錢,就可以保證擁有完美的選擇權嗎?

電影中的富二代鄭多多,憑藉著殷實的家底,和父親的公司,處處以好哥們的名義,欺壓孫同,迫使他做出各種妥協,在感情中,掙多多,擁有著一個校花女神的未婚妻,卻仍然選擇,出軌選擇對愛情的不忠。

即便是鄭多多犯了那麼多的錯,在電影的結尾我們也只是看到,他僅僅受到一點點的懲罰,即失去它本不應該獲得的愛情。

電影中眾多的經歷,給人的感覺是,在金錢的支撐下,有錢人的選擇權大大高於窮人。

《半個喜劇》:順應內心,握住“選擇權”,你才能擁有自主的人生

鄭多多在自己婚禮上,與曾經的出軌對象打情罵俏

實際上在現實當中也確實有所反映:有錢人無論在工作的選擇,戀愛結婚對象的選擇,生活方式的選擇等等,都具有窮人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他們可以憑藉金錢的優勢,選擇他們,更喜歡更欣賞的人和事。

那麼,這就能說明金錢可以給他們帶來完美的選擇權嗎?

答案是否定的。

選擇權對於一個人來說,意味著幸福和快樂。金錢當然可以帶來一定要幸福和快樂,但哈佛心理學教授Tal Ben-Shahar (泰·本博士)曾說過:

金錢確實會帶來快樂,但是有一定限度,超過限度之後的效果就不那麼明顯。

同樣,金錢確實會帶來更多的選擇權,但也是有限的。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蒙古如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相中了康熙與榮妃所生的女兒——格格藍齊兒。康熙很疼愛藍齊兒,但當時康熙正準備,一心要平定南方鄭家,需要穩定北邊的局勢。噶爾丹趁著這個時候想讓康熙賜婚,娶藍齊兒格格。康熙經過再三的權衡,只能忍痛割愛,答應了此事,為的是為清朝爭取幾年的時間平定臺灣。

我們看到,作為一國之君,無論是金錢還是權勢,都是無人可以匹及的,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康熙仍然喪失了他的選擇權,更何況所謂的有錢人,更別談普通人了。

所以以金錢物質為基礎的選擇權,無論如何都是有限的,大多數都是在利弊或者利益中的權衡所做出的選擇。

這種選擇,一般而言都是迫於無奈,甚至是痛苦的。

03,順應本心,你才能永擁有真正自由的選擇權。

電影《半個喜劇》中,女主莫默質疑孫同,為什麼在孫同在鄭多多的逼迫下,可以無底線的妥協,放棄自己的人格、放棄自己的愛情,莫默表示無法理解孫同。

孫同痛苦地說道:

我就知道你理解不了,你這種人就是沒法理解我們這種人的處境,你生天上了,你生下來就什麼都有,我生水坑裡了,你下水坑裡來看看,你看看你就全知道了。

《半個喜劇》:順應內心,握住“選擇權”,你才能擁有自主的人生

孫同的無奈讓人心酸

孫同知道,他所做出的選擇,或者說放棄的選擇是錯誤的,但也是無奈的。

人格獨立、性格獨立、生活獨立、從不撒謊,做什麼都順從自己的內心來作出選擇的莫默告訴孫同:我並不是生來什麼都有,也不會因為想要過更好的生活而丟棄尊嚴。

《半個喜劇》:順應內心,握住“選擇權”,你才能擁有自主的人生

在莫默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加上“塑料哥們”鄭多多在結婚前夕仍然與出軌對象不清不楚,孫同覺得他應當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了。

他選擇揭穿鄭多多的真面目。

在鄭多多與高露結婚的前夕,莫默告訴了鄭多多未婚妻一切真相,鄭多多仍然謊話連篇,甚至潑了莫默一身髒水。

孫同忍無可忍,告訴鄭多多未婚妻鄭的私生活混亂的真相,並挺起胸膛當著鄭多多父親面,宣佈自己辭職。

不再被穩定的工作所困,不再被北京戶口所束縛的孫同,終於做出了順應內心、完全自主的選擇。

他把即將陷入婚姻陷阱的校園女神救了出來,也將自己從人格懸崖的邊緣拉了回來。

自此,孫同終於獲得了自由,也獲得了莫默完整的愛情。從電影結局中我們可以看到,孫同是幸福的,他並沒有失去那份曾經領他患得患失的穩定工作而變得不好過。相反,他生活的更從容,更自信也更幸福了。

由此可見,順應內心的選擇才是一個人完全意義上的選擇權,它不因金錢權勢所擾動。

也只有順從內心所做出的選擇,才完整人格的體現。

04,基於電影男主“選擇權”轉變,談談我對現實的思考。

①不要把人生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如何選擇要靠自己。

孫同在母親的影響下,曾經一度以為,只要和鄭多多搞好關係,穩住手中的工作,就能夠獲得北京戶口,在北京紮根。

可以說孫同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規劃都寄託在鄭多多這個富二代身上。這實際上是極為不靠譜的。

在任何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都要盡力作出自由的選擇,自主的選擇,就應當像莫默一樣,自食其力,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讓自己幸福和快樂。

②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再做選擇。

孫同一度認為他所要的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北京的戶口,這樣他就能夠擁有他和他母親所認為的幸福人生。

然而實際上並不如此,孫同的內心很清楚的知道,為了一個戶口而委曲求全,甚至丟棄自己的人格,這不是他所要的。

莫默的出現和“感化”,讓孫同的這份意識終於甦醒。

現實中的我們,也是如此。

例如,我們很多人在職場上處處委曲求全,把自己的人格和正三觀放在了一旁,只是為了掙錢和晉升。

我們不妨想想,用尊嚴換升職加薪,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結束語:

我們都想有一個幸福的人生,而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在任何時候都能夠順從內心,做出自己最中意的選擇。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有了選擇權就真的保證我們可以一直幸福下去。但至少,我們幸福的概率和機會就會大很多。

就像電影中的孫同,他選擇放棄了穩定的工作,離開了“塑料哥們”的庇護,獲得他想要的愛情,他現在是幸福的。但他此後所面臨的新的人生是否幸福,就要看他接下來如何使用選擇權。

人生不是一蹴而就,人生充滿了選擇。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時期,我們可能面對同樣的選題有著不同結果,我們的人生走向也可能因為選擇的不同而走上不同的路。

但願我們都能順從內心,選我所選,愛我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