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我可能遇不到真爱了……”

小云今年32岁,自26岁开始就走在了被催婚的路上,在亲朋好友各种恐吓之下,这几年她参加了数不清的聚会和各种相亲局,也认识了不少男生,却总没有遇到合适的。她越来越陷入了沮丧、失望和自我否定中:

我这个人本来就长得不好看,也不太会聊天,难怪找不到对象,真爱什么的,太难了…”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很多人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总是习惯性自我否定,继而越来越消极,你有没有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 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每天6点起床看书,晚上12点多才睡,还是没有通过考试,太笨太没用了;
  • 我可能有社交恐惧症,无法在不熟悉的环境下与人交流,内心很想融入,却不知该说什么,学过很多“人际交往”的课还是无法改善,我就是那个人群中的异类吧,这么不合群,没人会喜欢我的;
  • 大学那会儿我可是年年拿奖学金的,然而进入社会后,每次报告工作都被上司骂,即使加班加点,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我可能就是工作能力差吧,只会考试,其他的什么都干不好。

人生本来就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每个人都多少会遇到各种挫折,在现实的打击面前,有些人可以乐观面对,有些人却自暴自弃,陷入自我怀疑,别人的劝慰往往作用有限,唯有自己重塑内核,自我认可,才能重新坚定自己,走出阴霾。

可是说起来容易,如何才能做到自我认可?心理学中有个名字很可爱的理论,叫做“甜柠檬效应”。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一想到柠檬,大家不免会牙龈发酸,下意识地咽口水,柠檬以酸著称,“甜柠檬”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它是形象的描述了一种面对失败的时候,自我暗示与自我接纳的心理,假设我们千辛万苦去找吃的,结果只找到了一颗柠檬,那么既然现实无法改变,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就在心里认定这颗柠檬还是有点甜的,不至于那么难入口。

“甜柠檬效应”其实就是:

当人们在追求预期目标而结果不理想的时候,为了冲淡内心的不安,达到某种心理平衡,而把我们已有的东西的价值提高。

比如,一个久久追不到“女神”的男生,潇洒的对自己说:“其实我还是挺优秀的,是她不识货,未来我一定会遇到更好的。”

有人说,这不就是自我安慰,自己骗自己吗?

并不是,它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心理机制,运用好“甜柠檬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各种生活中的怨气,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对提高自信心和自我动能都有积极的意义。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下面,我将详细解析甜柠檬效应背后的心理机制,它对我们心理健康有哪些好处,以及如何通过三个具体方法让甜柠檬效应发挥最大的作用,帮助我们重拾信心,走出心理阴霾。

一、“甜柠檬效应”背后的心理机制

“甜柠檬效应”的背后,有个深层的心理机制,叫做—“合理化心理”。

合理化心理,指的是:

当自己的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的时候,我们会找一些符合内心需求的理由,给自己的行为赋予合理、正当的解释,来获得自我和他人的认同。

“合理化心理”最先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它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一种,并且在生活中被普遍运用,弗洛伊德指出:

当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事件的冲突时,就会产生焦虑反应,此时“自我”会发展出的一种机能,用一定的方式去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能够允许,超我能够接受,本我得到满足,而这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心理就是自我防御的手段之一。

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做过一个实验,他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做一些特别枯燥的工作,比如把汤匙从盘子中拿出来再放回,持续一两个小时。工作结束后,有些得到了1美元的酬劳,有些得到了20美元,并告知他们尽量和后来的人说这个工作很有趣,最后请他们填了一份对这份工作有趣程度的评价问卷。

结果,拿到20美元的大学生普遍觉得这份工作很无聊,而拿到1美元的学生反而大多勾选了较为有趣的那一栏。这是为何?其实这就是一个调整自我认知,使其“合理化”的过程。

1美元并不值得花费时间在这项枯燥的事情上,所以他们会改变自己的态度,提高自己在过程中的价值,尽量让自己认为这个实验有趣,去做了才值得。而拿到20美元的人认为自己经得到了相应的报酬,也就无需刻意调整自己的认知了。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并且不可改变,为什么还要继续去埋怨自己,影响情绪呢?试着接受它,从中发现一些独有的乐趣,或许是更明智的做法。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除此之外,“甜柠檬效应”对我们心理健康还有哪些好处?

二、“甜柠檬效应”对我们的心理健康积极意义

① 目标淡化,缓释心理压力

当代社会,人们经常被鼓励要有宏大的目标,它散发着极大的诱惑力,使得我们往往在追求远大目标的时候,不顾自身的条件和可行性,一腔热血地往前冲,或被钻牛角尖的头脑禁锢住。最终碰的头破血流,还是苦苦追寻着,不愿改变和放弃。

想成功,确实需要一股子不撞南墙心不死的韧劲,但是成功的道路异常拥挤,也并非凭努力就能实现,常会使得很多人心灰意冷,痛苦不堪。

因此,当我们苦苦求而不得的时候,适当运用“甜柠檬效应”,改善自己的心态,根据自身的能力,把原先追求的高目标,调整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努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程度。

淡化原先的高预期,往往能缓解因达不到目标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② 心理去痛

当一个人达不到自己追求的理想,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事,辜负了自我期待,内心是极其痛苦的,如果不想办法缓解这种痛苦的心理状态,就很容易会患上心理疾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而“甜柠檬效应”就有给我们心理去痛的作用,当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情感,都放在了我们已拥有的人和事上面,放在了我们已经实现的目标上,虽然短时间内会降低我们的动力,但对于维护心理和身体健康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种去痛的作用可以使得失败者安全的“软着陆”,以避免很多的心理后遗症。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③ 提高自我归属感

