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有多大可能?

财经知识局


不可能,因为招不到人,还有国际市场有溢价科技产品难持久,还是品牌好点,只要中产社会,深入人心。美国故意在唱歌,误导发展中,心里想,好不容易才消费社会为主。


股经汇播


美国重返工业化,国产化,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美国是一个拥有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GDP 6万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标志,拥有这样的人均产值,产业空心化是必然的,因为如果美国要实现50%以上的工业产品国产化,美国的人均GDP就要大幅下滑,但是美国政府和政客们不愿意这样做。因为美国政府和西方政客们太需要搞霸权了,人均GDP太低,没有能力搞霸权。需要指出的事,美国生产的工业品必须要有国际竞争力,否则,是行不通的。但是目前,我们看不到这一点。美国政府,美国政客,美国百姓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晓东风


老实说,美国经济这次一定会趴下,但美国不会趴下。

再工业化的可能性是100%。

只不过有一点,在美国再工业化的过程中,世界老大的地位必须让出来,否则就有灭国的危险,分解成n个小国家,步前苏联后尘。

美国历史上就由十几个小村落组成,后来不断扩大,成长的美国注满分裂基因,有几次差点就分了。现在的51个成员,彼此间松散联系,各州独立行政,美国政府叫联邦政府,主要掌控金融、军队和外交。

联的反义词没有确切的,但分离与联合应该是一对。

上世纪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把美国带出泥坑,采取的办法就是国家大力投资基建,发展工业,当时给美国人的机会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物资毁灭性的消耗,解决生产过剩,赚得不要不要的。

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几百年时间霸主已经轮换三回,荷兰英国美国,霸主标志是金融和军事,独独支撑金融和军事的工业化,霸主形成时都不受待见。

去工业化并不是弱智,或者选择性失忆,实在是金融资本贪婪,符合人私利本性,躺着就把钱赚了,谁还愿意站着做苦工挣辛苦钱。

美国政治家早就认识到产业空心化的危害,只是资本左右政治,这个体制下,政治家作再多努力都白搭。奥巴马喊了8年,特朗普上台,一个大资本家受到蓝领拥护,说明美国朝野已经形成共识,必须产业回归。

特朗普是个有抱负的美国人,无力回天的根本原因就是总统位置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而是金融资本代言人。

美国再次伟大在特朗普手上不可能了。整个美国的经济不支持他,除了来一次彻底的变革,总统有权决定国内的一切,而主张又正好是对的。

说美国一定会再工业化,不是在特朗普手上实现。

先死后生。

特朗普或下一任总统把美国搞得不美国了,重新生出一批新的有作为政治家,革除旧弊,强力推动国内投资,再造一个新美国(基建),有个十几年二十几年,换血重生,这是一定的。


布衣吴新建


美国再工业化可能性多大?现在状态可能性很小。因为美国是世界老大,他能够为所欲为,再工业化是个累活,老大是不愿意干的。

其实世界已经给了美国一次警告,希望美国能够自行调解,化解危机,但美国没有做。什么危机呢?就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当时美国危机,世界跟着遭殃,就是美国入不敷出了。美国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加紧印钱,美元宽松政策,把危害全部甩向世界,让世界去承担,美国又重新过好日子了。

前面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英国,英国引领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然后英国就去了金融领域。结果工业化被美国超越,美国GDP在19世纪末成了世界老大。然后是德国超过英国,从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接着第二次,结果英国再也不叫日不落帝国,现在英国本土也闹得比较欢。

工业已经空心化,让工业再回来是很难的,因为金融是虚拟经济,头脑动一动就能办的事儿,谁去做工业化的事儿?工业化一个是累,一个是风险大。举一个很简单很实际的例子,农民从地里出来,谁还愿意去种地呢?除非有更大诱惑,工业化是一样的。

可能将来美国会重新工业化吧,可能性很小很小,除非遇到大的改变。像苏联解体这种的改变,都是不可能的,俄罗斯的工业化也没有回来,至于什么样的大改变,自己想去吧。



大志远思想空间


说实在话,如果单纯从技术上看,要重振美国制造业,让美国重新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那是没有问题的。美国的制造业曾经就独步全球。二战期间,美国为反法西斯阵营提供了一半的军火,想想这制造能力是多么的可怕。例如1943年,光是航母,美国就造了52艘,几乎是一个星期造一艘。所以,从纯技术上来说,美国要想重新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如果从美国的霸权上来说,问题就“大大的有”了。

美国能成为独霸天下的超级大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货币是全球通用的货币,全球贸易特别是能源方面的贸易都是用美元来定价,用美元来结算。美元印出来,要全球一起花才能维护得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才能维护得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如果美国重新成制造业大国将会怎样呢?

美国的劳动成本太高了。当然了,劳动成本高也一样能建立制造业大国,那就多发工资吧!可多发工资就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也就提高了产品的价格,产品价格提高后你还有竞争优势吗?

