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战“疫”紧 乡村医生奔“点”忙

宜宾新闻网3月10日讯(记者 勾丽蓉)疫情防控期间,在珙县的山间小路、车站医院,总能看到乡村医生们的身影,他们守牢自己的“领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用最朴实的行动守护在乡村疫情防控第一线。

疫情发生以来,在珙县王家镇的乡村道路上,一个身着白大褂,肩背医药箱,骑着摩托车疾驰的身影特别显眼。附近的乡亲都知道,他就是乡村医生陶永奎。

45岁的陶永奎,在这些乡村道路上已经跑了18年。近段时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他跑得更勤了,不停的奔向各个“卡点”。

6小时对75户人家逐一检测

清晨6点半,天才蒙蒙亮,陶永奎已经起床,尽管过了雨水节气,不少地方已经回暖,但王家镇的山上仍然寒气逼人。从他住的村卫生室到长埂村有7公里路程,一个上午,他要走访花树村和长埂村15户有居家隔离的村民。

疫情防控战“疫”紧 乡村医生奔“点”忙

疫情防控期间,“奔驰”山里的乡村医生。(宜宾新闻网 勾丽蓉 摄)

早上7点多,他敲开村民王绍勤一家的房门,此时王绍勤一家4口正吃早饭。还未来得及寒暄,陶永奎便开始用体温枪逐个给他们测量体温,用手机将测量的温度和人员拍照留存。

“有没有谁身体不舒服的?”一边询问,陶永奎一边拿出登记簿进行登记健康情况,知道王绍勤患有高血糖,陶永奎还拿出了血糖仪帮他测量。

“血糖6.0,情况稳定,还是得继续坚持吃药。”陶永奎叮嘱道。

除了上门为居家隔离的人家检查,陶永奎还负责为长埂村7社的60多户村民服务,宣传防疫知识,更新健康档案。

“其实在每家待的时间不多,”陶永奎说,附近村民住得分散,最远的人家在四五公里外,要骑20多分钟的车,光是监测居家隔离人员和入户健康登记就要花6个多小时。

消毒和隔离检查都重要 他忙得像个陀螺

走完最后几户,已经快下午两点。陶永奎匆忙回到村卫生室,拿出包里的面包,就着水壶里的白开水,大口啃起来。

“我现在最想吃清蒸鱼!”陶永奎说他最爱吃鱼,在疫情没有发生前,他隔三差五就要做一次清蒸鱼,现在好久都没有做了。

吃了面包,陶永奎背上喷雾器,骑着摩托车又来到镇上的车站、银行等公共区域开始消毒,这一忙活就是一两个小时。下午4点多,他又马不停蹄赶到王家镇林业站集中隔离点与同事轮班。

疫情防控战“疫”紧 乡村医生奔“点”忙

上门为村民做健康登记的乡村医生陶永奎。(宜宾新闻网 勾丽蓉 摄)

作为乡村医务人员,陶永奎在隔离点最主要的任务是检查隔离观察人员的身体状况。“集中隔离人员都是重点疫区回来的,对他们可不能马虎。”陶永奎说。

从浙江温州返回王家镇正在隔离的代大哥一家,对陶永奎已经非常熟悉了。

“陶医生每天给我们量体温,检查身体,清扫隔离点,最近还要帮外出人员开具健康证明,忙前忙后像个陀螺一样。”说起陶永奎对他家的照顾,代大哥十分感慨,“以前觉得乡村医生和我们一样,没啥区别,这段时间接触多了发现他们承担了更多责任。”

他既是后勤保障员 又是清洁员

晚上7点,天快黑了,食堂为隔离点送来了盒饭,陶永奎快步走上去接过来,转身将盒饭和热汤整齐的摆放在隔离区的大门前,为隔离人员一一配送。

在一个小时后,当隔离人员吃完晚饭,他又挨着收拾碗筷,等一切都清理完了,他才端着盒饭香喷喷的吃起来。

等到隔离人员陆续洗漱后,陶永奎又开始对整个隔离点进行消毒,楼道、卫生间、房间、值班室,背着70斤重的喷雾器,他从上往下,不放过一个角落。最后,他走到医疗废弃物垃圾桶旁,一点一点将废弃物拿出分类装袋,将几个大口袋挂在摩托车上,骑出了隔离点。

回到村办公室,已经是晚上11点过了,他瘫坐在沙发上歇了歇,才拿起洗漱用品洗漱睡觉。

据了解,自珙县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珙县约有230名乡村医生全部到岗,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为战胜疫情贡献着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