心理学家科胡特(Heinz Kohut)曾经提出了一个 “自我心理学” 的概念,并认为归属感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在他看来,人生活在群体中,有“归属感”的状态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与他人产生连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然而当我们对自己不满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很差劲,不够好,别人不会欣赏我,甚至可能用鄙夷的目光看我...这是一种自己不被认可,与他人隔离,非常没有归属感的感觉。

而运用“甜柠檬效应”,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其实哪有想象的那么差,再说谁没有点缺点呢,世上没有人是完美的,大家都差不多。

这种自我关怀和安慰,能让我们不至于过度陷入自卑,敢于与他人接触,在群体中看到自我价值,大大提升我们的自我归属感。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说了这么多“甜柠檬效应”的积极意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把它的效果释放出来呢?

三、如何巧用甜柠檬效应,给生活加点“甜味剂”

① 适当的功利性思维

在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我们认知和行为的调整,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很难凭一己之力去改变,能做到的只有不管调整自己的认知,做出一些改变的行为,去缓释心情,适应现实。

一听到功利性,我们总觉得感觉不太好,其实用好功利性思维,能大大帮助我们调整情绪,比如在我们面对一些糟糕的事情,不自觉的产生负面心理的时候,就可以用功利性思维去替代负面思维。

功利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遇到问题首要考虑的是这样想、这样做,有没有用?

比如,今天已经快12点了,还有一项工作没完成,躺在床上,你焦虑的想:明天又要挨批了,我做事情怎么效率那么低。此时你的情绪也肯定能糟糕,觉也睡不好,第二天无精打采的去上班。

如果你用功利性思维去想:现在想这些,焦虑这些有什么用呢?已经12点了,我先好好睡一觉,调好闹钟,明天早点起来再想办法完成把,我今天已经干了很多事了,现在需要充足的休息。

这样一来情绪是不是会好一些?

适当运用功利性思维,能让我们把焦点放在值得投入时间精力的事情上,而不是白白浪费时间,陷入负面情绪中不可自拔。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② 参照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日本的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教授,在经受了十几年的精神衰弱的困扰后,有一天,他决定不再和它对抗了,随它去吧,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反而神奇的发现,他的头痛、焦虑都慢慢消失了,也终于可以好好睡个觉了。

之后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森田疗法”,指出我们在面对自己无法克服的病痛的时候,接受它的存在,和它共生,往往能更好的生活下去。

带着“疾病”去生活,去做我们能做的事,而不去纠结那些不能改变的东西,这不正是“甜柠檬效应”的意义所在吗。

接受现在已经发生的一切,先肯定它的价值,然后不忘继续行动,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情,为所当为,生活或许会豁然开朗。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③ 建立“积极错觉”,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对待自己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泰勒(Shelley Taylor)提出了“积极错觉”这个心理概念,他指出:

人们对于自己和比较亲近的人,所保持的一种不切实际的积极态度,当面临消极信息的时候,积极错觉的视角会让我们看待事情更加理想化,对未来更乐观。

但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对待朋友总是能很好的运用“积极错觉”,而面对自己却常常忘记。

  • 当朋友因考试成绩差而失落的时候,我们会鼓励他:没关系,这次已经很努力了,只是运气不佳,下次一定会更好的;
  • 当朋友因为分手而痛苦不已的时候,我们会安慰他:不是你的错,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只是不合适而已,你那么优秀,失去你是他的损失;
  • 当朋友因为忘记某件答应好的事而深深自责的时候,我们会宽慰他: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要忙嘛, 又不是故意的,你能有这份心就很好啦。

而当自己成绩不佳,被分了手,或犯了错,很多人就开始习惯性自责:我怎么那么笨,那么没用!

如果能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对待我们自己,适度对自己使用“积极错觉”,我们会发现生活没有那么苦涩,事情也没有那么糟糕和不可原谅。

如果你不知该如何开始建立“积极错觉”,不妨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比如:

  • 时常在心里拥抱自己,感谢自己的努力,肯定自己取得的成绩,心疼自己的不易。比如你可以对自己说:你已经很了不起了,靠自己独立生活,工作也完成的不错,还把自己照顾的那么好,太厉害了,未来要继续加油哦。
  • 你还可以写“自夸日记”,在每天结束的时候,写下一天中值得夸奖的三件事,比如:今天和同事有效沟通了一个问题,使工作得到了推进,我真的太棒了;今天给自己做了顿美味又健康的晚餐,我真是个生活小能手。

有时候,“积极错觉”也并非是错觉,因为无论多小的事,多小的成绩,都有值得肯定的点,慢慢培养积极的心态,反而会给我们的生活增加更多的动力。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四、结语

我们今天认识了可爱的“甜柠檬效应”,深挖了其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它对我们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并且提供了能让它发挥效果的三个具体方法。

“柠檬”现在变成了新的网络热词,年轻人常挂在嘴上的“柠檬精”,“我柠檬了”,形容那些我们对别人羡慕不已的时候。

其实同样是柠檬,不如偶尔让自己做个“甜柠檬”。

不光是羡慕别人,我们也可以在很多失落、无奈的时刻,给自己的柠檬加点甜味剂,这样,至少可以让心情暂时变得轻松和释然,才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地向前奔跑,你觉得呢?

如果生活有点“咸”?不妨开启心理防御中的“甜柠檬效应”

我是心理咨询师艾瑞儿,专注情感心理解惑与个人成长,关注我,陪你一起认识自己,看懂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