当然啦,如果你生产的产品是全球只有极少数国家能生产的高端技术产品,如大飞机、高性能航空发动机、高端芯片等等,那你只要质量好,价格再高也有人买——例如说大飞机,全球只有波音和空客两家,你只能二选一,不买波音,就只能买空客了。

但在中低端领域,消费者可选的就多了。比如说手机,除了有苹果、黑莓,还有华为、三星、小米、OPPO、VIVO等等。消费者不一定非要买你苹果,对不对?

另外,即便是要买苹果,但同一部苹果,中美制造的价格还是差别很大的。同样一部IPhone11,中国产的卖6000人民币,美国产的能卖6000人民币吗?不能啊!你看看生产苹果的富士康,中国工人每月薪水四五千人民币,但在美国,你能给美国工人开四五千人民币的工资吗?那得开四五千美元的月薪啊!如果你美元生产的IPhone11卖6000人民币,恐怕挣的那点钱连给美国工人开工资都不够,更甭提还要交税,要交各种水电费,要给美国工人买保险、社保、医保什么的了。所以,美国产的IPhone11你起码要卖6000美元一台才行。那问题来了,同样一部IPhone11,中国产的卖6000人民币,美国产的卖6000美元,你买谁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微波炉、服装等等产品也可以适用于这个逻辑。当然,你价格高没关系,我政府可以给老百姓多发钱,然后下令将一切外国产品挡在美国之外,让老百姓只能买“美国制造”。

可这么一来,你美元的霸权怎么办?这些年来,美国都是一直负责印刷美元,然后拿它去买世界各国的商品,让全世界帮美元一块花钱,美元才保住霸主地位的。你如果不允许外国商品进入美国了,那美元就出不去了。美元出不去了,那它就丧失了国际货币霸主的地位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没了,那美国霸主的地位也完了。如果你让外国的产品进来,你生产的产品又没有竞争优势。美国再工业化的结果就是生产了一大堆东西没有人买。

谁能替美国想到个鱼和熊掌兼得的办法,一方面能让美国的产品大量卖出去,另一方面又能将美元大把的撒出去,两者之间还要没有矛盾?这谁也找不到两全其美的办法,让美国鱼和熊掌兼得。美国要么放弃霸主地位,要么重新成为制造业大国,两者只能二选一。


血染战旗红


【美国在工业化有多大可能?】美国在工业化的可能性不大,也没有可行性。

通常美国的所谓的在工业化,那就是美国重新拾起制造业,把大批的美国大企业外包的制造业重新回流美国,撑起更多的就业人口。



的确,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骨架,而现在的美国产业逐步空心化,以服务业为主,慢慢弊端也就显露出来的,那就是失业率高,抗风险能力差。加上瞎搞金融创新,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所以这一届美国政府,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非常希望美国的大企业的制造工厂回流美国,然而事实上却做不到,因为迁移成本太高,美国的国内制造成本也高。加上美国的制造业生态链,实际上已经不在了,短时间内也很难重新建起来。

早在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多次对苹果公司喊话。特朗普在推特上写到“由于我们也许对于进口产品收了大量的关税,苹果价格可能会上涨。但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案,也不存在任何关税,甚至会为其提供税收激励,那就是让苹果的产品生产线转移到美国,在美国生产,而不是在其他国家。现在就开始建造新的苹果制造工厂吧!”



直到今天,特朗普的喊话效果产生不大,苹果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没有把大量的生产线转移到美国。美国的相关专家也表示,并不看好苹果将iPhone生产线转移到美国,首先是美国的工人工资是中国的三倍以上,如果苹果将100%的组装业务转移到美国iPhone,需要涨价20%以上来对冲劳动力成本,如此的涨幅必将影响苹果公司的整体销售。

但是更不要忘了,苹果单纯的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很多零部件供应,还是要从国外采购,其中相当一部分零部件需要从我国采购。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在人力成本上并不占优势,唯一占优势的就是产业集群效应,这是一个生态系统。



美国要重新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美国在工业化不能再重回老路,还是为了搞下一代科技革命做准备吧,也许下一代科技革命的到来,新型的产业生态又要重新建立了。


大正看世界


不是美国再工业化有多大可能,而是美国一直在努力再工业化,只不过效果上差强人意。

特斯拉一直被当作美国再工业化的一个标志性企业,不过权衡再三,特斯拉还是选择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建立工厂。而特斯拉在中国从建厂到今年1月量产,不过用了10个月的时间,这个速度在美国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美国再工业化其实尚有许多不成熟的方面。

其实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通俗点说,不过就是一直在说的“美国制造业回流”。当年的次贷危机,着着实实地打痛了了美国,使其更加看到过分依赖第三产业,这样的经济模式实际上就是“脱实向虚”,多少有点泡沫式经济的模样。次贷危机又引发了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本土制造业更加脆弱。这个过程,一些大牌美国大牌制造企业的衰退更加明显,有的甚而就此退出了市场。

