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中,武松打虎和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哪個難度更高?

己莫V


小說中的人物能力往往會被作者誇大,但在現實中,小說中的事情是很難發生或根本發生不了的。《水滸傳》中有武松打虎和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兩個故事情節,如果把這兩個故事情節放在現實中,能不能發生呢?我們可以說,這兩件事情都很難在現實中發生,野生的老虎比人類強悍的多,一般成年人很本無法和老虎肉搏,分分鐘都會被老虎鎖喉吃掉。人類的力量也是有極限的,一般成年人的力量,能抗起二三百斤重的重物已是很不錯了,世界舉重的冠軍也平舉不過五百公斤重的亞鈴,更別說去拔樹了。據說剛拍《水滸傳》電視劇時,曾專門找過不少武林高手和大力士,他們就連鐵鍁把粗細的樹木都拔不出,更別說懷抱粗的垂楊柳樹了。要說在現實中,這兩件事那個最可能出現,我想可能武松打虎的事極有可能出現,因為以前六、七十年代,在那個獎勵驅虎打豹的年代,不斷曝出有打虎英雄和打豹英雄,有不少赤手空拳將老虎或金錢豹打死或活捉的英雄人物被報道。如河南孟州的何廣偉,一生就打死生擒過不少虎豹,其事蹟還被多家媒體報道過,被譽為當代武松。這也許是人類中的特異者吧。但倒把成人懷抱粗大樹的人和事卻是一件也沒聽說過,《水滸傳》電視劇拍攝這個情節時,也是靠大吊車在上邊吊著完成的。倘若真的有像魯智深這般能憑自己一己之力拔出大樹的人,那他是何等的健壯威武啊!要拔一顆懷抱粗的大樹,非得用幾噸重的力氣不可,如果這人能有幾噸重的力氣,可想此人是何等歷害,一切武功高手,到他面前,那真是挨著死,碰著亡,一條區區的小老虎,在他手裡還不是像拈死個臭蟲那麼容易?因此儘管武松打虎難度係數很大,需要力量、敏捷、速度、武藝俱在,但若果有能拔大樹的魯智深這樣的人在,這些都不需要了,因為動動手指就能要老虎的命了。


sunjin72976689


武松打虎PK花和尚倒撥垂楊柳,在現實生活中,那項運動難度大?我是栽判,個人認為倆兄八斤對八兩,和為貴,平對手。

武行者與魯和尚都身高八尺,與林沖一般高,武松年紀25,智深是林沖義兄,林三十四五歲,所和尚正當壯年,大武松十歲。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只是小說所述,現實生活中,我和世人沒見實的多。我連殺豬場面都沒見過,但在63年讀中學去八一公社淡溪大隊參加一星期秋收勞動時,目見社員殺土狗改膳伙食:

殺土狗時,武松不在,到公社開會去了,有三五條壯漢,二個拿夾叉鐵圈,三位拿扁擔追堵一條大狗,最終還是等狗主人來誘導,用繩套住,再用鐵半圓夾住老狗脖拖入水塘淹死,狗主人蹲在老遠哭泣,心不忍。

這一不對等追搏,可想武松單打老虎難度多大,聽說鄉下捉殺一隻年豬,沒有二三個掙十分工分身強力壯社員漢子下手,這八戒是捉拿不住的,更不要去想能拳打死一頭,不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過年可沒肉吃的。

所說在現實生活中 ,我與買肉殺豬佬都熟,為回答這題,趕早又去萊場問了下,得到結論是中國人喜好吃新鮮肉,每天有千千萬萬頭八戒上澡盤案板攴桌前,沒有一頭是用拳頭打死的,用拳頭打死的必定是瘟豬肉。

現實生活中,我看見過社員在田頭旱地撥蔥,菜園子撥草,連環圖書中撥蘿蔔,撥只大蘿蔔,還有首兒歌,從老太婆拉著老頭腰,小朋友拉著老太婆腰,小兔子最後上場,老棺材才能把只又白又胖又大蘿蔔從自留地裡連根撥起,解決中攴蘿蔔燉排骨。


易家巷


武松打虎打的可能是病虎,或者受傷的虎,或者是餓了10天的老虎,正常的老虎趴著不懂你都不一定能打死,不怕丟人,我曾經因為流浪貓偷吃我養的鳥被我抓到用剪子照著它後腦勺使勁擊打好幾下都打不死,又掄起來往地上摔了兩次也沒死還讓它跑了。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就是玩笑話了,給他一個起重機都拔不出來。


坐聽無弦曲753


不妨交換一下場景,讓武松去倒拔垂楊柳,魯智深去打虎,結果又如何呢?

