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一步错步步错的爱情,其实只是一个小女孩年少的虚荣

《长恨歌》是王安忆最著名、也最畅销的小说,这本书获得了中国文学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王安忆是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旧社会上海小姐的新闻,萌生了灵感,才构思出了这部小说。

小说的主角是昔日的上海小姐王琦瑶。王琦瑶本是弄堂女孩,偶然的机缘被选成上海小姐后,人生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上无法自己掌控。王安忆用非常华丽的语言写了王琦瑶的一生,40多年岁月娓娓道来,功夫全在王安忆对人物关系细致精彩的判断。在这本小说里,王安忆特别深刻地阐述了红颜薄命这个话题。

那么,今天我就从王琦瑶这一生凄凉的命运、王安忆的写作风格和长恨歌的真正含义,来解析这个红颜薄命的故事。


《长恨歌》:一步错步步错的爱情,其实只是一个小女孩年少的虚荣


01、恃靓行凶的王琦瑶,一步错,步步错

住在弄堂里的王琦瑶,本来就是一个美人,而她这一生,也在不断寻找爱情,但依旧找不到:


《长恨歌》:一步错步步错的爱情,其实只是一个小女孩年少的虚荣


1、年少任性,成为金丝雀

王琦瑶成了选美的第三名,就成了上海的三小姐,成了明星,就有很多人来追求了,她也就面临选择了。所以,当李主任出现后,王琦瑶几乎是没有压力,就放下了程先生。

王安忆是这么写王琦瑶的选择的,她说: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李主任是决定一切的。程先生这是要由别人替他做决定的。

李主任是一位国民党的神秘大官,你可以把他理解成戴笠一样的人物。李主任是当天汽车送回家,就约明天晚上的晚饭,第三天就到老凤祥给她买了宝石戒指。王安忆的叙述中间有很多很精彩的评述。李主任却是大世界的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来去都是由他的。李主任不是接受别人的爱,是接受别人的命运,将人的命运拿过去,一一给予不同的负责,王琦瑶要的就是这样的负责。

也因此,因为年少时的爱慕虚荣,王琦瑶选择了有钱有势的李主任。这里的选择有多少爱,有多少算计呢?我想,大家都清楚,可是王琦瑶只是想走出弄堂,过上一个好生活,因此她以自身为筹码,把自己当成金丝雀,愉快的住进了囚笼里。

2、似乎找到了爱情,可最终却错信了人

王琦瑶回到上海,住进了平安里。康明逊是平安里富裕人家严师母的表弟,他在北京读的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甘肃,他不去,在家里靠着父亲在银行存款的利息过日子,是严师母拉到王琦瑶聚会圈里的第三位。

康明逊是细致、善解人意,又周到的。他每天帮着王琦瑶准备下午茶,知书达礼,产生情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两人的关系,王安忆是写得极其微妙的,王安忆说,这件事情他们都知道,却都要装作不知道,但只能自己装不知道,不许对方也装不知道。

康明逊是先知道王琦瑶的身份的,但他是小老婆生的,家里的独子,一个想要又没有骨气的男人。他在和王琦瑶身体接触之前,是有言在先的,他说:“我算什么样的男人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要叫二妈的,在夹缝中间求生存,如果样样要靠自己,就更不敢奢望了。”他说,“我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王琦瑶说:“我求的只是你的心。”康明逊就说:“我怕我是心有余力不足。”

喜欢上这样的男人,王琦瑶就只能委屈了。她怀孕了,也没让康明逊承担责任,找到了那个烈士子弟萨沙,这是一个俄罗斯的名字。委身给他,又跟他说是怀了他的孩子,然后让萨沙带她去做人流。

我认为,经历过富贵的王琦瑶在被李主任抛弃后,似乎也明白了,要找一个真心对她好的男人。因此,她的爱情,原本想寄托给康明逊,可是康明逊是个“妈宝男”,并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因此,王琦瑶的爱情,注定落了空。

3、晚年的王琦瑶已不奢求爱情,她只渴望有人陪陪她

最后一个让王琦瑶失去自尊的男人就是老克腊。老克腊是上海从6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个名词,老是老派,克腊就是古典。用今天的说法就是还固守着考究的腔调,腔调是上海人一直看重的。这个老克腊是个中学体育老师,会弹西班牙吉他,有上百张爵士唱片。

老克腊和王琦瑶相识是因为怜悯,有一次在 party 上面,王琦瑶坐在墙角,就像是一个摆饰,老克腊在她身上看到了时间的腐蚀力,觉得她冷落了,就邀她跳舞。他被她的舞步感动了,王琦瑶也夸他跳得好,是老派的拉丁。他就要请王琦瑶吃饭,他们就成了朋友。

