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星驰的作品中,《功夫》的剧作处于什么水平?

青龙视频剪辑


从认识到电影《功夫》的价值以来,这已经不知是我第几遍重刷了,说来也怪,小时候曾觉得这是最难看的一部周星驰电影,因为比起《赌侠》等完全以整蛊搞怪为主,无需思考太多的周星驰作品,《功夫》的故事太过沉重甚至对于儿时的我而言根本看不太懂,可直至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最棒的周星驰作品。

尽管鬼马、漫画式处理、后现代思维比比皆是,看似脱线、浮夸,但偏偏是它入选了斯帕克·李的推荐电影,又偏偏是它入围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即便撇开奖项的虚名不看,论思想性和电影表达,也完全称得上是周星驰作品中的巅峰。

众所周知,李小龙始终是周星驰的精神偶像,周星驰的电影中也时常可见模仿李小龙的打斗场面,在他自己担正导演以后的《少林足球》更是直接用功夫元素向偶像致敬。同时,周星驰拥有非常强烈的武侠情结,尤以《如来神掌》为甚,《功夫》中的火云邪神、《西游·降魔篇》中的天残脚、《美人鱼》中的龙剑飞都直接搬用其中的人物名,《功夫》、《长江七号》、《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中也都出现了“如来神掌”的必胜杀招,这或许与周星驰年轻时看的港漫《小流氓》(即后来改名《龙虎门》的黄玉郎作品)有关,其中的大反派正是那位“火云邪神”。

周星驰的喜剧片往往有很强的类型片打底,《回魂夜》是恐怖片,《少林足球》是运动片,《长江七号》是科幻片……《功夫》是周星驰找到了正确自我表达方式的存在,也是他把功夫类型片与个人风格结合最为紧密的代表作。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卧虎藏龙的城寨江湖,都是极其东方式的武侠呈现。这在《功夫》中,更加上升到了一种迷影致敬的层次,除了大家都熟悉的李小龙武者气质、更多的还有来自中国武术门派和邵氏电影的武侠滋养,片中饰演十二路弹腿、五郎八卦棍、铁线拳的释行宇、赵志凌、董志华三人在现实中都是真正习过武的演员,董志华更是武侠片大导演张彻在大陆的最后一代弟子之一,而周星驰为了使用蛤蟆功、杨过与小龙女等名称,甚至试图向金庸支付版权使用费(被金庸拒绝,并表示这并不是改编,可以随便使用)。简言之,《功夫》不仅仅是对邵氏、李小龙等功夫动作片代表的简单拼贴,更是对神怪武侠的组合解构,乃至于对中华武侠文化的传承与致敬。

周星驰的喜剧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究其参与电影的喜剧路数,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种:90年代他与王晶、李力持、谷德昭合作的时期都是一些极尽恶搞能事的无脑商业笑片(甚至刘镇伟的《赌圣》、《新精武门》等电影也是如此),而搭上主打小市民喜剧的高志森、黄百鸣或是电影主宰者的杜琪峰又因受到限制而难以发挥个人特色,只有从与刘镇伟后期合作的电影中,我们才能真正找到一些更为深层次的表达,刘镇伟擅用穿越、恶搞等桥段来解构故事,用修正主义来编织世界观,所以我们能看到,周星驰与刘镇伟合作的电影中,基本都是让人一边笑一边哭的悲喜剧,《回魂夜》中疯魔的抓鬼专家,相信带上纸帽子就能飞的信念主导现实、《大话西游》中为取经大义放下爱情的孙悟空,神话人物也可以拥有爱情……刘镇伟的悲喜剧固然能令人在喜剧之余收获感动,周星驰也或多或少从中获取养分,但等到他自己成为导演,在刘镇伟的创作日益呈现疲态的同时,周星驰却要走的更远、更极致。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在悲喜剧之上,周星驰成为了真正令人笑中带泪的黑色喜剧作者,成为了真正善于调动观众情绪的操盘者。如果说《少林足球》中少林足球队师兄弟们被群殴羞辱的残酷还被大团圆的致胜所冲淡,那么自《功夫》以来,周星驰黑色喜剧的基调则变得越发浓郁,而这种风格基本可以简述为暴力、荒诞、感动与黑色幽默同在。《功夫》中开场即是斧头帮杀人的暴力展示,冯小刚客串的鳄鱼帮老大被砍断腿,之后释行宇扮演的十二路弹腿遭遇暗杀则被削去脑袋。而进入精神病院寻找火云邪神,遭遇库布里克《闪灵》式血泊,镜头移动几乎是恐怖片的拍法。《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更是完全不同于刘镇伟悲情西游的暗黑新世界,鱼妖先后吃掉渔民爸爸女儿妈妈一家人,猪八戒在洞中烤人肉,孙悟空也变成了面目狰狞的恐怖妖猴,蜘蛛精的惊悚登场、九宫真人的邪恶……各种直观的暴力呈现,纷纷刷新我们对周星驰以往电影的认知。

