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带到多大给婆婆带会比较好一点?

李冉静


自从有了孩子后,“”孩子由谁带”就成了热门话题了,到底是婆婆带好,还是自己牺牲事业回归家庭?我想很多宝妈们都为这事徘徊过!



到底宝宝带到多大给婆婆带会比较好一点?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当然一直带在自己身边比较好,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如果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没办法亲自带,起码也要把宝宝带到三周岁再给婆婆带!



原因有以下几点:

1、0-3周岁是宝宝最关键的教育时期,包括宝宝的行为习惯,性格培养,都在这一时期体现,如果这个时期是自己带的话,能够很好的培养宝宝的良好习惯!

2、建立安全感,3岁之前是宝宝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时期宝宝能得到父母无微不至少的关爱与照顾,让孩子得到更多充足的心理营养,那么宝宝就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基本来源于父母的陪伴!



3、孩子的身体发育,孩子一岁前基本都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抵抗力要强,少生病,自己带起来也会比较轻松,所以说妈妈的爱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4、避免了隔代教育,隔代亲,爷爷奶奶一般都比较溺爱孩子,在老人家面前孩子就更像个小霸王,不管任何要求老人家都会满足孩子,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容易铸成孩子的很多坏毛病!

综上所述,孩子还是由自己亲自带的比较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的爱是一定不能缺失的!


葡萄妈育儿


孩子最好是自己带,如果迫不得已非得婆婆带,那么断奶后就可以给婆婆带了,但是6岁以后,上小学前,孩子最好还是由父母来带比较好。

这里讲个自己的故事,我小的时候由于父亲在当兵,母亲在纺织厂工作,都挺忙的,所以把我交给了奶奶带。那时候只有周末偶尔能见到父母,我还有个表哥,情况和我差不多,也是奶奶带着。奶奶出门牵着表哥,背着我这样的画面我记不太清了。但是家庭聚餐的时候,经常被家里的长辈搬到饭桌上作为谈资,我也能够回忆起一些。

后来表哥去上了幼儿园,我还是奶奶爷爷带着,奶奶爷爷给我的印象都是勤劳慈祥的。小的时候奶奶自己做米凉虾和木瓜水出去卖,有了一定积蓄后,又开了个包子铺。当时奶奶包子铺每天都是爆满,还有很多人排长队等着买奶奶做的小笼包,不大的店面却请了十多个工人帮忙,所有的包子馅都是奶奶亲子制作的。爷爷每天都会带我写毛笔字,从来也没对我发过脾气。

后来长大了,我发现我的脾气比同龄的孩子要温和的多,从来也不闯祸,到是校里校外有名的乖宝宝,这应该和奶奶爷爷的性格分不开。


后来5岁的时候,我被接回去上了一年幼儿园大班,这时候我的母亲亲自带我了,因为母亲调到了市委工作,有了带我的时间。我也很庆幸在这个岁数的时候,父母能回来带我,因为我发现,因为奶奶爷爷什么都依着我,所以我很不习惯被拒绝,开始有一些娇惯的表现。

而恰恰在5岁开始能够记住一些事的时候,妈妈把我娇惯的脾气给改了过来,让我知道无理取闹是没有用的,不是什么事情长辈都会为我说话,学会了自己反省自己。如果上了小学还是爷爷奶奶带,可能性格上会比较叛逆吧,毕竟习惯已经养成,加上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在改变自己的习惯上面和父母的冲突会更大一些。

爷爷奶奶始终要比父母更容易“溺爱”孩子一些,6岁以前,这种关爱可能会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温暖,但是如果一直这样“溺爱”下去,孩子的反而可能变的更加叛逆和敏感,毕竟他已经习惯了那份温暖,突然离开了温室,自然会极力反抗。

所以我建议,孩子入学前可以给婆婆带。入学后,一定得接回来自己带,这是为了孩子好,也是为了你们以后少受点“折磨”......