草木的根深植於土壤中,將草連根拔起尚且需要不小的力量,何況是一棵碗口粗細的柳樹呢?作者借潑皮之口說出:“師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羅漢身體,無千萬斤氣力,如何拔得起?”

武松能將三五百斤的巨石拋起一丈多高,然後穩穩接住。作者又借施恩之口說出:“兄長非凡人也!真天神!”

很顯然,作者已經給出了答案:魯智深和武松都不是凡人,都是天神下凡,但若是比力氣,武松不是魯智深的對手,千斤如何能跟千萬斤相比?

因此,武松不可能倒拔垂楊柳,能幹這事的只有魯智深一個。

那麼讓魯智深去打虎呢,他能不能赤手空拳地打死老虎?

李逵能在沂嶺連殺四虎,魯智深比他可厲害多了。倘若景陽岡上碰到猛虎的是魯智深,相信他也能用禪杖輕鬆搞定猛虎,但肯定沒有武松打虎那麼精彩。

魯智深善於“逃跑”:渭州打死人後一道煙地逃了,瓦罐寺裡戰敗後逃走,偷了李忠周通的金銀器後從後山滾走,野豬林救了林沖後再次遁逃……

魯智深不可能像武松那樣懷疑店家,強行上山,不可能打折哨棒,不可能赤手空拳地打死猛虎。魯智深比較信奉好漢不吃眼前虧,武松恰恰相反,他殺死姦夫淫婦後不逃,血濺鴛鴦樓後留下姓名……專打天下硬漢,武松只相信自己的拳頭,在景陽岡也是這樣,那隻猛虎不該去主動招惹武松。

總之,倒拔垂楊柳靠的是天生神力,只有羅漢下凡的魯智深才能做到;赤手空拳打死猛虎靠的是大智大勇,只有好勇鬥狠的武二郎才能做到。無須過分比較,作者寫的原本就是兩種極致。


上頭派掌門


魯智深倒撥垂楊柳一事,是說魯智深在五臺山文珠院出家,因喝酒鬧事被送到大相國寺,這寺裡有個菜園子,本是用來供寺裡吃菜用的,但菜園子附近住著二、三十位潑皮,這些潑皮經常到菜園子裡偷菜,前面看園子的和尚奈何他們不得。這相國寺主持見魯智深一身力氣,就派魯智深去看菜園子。菜園子附近的潑皮,見新來個看園子的和尚,想給其個下馬威,就去偷襲魯智深,沒想到被魯智深踢翻二個到糞坑裡,這些潑皮被嚇服了,就請魯智深喝酒,大家喝得興致正高,身傍一棵垂楊柳樹上,一群鳥鴉叫個不停,有位潑皮說這不吉利,惹得魯智深火起,就過去抱住這棵垂楊柳,連根撥起。

武松打虎一事是說,武松從柴進莊上回家探望哥哥,走到這景陽崗,在崗前的飯店裡喝了十八大碗酒,店主告訴武松這景陽崗上有隻猛虎經常吃人,武松不信,就醉意朦朧地上到這景陽崗上。武松見崗上有一塊青石,就躺在大石上睡著了。忽然,一陣風颳來,將武松驚醒,武松睜眼一看,一隻猛虎正向自己撲來,武松躍起,用哨棒向猛虎打去,沒想到哨棒折了,這時猛虎已撲了過來,武松躲過並乘勢騎於猛虎背上,揮起鐵拳,將猛虎打趴於地上。

