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和珅下跪磕头的金大烟袋,到底是什么人物?

日尧居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位名叫金大烟袋的老王爷,竟然能让权倾朝野的和珅点头哈腰、狼狈不堪。

那么,这件事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牛气哄哄的金大烟袋到底是什么人呢?


八旗子弟的两层主子:皇帝和领主王爷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金大烟袋一看到和珅,就训斥道:

“老人没有给你说过旗里的事?见到老主子该怎么着,都忘了?”

这句话提到的“老”字,其实是很值得探究的。

清朝入关前实行八旗领主分封制,也就说所有的旗人或是属于皇帝的上三旗,或者属于下五旗的各位王公们。

所以,金大烟袋一见到和珅,就质问他是不是在正红旗,就是这个原因。

清朝入关之初,八旗的王公领主们对属下有非常强的约束力。即便这些属下已经出任朝廷大员,在王爷们面前也得表现得跟孙子似的。

金大烟袋说:就算我当街要饭,和珅他认出来了,也得下轿给我磕头。

这句话绝非戏言。举两个历史上真实的案例:

康熙年间,还是皇子的雍正被封入镶白旗,年羹尧家族为分封给他的属人。某次,当时已经担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写信给雍正时,由于没在信件里自称奴才,就遭到雍正的训斥。

还是在康熙年间,十阿哥胤䄉缺钱,就派王府里的太监去广东,找他的属人两广总督杨琳勒索钱财。即便杨琳已官至总督,对八旗领主的要求也只能听之任之。

由于和珅是金大眼袋的旗分属人,所以必须遵从八旗的老例,对金大眼袋没脾气。但是,电视剧拍错的一点在于时间错了——

《铁齿铜牙纪晓岚》是乾隆时期的史事,当时八旗官员和领主的关系早就不像清初那样了。

雍正和乾隆都对八旗制度进行过改革。历史上的和珅不可能像电视剧那样对八旗的老主子如此卑躬屈膝。


HuiNanHistory


这个问题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和珅和金大烟袋。这个金大烟袋史上是否有真人,不好说。但和珅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那就通过对和珅的出身和清朝的八旗制度,来推测一下,金大烟袋是什么人?

和珅出身于满洲正红旗。而正红旗首任旗主是代善。从代善到和珅已经是上百年的历史了。所以,金大烟袋肯定不是代善。但正红旗旗主一直是在代善的后代中传递。这时候的旗主也就只能是代善的后人。

金大烟袋自称比乾隆还高两辈。要知道,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皇太极做了皇帝,之后一直父子相传,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比乾隆高两辈,那就是康熙一辈的。

再看代善之下的正红旗旗主。与康熙同辈,就是代善的孙子辈。

再查代善的孙辈,又是正红旗旗主的有两个,一个是杰书、一个是常阿岱。最晚去世的杰书也是1697年就去世了,和珅1750年才出生。两个人差了半个世纪,也不可能见过面。 只有到了代善的重孙子永恩,比和珅大二十几岁,身份对了,岁数对了,可辈分上又不对。

于是只能猜测还有另一种可能。

所谓的八旗制度,每个旗中并非一个旗主。因为在旗之下是牛录,所有在这个旗中有自己的牛录的人,都可以算是这个旗的旗主。再按照掌管牛录的多少,来衡量出大旗主和小旗主。类似股份公司的大股东和小股东一样。这叫做旗份。

而两红旗一直有代善家族掌管。代善自己就有七个儿子。再往下传两辈,就会发展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孙辈。这些人如果都要在正红旗中分一点旗份,那这些人就都是名义上的正红旗旗主。

综合分析,这个金大烟袋应该是代善的后裔,属于家族中没什么出息的一个小旗主。而和珅家族正好属于他所掌管的牛录。

看到其他回答,说乾隆时期设立军机处,并把八旗的作用削减了。这有点片面。首先八旗制度是清朝的立国之本。在雍正时期,虽然有过更改,比如旗主不得随意杀自己的旗奴,旗奴出京做官必须请示旗主等规矩被废止。但这只是表面的改动,大致的框架是不会变的。

旗主家里有了红白喜事,旗人必须要去旗主家里服役。所以,后期为了避免尴尬,皇帝会特意把嫔妃的旗籍升到上三旗,谓之“抬旗”。上三旗无主,由皇帝直接统领,也就不存在这种事了。

但即便如此,向旗主役使本旗旗人的现象,仍然存在。直到清朝末年,一些落魄的旗主,为了养家糊口,做一些低下的工作,如车夫、杠夫等。但这些旗主见到自己本旗的旗人仍然可以役使他们替自己工作。“若途遇其奴高车驷马翎顶辉煌者,必喝其名,使下车代其役,奴则再三请安,解腰缠以贿之求免焉。”何况和珅所处的年代还在乾隆时期?

