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时代的那些事(二十一)

二十五 . 书友

书荒时期

下乡数年,山村农闲或阴雨天,无活可干,颇觉无聊。在那个文化荒芜的的年代,书很稀少,文化用品很少,就连买副扑克牌都得从上海带去,想看书、买书着实很难。

公社的供销社里,有一个柜台是专门卖书的,大都是各类《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画像等,还有些样板戏之类的书,再不就是当时搞运动的批林批孔、评法批儒的各种辅导读物等。

县城梅山镇新华书店里,倒还有不少书,但也多是适应当时文革时期的政治读物。此外,从村里到县城,有50多里路,还要翻山越岭,一天才两班路过的长途客车,很不方便,一年也才难得的去个一两次。第一次上县城都已经是下乡半年后的11月份了。

即使去了县城,往往也是有事情要办,急急地办完事就得赶路回来,否则就赶不上车,因此连新华书店也没进去过几回。有一次误过了上车时间,只能与信华一同从县城步行回家。50多里路,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整整5个小时。

那时候,除了一天三遍的广播,山村唯一能见诸文字的外来信息,便是队里订阅的那份每每晚了三四天的省报了。于是闲时总想找些东西来看看,借以消遣。

一次,听说社员朱邦林家有《青春之歌》《三国演义》等书,虽说以前在上海也曾看过,但还是去他家把书借来了,只是《三国演义》只有下册,上册找不到了。于是乐滋滋的把这两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遍。我还似乎记得,隔了两年,又把《青春之歌》借来看了一遍。

一天干活时,正逢歇晌,口渴了,便就近去社员老田家找水喝。一进屋就见他家堂屋靠墙的条桌上有本《革命烈士诗抄》,这本书小时候见过读过,便想借来看看。一问,方知是他家在白大中学念高中的孩子小田从学校借来的,经老田同意后便如获至宝一样借回家读了。看了一遍后,尚觉得不过瘾,还将一些经典的诗句抄录了下来。好在那年月,什么都值钱,就是时间不值钱。还书时才知道,书是小田向老师借来的。小田告知说,老师姓储,教语文的,藏书可多了。

知青时代的那些事(二十一)


知青时代的那些事(二十一)

借书交友

也是巧了,大约两个星期后,我去白大中学办事,正好结识了那位储老师。他的学生小田早就与他讲起过我想借书的事,还说队里有3位上海知青,分别叫什么名字。因此见面后没有一点生疏感,一见如故,仿佛彼此早就认识似的。

储老师很年轻,想不到刚巧与我同龄,名叫士贵,1米7的中等个子,脑袋略大,浓眉大眼,剃个板寸,给人一种潇洒精干的印象。一年前才从六安地区师范学校中专毕业,被分回家乡的中学任教。虽说名字有些乡气,却颇有才气,写得一手好字,还喜欢写写诗、散文什么的,据说还给学校写过演出的剧本,算得上是个文青了。

听说我喜爱读书,便愿意借些书给我。那天,我随他来到寝室。那是当地中学校园里常见的一幢幢平房,有的用来做教师单身宿舍,有的做教职工家属宿舍。宿室约10平方米左右,室内陈设极简洁明了,南面窗前放一张办公桌,桌上放着教科书和两大叠学生作习簿等;东面靠北摆一张单人床,靠南放一只4层书架,正好抵到南北两面墙边;西北角靠北窗放一只箱子,上面放着些杂物;西面中间靠墙放着一个洗脸架,上下各有一个脸盆,放着洗涮用品等。

书架放的大多是教科书之类的,除了语文,居然还有生物、化学、音乐等,齐齐地放满了4层。因为小田说起过我喜欢看书,士贵便问我喜欢看什么书。我说:“随便什么都行,反正看着玩呗!”

这时,他掀起床单,从板床下拉出一只纸箱子,打开一看,嗬,真是“孔夫子搬家一一全是输(书)”。我这才发现,像这样的纸箱子,床底下一溜排着四五个。他拿出一套《中国文学史》(三册),记得好像是中国社科院编辑出版的;一本秦牧的《艺海拾贝》,封面还包着书皮呢。他指着《艺海拾贝》说,“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可长知识了。"我高兴地捧回了这几本书。如同看《革命烈士诗抄》一样,我也将《艺海拾贝》的一些精彩句子抄录了下来。还零星地抄录了文学史中的一些著名诗词。

之后,我便不时地去白大中学借书还书,陆续看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巴尔扎克的《欧也尼•葛朗台》《高老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外国名著。这些书在当时都属于封资修的货色,不知士贵从哪收藏来的,平常也是秘不示人。每次借给我时,都一再叮嘱,这些书都是世界名著,是好书,但现在都属于扫四旧的东西,不要外传,千万要保护好。

我经历过文革初期烧书“扫四旧”的那个时期,连自己小时候集的邮票,凡自己认为是“封资修”的邮票都自觉地拿出来,在大门口与小伙伴的邮票一起烧掉了,后来想想都能悔死。听了士贵的告诫与提醒,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事实上,在农村,一个是没有多少对外交往,扩散不到哪里去;再一个是社员们文化普遍不高,对读书既不重视也不反感,比如朱邦林就保留了那两本书。