之所以要先說魯智深倒撥垂楊柳與武松打虎的事,是因為懂得兩者當時是怎麼會事,才能進行比較。

那麼,武松打虎與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那個難度高呢?這裡說的是難度,不是比的力氣,可以明確地說武松打虎比魯智深倒撥垂楊柳,難度大的多。這裡因為,武松面對的猛虎是百獸之王,威力兇猛,老虎是想將武松做為獵物來捕殺的,武松當時處境隨時有生命危險,與猛虎搏鬥,不但需具有神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敏捷,這還不夠,還需要超人的膽量與冷靜應變的心態;而魯智深倒撥垂楊柳,沒有生命危險,無需機變,只需極大的神力就可以了。

魯智深倒撥垂楊柳與武松打虎比較,只有力量方面魯智深勝,其它方面都落後於武松,因而綜合而言,也就是說比難度而言,武松勝了魯智深。


春日之虎


顯而易見,打虎的難度遠遠高於拔樹(注意:這裡說的是難度,不是別的)。

理由如下:

1、老虎是活的動物,能夠躲閃騰挪變化萬端。而樹是靜止的植物,立在那裡沒有變化。一動一靜,當然是活動的動物不好對付。

2、正因為虎是活動的動物,所以打虎不僅需要力氣,更需要技能。而樹是靜止的物體,只需要力氣既可以拔出。

3、打虎不僅需要力氣,更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否則沒等打虎就先被兇猛的老虎嚇趴下了,精神上垮掉了,何談打虎。而拔樹不需要什麼心理素質,只要有力氣就能辦到。

4、老虎不是老鼠,老虎是百獸之王,兇猛刁鑽,百毒不侵。對於哨棒已經摺斷,赤手空拳的人來講,想對付一隻吊睛斑斕猛虎,單純靠力氣是絕對不行的。必須具備心理、身體、武功這三項綜合能力才能勝任。因為,心理素質再好,沒有武功也打不過老虎。身體素質再好,沒有心理素質也先被老虎的氣勢嚇倒了。武功再好,沒有強壯的身體和心理作後盾,也打不過老虎,因為老虎不是在和人比武,而是比力氣和精神,既使打虎的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也未必就一定能打過老虎。相形之下,拔樹只要有力氣這一項能力就足夠了。

5、打虎是突發事件,面對突然出現在眼前要吃掉你的強大敵手,需要有一個心理和生理的適應過程,否則就會驚慌失措束以待斃,直白地說,就是被嚇傻了。而一顆垂楊柳在那裡靜止不動,對人沒有任何威脅和傷害,想拔起它只要有力氣既可,不需要什麼心理轉變過程。

6、《水滸傳》中最典型的例證,有李逵殺四虎,解珍解寶兄弟獵得一隻猛虎。

相形之下,李逵一是手中有刀(朴刀和腰刀)。二是並非同時對付四隻虎,而是陸續相逢。三是先殺兩個虎崽,這根本就不能算數。四是母老虎並沒看見李逵躲在洞裡,誤打誤撞地把屁股送到了李逵的刀尖上。五是唯一的那隻雄虎是和李逵正面相逢,被李逵一刀便劃破了喉管,沒像武松打虎那樣經過了好幾個回合。所以別看李逵殺四虎,和武松打虎的難度根本沒有可比性。

至於解珍解寶兄弟,他們是用弓弩藥箭獵的老虎,根本不是打虎。也就更沒有可比性了。

7、拿到現實中來比較,雖然沒有個人赤手空拳打虎和倒拔垂楊柳的先例可循,但是古往今來,卻有眾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可以比較。勝利一方也無非是靠天時地利人和,以及戰術上的領先而取勝,絕非是什麼巧合和誤打誤撞。這和武松打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至於和拔樹的案例根本貼不上邊。


所以,當一隻斑斕猛虎突然出現在眼前,能夠臨危不亂奮勇迎敵,僅憑這一點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它和拔一顆靜止不動的樹木,其難度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正因為如此,武松打虎的故事才能流傳千古而傳誦不衰。而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充其量做為一個力大無窮的神話存在,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言。



文化一家人


可以這麼回答,武松殺的老虎可能是一隻飢餓的病虎,也有可能那隻老虎是餓死在那裡被武松遇到的,因為大虎只是武松的說辭,並沒有旁證。證據就是後來武松居然被一隻大黃狗追,老虎都能打死卻害怕一隻土狗,這不是疑點嗎。

