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吴孝斌
金鸡塘遗址位于武宣县金鸡乡石祥村民委马鞍山村,位于柳江南岸,东侧有柳北高速经过,南邻金鸡塘山,山中半月岩有明嘉靖年间石刻三方。遗址于1981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为一处明末至民国时期的码头聚落遗址。在清嘉庆十三年《武宣县志》的地图上有“金鸡塘”及“金鸡墟”之标注。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清嘉庆《武宣县志》地图之标注
根据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文物保护之需,武宣县委托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此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时间自2018年5月6日始至8月20日止,历时76天。发掘区位于 原码头道路两侧,布5×5m探方60个,总共发掘面积1500㎡,发掘出大量建筑基础及出土大量瓷器。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考古发掘现场总图
金鸡塘遗址石铺路面依稀可见,地表散落较多陶瓷残片。遗址上发现的遗迹均为房屋建筑基址,残存有部分基槽、墙基及室内居住面、灶痕迹,共发现房屋14座,灶8个,真实还原了当时地面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从现存的墙基观察,房屋均为砖石结构,大多为南方常见的天井院落式民居,是明清时期南方民居典型的布局与结构形式,整体布局较为随意,门口均朝向街道,临街而铺,房屋走向基本与河流平行。房屋建筑简单而随意,经过多次修整、改造和利用,均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修补和改造。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考古发掘现场
遗址出土物主要为瓷片、陶片、铜钱、铁器及装饰品等,其中以大量陶瓷片和铜钱为主,铁器及玉石装饰品相对较少。铜钱数量众多,绝大部分为清代钱,仅有几枚为清代以前的。另有少量铁器和玉石装饰品等,装饰品以玉镯残段为主。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出土的瓷器
遗址出土瓷器数量众多,以青花为主要,有少量的青瓷、白瓷和粉彩;大多数产品为地方窑口所烧造,少数为景德镇或其他外来产品,产品风格多元,类型丰富,说明是多地、多种文化在此汇聚、交流的结果,反映该地作为旅途中转休息之地,各地来往商客在此进行文化、贸易来往的盛况。器型以碗、杯、碟、烟斗、灯盏等生活用具为主,其中以小酒杯和烟斗数量最多,体现了当时人们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来往商客在此歇脚休息、短暂贸易的市井气息。根据对瓷器造型风格、烧造技术等方面的观察推测,大部分瓷器的年代为清代,其中又以清中晚期数量最多,少部分为民国时期,极少部分为清早期甚至是明清之交,尚未发现年代更早的产品。


出土的铜钱以乾隆通宝的数量最多,共68枚,其次为嘉庆通宝和咸丰通宝,分别为33和30枚,道光通宝、康熙通宝、光绪元宝分别为21、14、11枚,民国时期的铜板5枚,顺治通宝2枚。到了同治以后,出土的铜钱聚减,除了白银的流行和纸币的普及,还暗示了此时该地已逐渐的式微与没落。
金鸡塘码头当时虽只是偏于一隅的来往歇脚之地,但其命运也紧连着当时整个大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在大清极盛之时,码头也迎来了繁盛的时期,随着清朝的衰落,码头也逐渐式微。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民国三年《武宣县志》地图之标注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民国三十二年《武宣县志》地图之标注
另外,从民国三年(1914)《武宣县志》“金鸡区”的地图与民国三十二年(1943)《武宣县志》“金鸡乡”的地图进行对比可知,金鸡塘遗址在民国三年县志中仍是标注为“金鸡圩”,而在民国三十二县志中则将其标注“旧金鸡墟”,且在另一个地方(即今金鸡乡治所)标注为“金鸡乡公所”。由此可知,就在民国三年(1914)至三十二年(1943)之间,金鸡区(乡)的治所从原金鸡塘遗址迁到今金鸡乡治所,金鸡塘亦由此而荒废至今。


金鸡塘遗址旁边的半月岩明代石刻三方均与明代广西理学名儒吕景蒙有关。
第一方,长1米,宽0.45米,上刻楷书“半月嵓”三个0.42米×0.20米的大字,笔法圆浑,上款“嘉靖已酉夏六月十日”,下款“修飭翁題”。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第二方,长0.5米,宽0.34米,碑文竖刻诗8行,为:“天造名山辟洞心,圓如半月向江濱。四千年內無人到,七星山前自我新。洞口藤蘿任延蔓,岩心氣候自氤氳。惺惺座到無人處,便是儒流第一人。修翁題”。


第三方,长0.4米,宽0.32米,竖刻八行,但字迹多数模糊不清,但“嘉靖二十八年季夏十日”、“門人張鶚(囗)”“孫守成”、“修飭先生鐫”、“題名”等字可见。
吕景蒙,字修饬(亦字希正),广西象州人,出生年月不详,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中举,是明代广西的著名文化名人。曾任朝廷监察御史,坚贞治贪。后谪至颍州,洁己爱民,政声显赫。他传播理学要义,校正刊行《新泉问辩录》《东溪日谈录》《海樵子》等诸多名家之作,写下专著《定性发蒙》及《象郡学的》三十卷,纂修第一部《柳州府志》16卷、《颍州志》20卷。两广总督张岳亲自为其立“理学名儒”坊以旌之。民国三十七年《象县志•文化•文学》有评:“本邑文学在明代则有吕御史希正,清代则有郑比部小谷,两公学识渊博,著述宏富,固已彪炳当世矣,而其他无闻......”。

大藤峡文物记忆(九)——金鸡塘遗址

嘉靖二十八年(1549)六月初十日,吕景蒙与其门人到金鸡塘半月岩游览。当时吕景蒙看到此岩形如半月,趁着游兴,挥笔题下“半月嵓”三个大字,还当即赋诗一首,并镌刻三方于半月岩进岩口的石壁之上,得以流传至今。
金鸡塘遗址,文物古迹与历史人文同在,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历史记载中,应该有其一笔之席。
注:主要参考资料为《武宣县库区被淹没文物搬迁和发掘情况汇报》,考古现场图片由武宣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成稿于2020年元月4日下午)
特别提示:未经本人同意,媒体、网络等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