但这正是周星驰黑色喜剧的魅力所在,在调动观众情绪方面,周星驰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拎出《功夫》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场戏,来看看周星驰如何用他的方式完成一个古惑仔转变为英雄的过程。琛哥让阿星拿木棍偷袭正与火云邪神打的难舍难分的“神雕侠侣”,此时阿星的良知出现,本该是热血沸腾的转机,周星驰却是用“到底是打他本人还是打他妈”的对白进行喜剧化处理,观众正以为节奏舒缓,可周星驰立马接上残酷的暴力,火云邪神狂殴阿星,大地裂开、头被打进地里,令人不忍直视,但此时喜剧的情节又果断出现,即便被打的不成人形,可阿星还是要用小木棍敲火云邪神脑袋。短短一段戏,黑色之中满载笑料,有喜感但更多的却是辛酸,这就完成了一个古惑仔蜕变为英雄的转折。

《功夫》中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且处处对照丝毫不敷衍。阿星不认识字,所以《如来神掌》秘籍是图画,在他被打伤后也是用图画的形式画出那个棒棒糖;阿星打劫哑女时的动作与背后的海报一致,象征着两人之间不平凡的爱情;包租婆上门对战火云邪神带了一口大钟,被田启文饰演的斧头帮师爷吐槽“送钟”,后来观众才反应过来这口钟的用途是配合包租婆的狮吼功(声如洪钟的物化呈现);阿鬼跟包租婆打招呼夹杂蹩脚的英文,而他死前的话“What are you preparing to do ?”也是被包租公吐槽“听不懂英文啊”的英语(死亡前的残酷对照听不懂英语的啼笑皆非,则又是一次周星驰式的黑色戏谑了),同时,包租公吐槽“你还是说中文吧”的桥段出现了两次,一次是阿鬼说英文,另一次是阿星画图,同样类似场景的反复,产生了很明显的对照。

虽然在细节上追求残酷、令人五味杂陈悲喜交加,但周星驰的电影价值观却是十足的纯情童话。星爷极其单纯的孩童式爱情思维、平凡简单能够战胜绝世魔头的价值理念,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所以《功夫》哑女会因阿星的奋不顾身而念念不忘,街头漫画变成绝世秘籍;所以《西游》系列中段小姐为了玄奘甘愿牺牲,《儿歌三百首》变成《大日如来咒》;所以《美人鱼》中刘轩会因为一起吃个炸鸡就爱上人鱼,霸道总裁变成环保卫士。

另外,《功夫》的配乐非常棒,黄英华大量运用中国古典配乐,《东海渔歌》、《英雄们跨过了大渡河》、《小刀会组歌》、《将军令》等配乐对应电影都无比贴切,OST中的《只要为你活一天》一响起基本就是一个泪点。《功夫》中各种运镜和视听也都堪称完美,为所欲为的邪恶斧头帮跳舞、登场基本都是俯视广角镜,而猪笼城寨的平民们登场则基本都是仰视广角镜,这一仰视一俯视之间,便知道周星驰藏着说的概念:对邪恶势力的俯视(瞧不起)、对贫苦人民的仰视(尊重与歌颂)。同时,看似嚣张却一直寻求外援,外强中干的斧头帮和卧虎藏龙的猪笼城寨,也正是由镜头的仰视与俯视所带出。《功夫》之所以是至尊,除了上述种种,甚至这部戏的特效都是星爷此后作品无法企及的极致(对比《美人鱼》中的人鱼藏身处特效便知)。