相比武松,魯智深就不同。魯智深拔楊柳時是有許多人作證的,他大鬧少林寺也是真實有旁人的,他從桃花山懸崖跳下也是有人證的,他智取二龍山也是有旁人的,一點吹牛的痕跡都沒有。水滸傳中稱武松有千百斤力氣,稱魯智深有千萬斤力氣,所以魯智深力氣是武松的百倍。

有人說武松是技巧型的,魯智深沒技巧。實際上魯智深大鬧少林寺智取二龍山等戰績就說明魯智深技巧也不差,單靠蠻力是在戰場上活不久的。魯智深也是梁山好漢中少數身經百戰最後沒有損傷的人,就連武松在在交戰中最後都成了殘疾,魯智深卻不少一隻胳膊。足夠說明魯智深的技巧是高於武松的,包道乙用劍砍武松手臂,魯智深能萬軍中救武松,說明魯智深的實戰經驗不容置疑。

假如讓魯智深打老虎,魯智深同樣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而且比武松還輕鬆就搞定老虎。因為武松幾十拳才搞定老虎,而以魯智深的力量,千萬斤力氣集中在拳頭上,老虎承受一拳就是承受千萬斤力量,千萬斤力量完全可以把整隻老虎壓成肉餅,更何況這千萬斤力量集中在一個拳頭上。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就是一個例子,魯智深本想教訓一下鎮關西,只想教訓一下,但是沒出全力一拳就打得鎮關西皮開肉綻,最後還沒把持住力量打死了鎮關西。如果魯智深想殺人全力一拳是很恐怖的。

縱觀歷史上,三國典韋比武松還牛,典韋能赤手空拳追著老虎滿山跑,典韋也是一身蠻力,但是他也拔不起一棵大樹。武松能打虎,但是他是比不上單靠蠻力的典韋的,典韋一身蠻力,但是他的力氣是比不上魯智深的。

對照例子還有隋唐英雄的羅士信和李元霸,他們都是一身蠻力頭腦簡單,但是對付曾經降伏過老虎的裴元慶就是小菜一碟。宇文成都靠技巧都打不過他們兩人。更何況魯智深不只是力大無窮,還粗中帶細,不是頭腦簡單的武將。即使武松多有技巧,他都不可能打得過千萬斤力氣的魯智深。就像現在搏擊介分重量級別一樣,你不在那個重量級別,你怎麼有技巧都是白費。




徐曉方視頻


哈哈,武松打虎世人皆知,很多人可能連真的老虎都沒見過,或者在動物園遙遙相望,根本感受不到老虎的力量。本人有幸近距離見過老虎,那是馬戲團表演經過此處,開車緩慢而行,老虎在籠子裡,它那個前腿爪子處足有成年人拳頭大,第一次見到確實震撼,我估計老虎一巴掌下來,正常人都會斷幾根肋骨。但如果武藝高強躲過老虎所有攻擊,然後插它雙眼,攻他下盤,又或者老虎撲過來的時候撞石頭了還是有點機會的。

至於拔楊柳,大的樹大家都不會去試,都知道拔不動,小的不知道大家試過沒有。本人十三四歲的時候,路過鄰居家門發現新種了一顆扇葉松樹,不足膝蓋高,煞是好看。十幾歲的男孩還是有點力氣的,就想著偷回家種自己院子,我拉著小苗的根左拉右拽,吃奶的力氣都用出來了,拔了將近半小時愣是拔不出來,最後只得悻悻而歸。第二天被鄰居知道了還臭罵了一頓😣。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有人算過拔起一顆碗大的楊柳需要十噸力氣,我估計項羽來也只能往樹興嘆了。所以經過比較,打老虎技術活,有絲許勝算,拔楊柳無稽之談!


你又不在岳陽


在現實中,武松打虎和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哪個難度更高?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兩個故事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魯智深為了替金氏父女出氣三拳打死了鄭屠之後,就棄職逃到其他地方。他先來到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由於不守佛規,喝酒鬧事,方丈又把他介紹到大相國寺看菜園子。
由於菜園子附近住著二、三十個潑皮,他們常來菜園子偷菜,已換了幾個看園子的人都管不了他們。這次聽說有換了個新人,便來鬧事,沒想到被魯智深把兩個領頭的踢到糞坑裡,嚇得他們跪地求饒。
到了第二天,潑皮們買些酒菜向魯智深賠禮道歉。大家正吃得高興,聽到門外大樹上的烏鴉叫個不停,潑皮們說這叫聲不吉利,吵的人心煩,便欲搬梯子拆掉鳥巢。魯智深乘著酒性,先用手推了推,便脫下外套,右手向下,將腰跨一掀,竟然將碗口大的楊柳連根拔起了眾潑皮驚得個個看呆了,馬上跪在地上拜魯智深。


武松打虎


武松在景陽岡剛喝完酒,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斑斕猛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
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並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
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這兩個故事我們怎麼比對呢?