王琦瑶最丧失尊严,丧失已经守了许多年的尊严的举动是,把李主任当年给她那个雕花木箱推给了老克腊,说这么多年,她明白什么都靠不住,只有这个靠得住。她说:“现在我想把这个底交给你了。我不会拖你那么久的,我只想让你陪陪我。”很可怜。可惜,老克腊不是真克腊,他流泪就逃了出来,托张永红把王琦瑶家里的钥匙还给她。张永红是王琦瑶女儿薇薇的同学,这个前面我已经介绍过,张永红就把钥匙给了她的男朋友长脚,“长脚”就是个子特别高的意思。长脚其实是社会上的混子,他就在半夜两三点拿了钥匙,开门上楼,掐死了王琦瑶。

细看王琦瑶这一生,她从年少时追求富贵,到晚年追求陪伴。其实,她要的只不过是一份“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但是,因为年少的任性,导致了她一步错,步步错。这不免有点可叹,又有点可悲。


《长恨歌》:一步错步步错的爱情,其实只是一个小女孩年少的虚荣


02、王安忆的写作风格

这部小说可谓是王安忆的代表作。还记得曾有人说,作家笔下的人物就是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反射,那么王安忆的写作风格又有哪些呢?


《长恨歌》:一步错步步错的爱情,其实只是一个小女孩年少的虚荣


首先,华丽的叙事方式

王安忆说,她的小说第一句开头总是定调子的,就像音乐里的调性确定。而这部小说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是“弄堂”,开头第一句是: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王安忆说,这是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鸟瞰巴黎一节给她的影响。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用了很华丽的叙述语调。《巴黎圣母院》的鸟瞰是在第三卷,雨果是先细致地描写了巴黎圣母院的内景,再在圣母院塔顶上面鸟瞰了巴黎。

王安忆这是先鸟瞰弄堂,写弄堂里市井的流言,再写偏厢房或者亭子间里的闺阁,看到这城市里最隐秘罪罚的鸽子,最后才写到弄堂里的女儿王琦瑶。

读过这部小说的读者,一定会对这个冗长的开头印象特别深刻,她用了整整的20多页的篇幅来铺垫环境。这就是王安忆说的,铺张、华丽。这部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功夫全在王安忆对人物关系细致精彩的判断。

其次,深刻阐述了“红颜薄命”

王安忆这部小说表面上是线性叙述王琦瑶,和本来可以提供给她温馨命运的程先生的一错再错,写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从花开,到枯萎前还想重放的悲剧的一生。实际上王安忆是要通过王琦瑶的故事,用她精彩的理性剖析来告诉读者,红颜悲剧的原因。

这部小说之所以会感染那么多的读者,是因为王安忆比较深刻地阐述了红颜薄命这个话题。首先所谓红颜,女人的美都是由男人所发掘的,女人的美一旦被发掘,成了光辉、光荣,就不能再过平民女子的生活了,她控制不住自己的命运,她的命运就被他人控制了。因为这光辉已经大过了她自身。

而从光荣中跌落下来,还在光荣的尘土之中,多大的光荣就要背负多大的冷落,她还要背着这光荣的烙印,而无法回到民间。王琦瑶其实是用40年在还她那个三小姐的名誉所付出的代价,这是为美丽的光荣的牺牲。


《长恨歌》:一步错步步错的爱情,其实只是一个小女孩年少的虚荣


03、《长恨歌》的真正含义

王安忆用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书名,指向其实特别明确。王安忆把王琦瑶的悲歌放进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头,要让读者用白居易的《长恨歌》来体会她所讲述的王琦瑶这个小故事。

白居易的《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延续了一千多年。王琦瑶和杨贵妃,一个是国色天香,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无颜色。一个不过是从弄堂里走出来的,终归还是小家碧玉。但所有的红颜,为颜色付出一生的代价都是一样的。

王安忆是通过她叙述的华丽,让你去体会白居易《长恨歌》的堂皇。这样的一个书名选择,我想其实是王安忆有意要将王琦瑶的故事放进一个大格局里头,让你通过它体会从西施以来,所有的红颜、祸水与薄命。

经常有人将王安忆与张爱玲比较,好像两人都写细腻的上海女人,其实两者的本质极其不同。王安忆讲究的是方寸之间的针脚,却绝不会停留在方寸之间,她要将方寸摆在一个大方圆里,关注的是社会中间这方寸的意义。

按照王安忆的说法,她的出生和经历都不同于张爱玲,她也不会像张爱玲落笔的目的是写虚无。张爱玲的悲是消解得了的,王安忆的悲是消解不了的,所以她要将王琦瑶的悲剧命名为“长恨歌”。

总结说来,其实这本书就是作者对生活悲剧的不能消解,再把这种哀愁投进笔下的人物中,这是一个红颜薄命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一个女人的悲剧。


《长恨歌》:一步错步步错的爱情,其实只是一个小女孩年少的虚荣


结语:

《长恨歌》这本书,描绘的是王琦瑶在人生中,渴望得到爱情,却最后得不到的故事。而也因为这样,她的人生也就此错位,最后结局惨淡。而王琦瑶的生活经历,不止是她自己的经历,也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经历,那么,现在的我们或许能从这些经历里得到一些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