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居民隔窗舉報:假的,假的,揭露了形式主義的老底


武漢居民隔窗舉報:假的,假的,揭露了形式主義的老底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一則看似常規的報道,引發輿論的強烈關注:據新京報報道,3月5日,中央指導組在武漢察看社區防控和群眾生活保障工作,“針對群眾現場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立即要求省、市領導深入調查,不迴避矛盾,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堅持務實作風,實事求是、切實解決問題,提升群眾滿意度。”

這一表述與昨天網上流傳的視頻和帖子形成呼應。帖子裡說,5日早上中央指導組在武漢市青山區翠園社區開元公館小區考察時,有居民從家裡的窗戶向中央指導組喊,“假的,假的”,主要反映的是社區物業假裝讓志願者送菜送肉給業主,實際工作不到位的情況。而據微信公號“陶然筆記”的報道,帖子裡關於現場的情況基本屬實。

眼下正處於“戰疫”關鍵時期,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不容鬆懈。尤其在武漢這樣的核心地區,居民禁止外出,小區大都通過社區或者物業採用團購的方式購買蔬菜、肉類以及日用品等物資。物資配送工作能否服務到位,關乎民生保障,也關乎保供抗疫。

然而,從此次居民隔窗喊話風波不難看出,當地一些基層的工作仍然存在弄虛作假的形式主義問題。平日不做好對居民的貼心服務,等上級領導來了,才想到臨時抱佛腳,做做樣子,居民顯然不可能領情。“假的,假的”這句呼喊,是對某些基層管理者的當頭棒喝。

類似形式主義問題,其實已經不止一次暴露。此前,在武漢市某小區微信群裡,一名女業主連發數條語音,怒罵社區團購中的捆綁銷售、價格高、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也曾傳遍網絡、引發熱議。

無論從當事人的激烈表達,還是從社會輿論的同情聲援,都可看出,基層民眾對於弄虛作假,推諉扯皮等形式主義已是極其反感。而放在抗疫背景下,容忍度就更低。而一些基層單位對民眾的訴求消極應付,隱藏掩蓋,結果不僅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困擾,也冷了他們的心,破壞了團結一心的氛圍,堪稱“戰疫”的大敵。

對於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義,絕不可大意。居民的合理訴求必須被正視,那些對於民眾反映問題無動於衷,對上級報喜不報憂,善於“搞亮相、做表演”的基層管理者,理當受到嚴肅問責。此次居民隔窗喊話之後,武漢當地已經派人對社區的3000多戶居民逐一上門,入戶調查,瞭解具體訴求後著手解決。這一積極姿態值得肯定,希望各地都能以此為鑑,真正做到舉一反三。

也得看到,基層中的形式主義,有時未必單單是基層本身的問題。正所謂上面“千根線”,底下“一根針”。很多時候,上級的各種工作任務都被壓到基層,而基層無論人員、資源往往捉襟見肘,這就可能影響到對每一戶家庭的服務質量。所以,形式主義固然要糾正和問責,但更重要的是對症下藥,理順相關機制,在改善基層治理方面下足工夫。

“戰疫”仍在進行中,必須向形式主義的頑疾明確說不。少些口號和作秀,多把精力放在解決民眾實際困難,放在做好抗疫的相關保障上,這樣的“戰疫”才能獲得更廣泛的支持,也畫大“協力抗疫”的同心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