我們先說魯智深,魯智深力大無窮,能把碗口大的楊柳連根拔起,此乃天生神力。

武松,醉酒之後打死山中猛虎,也是天生神力。


要說哪個難度大,倒拔垂楊柳,需要的是力氣,打虎需要的是生死的考驗,還要足智多謀,不然隨時都可能命喪虎口。


總結:倒拔垂楊柳需要天生神力,打虎需要足智多謀加上神力,非要選擇一個難度更高的,就是武松打虎,因為在生死邊緣,發揮出來的實力,有可能是三成,也有可能超常發揮,不可控。


三月竹韻


這個問題應該是這樣的:如果武松打虎和魯智深的倒拔垂楊柳能夠成立的話,應該是各有千秋。

如果論氣力是魯智深的倒拔垂楊柳厲害,如果是論難度則是武松的打虎難度大。


魯智深的倒拔垂楊柳可以不拔,大不了被張三和李四這些潑皮們嘲笑一下而已。

拔不拔魯智深能自己說了算,而武松就不是這樣了。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當然是拼盡全力,不然的話他也是拔不出來。

但武松遇到老虎,就不是武松自己說了算了,換句話說,說了算的是老虎而不是武松。

老虎可以不吃武松,但武松卻不能不打老虎。


如果他不打老虎,老虎就一定會吃了他,不是武松想不不想打的問題,而是一定要打,他不打不行。

如果兩人比氣力的話,武松一定比不過魯智深,因為倒拔垂楊柳所使出的力氣一定大過打虎的力氣。

但魯智深卻沒有任何的生命危險,所以魯智深拔樹的力氣一定會比武松大,但是難度比起武松來相差的可不是一點點。

武松其實也是一個大力士,能夠把五百多斤的石墩拋在空中,然後再雙手接住,其力氣何止千斤。


武松號稱是梁山步鬥第一人,其所依賴得就是力大過人,其實論靈巧他尚不及西門慶。

能夠空手一腳踢掉打鬥經驗豐富的武松手中的刀,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是一件相當不簡單的事。

但是打老虎固然需要靈巧,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力氣,另外還有殺伐果斷的意志,這是武松異於常人的地方。

魯智深也是勇敢果斷,但是他遇到了老虎的話,相信就比不了武行者了。


因此在難度上來說,還是武松的打虎更大。

在《水滸》中除了武松打虎之外,還不得不提一下李逵。

李逵也是打虎的好漢,雖說他用的是朴刀,但不能因此說李逵就是孬種。

第一,李逵也是同樣的身高八尺、也同樣的是力大過人,也同樣的是殺氣十足。

第二,李逵還有一樣絕活,那就是在整部書中抗擊打能力第一,這一點武松咱不知道,但魯智深是肯定遠不及李逵。

在攻打東平府時,魯智深曾和武松一道押糧,結果是被前來劫糧的沒羽箭張清一石子放翻。

而在攻打河北田虎時,遇上了同樣會打石子的瓊英,結果是人家李逵用頭硬抗了瓊英的三顆石子。

這一點魯提轄是比不了的!

因此如果李逵遇到了老虎,也極有能徒手打虎的可能。


打虎是一個力氣活,靈巧的動作固然重要,但是力氣大更能說明問題。

它是一個集力大、膽識和勇氣於一身的工作。

其次是樹是死的,而且還沒有生命危險,但是老虎是活的,而且還是一個極為危險的攻擊對象。

樹拔不出大不了嘻嘻一笑,但是老虎如果不打死,就會被它吃掉。

因此,武松打虎要比魯智深的倒拔垂楊柳的難度大上幾倍甚至幾十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