至此,你一定会明白,何以《功夫》该是至尊了。


酷酷龙影视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周星驰的功夫是什么水平《功夫》是最后一部好片。

周星驰的《功夫》,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部片子。记得当时口碑褒贬不一,虽说拿了华语年冠,赞美之声不少,但在我印象里,当年网上说他江郎才尽,纯靠特效,笑点老套,演员表演不自然,比起九十年代差远了,种种论调也都不少。当时被说不跟老搭档合作了,新找的人不行。黄圣依,我有很清晰的印象,当年被喷最差星女郎,颜被踩不说,咖位也比不上前面任何一个星女郎(那时星女郎这个概念还不像现在这么要求严格必须是周星驰捧出的新人,第十放映室盘点星女郎,就把他合作过的女演员全盘点了一遍)。反正当年我心里很愤愤不平,因为我觉得《功夫》根本不比他九十年代片子差,而且黄圣依的哑女也给我留下美好印象。

今年呢,我成了周星驰粉丝,比较关注虎扑上一些关于他的贴子。然后惊讶发现,《功夫》在这论坛评价很高。当年被喷的配角,现在被给予赞誉。当年被踩的黄圣依,现在《功夫》里演的哑女也常被人吹。然后我又回头看眼豆瓣,居然8分以上了,想当年我打分时才7分多点。心里一方面为自己小时候喜欢的片子得到“平反”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感到不解。为什么风评会变化呢?

顺说我还发现个有意思的事。这么多年来我见过网上有人说周星驰9293年后不再纯搞笑,而是想玩点深度,讽刺,就不好笑了。有人说周星驰从喜剧之王开始就不行了。有人说周星驰新千年后玩特效,从少林足球开始不行了。有人说从功夫开始不跟达叔等老班底合作就不行了。有人说长江七号开始不行。还有人说从降魔,从美人鱼……

扯远了,回到标题。大家印象里功夫当年风评如何,在你们心中水平又如何?



话说电影TOP


周星驰的《功夫》,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部片子。记得当时口碑褒贬不一,虽说拿了华语年冠,赞美之声不少,但在我印象里,当年网上说他江郎才尽,纯靠特效,笑点老套,演员表演不自然,比起九十年代差远了,种种论调也都不少。当时被说不跟老搭档合作了,新找的人不行。黄圣依,我有很清晰的印象,当年被喷最差星女郎,颜被踩不说,咖位也比不上前面任何一个星女郎(那时星女郎这个概念还不像现在这么要求严格必须是周星驰捧出的新人,第十放映室盘点星女郎,就把他合作过的女演员全盘点了一遍)。反正当年我心里很愤愤不平,因为我觉得《功夫》根本不比他九十年代片子差,而且黄圣依的哑女也给我留下美好印象。

今年呢,我成了周星驰粉丝,比较关注虎扑上一些关于他的贴子。然后惊讶发现,《功夫》在这论坛评价很高。当年被喷的配角,现在被给予赞誉。当年被踩的黄圣依,现在《功夫》里演的哑女也常被人吹。然后我又回头看眼豆瓣,居然8分以上了,想当年我打分时才7分多点。心里一方面为自己小时候喜欢的片子得到“平反”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感到不解。为什么风评会变化呢?





