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讲:大雅·文王之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中国诗歌。共三十一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也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学识渊博的人;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源头。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讲:大雅·文王之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wěi)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guàn)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fǔ)(xú)。王之

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殷自天。上天之,无声无(xiù)。仪刑文王,万邦作

【注】

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陈锡:陈,犹“重”、“屡”;锡,赏赐。:同“猷”,谋划。缉熙:光明。敬止:敬之,严肃谨慎。止犹“之”。其丽不亿:其数极多。丽,数;不,语助词;亿,周制十万为亿,这里只是概数,极言其多。

:古代一种祭礼,在神主前面铺白茅,把酒浇茅上,像神在饮酒。:行。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殷冕。荩臣:忠臣。:审察、推度。:行事。:味。仪刑:效法。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信服。

【译】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上帝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上帝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宏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上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析】

这篇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诗经》中有多篇歌颂文王的诗,而序次以此篇为首,因为它的作者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代表人物、被颂扬为“圣人”的周公,诗的内容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对西周统治阶级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重要政治意义。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讲:大雅·文王之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斯,不易维王。天位殷(dí),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pín)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hé)之阳,在渭之(sì)。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qiàn)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zuǎn)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

(xí)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kuài)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tán)车煌煌,驷騵(yuán)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注】

:信任。:借作“嫡”,嫡子。殷嫡,指纣王。:妇,指做媳妇。有身:有孕。:水名,源出陕西合阳县,东南流入黄河,现称金水河。:水边。:如,好比。:续。

:读为“袭”。袭伐,即袭击讨伐。:借作“旝”,军旗。其会如林,极言殷商军队之多。檀车:用檀木造的兵车。驷騵:四匹赤毛白腹的驾辕骏马。:辅佐。

【译】

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
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
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勤勉努力侍奉那上帝,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
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


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卜辞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亲迎来到渭水旁。造船相连作桥渡河去,婚礼隆重显得很荣光。
上帝有命正从天而降,天命降给这位周文王。在周原之地京都之中,又娶来莘国姒家姑娘。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上帝监视你们众将士,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
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析】

这是周部族的史诗性颂诗,当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讲:大雅·文王之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緜(mián)

緜緜(dié)。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dǎn)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wǔ),(jǐn)(tú)如(yí)。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nǎi)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版以

,作庙翼翼。(jiū)之陾陾(réng),薨薨(hōng),筑之登登,削屡冯冯(píng)。百堵皆兴,(gāo)鼓弗胜。

廼立皋门,皋门有(kàng)。廼立应门,应门将将。廼立冢土,戎攸行。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yù)拔矣,行道(duì)矣。混夷駾(tuì)矣,维其(huì)矣!虞(ruì),文王(guì)厥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注】

:同“绵”。緜緜:即绵绵不绝的样子。:瓜。小曰瓜,大曰瓞。古公亶父:周王族十三世祖,后追称大(太)王。古公是称号,犹言“故邠公”;亶父是名。:窑灶。:古时的一种窑洞,即旁穿之穴。:沿着。膴膴:肥沃的样子。:旱芹。:苦菜。:用米芽或麦芽熬成的糖浆。:同“乃”。:捆绑。:通“栽”,筑墙的长板。

:盛土于筐。陾陾:众多的样子。:填土于筑板内。薨薨:填土声。冯冯:削平墙面的声音。(gāo):大鼓,长一丈二尺。:通“亢”。高大的样子。冢土:即大社,祭祀社神的地方。冢,大;土,通“社”。:对边远民族的蔑称。:白桵,与柞皆丛生灌木。兑:通“达”,通畅。混夷:即昆夷。:突逃。:疲劳困倦。:古国名,在今陕西大荔。:评断。:平。
:感动。:通“性”。

【译】

大瓜小瓜瓜蔓长,周人最早得发祥,本在沮水漆水旁。太王古公亶父来,率民挖窖又开窑,还没筑屋建厅堂。太王古公亶父来,清早出行赶起马。沿着河岸直向西,来到岐山山脚下。接着娶了姜氏女,共察山水和住地。
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麦芽糖。开始谋划和商量,再刻龟甲看卜象。兆示定居好地方,在此修屋造住房。于是在此安家邦,于是四处劳作忙,于是划疆又治理,于是开渠又垦荒。打从东面到西面,要管杂事一样样。
先召司空定工程,再召司徒定力役,房屋宫室使建立。准绳拉得正又直,捆牢木板来打夯,筑庙动作好整齐。铲土入筐腾腾腾,投土上墙轰轰轰。齐声打夯登登登,削平凸墙嘭嘭嘭。成百道墙一时起,人声赛过打鼓声。
于是建起郭城门,郭门高耸入云霄。于是立起王宫门,正门雄伟气势豪。于是修筑起大社,正当防戎那大盗。既不断绝对敌愤,邻国也不失聘问。柞栎白桵都拔去,道路畅通又宽正。昆夷奔逃不敢来,疲弊困乏势不振。虞芮两国争执平,文王启发感其性。我说有臣疏化亲,我说有臣辅佐灵。我说有臣善奔走,我说有臣御敌侵。

【析】

这是周部族的史诗性颂诗。周部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土地是其根本。能否占有并支配广阔丰美的土地,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周王朝奠基人古公亶父自豳迁居岐下(在今陕西岐县),使周之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大雅·緜》当是周王朝贵族为纪念古公亶父开疆创业之事迹而作。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讲:大雅·文王之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棫(yù)朴

芃芃棫朴,薪之(yǒu)之。济济辟王,左右(qū)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pì)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zhuō)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duī)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注】

棫朴:棫,白桵;朴,枹木,二者均为灌木名。

:聚积木柴以备燃烧。:趋向,归向。
:通“捧”。: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髦士:俊士,优秀之士。:所。:适合。
:船行的样子。楫之:举桨划船。:广大。云汉:银河。:通“雕”。追琢,即雕琢。

【译】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析】

此诗是《大雅》的第四篇,与前三篇一样,也是赞美周王的作品。但赞美的究竟是哪一位,却不像前三篇那样具体有所指,只是因为诗中提到“周王寿考”,而传说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所以历来认为非文王莫属。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讲:大雅·文王之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旱麓

瞻彼旱麓(zhēn)(hù)济济。岂弟君子,(gān)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yuān)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liǎo)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léi),(yì)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注】

旱麓:旱山山脚。旱,山名,据考证在今陕西省南郑县附近。榛楛:两种灌木名。:求。:鸷鸟名。即老鹰。:焚烧,此指燔柴祭天。葛藟:葛藤。:伸展绵延。条枚:树枝和树干。

【译】

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析】

此诗是赞颂周文王的乐歌。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讲:大雅·文王之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