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传:守卫生命,国士担当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这样评价钟南山院士,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有人说和平年代出不了英雄,但是没有人怀疑钟南山就是我们这个年代的英雄,任何时候,一句“钟南山说”,大家都屏息静听。无论是非典还是新冠肺炎,只要钟南山挂帅,大家信心和希望倍增。

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钟南山?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可以找到答案。


钟南山传:守卫生命,国士担当


一,书香门第,医学世家。

1936年,钟南山出身于南京一家医院,南京中央医院,医院恰好位于南京钟山之南,故父母以此为名,取自地名,也是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寄予当时父母如山厚重,刚毅之愿。

钟南山出身医生家庭,父亲钟世藩于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取医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母亲廖月琴出身名门,书香世家,台湾作家林语堂之妻廖翠凤也出自她母亲所在的家族,廖月琴也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高级护理专业。

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钟南山自小就耳濡目染,接受传统文化和医学素养的熏陶,对他后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钟南山传:守卫生命,国士担当


二,惊世顽童,体育健将。

钟南山自小就非常好动顽皮,跟我们印象中大师们小时候伏案苦读,闭门不出的印象相反,虽然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丝毫不影响他的兴致,家里先后从南京迁到贵阳,最后到广州,他在哪里都是受小伙伴拥戴的孩子王,胆子也非常大。

十一岁那一年,少年渴望插上翅膀飞翔,于是在自己三楼的家里,撑开一把伞,从窗户一跃而下。然而情况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他没有像蝴蝶一样轻盈地在天空飘荡,而是自由落体几秒钟就坠落到地上,幸运的是草坪救了他一命。即便如此,他也像是灵魂出窍一般在地上躺了一个多小时才恢复知觉,这是他曾经感知到离死神最近的一次。

永远保持童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是他一生孜孜不倦求知和创新的不竭动力!

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性格,让他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尤其是长跑。1959年,他在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上,以54.5秒的成绩夺得400米冠军,并且还打破记录;紧接着,1961年,获得男子十项全能冠军。

对体育的热爱他保持了一生,也深刻的影响了他一生,在经常与死神打交道的救死扶伤之路上,强健的体魄曾多次救了他的命。

多年以后,钟南山说,“为什么我现在还热爱体育呢?因为它能培养人的三种精神,一是竞争精神,一定要力争上游;二是团队精神;三是高效完成任务,就像练习400米,每一秒钟都能决定胜负。”


钟南山传:守卫生命,国士担当


三,负重前行,浴火重生。

天赋,家庭环境,加上自己的拼劲,让钟南山如愿考上当时北京医学院,中国医学专业最高学府,在学校的突出表现还让他接受到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但是好运止步于此,接下来十多年几乎都是坎坷磨难。

文革中知青下放,他被安排到最偏远的农村种田劳动,正当展翅腾飞的鲲鹏被关进笼子里,不久父亲被批斗,母亲因病去世。从小家庭优裕的钟南山第一次面对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他却把这段经历当做磨砺心性的宝贵财富,做任何事总是冲在最前线,也以此忘记心中的伤痛。

后来被调回北京医学院当一名锅炉工人,每天从早到晚干到晕倒为止。这种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让上级颇为感动,破格让他入党,还把他调回医院,重新回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医生岗位。但是此时他已经脱离医学行业十年了,跟很多同龄的医生同行相差甚远,而且由于出身问题,发展空间非常受限制。

他除了奋起直追,别无选择,在父亲的帮助下,他拿出当年在赛场上的斗志,挑灯夜战,悬梁刺股的劲头,硬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失去的十年弥补了回来。


四,执子之手,相濡以沫。

在北京读书期间,钟南山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李少芬,从此相伴一生,不离不弃。当时李少芬是中国女篮的一名运动员,年仅十六岁就入选国家队,跟随球队征战国际赛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当时以他们为原型的电影《女篮5号》,风靡全国,当时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堪比今日中国女排。

钟南山当时备战全运会,场地在国家队训练基地,因此跟李少芬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一起训练,相互鼓励,情定终身。

后来钟南山下放农村,李少芬一直在等着他,还放弃在北京担当国家队教练的机会,来到广州照顾钟南山年迈的父母。

1970年,李少芬以34岁的年龄重新回到球场为国效力,领导非常重视这位曾经叱咤球场的人才,特意把钟南山从北京调回广州,让他们夫妻团聚,两人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异地分离之苦。


钟南山传:守卫生命,国士担当


五,实至名归,国士担当。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钟南山,玩命工作,以父亲为榜样,把自己的天分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成为呼吸疾病首屈一指的专家。

2002年底,非典来袭,举国恐慌,这时候有一个坚定的声音传来,“非典可控,可防,可治。” 钟南山这句话成为一面旗帜,让大家充满信心和希望。

2003年4月,有记者问到,“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钟南山顶着巨大压力,宣告实情,“什么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全场哗然。

钟南山敢于讲真话的性格深入人心,“诚实,诚信永远是上策,讲真话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的对与错,而在于它是心里话。”

非典这场战役,仗义执言,一身正气的钟南山,因为不计个人得失,不明哲保身,坚持真理,成功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抗击非典的勇士形象。

200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全国人大,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声。

2016年人大会议,大胆提出目前医院公益性缺失,公立医院应该回归公益性。

2017年人大会议,提出要加强医德教育。

“钟南山说”,一言九鼎,不惧既得利益群体压力,总是指向社会最关注的的医疗健康话题,成为公众信服的声音。

钟南山传:守卫生命,国士担当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84岁高龄的钟南山众望所归挂帅出征,依然奋不顾身冲在第一线,那张疲劳至极后在高铁上小憩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

国士无双,民族幸甚,有他在,我们放心!


参考书:《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