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康熙王朝》,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啓聖、李光地!

首先洪都煙客確定三人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電視劇《康熙王朝》來源於二月河的長篇歷史小說《康熙大帝》,小說的虛構,加上電視藝術形象,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與歷史有較大差距。

拋開《康熙王朝》,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拋開《康熙王朝》,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姚啟聖(1624年—1683年),字熙止,號憂庵,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清朝康熙年間政治家、軍事家,收復臺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姚啟聖為政帶兵執法嚴明,曾隨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平定耿精忠叛亂,在收復臺灣戰役中功勳卓著,歷任福建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病逝於福州。

拋開《康熙王朝》,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間大臣、理學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歷任翰林編修、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曾協助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著有《歷像要義》、《四書解》、《性理精義》、《朱子全書》等書。

拋開《康熙王朝》,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單看年齡就可以知道,周培公(1632年—1701年)比姚啟聖(1624年—1683年)出生晚8年,更比姚晚去世18年;再看兩人的履歷,從未有過交集,當然就更沒有舉薦之說。

需要指出幾個明顯的錯誤。周培公作為漢人是不可能作為軍事最高指揮官的。

一:察哈爾叛亂,馬佳·圖海,隸滿洲正黃旗。康熙令信郡王鄂札為撫遠大將軍,圖海為副將軍統兵征剿察哈爾,信郡王鄂札是清初著名的豫親王多鐸的孫子,讓他出任主將,是政治上的考量,實際的指揮,還是得靠圖海。

拋開《康熙王朝》,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二:勸降王輔臣。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征討吳三桂。王輔臣手下參將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周培公奶孃龔嬤嬤的兒子)與周培公均是同鄉,周培公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自告奮勇,主動請纓,冒死進城勸降成功。

拋開《康熙王朝》,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三:大清皇輿全圖:《康熙皇輿全覽圖》為中國清朝所繪的地圖。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編繪,繪圖人士有耶穌會的歐洲人士雷孝思、馬國賢、白晉、杜德美及中國學者何國棟、索柱、白映棠、貢額、明安圖以及欽天監的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佔巴、理藩院主事勝住等十餘人。沒有周培公什麼事。

拋開《康熙王朝》,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再說姚啟聖,從小有豪俠之氣,也是清朝的擁躉,在八旗鄉試中考中第一名,被授予廣東香山知縣。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舉兵叛亂,姚啟聖與兒子姚儀募壯兵數百,趕赴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麾下效力。姚啟聖被委任為諸暨知縣,剿平紫山土寇。後來在收復臺灣的過程中,姚氏父子也屢立戰功。

拋開《康熙王朝》,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姚啟聖的妹夫黃錫袞:清康熙年間東閣大學士(宰相),掌管兵部事。水師提督施琅是黃錫袞之妹夫,在收復臺灣一役中,三人以姻親關係並肩作戰。另外,攻克臺灣時鄭經已死,其子鄭克塽襲位,稱延平王。

拋開《康熙王朝》,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

最後說說李光地,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鄉試中舉。康熙九年(1670年),他於庚戌科會試中成績出眾,高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選為庶常館庶吉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他得授翰林院編修之職。並非像電視劇中說的那樣不願意做官,在平定三番、收復臺灣、治理直隸興修水利中也多有貢獻。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分享、評論、轉發和收藏我的文章,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