但是也不能太大意,还是小心为好,对此有过一个深刻教训的案例。邻近七岭大队有位合肥下放的女知青,叫王冬竹,她把日记放在枕头下面,结果被人找扑克时翻了出来,还看了日记,发现有与大好形势不符的内容,告发到公社,引起了一场风波,带来了不良的后果(见《一.日记》),因此我也一直小心翼翼,唯恐丢失,保证万无一失,完璧归赵。

这样也自然与士贵开始了非正规的交流,随意谈些读书感想,当然谈不上是研究,纯属是开拓一些视野,增加一点阅历而已。要论收获,那3册本的《中国文学史》对我影响最大,为我后来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打下了一些常识性的基础,起到了指导引路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后,士贵也利用星期日时间下乡来到我们集体户聊聊,与信华、伟章也渐渐地熟悉起来,成为了好朋友。我与士贵更是交谈甚欢,引为书友、挚友。

说起来这段时间是我21岁之前的第二个读书高峰,还真看了不少书。

知青时代的那些事(二十一)

(后排右为储士贵)

少年读书

第一个读书高峰,那还是在读小学时。在东长治路第四小学读4年级时,那时《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夢》《西游记》4大古典名著已有一册本的少年版,都一一浏览过一遍。当年,在班主任殷美珍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同学按8个学习小组组成了读书小组,殷老师开出了一长串读书目录,诸如4大古典名著、《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谈21世纪》以及黄继光、向秀丽、邱财康、王孝和等英雄人物的传记作品等,小组长按目录打√检查。小伙伴们几乎全部都把这4本书及其他书囫囵吞枣般地看过一遍,由此产生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并养成了读书习惯。

那些书主要是向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也有班级小图书室的。在殷老师的倡议指导下,班里建立了图书室,同学每人献出5本书,由专人负责借阅登记,互相传看,规则如同学校图书馆一样。学期结束,则有各人将出借的书领回。

那时还特别喜欢看连环画。

楼下马路对面便是居委图书阅览室,两处弄堂口分别有小人书摊,可借连环画现场阅读。特别是与海员医院相邻的旁边,有条宽1米,长达20米的窄巷死胡同,被经营的老板用来做了一个小人书摊,靠墙东侧有一长溜板条式的凳子,如凳子坐着人,有人出入都得侧身,也是常去光顾的。看过60本一套的《三国演义》、21本一套的《水浒传》、15本一套的《西游记》《红楼夢》《说岳全传》《杨家将》等,以及忘记了册数的《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等,也有现代作品,如《红岩》《红日》等。还有以各种电影改编的,如《五十一号兵站》《战上海》《上甘岭》等。连环画的内容相当广泛,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有,像我才十一二岁看大部头未必看得懂,但看连环画作为启蒙,实在是事半功倍的好事情。

借阅连环画是1分钱一本,有些厚的老板就将它一拆为二,分为上下册出借。小时候爸妈给的零用钱、早点钱,大都用在这上面了。

这些少年时的阅读经历,给人生铭刻下许多记忆。八九十年代,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三国演义》巜西游记》《红楼梦》先后开播,自己便以连环画的形象来对比衡量剧中的人物。还别说,大都是对得上号的,特别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基本上与连环画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是因为那时的连环画都是著名画家画出来的,早已深入人心,电视剧编剧、导演也都考虑借鉴了这层因素。

少年时代的烙印很深,以至于现已年过花甲,家中的书橱里除4大古典名著外,仍收藏着相隔20年出版的两套《十万个为什么》等,还有那本新版的《科学家谈21世纪》等书,这纯属是为了保存那段美好过往的回忆,也是对敬爱的班主任殷美珍老师的一份真诚的纪念。

知青时代的那些事(二十一)

少年时读的书、看的连环画作为知识储备,在下乡后还派上了大用场,特别是《隋唐演义》中的许多人物、故事如数家珍: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以及罗成、秦琼、尉迟恭、雄阔海共18条好汉,成了与知青们侃大山的佐餐谈资。

5年级时因家里搬家转入到另外一所小学上学了。1966年夏天,我们刚把6年级的课程读完准备考初中时,进入了文革时期,文化也就被革命掉了,此后便没有象样地读过书,包括课文。再稍后便上山下乡当知青去了。

再遇书友

直到遇到储士贵这位书友后,我才有机会集中一个阶段看了一些书。尽管这段时间不长,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书橱里摆着王瑶、游国恩、刘大杰、22院校编著的4套不同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也有着《艺海拾贝》《安娜•卡列尼娜》、《欧也尼•葛朗台》《高老头》、《巴黎圣母院》《契珂夫小说集》等成套成集的书,但一想到下乡时能读到那些书,一看到当年记着的那些笔记,便不由得想起书友士贵来。

知青时代的那些事(二十一)

储士贵在80年代便离开白大中学,被选调到金寨县教育局工作。因为工作出色,在局里历任科长、副局长、局长,成为教育战线的一位领导。

1994年10月,我与同事因公出差到金寨,他还在梅山水库旁的县委招待所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席间他简要谈了县教育局情况后,更多的便是聊起了在白大公社的经历,话题也是离不开当年借书交友的那段往事。

想来在我俩的人生道路上,都留下了那借书交友的浓郁一笔,也都留下了那段美好的回忆。

屈指算来,梅山一别又已经26年了。士贵,我的书友,如今可安好?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