安徽小来


电影《功夫》本身就是成人的童话,不死的英雄,震撼怪兽,叹为观止的魔幻世界,凄美或者温暖的爱情,如果把周星驰的喜剧片非要解读成盗梦空间,有人认为只是一个小男孩儿的梦,反应出多么鲜血淋漓的现实,那未免过度解读了。我们经常在周的电影里感受到,周在搞笑背后的无奈甚至是痛苦,无论是喜剧之王中,不厌其烦的说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还是功夫中究竟是做个好人忍气吞声,还是做个坏人,去和社会同流合污的内心挣扎,这难道还够鲜血淋漓的了吗。个人认为在电影中,高手随处可见,整天被痛打的包租公,漂亮而吝啬的包租婆,乔装成卖艺的琴魔,穿着拖鞋的火云邪神,带着金丝眼镜的四眼仔等等,他们看上去都是平凡的百姓,隐匿在这个世界,然而又各个身怀绝学,功夫非凡,或许,周星驰是想要借此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千万不要小看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看似普通,却可能都有各自神通广大的技艺,跑龙套的群众演员,或许有一天也可能成为一代电影宗师,人不可貌相。其实这部电影看似搞笑,但仔细欣赏却是一部励志片,周星驰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小人物有一天也会逆袭的故事,也是很值得推荐的一部电影。但我们不能不说《功夫》依旧是一部精彩电影,周星驰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他美妙的画面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武打动作的张力,甚至仅仅将其中的打斗的动作片段单独分出来,也足以够其他任何电影获得好评了,但糟糕的恰恰是周星驰搀和了太多东西,反而掩盖了其动作电影本身的光芒。





唐僧咵电影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喜剧,喜剧。星爷的这部电影真的只是喜剧那么简单么?功夫于2004.12.23上映。当时我还小,只觉得是很好的喜剧,全程笑成傻逼。如今回头看这部电影,对星爷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剧情什么方面我就不想过多的啰嗦了。我想喜欢电影的朋友,如果连这部电影都没看过。那以后也没有必要观影了。豆瓣里对影片的解析非常多,说的也非常好。所以我也不去解析剧情了。那么,我今天要说的一点就是功夫里与剧情无关的一点(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嗯,大家都知道周小时候就是一位天真boy。

痴迷与功夫,幻想自己是大侠可以主持正义,惩恶扬善。于是花光了所有积蓄买了一本《如来神掌》,每日苦苦的练习。这确实我们小时候的心里很相似,年幼无知,心中充满了幻想。所以当他看到哑巴小女孩被人欺负后,就立即拔刀相助(放开那女孩)。 可是结果却很残忍,现实并不像周想象的那样。自己苦练多年的如来神掌原来并没有什么卵用。这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对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他感觉到了世界的恶意,感觉到了与自己内心的童话世界不一样。影片中可以发现,长大后他再也没看过那本《如来神掌》,更加没提过他把那本书放哪了。

长大后的周当然要为生活忙碌,要赚钱,要填饱肚子。可是周什么都不会,没有什么特长,只能去招摇撞骗。但是一连串的事情后,周并没有骗到钱。周发现这个时代,做好人是不好有好报的。于是周就想着从恶,加入斧头帮,助纣为虐。全片的另一个转折点也来了。周和林抢了哑巴女的钱。这段看的也是特别心酸,曾经幻想惩奸除恶,拯救世界的周。如今却活成了自己最最讨厌的模样。极其的无奈和讽刺。自此之后,伴随着林的离开,周成功的加入了斧头帮,堕入了无尽的黑暗。我不竟的想起来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虽然周最后迷途知返。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那些被生活所欺骗。却再也回不了头的人。 看到影片的海报也很有意思。

左手拿着棒棒糖,右手拿着开山斧。或许每个人也都一样,心里同时住着天使和恶魔。


逃号港片


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起来是非常搞笑的,但是现在回忆起来这个电影讲述的事情是非常的多,不止简单的喜剧电影。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在万般无奈下做出的反抗,对抗邪恶的故事。

