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鐵軸承還需要進口?

“未來,中國的高鐵將用上‘中國軸’!”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大喜日子裡,從洛陽軸承廠傳來喜訊,目前已完成時速250公里、350公里的高速鐵路軸承產品設計、工藝研究及樣品製造。產品通過了120萬公里耐久性臺架試驗,試驗結果顯示軸承狀態完好,符合標準要求。洛軸已打通高鐵軸承研製技術通道,基本具備高鐵軸承批量生產條件。

現在高鐵軸承還需要進口?

洛陽軸承廠是1954年新中國佈局的第一批工業企業,創造了我國軸承行業多個第一。數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中國軸”代言。1982年9月27日,洛軸研製的B3—706、B3—707精密座標鏜床軸承,榮獲國家金質獎。這是軸承行業至今唯一一塊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

現在高鐵軸承還需要進口?

洛陽軸承廠大門

主軸是精密光學座標鏜床的關鍵部件,軸承內、外套的徑向擺動誤差不能超過千分之二毫米,在高速運轉的情況下,軸承的溫升不能超過15℃。這種高精度的軸承,當時只有西方少數國家能夠製造。一家外國公司向我國漫天抬價,提出用同樣重量的黃金或者6噸對蝦換一套軸承。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提高這種主軸軸承的精度被列為國家一百個攻關項目之一。國家要求洛軸攻關,使精度提高一倍,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新目標要求軸承內、外套的徑向擺動誤差縮小到千分之一毫米,內、外滾道側向擺動誤差縮小到千分之二毫米,軸承高速運轉時的溫升限制在10℃以下。

新設計的軸承,結構複雜,更難加工。以B3—707為例,僅外套的磨加工就要經過87道工序。磨削外徑是保證軸承圓度的關鍵工序,必須最大限度減少誤差。工人肖進發採取低速磨削的辦法,來減少機床震動對外徑波紋度的影響,一邊加工,一邊測量,積累了上萬個數據,終於將波紋度控制在千分之一毫米以內,比設計的精度要求提高一倍……

現在高鐵軸承還需要進口?

苦戰三年,洛軸人成功製造出了高精度的座標鏜床主軸軸承。測試表明:軸承的徑向擺動差為千分之零點七毫米,內、外滾道側向搖動差不超過千分之一點五毫米。專家們確認:軸承各項技術指標全部達到攻關要求,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洛軸研製生產的這兩種軸承的價格,僅為購買外國同類產品的1/7。這兩種軸承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高精度軸承製造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如今的洛軸,仍是“中國軸”的金字招牌。洛軸擁有國家首批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和軸承行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高速重載軸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河南省軸承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也設在這裡,搭建了完善的軸承研發實驗平臺。

現在高鐵軸承還需要進口?

洛軸技術中心副主任謝津會介紹,目前,洛軸可設計製造全部九大類型、各種精度等級軸承,品種規格2萬餘種。具有航空發動機軸承、高鐵及軌道交通車輛軸承、重大裝備專用軸承等核心技術。公司先後為三峽水利工程、神舟和嫦娥系列航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配套軸承產品。(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