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诗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诗词中你最爱的是哪两首?

四海共享太平


激起读者的共鸣,引发读者的向往。

毕竟,诗词是给人看的,给人吟的,若能使人品之甘甜,吟之绕梁,岂不是最高境界?

我喜欢的是毛主席的

《卜算子:咏梅》

再就是《临江仙:滾滚长江东逝水》


海边的湖


关于诗词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一个“大”字。

小情小爱,人人所有,人人需要,当然也可以写得很好,像纳兰性德,就只纠缠于哭丧、悼亡,也写出了诗词史上的一席之地。李煜也整天惦记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南唐,为自己不能当皇帝而悲泣,也写出了他的真性情。

艺术虽好,确实没有什么思想境界。他们都没有超越个人的悲喜。屈原、杜甫的超越,源于忧国忧民的大情怀。陶渊明、李白、苏轼的超越,则源于个人的洒脱。


还有一类,像辛弃疾这种,则以个人的宏伟抱负托起人生与艺术,表现贯穿于天地之间的慷慨意气。也是超越的。像岳飞的《满江红》,像毛泽东诗词。

对比岳飞和毛泽东主席的《满江红》,那种为了国家民族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盖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后者视野更大,胸襟更阔,壮志更伟。

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毛泽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两首诗词都迸发出中华民族不断奋进向前的正能量。


诗词桃花源


上君觉得诗词最高境界,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那不是你写的,完全是他自己在写在读呀[我想静静]

我喜欢的两首诗词: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头头是道上君


诗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也可以是佛教里面的“无我之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何谓“无我之境”,也就是《金刚经》里面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是不着相。

佛教里面有一首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语,道出的也正是这种境界。

能达到如此境界的,我看只有王维与陶渊明二人。

最喜欢的两首诗:

王维的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悦己书单


诗词的最高境界,不是会背诵多少诗词,也不是会照搬古人的格律、韵脚、词牌等填写多少诗词,而在于自我创作出不同于前人的,甚至是高于前人的自成体裁、自成曲调、自成新格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

一等水平:会背诵古诗词的是学生或者学生水平。

二等水平:能倒背如流、滚瓜烂熟,随便引用,信手拈来,还能参照格律填词作诗,但是水平明显不让古代名人的,是好学生或者是老师、教授等教书先生。比如诗词大会上,坐在董卿旁边的点评嘉宾。

三等水平:能随便改动,也能参照格律填词作诗。水准近似古代优秀的作者的。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的作者。

四等水平:不仅能达到第三种的能力,还能跳出唐宋诗词名家的原有框架结构,能够自创新的诗词曲牌格式,词牌样式。作品水平能够以假乱真,不分古今。

五等水平:不仅达到四等水平所必须,而且创作水平又似乎要超出古今大家名流的水平的作者。

六等水平:自创自调,口吐莲花,出口成章,所即兴创作的诗词,诗词水平还能达到五等作者的水平。

现当世,截止目前,五等、六等的人还没有出现。

最喜欢的两首诗词,这问题就难为人了。因为不同心情,不同环境,不同时期,所喜所好不尽相同,所以恕我没有想好,不做回答。


小曾156761276


诗词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应该是沉迷其中,置身其外,犹如娓娓道来,却又超凡脱俗。能做到如此,不光是有文采就可以,一个有文采的人,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会做到心无旁骛,大彻大悟。苏轼如此,李煜也是如此。



苏轼一生也是命运多舛,才高八斗,可在官场上并不得意,不是站错了队,就是被人诬陷,还好他赶上了个好时代,没有丢掉性命,可他却真的总是在被贬发配的路上,颠沛流离。他反对新党改革,却又看不惯旧党陷害贤良,是个两边不讨好的主,因此自嘲自己满肚子的不合时宜。



南唐后主李煜,本来就不喜欢政治争斗,为了不让太子哥哥的猜忌,甚至故意酗酒装醉。可命运终究不是由他自己安排的。南唐中主李璟硬是让他继承了帝位,可李煜的专业不是政治学,因此对治理国家没有兴趣,也没能带领南唐人民走上小康之路,最后南唐竟然被北宋灭亡,落得个亡国之君的下场。可李煜的词却是经典,千古传诵。



苏轼和李煜的经典诗词很多,但我一直都认为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写得最好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两首词。

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一生乐观豁达,虽经风雨,却也积极面对生活,自己还是个吃货,自创了一道名菜‘’东坡肉‘’。在这首词里,我们看到雨中的苏轼,气定神闲,身边的人都跑去躲雨,他却在雨中缓步而行,表达了苏轼在面对困境时,毫不畏惧,性格倔强,胸怀宽广。体现了一个正直文人的不折的精神。意境深邃,内蕴丰富。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唱,在作完这首词后,李煜被宋太宗赐药酒毒死。李煜的哀叹就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悔恨痛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国的痛不是谁都可以体会的,可这一切,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晚啦!一切的一切汇成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词语言简洁,字字珠玑,意境深远。