首先,电影开头那一段黑帮的老大在警察局闹事之后被直接给反杀了的情节就让很多观众们非常的惊讶。其次,包租婆在催收房租水费,包租公吃早餐偷看别的女人洗澡还不承认,直接被包租婆给摔下楼!紧接着阿星带着所谓的斧头帮大哥理发收保护费被打,从而引出真正的斧头帮老大,一帮打手被三位武林高手打了个落花流水,狼狈而逃。从星爷小时候的天真到后来的狐假虎威,可以看出,无论怎样艰苦的生活都没有把他变成一个坏人。从黄圣依小时候被人欺负到长大,一直留着棒棒糖只为找到那个救过他的小男孩,并且20多年过去了,她居然一眼就认了出来,可以看出,从小到大她的内心一直都没有改变过。斧头帮第一次集结,如果不是要烧人,三大高手不会出手。以他们的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都不至于混的如此悲惨,但是他们选择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做一个最不起眼的人。

包租的夫妇的出场,他们一个好色老头,一个市井夫人,谁又能想到他们是绝世高手?同样的被逼无奈,同样的大隐隐于市,他们隐藏的更深,因为他们对世道的了解更深。星爷最后的出场,白色衣服、黑色的裤子,千层底的鞋子。一脸的平静,把对手打得没有反抗的力气就罢休了,不伤人性命。最后,面对火云邪神的偷袭却把暗器变成了花。还有贯穿全剧的“如来神掌”,刚开始以为是孩童的天真,到后来知道是不出世的大招。

整部电影给我们讲了四种人,一种天生的坏人,一种想变成坏人的好人,一种看尽世间沧桑选择做好人的好人,还有一种一直都是好人。坏人可以得到一切,想变成坏人的好人想得到一切,其他人则只能安于现状。这部电影有好多很是搞笑的地方,我认为《功夫》至今为止一二十年左右了看着还是很金典,有笑有泪。


乐小涛


重新看了这部电影,已经是看的第五遍了,第一次观看是在高中二年级。

大家看过的应该都清楚,影片多次表现上海南京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这个设计预示的是主人公阿星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徘徊和犹豫,手法运用了“埋伏笔”的艺术技巧,片中星爷饰演的男主角。

电影一开始“一天,他见到了几个男孩子在欺负一个小女生,自认为自己练到了一定境界的小男孩上前逞英雄,结果被狠狠羞辱一顿,但得到了小女孩的认可,被人欺负了该怎么办呢?总是想把欺负自己的人揍一顿,片中阿星显然是想象力十分丰富,把身边的路人都拉入自己的幻想之中,所以便有了以下我要叙述的整个故事,这样的结局简直又把影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小时候被坏小孩欺负留下的心理阴影,再加之当时的社会世道,让这个年轻人不自觉产生了长大后一心想入斧头帮当个坏人的想法。

然而,电影主人公他毕竟在生活中也不过就是小奸小恶,他最大的站队是当包租婆、包租公、火云邪神三个人纠缠在一起,琛哥要求阿星赶紧杀了包租婆与包租公,他却没有行动,反而弱不禁风的打了火云邪神,意味深长有吗?随后,阿星被包租婆包租公救下,当他们问起阿星最后的心愿时,他伸出自己的手指,在地上画了一个红色的棒棒糖。

这说明他根本没有忘记自己对于哑女的感情,也完全没有忘记在自己年少时代想要惩恶扬善,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来自于初恋的情结,是所有人都软肋。

如果大家认真看片中功夫第一高手阿星使的如来神掌的掌法的话,那就好似一个“停止”的手势——止战。正所谓“所谓止戈为武”,我想大概就是呼吁和平,这才是影视高手的至高境界吧。

影片随着火云邪神败下阵来,他真正地为阿星的武功所折服的同时,啊星最多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想学,我教你啊。”此等境界,高于所有人,包括你、我、他。

回过头来反观整部电影,它幽默地给我们讲述了四种坏人:第一种是天生的坏人,第二种是想变成坏人的好人,第三种是看尽世间沧桑选择做好人的好人,最后一种是一直都是好人,也许坏人可以得到一切,想变成坏人的好人想得到一切,其他人则只能安于现状,所以不管我们身处各种境地,请踏踏实实做个好人,因为,没有那么多波折和忧伤。

声明:以上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当请多批评指正,共勉!——【达西先生精讲影视剧】






