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引言

每一個思想每一門學派,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變動。

因為在不同的時期所要面對的社會環境不同如果這門思想不跟著社會不同情境而發生演變的話很快就會被淘汰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作為中國主流思想的儒家學派也經歷過幾次大的變動,可以說儒家之所以能在中國流傳2000多年始終站在上風,就是因為董仲舒當時順應了漢朝的思想變化,將儒家思想進行改革的緣故。

要知道孔子和孟子雖然被稱為聖人和亞聖,但是在他們那個時代,儒家思想一直不是主流,可以說當時的命運是比較悲催的。從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雖然四處奔走,推銷自己的學問,但是沒有哪個君王真正崇尚儒家的思想。一直到漢武帝的時候,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這才時來運轉,走上了主流的殿堂。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至聖先師——孔子畫像

在這場變革當中,董仲舒絕對是功不可沒的。可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董仲舒雖然有這麼大的功勞,可是後世幾千年對於董仲舒的評價一直不高。你可能會說董仲舒之所以地位不高可能因為他不是孔子,孟子這些先秦時代的人,該說的道理都被前人給說完了,董仲舒是吃的時間上的虧。可是這也說不通宋代的朱熹就被後世的儒家知識分子推崇備至,是也被稱為聖人,而董仲舒則被稱為異端。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漢武帝需要什麼思想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董仲舒當時究竟做對了什麼,才讓漢武帝獨尊儒術。漢武帝是一個運氣非常好的君主,劉邦剛剛上臺的時候整個天下其實就是一個爛攤子,人口經過長時間的戰爭劇烈減少,大量的荒地也是無人耕種。所以漢武帝之前皇帝,都是選擇休養生息。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亞聖——孟子畫像

《漢書·董仲舒傳》記載: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可是到了漢武帝就不一樣了,他登基的時候漢朝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家元氣已經恢復了,國庫裡面也非常的充裕,幾乎所有的君王都是這樣手頭有錢了就想要搞事情,漢武帝也不能免俗。可是漢武帝這個時候雖然手頭有錢了,是但是還缺少一套治理國家的理論。

咱們現在都知道一個人如果突然有錢了,會被稱為暴發戶,會被稱為土豪。一個國家也是這樣你光有錢是沒有用的,你得有一套完整的,治理國家的理論。秦始皇當年是考法家的理論統一了天下,但是看著秦國覆滅的漢朝皇帝都明白,光靠法家這一套是走不遠的。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漢高祖——劉邦畫像

那你可能會說,法家不行,那就走儒家的道路唄。可是當時的儒家理論,也不符合漢武帝的需求。在儒家的思想中,要對百姓施以仁政,才符合天命,可是當時的漢武帝想要遠征匈奴,這就不符合儒家的宗旨。所以像漢武帝這樣雄才大略的君王,不會想要一套跟自己過不去的思想權威,他想一個人說了算,讓君權最大化。所以儒家如果想要獲得漢武帝的認可,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理論,這個時候董仲舒出現了。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董仲舒對儒家思想的改造

先秦儒家都主張賢人政治,在君臣關係上講究對等原則,意思就是臣子對皇帝雖然是有效忠義務的,但是如果皇帝太過暴虐,臣子也可以拋棄皇帝。這樣的思想,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董仲舒就加以改造,利用天命來維護絕對的君權。

儒家思想在董仲舒這裡出現大的改造,開始為皇權服務,他的改變更加符合漢武帝的預期,為武帝集中了更多的權利,使武帝時代的皇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開發,現在我們知道的三綱五常就是董仲舒的道具,用這些人倫關係的準則,捆住臣子的手腳,讓君權最大限度的伸展。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董仲舒畫像

《漢書·董仲舒傳》記載:《詩》雲:"宜民宜人,受祿於天。"為政而宜於民者,固當受祿於天。夫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五者修飭,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靈,德施於方外,延及群生也。

董仲舒還用了一套陰陽五行學說,來論證漢朝統治的正當性。說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是一樣的,每一個朝代都和五行裡的一個元素是相合的。五行就是天命當中的5種道德,朝代之間的更替,就是五行相生相剋,天道輪迴的結果。這一套思想,經過董仲舒的理論包裝之後,就成了漢代官方思想的一部分。這個我們現在在街上遇到的有一些算命先生,大多都是這一套陰陽五行學說的傳承。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京房五行