学海壹叶帆


其实,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自己带孩子比较好,都说老人带娃都是隔代亲,为了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哪就自己带。

专家都不建议隔代,毕竟在教育和喂养孩子方面都是很有差异的。

这段时间,由于疫情的情况,我们一家人都会老家生活,全家老小都聚在一起的。

我婆婆就说让我孩子和她一睡,她晚上给我带,不好拒绝,我就让孩子和她一起睡了,孩子现在才一岁,还有夜奶的习惯,晚上她起来给孩子冲奶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比例来充,她都是按她得想法来充,一般她都是觉得这点水要多少奶粉,她就会充多少,完全是按照她的意识做事情,还有就是冲奶的时候是先倒水在放奶,她确实相反的。我见到的时候我给她解释不能这样充,当时的她是记得的,但当孩子哭起来的时候,她一慌,完全就忘记了。

介于我又不好把孩子要回来跟我一起睡,我只能搬到离她比较近的房间睡,当孩子醒的时候我就能及时赶过来帮孩子冲奶,她只需负责哄哄孩子就行,然后白天基本都是我在带孩子。

虽然是一家人在一起,但在老家都有土地,他们觉得无聊,把几年不做的土地给打扫一番,我就负责在家带孩子做做饭。

所以我觉得孩子还是自己带比较好。


树洞妈妈说育儿


宝宝带到多大给婆婆带会比较好一点?

我认为三岁以后交给婆婆带比较好。因为孩子在三岁之前跟父母比较好,比较有利于感情的链接,有利于亲子关系。




孩子在三岁之前是最需要父母的关爱的。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知道,而且三岁之前的孩子特别难带,就交给婆婆带,等孩子大了再自己带,其实,这样就错过了最佳亲子关系的培养阶段。

我认识一个妈妈就是这样,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婆婆带,后来自己带,孩子还是跟婆婆亲,妈妈就很伤心,其实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你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




孩子三岁之前确实很难带,自己带会很累,但会获得孩子的爱。

还有就是,孩子太小了,交给婆婆带,婆婆也带不好,也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特别是农村,交给婆婆带的孩子,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各方面都会比较差,因为两代人的育儿观念不一样,婆婆那代人都是散养孩子,做事情为主,带孩子为辅。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婆婆那代人带孩子都是凭经验,凭感觉,不懂得科学育儿,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性格。

所以,带孩子最好还是父母自己带,如果万一自己带不了,也尽量等孩子大了,再让婆婆帮忙带。

自己带孩子,对孩子好,对自己也好。


周凌溧育儿问答


因为现在生活成本快速提升,很多家庭为了给宝宝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得不把宝宝交给家里的老人帮忙照顾。不过也不是说宝宝一出生就交给老人照顾的,作为妈妈生下宝宝,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亲自照顾宝宝,体验下当母亲的生活。


那么,宝宝带到多大给婆婆带会比较好呢?

先说我自己的例子:

我家大宝是在外婆那边医院出生的,生完大宝不到2个月我就出远门回去公司上班了,孩子给外婆带着。由于宝宝身体不好,在4个多月的时候得了肺炎,然后我就请了假回娘家照顾宝宝,这样带到6个多月我就带宝宝回了婆婆家里,和婆婆一起带到8个月我又去上班了,然后就是婆婆帮我一直带到孩子3岁上幼儿园。

我家二宝就是我全职在家带的,因为有个大宝要照顾,那我索性就辞职再家里带孩子了,没理由让老人家一直帮我带孩子的,虽然人家不说辛苦,但我们也懂的带孩子的心酸。


所以,我的建议:

如果妈妈要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那产假休完肯定要按时回去上班的;如果新妈妈要重新找工作,那最早也应该哺乳到宝宝6个月后再交给婆婆带;如果新妈妈家里条件优越,那最好亲自陪伴宝宝成长,这对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如果新妈妈不喜欢带孩子,那也可以和婆婆一起带或者找个保姆一起带。

反正,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你的生活也是你自己做主,别人说的都只可参考,合适不合适还是自己知道。


慧说育儿


这个要看婆婆的态度喽,大宝的时候婆婆很宠孩子 我怕给惯坏了就带到六岁,等孩子一些道理都懂了就放手给婆婆了,二宝不打算给婆婆带了因为二宝也是女孩,从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不停的说她:你怎么不再长二两肉再出来,咋就不是个小子。现在孩子一岁多了还在说,我怕孩子被她带着自卑所以就算没工作也要亲自带她,如果找工作也要找不耽误接送孩子的活


柚子9802


不知道你说的给婆婆带,指的是什么样的限度。是让婆婆协助你带,还是完全扔给婆婆去带?