达西先生精讲影视剧


  • 《功夫》,我认为是周星驰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看了很多遍都不厌。其实这是一部致敬的电影,不单单是向功夫片、武侠片致敬,还包含了很多经典电影的桥段和台词,包括周星驰自己之前的电影。从角色名字来说,杨过、小龙女、火云邪神…结合角色形象产生自然笑果,周星驰自己在里面却没有名字,我们可以默认为就叫阿星。
  • 如来神掌、蛤蟆功…把武侠小说里的招数影像化、特技化。想起自己小时候也会时常大喊“降龙十八掌”之类的招数名,可连片叶子也没打掉下过。片头一只蝴蝶飞入,和《黑衣人》里一只昆虫开篇神似;之后描述斧头帮势力壮大过程中出现的一幕幕凶案现场,用黑白照片定格,这种形式在很多美国黑帮电影中见过。
  • 阿鬼台词不多却句句有来头,临死前说的“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我记得在《蜘蛛侠》里听过,那句英文“what are you prepare to do”来自电影《铁面无私》里肖恩·康纳利临死前的台词,这是部经典警匪片;去“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应该是在《国产凌凌漆》提到过这个名称)解救火云邪神时,阿星面对铁门幻想鲜血从门内涌出,来自经典恐怖片《闪灵》。
  • 向李小龙致敬就更不必说了。就是这样一部充满致敬的电影,有笑点有功夫有特技有善恶有友情有爱情有温情,编排得当情节紧凑,实属佳作。《功夫》之后,十年间竟再也没有出现这么好的功夫喜剧片or喜剧功夫片,周星驰本人恐怕也再难拍出超过此片的作品。向功夫致敬,向史蒂芬·周致敬!

乔家老九


提到周星驰的电影,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无厘头"三个字了。从早期作品《龙在江湖》《整蛊专家》到《美人鱼》,莫不如此。

而2004年上映的《功夫》却显得很独特,不仅得到了金马,金像奖的认可,也打败了《魔戒3》成为了国内年度票房冠军。当时《魔戒3》可是横扫奥斯卡并是历史票房总冠军的存在,可见当时《功夫》受人们热棒的程度。

《功夫》由周星驰执导,周星驰、梁小龙、元华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街头混混变成一代武术家,一个本性善良的黑帮流氓改邪归正的故事。影片的故事情节,画面特效,寓意内涵等方面都极为出色,其中的想象力更是堪称一绝。

影片中产生了很多诙谐而幽默的经典桥段。而一段星爷从包租婆手中逃脱把伤疗好后,和肥仔的一段对话戳中了我的泪点。“你不是受伤了吗"“我没事啊”“你怎么每次受伤都会没事的”“我不知道”“你看那位医生啊”“我也完全不记得了”“也好,记忆是痛苦的极源,你能不记得,算是福气了”。这段话,道尽了生活在底层人们的辛酸:最深的伤痛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

《功夫》算得上是周星驰导演的巅峰之作了,之后的作品就开始走下披路了,虽然它们都很精彩!






骑行影视


喜剧和功夫结合的巅峰之作

《功夫》是由周星驰执导,周星驰、曾谨昌、霍昕、陈文强编剧,周星驰、梁小龙、元华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类电影,于2004年12月23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街头混混变成一代武术家,一个本性善良的黑帮流氓改邪归正的故事。

从认识到电影《功夫》的价值以来,这已经不知是我第几遍重刷了,说来也怪,小时候曾觉得这是最难看的一部周星驰电影,因为比起《赌侠》等完全以整蛊搞怪为主,无需思考太多的周星驰作品,《功夫》的故事太过沉重甚至对于儿时的我而言根本看不太懂,可直至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最棒的周星驰作品。

尽管鬼马、漫画式处理、后现代思维比比皆是,看似脱线、浮夸,但偏偏是它入选了斯帕克·李的推荐电影,又偏偏是它入围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即便撇开奖项的虚名不看,论思想性和电影表达,也完全称得上是周星驰作品中的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