举个通用电气的例子,来看下美国制造业的兴衰。

前些时间,通用电气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去世,曾引发国内企业界对其的追思,一般认为,韦尔奇影响了一代企业家,到今天他仍然算是全球CEO的典范。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20年,并且早在2001年9月便退休了。在他的引领下,通用电气从一家制造业巨头转变为以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企业巨人。在美国去工业化的背景下,韦尔奇的企业运作航向当然有着明显的时代背景,当然这种去工业化、去制造业化的追求,也给具有一百年发展历史的通用电气,埋下了深深的发展隐患。

通用电气是世界级的跨国工业巨头,当然这个巨头称呼要有前辍“曾”,就是曾经的巨头。现在通气电气景气度多年连滑,业务范围一收再收,现在比较接近崩溃的边缘,还剩下的王炸,只有发动机和发电机业务。现在这个王炸业务,因为波音737MAX停飞事件,而大受影响,这种影响已让通用电气陷入了财务危机。

通用电气陷入困境有诸多原因,但也在一方面说明了,脱虚向实并没有那么容易。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技术附加值的企业加以税收减免和资金扶持,二是主张通过出口来带动国内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前者就是对有发展前景的制造业减少运营成本,后者为了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而大打贸易战。这些做法当然是有的有效,而有的没法马上有效,或者有效的前提是自己也有受损。比如贸易战,每到一处总想让别人吃亏,最终只能是处处碰壁。

美国制造业回流决定美国再工业化的产业底蕴,但是之所以战略运行没有收到奇效,原因有三:

第一,美国制造业的多区域布局,更有利于避开风险,这种想法不仅美国企业,中国企业也有,就像福耀也到美国投厂一样。

第二,全球化融合发展仍是主流,在全球供应链的合作中,企业最有利的位置,是一种工厂的灵活配置,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也有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都死板的把制造业拎回国内,这种打法会令企业叫苦连天的。

第三,美国制造业追求高端化,但是中低端的空缺,让一些产业没有基础,也会令整个工业水平受限。

美国再工业化,也表明了全球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向。比如中国,也非常讲求脱虚向实,资金向实业、向制造业倾斜,曾经受银行热捧的房地产,现在不大受到银行的青睐。

我们要注意到“脱虚向实”的“虚”,并不是指虚拟经济,而是指泡沫经济,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


波士财经


美国再工业化指的是其在二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三次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工业经历了1950-1970年代的发展,美国进入了工业化后阶段,随着美国的人工成本上涨,美国的很多的产业向东亚转移,特别是1980-2010年这个时间段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时期,由于中国拥有大批量的产业工人、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政策的支持、价格低廉的劳动力等因素使得美国的中端与低端产业大多数转移到了中国,而美国只保留了高端产业。原来美国的中部地带原来为钢铁、汽车等传统行业,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之下有大批的产业工人失业。美国传统的中端与低端工业产业已经空心化了,于是中部铁锈地带的工人在2016年的总统选举中将选票投给了持保守主义的特朗普,如今的美国国内有逆全球化的思潮。

美国的再工业化策略其实在2008年金额危机后奥巴马政府就已经提出了。再工业化发展策略是根据美国的自身条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两者相结合而制订的经济发展策略: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但是美国国内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无法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人力成本形成竞争;美国在二次工业化基础上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

根据美国自身的条件,再工业化(实质上是第三次工业化)的策略在美国政府制订正确的发展政策以及有政策的连贯延续性之下是极有可能实现的。


雄鹰展翅长空


美国没有再工业化可能啦。它先前有工业化,那时候。二战前后吧,

工业化是高大上的东西,他最先进。

现在是智能化,信息化。他还是最先进。

美国一直都是走在前面的。

美国能不能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齐头并进呢?

显然不可能。

人口不足。美国只有一亿劳动力人口。

虽然相比二战他人口增加了一亿多。但是劳动力人口反而下降了。人口劳动参与率越来越低。高福利嘛,流浪汉嘛,不干活。

一亿人口能干嘛?7000万的搞服务业,金融律师这些东西,剩下三千万,搞搞军工,飞机坦克,再生产点芯片半导体,没人啦

美国还想生产钢铁。轮船,火车这些东西,只能是梦里。

中国劳动力人口七亿。是美国七倍。

所以中国什么都有,从针头线脑,到航天飞机都生产,中国能够对任何行业持续投入资源,不计成本,反正产业多。


大眼睛164554753


不可能了,所谓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现在所有美国人都知道一个事实,做金融最赚钱,其次律师,医生,再不行去做高科技行业搞垄断也不错,谁还愿意去做苦哈哈的工人?即便没办法,为了生活必须做,也要跟工会打好交道,想办法让从老板那多抠出点什么,谁还会认认真真为了整个行业?

所以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尝到了金融,印钞票,借贷甜头的美国,是不可能回头再去搞可能会环境污染的基础工业。只有中国一直秉持着勤劳致富的传统思想,加上有一个长远眼光的政府主导,才不会犯这种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