1、0—3岁是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口欲敏感期、语言敏感期、依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等等,这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这个时候父母是绝对不可以缺席的。

这个时间段无论婆婆是否在帮你带娃,你都不可以全部放给婆婆,可以让婆婆帮你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你来陪孩子玩耍,陪孩子早期阅读,晚上陪孩子睡觉,建立良好的亲子感情,既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


2、3岁以后—6岁,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养成、优良品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父母可以短期与孩子分开(比如妈妈上班,孩子上幼儿园,或者让孩子去奶奶家、姥姥家住几天等等),但是并不能长时间分开(每个月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孩子适合父母一起度过的),更不能把孩子放在老家,夫妻外出工作之类的,一旦孩子的习惯和性格没有建立好,将会影向孩子一生,当然你和爱人也会后悔一生。


总之,老人可以帮助带孩子,切记是帮助,只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幼儿园接送和短期外出游玩工作,亲子陪伴、亲子教育等工作是必须由爸爸妈妈来做的。


葫芦爸爸——少儿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少儿情商训练师,从事教育二十年,两个娃的爹地;擅长领域:家庭教育、亲子交流技巧、儿童习惯养成、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成长相关培训等。欢迎搜索、关注《葫芦爸爸谈育儿》为名的抖音、快手、喜玛拉雅、千聊等!

葫芦爸爸谈育儿


本着对宝宝负责的原则,我建议宝宝还是妈妈带比较好,最好至少能带到三岁上幼儿园,因为:

1、有利于语言、人际的发展,因为妈妈精力比老人旺盛,活动区域较老人更大,婆婆的活动范围多在公园、广场、小区附近,婆婆接触的人群大多数也是婆婆,即便是妈妈,但因为婆婆与妈妈是隔代原因,婆婆跟妈妈人群也是很少能够搭上话的,而妈妈就不同了,妈妈年轻,接触到的人群都是跟自己一样年龄的男女,他们有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对现下的社会行业比较了解,带给孩子的有关一切,都是现在社会还在用的一些东西,更加贴近社会发展,跟这样的人群在一起,明显占优势。


2、有利于自理能力的培养,婆婆比较疼爱孙子辈,孩子做什么事都会想要去代劳,或者孙子孙女说什么,就是什么,极尽可能的宠,容易把孩子惯坏,时间一长,孩子产生依赖,自理能力差或没有自理能力。而妈妈则是不同的,我相信大多数的妈妈,都会从小教自己的孩子吃饭、坐姿、走路和礼貌行为等等,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家宝宝在一岁多点,刚学会走路没多久,我和孩子推车出去玩累回来,我会先让孩子坐车上推回到快到家的地方,就把她放下来,让她自己跟着我走路回家;孩子犯错,我会直接打她手心,并告知她错的原因,如果再犯,我还打你手心,我不会去溺爱孩子,该宠时,得宠,该教育时,得教育。

3、有利于性格塑造,妈妈带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对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更有益处,婆婆的话很多都是老思想,容易忽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每次和孩子在外面玩累想回家前,我都会教孩子跟其他的孩子和宝妈一边说再见,一边拿起她的手教她掰掰,到后来,我只要一说回家,口头说让她跟小哥哥小姐姐掰掰,她就知道摆摆手,做出掰掰的手势了,好像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一般了。


人们都说“3岁看大,7岁看老”,三岁前的孩子的心里特点和个性倾向,是孩子以后长大成为青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说直白点,就是孩子在三岁前,正是开始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的好时机,没有一个好的开端,不利于长大后的性格养成。