這也引發了一個意想不到副結果,從漢朝開始無論是皇帝,還是平民百姓相信了這一套學說之後,都有一點神秘兮兮,而漢武帝也學著秦始皇一樣,到處訪仙求道,想讓自己長生不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當時的儒生也為了討皇上開心,把原來比較理性的儒家思想,變成了一套神神鬼鬼的政治神學。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董仲舒的儒學和傳統儒學有什麼區別

儒學發展到漢朝之後和先秦時代相比,已經是面目全非了,董仲舒改造之後的儒家思想裡面摻雜了墨家的成分,又夾雜了一些法家的思想。說句不客氣的話,如果孔孟在世,看到這一套理論估計也認不出來了。而且這還沒完,董仲舒還融合了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把原來不信鬼神的儒家,搞得在迷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在之前的儒家,基本上是以恢復周禮作為最重要的目標。核心是用一套以禮樂為中心的秩序,來規範整個社會的行為,到了董仲舒這裡,則給這套秩序安上了一個宇宙論的基礎。經過董仲舒的改造,原本以禮儀為核心的社會秩序,就變成了政治神學的一部分。三綱說後來被稱為"綱常名教"從漢朝之後,在中國歷史上流傳2000多年,變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明朝的"綱常名教"

《漢書·董仲舒傳》記載:夫周道衰於幽厲,非道亡也,幽厲不繇也。至於宣王,思昔先王之德,興滯補弊,明文武之功業,周道粲然復興,詩人美之而作,上天祐之,為生賢佐,後世稱誦,至今不絕。

董仲舒創建的新型儒家思想,在許多方面,繼承了原始儒學的基礎,比如孔孟關於天命的理論和仁的一部分內容,和一些緩和社會矛盾,適量減輕剝削的民本主義思想,讓這一套思想披上了儒家文化的外衣。同時,董仲舒也大量地吸收了諸子百家中,其他學派的很多內容。比如陰陽五行學說,作為他構築天人感應思想的重要藥引,還吸收了許多法家的理論,來用於迎合漢武帝的需求。

經過董仲舒的一番改造之後,再通過齊魯的儒學發展和繁榮,再加上歷代儒學大師的辛勤努力,讓這一套儒家思想登上了主流的殿堂,成為了統治階級的座上賓,一躍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並且獨佔鰲頭2000多年,綿延至今。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評價

為什麼漢武帝會看上董仲舒的這一套理論,那是因為董仲舒提出的方案都是漢武帝當時非常缺少的,就是針對他的需求來對症下藥。陰陽五行裡宇宙論,作為一套形而上的政治理論為漢朝解決了統治合法性的問題,作為具體實施策略的三綱說解決了維護社會秩序的問題。

而且漢代儒學跟著董仲舒的思路一路狂奔,變得越來越神秘,這也產生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從漢代以後眾多的皇帝都迷信所謂的長生不老。對於現在的許多古老傳統和中國人許多的心理特徵,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可以說董仲舒和漢武帝,作為漢朝鼎盛時代的代表,是當之無愧的。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

漢武帝——劉徹畫像

我們也知道了為什麼後世許多儒家知識分子對於同中書的評價並不高,那是因為董仲舒雖然讓儒家思想成為了統治階級的座上賓,但是董仲舒的這一番改造是違背了先秦時期傳統儒家思想的,甚至可以說,這幾乎可以說是董仲舒自己根據儒家思想,發明了一整套的新理論。

這種略帶神學的政治哲學,幾乎可以說是回到了巫師的傳統,是儒家思想的一次大倒退。不過融入了這些神秘色彩的新儒學,在當時的時代卻比孔孟的那一套理論更加有說服力。

這也值得我們去思考,審時度勢,因時而變是正確的嗎?我們是要在時代的潮流中,逆流而上遵循古老的傳統,還是跟著時代的大勢隨風飄揚,這值得我們深思。

參考文獻:《漢書·董仲舒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