一本夏


大家好,我是一名文化领域的创作者,我喜欢收藏关于文化艺术的书画,也对现代文化传播了解颇深,古今中外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了解文化,尊重文化。很高兴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让我给大家解答一下!下面我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品,其本身的好坏优劣仅单单可以从她的品相,即诗词的遣词用句或用典上可以看出。

但这一评判标准往往只能局限在评判两篇作者水平差距很大的诗,换句话说,倘若诗人的文学造诣达到一定程度的话,从这一点上根本分不出优劣。

但也正因为诗词是一种艺术品,具有艺术品可鉴赏的性质,所以诗词必然也会有自己的受众群体,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婉约,而有的人偏爱豪放;有的人喜爱柳永的花前月下,有的人却更爱苏轼的大江东去。

所以若要给那些好的诗词一定要定一个最高境界的标准的话,羽尘认为,那就是一首诗词要尽可能使更多的人产生共情的效果。这并不是作者有心迎合或做作出来的,这需要的是一个诗人除了文化水平外,还要走遍天下河山,尝遍人生悲喜苦辣才能达到的。


西西嚷嚷


诗词读的不多,不敢妄论。只略说一下自己的小见识。从小到大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柳宗元的“江雪”,还有苏轼的诗词都很好。

诗词首先要有感而发,为赋新词强说愁就太过矫造。有感而发后,还要用词简练,简练而意味隽永,用最平凡的字述说最无穷的意境。江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在诗中,意在画外,看似简单的20个字,却让人琢磨不尽……

喜欢苏轼,是因为苏轼的词,年少时喜欢宋词,因为很多宋词都比较符合青少年比较矫情的心理特征,而苏轼于词,笔下无一点俗气,不论是豪气干云的咏史怀古,还是婉约可嘉的儿女情长,是苏轼使宋词走上了“向上一路”。




王二少上一年级


诗词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无我。

更高的山在远方,更高的楼就在身边,自己的高度在心中。正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放不下的事情太多,攀比的心理更多,放下心中的那个我去做到“心中无我”。

诗词的最高境界亦是如此,何时“登高望远众山小,高瞻远瞩气质娇”。此时心中无我,即时方为大我。诗词的高度就在于不要刻意做作,诗词的高度在于去除心中的娇柔。心中无我,方为真我。很多时候诗词本身并不是作者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高度上不去。诗词的最高境界产生于作者的本能反应,不受作者本人内心思想的左右,只有内心的自然反应运用技巧,推动诗词登上最高境界。一首诗的成功不必在于我,但是建立这个功勋必须有我的参与。这个时候即心中无我,实际上有我。

《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心中无我并不是没有“我“了,而是要把我和万事万物,思想感情想结合。要把我和自然的规律融合在一起,要把我和思想道德相交融。心中无我,简单一点说就是放弃那个自私的我,懦弱自卑的我,随性暴躁的我。那么剩下的就是心中有我。有我的大格局,大智慧,胆量、勇气以及魄力,人格上的人品魅力,宽大的胸怀和气度,统统所有的这些,用诗词歌赋描绘出来,最高境界油然而生。令世人莫不不叹服。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诗词的最高境界:(1)心中无我才能超越自我。(2)心中无我,方为大我。心中无我,方为真我。心中无我,实为有我。


斤斗山下


你认为诗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诗词中你最爱的是哪两首?答:我认为不论是诗,还是词,还是曲,等等……。都是一种舒发心中的胸怀,壮志,怀念,寄托,希望的形式。所以诗词的最高境界,不是格律,不是词牌,而是心中的意念。而心中的思,灵魂的展托,抒情抒怀的意念才是诗词的最高境界。而诗之格律,词牌之填写,只是表达了对古人的尊重,而这诗律词牌又能满足心中思想表达的情感和志愿。所以所有的诗,所有的词,所有的曲,都是一种表达心境的格式。而永远心境高于格式。而格式只能服从于心境。而诗词中最让我触动的,就是毛泽东主席的诗和词。而好多诗人,那怕是最有名的诗人,也只能称谓是诗人。而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首先的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新中国建立的缔造者。而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和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更是把主席的胸怀抱负,那种屹立在万山之颠,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瞻远曙的胸怀志向和那战略上渺视敌人,而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聪,智,慧,发挥到了最形象最大的极至。回答完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