当然如果家庭因为工作或经济原因,需要老人带,建议尽可能带到一岁,再交给婆婆带,因为这时候孩子长大点了,不容易生病,戒奶也没问题,但孩子成长的路上缺少爸妈,确实多少对孩子都有些影响,而且有句话叫“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不知道孩子小时,爸妈不在身边陪伴会不会都不幸,但我却知道,如果孩子的童年真过得不好,就真的如上面所说的,以后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了。


杨谧说


在考虑宝宝谁带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些实质性的问题:

1. 老人到子女的城市看小孩。 牺牲的是老人的利益,离乡背井成为“老漂”一族。

2. 老人在老家带孩子。牺牲的是孩子,以及年轻夫妻对孩子的思念。老人也辛苦,但起码是在自己家。

3. 请保姆。牺牲的是孩子,保姆无论如何不如家人放心,以及自己的生活品质,毕竟要多花一笔钱请人。

4. 辞职自己看。牺牲的是自己小家庭的生活品质,毕竟少了一个人工作。

一般情况下当宝宝过了断奶期,3岁左右给婆婆带比较好

1、宝宝有了自己的意识

宝宝有了意识,知道奶奶是自家人,和身边的亲戚也不认生,这个时候交给婆婆带,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减轻一些负担,宝爸宝妈也可以安心的工作了。

2、宝宝有了很好的习惯

1-3岁之前是宝宝的生长、发育阶段,离不开母乳的喂养,随着宝宝的不断长大,而且还要接受断奶、辅食、如厕等等一系列的教育。到了三岁之后,宝宝差不多会形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但是老人带孩子的缺点:

1、老人固有的生活方式和自己差异很大,矛盾重重。

2.老人和自己的育儿观念冲突太大,自下而上的沟通太难了,内耗太多!老人比起年轻人,知识相对已经陈旧,且学习的精力和动力不足,真的很难科学育儿。

3.老人精力有限,让他们带孩子太累了,晚年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但还是要温馨建议一下下,宝宝要是能够自己带的,还是自己带:

1、育儿理念一致,性格乖巧懂事

人多口杂,家庭一群人带孩子,往往每个人带法都不相同,很难统一规则。孩子又是天生会观察,善于在不同的意见中钻空子,已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自己带孩子就有可能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

2、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更愿意去探索和尝试,而爱的最好境界是充分放手却暗中保护,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他会越来越强大,独立性越来越强。

如果你对宝宝是自己带还是婆婆带,还有疑虑,推荐你可以去了解下留守儿童,或者被老人带大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你心中自然就知道了!

欢迎关注@孕享时光网,更多孕妈育儿经验与你一起分享哦!

孕享时光


首先,开门见山地说,让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好”与“不好”并不能一盖而论,这涉及很多因素。

先说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假设家里老人和孩子有过长期接触的生活经历,且有着很好的陪伴教育抚养孩子的能力,且孩子不排斥或有感情,且父母依然能保证长期与孩子保持连接,那你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因为至少我所知道的,现在有很多老人的教育孩子的能力都很强,他们除了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之外,有的老人甚至在教育的意识、眼界、能力、效果等方面超过了父母的认知与水平,再加上孩子并非长期“全托”,所以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上面这种情况略逊一筹的,是把孩子长期全托给老人。这种情况之下,即便老人有一定的教育抚养的能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连接、相互沟通等亲子关系都会产生问题,并且很可能会因为抚养人对很多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不足,在未来衍生出一系列其它问题。

比前两种情况更糟糕的是,老人没有教育的意识,也缺少教育的方式方法,父母也欠缺正确抚养教育的意识和行动,那未来注定会问题百出,最终父母还会把这口“黑锅”推给孩子来背。

对孩子的抚养教育,是父母的天职,这其中的义务与责任并非你想怎样就怎样。

除了那些不可逆的客观原因,一个人如果解决不好自己抚养教育孩子之前的人生问题,注定会殃及孩子。

很多忙于“自己认为重要的事”的父母因忽视了对孩子的养育,出现问题那是必然之果。

所以,从对孩子负责任的角度来讲,当你不得不找老人来帮忙时,你必须坚持一个底线——

可以“托管”,但不要“托养”。

“@儿童哲学启蒙”的以上回答,希望能对大多数有此困惑的家庭有所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