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害死了平臺功臣姚啟聖?

眾所周知,康熙平定臺灣時,姚啟聖的功勞不亞於施琅,實際上福建總督姚啟聖的功勞要大於施琅,堪稱平臺第一功臣。可戰後卻沒有得到任何封賞,反而被康熙斥責“沽名釣譽”,鬱鬱而終。那麼到底誰害死了這位戰功彪炳的福建總督呢?

姚啟聖坎坷的仕途之路

姚啟聖在成為福建總督之前,曾兩度為官:第一次是順治初年,清軍佔領江南後,姚啟聖舉家逃到了通州(南通)為了報復報復當地富豪的欺凌,一怒之下了參軍,不久升任通州知縣,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官報私仇,殺了曾經欺辱自己的富豪,罷官而去。第二次是康熙二年,姚啟聖考中舉人,被授予廣東香山(中山)知縣,為了讓百姓生活能得到改善,姚啟聖擅開海禁,不久被彈劾革職。

是誰害死了平臺功臣姚啟聖?

《康熙王朝》姚啟聖劇照

被革職之後的姚啟聖改行從商,生意做的紅紅火火,很快就積累了大量財富。康熙十三年初,靖南王耿精忠設計囚禁了時任福建總督範承謨之後,在福州起兵叛亂,舉兵攻入浙江,姚啟聖的生意受到了慘重打擊。

痛恨戰亂的姚啟聖隨即和兒子一起招募了幾百兵勇,前往投奔了徵南大將軍康親王傑書,跟隨康親王歷大小戰役無數,立下不少戰功。康熙十五年十月,耿精忠再次投降清廷。在康親王傑書的舉薦下,姚啟聖第三度為官,出任浙江佈政史。

是誰害死了平臺功臣姚啟聖?

《康熙王朝》姚啟聖劇照

制定平臺方略,剿撫並用,消弱鄭軍實力

三藩之亂時,吳三桂與耿精忠曾先後傳書檯灣鄭經,邀其舉兵響應。在吳、耿的不斷催促下,鄭經確實出兵了,不過他打的不是清軍,而是佔領了耿精忠、尚可喜的地盤漳州、泉州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敵,不久投降。此時,吳三桂部下大將,人稱“小淮陰侯”韓大任,意欲同鄭經合軍,抵禦勢不可擋的康親王傑書大軍。

姚啟聖看準時機,修書一封,一番慷慨陳詞將韓大任招降,將其部下數萬兵勇盡數收編,這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吳三桂的勢力,也緩解了清軍的壓力。康熙十六年,姚啟聖隨康親王一舉收復漳州、泉州,迫使鄭經退回廈門。不久,在李光地等人的舉薦下,姚啟聖升任福建總督。

是誰害死了平臺功臣姚啟聖?

《康熙王朝》姚啟聖劇照

姚啟聖在成為總督之初,就上疏平臺方略,採取剿撫並用措施,此舉也十分符合清初的國情。並且鑑於清軍水師的衰弱,姚啟聖奏請朝廷增派水軍,添置西洋火炮,並與李光地舉薦施琅再度出任水師提督,負責福建水師訓練,大大加強了福建水師的力量。

同時,姚啟聖在漳州設置了“修來館”專門負責招降鄭經大軍。而後的兩年間,姚啟聖收復了平和、漳平、長泰等縣,被進封正一品,並多次擊敗劉國軒,招降萬餘人。康熙十九年二月,姚啟聖派兵渡海,攻克金、廈二島,招降了鄭經守將朱天貴、楊彪等。姚啟聖因此也被加封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在此期間,清廷曾數次遣使與鄭經議和,並許諾鄭經可以永據臺灣,可以不剃髮、不登岸,依照朝鮮之例,稱臣納貢,但是皆被姚啟聖阻止。多次議和失敗之後,朝廷再度開啟遷界禁海,鄭經糧草匱乏,難以為繼,不久病逝。

是誰害死了平臺功臣姚啟聖?

《康熙王朝》姚啟聖劇照

舉薦海戰人才施琅,傾囊而出支持水師建設

鄭經死後,長子鄭克臧奉命監國,不久被馮錫範殺死,與劉國軒擁立鄭經次子鄭克塽繼任延平王位。姚啟聖在探知鄭軍內部出現內訌後,迅速上書朝廷,肯請再度招降鄭氏,但此時,在主戰派明珠等人促使下,康熙已經決定武力收復臺灣。

不久朝廷令施琅為統帥,令姚啟聖負責後勤,配合大軍攻佔臺灣。他在後方保障上可謂竭心盡力,由於勞累過度,在指揮軍兵操練時竟然“發昏不省人事,良久方蘇,抬入城,而已骨痛肉麻,不成人形。”此後姚啟聖的身體狀況日趨不堪,但依舊帶病參與工作。

“雖病痊未愈,而辦賊之心尤切,必欲扶病赴公。”

“與其死於婦女之手,何如死於疆場之中。”

為了進一步提振清軍士氣,姚啟聖多次拿出積蓄,甚至把妻妾的金銀首飾全部拿出犒勞士兵,此舉讓官兵們十分感動,紛紛表示誓死效命。姚啟聖還借了幾萬兩外債,修造學校、賑濟災民、營建民房,製造大小戰船百餘艘,並給施琅補充士兵一萬餘人。姚啟聖為了平臺傾家蕩產,以致於死後,家中“肅然無儲蓄,諸子賣田以藏,貧如故。”

是誰害死了平臺功臣姚啟聖?

《康熙王朝》姚啟聖與康熙劇照

心直口快,處世不夠圓滑,終惹康熙不快,並造同僚排擠,鬱鬱而終

姚啟聖雖然在平臺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這個人心直口快,處世不夠圓滑,自然就會遭到朝中大臣的排擠,姚啟聖與施琅還是親戚關係(施琅是東閣大學士黃錫袞的妹夫,而黃錫袞又是姚啟聖的妹夫),仍舊被施琅多次彈劾。

平臺大戰一開始,施琅就在康熙面前告了姚啟聖一狀“姚啟聖並沒有到澎湖知會,枉道直去臺灣,軍國大事被他當做兒戲,是有輕國體而貽笑於眾逆賊乎?”而此時,朝中大臣諸如明珠、索額圖、王熙等都幫著施琅說話,同時也大力渲染姚啟聖的各種流言蜚語。

在臺灣平定後,施琅更是搶先一步,先於姚啟聖向朝廷報捷,並彈劾姚啟聖支援不力等諸多罪狀,因而施琅被康熙封為靖海將軍、靖海侯。姚啟聖還兵福州後,背疾復發,向康熙連上7道奏疏,推辭朝廷對自己的嘉獎,並建議朝廷開“海禁”,退還攻臺時所佔民房,恢復遷界百姓土地,接二連三的奏疏,遭到康熙的反感。

姚啟聖的舉動,使得康熙認為其沽名釣譽,斥責他“頗多虛妄”、“並無功勞”“妄言保舉施琅,飾為無益虛詞”,同時否定了姚啟聖為攻臺所作的一切。所以臺灣大捷後,姚啟聖並未得到任何賞賜,失落的姚啟聖病情加重,不久鬱鬱而終。

是誰害死了平臺功臣姚啟聖?

清統一臺灣線路圖

姚啟聖一生頗為曲折,三起三落,實際上的平臺大功臣,最後卻落得鬱鬱而終,還蒙受了不白之冤。究其原因,在於其本人過於耿直,不夠圓滑處事,最終遭到康熙的反感和朝臣的排擠,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