道光年间,大学士松筠不上朝,却去为自家旗主的丧失敲钟服役的故事,应该已经广为流传了。

咸丰年间,没什么功名的爱新觉罗﹒炳成在好友监察御史光稷甫家做客喝酒,席间偶遇自家的旗人,时任两广总督裕庚。只因为炳成坐在下位,指责裕庚失礼,贵为两广总督的裕庚也只能连声谢罪。

可见,这种八旗制度的主仆关系,直到清末也依然坚固。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和珅为什么要给金大烟袋下跪磕头了。


参习处


和珅是正红旗出身。

这个就一直是和珅感觉痛苦的事,不是皇帝的上三旗。

作为正红旗成员,和珅父亲虽然担任过福建副都统,但面对本旗最初旗主(代善)的子孙也只能自认奴才。

满清一般以1644年入关划线,入关前的八旗成员按照各自的身份世袭八旗职务,旗主子孙当然是大主子,副都统、参领是第二层主子,佐领是第三层。旗丁还要分骑兵、步兵、辅助兵。以此作为固定等级。

别说和珅遭遇旗主子孙,假如和珅祖先只是普通旗丁,看见当管的参领佐领及其子孙都得磕头。后面,这些贵族子弟如果落魄甚至当街拉车扛活,和珅见到也得上前行礼,掏出钱包奉上,甚至赠送马匹。

如果这些所谓主子有红白喜事,和珅还得上门服役跑腿,没有推脱的可能。

看电视剧,金大烟袋显然是代善子孙,辈分还比较高。之所以说自己姓金,是因为爱新觉罗的本意就是汉语的金。


四川達州


金大烟袋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人物。话说和珅一日来到兰州城中,在饭馆遇上了金大烟袋,金大烟袋知道他是和珅,有意为难他,于是便有了饭馆斗富的一幕。斗富之后继而又动起手来,结果和珅被擒。这时候金大烟袋夸起了海口:“就算和珅那小子来了,我也照打不误”,顺带着露出了自己腰上的那根黄色腰带。

  我大概琢磨了一下金大烟袋的身份,如果和珅是正红旗出身,除非见着旗主必须要下跪,但金大烟袋给人的感觉好像又不是旗主,因为像八旗旗主这种级别的人物,平常出门上个街也不会深居简出,都有侍卫和排场,那看来只有一种可能性:金大烟袋祖上是正红旗旗主,他属于世袭罔替的旗主爵位,但正红旗等八旗爵位,在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已不如大清初期的地位,尤其是到清朝后期,从上到下都已经没有实权,所以才出现了另一幕:和珅刚见着金大烟袋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直接下跪。

  

因为和珅的品级已经属于顶天高的大臣,就算见着王爷他如果只打招呼,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和珅见着金大烟袋,并没有当场行礼,因为他觉得对方顶多只是个旗人,而且还不是亲王这类皇亲国戚,而金大烟袋也是因为这一点很生气,才说:“老人没有给你说过旗里的事?见到老主子该怎么着,都忘了?”

  

金大烟袋口中的“旗里的事儿”,说的其实就是正红旗的规矩,见着旗主,即使你是顶天大的官儿,但只要你是旗人,就必须下跪请安。果然,听了这句话,聪明如和珅,立马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赶紧请安磕头,金大烟袋接着又说,自己是“八旗之后”,论辈分比乾隆皇帝还要高两辈,如果这话是真的,那他的身份更值得琢磨了。

  

八旗旗主的权利虽被不断压缩,但是到乾隆时期,旗主依然在一旗之内拥有名誉上的至高无上地位,旗主所属的旗人,都要尊敬旗主,虽然有的旗人混的很好,像和珅这样的,但是见到老旗主,依然要恭恭敬敬的。

  


史学资讯


在电视剧铁磁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带着杜小月和莫愁在兰州府城闲逛,结果遇上了一位清朝的贵族金大烟袋。起初,和珅不服气,准备和金大烟袋较量一下。结果,连权倾一时的和珅都不得不服气,向金大烟袋下跪磕头。这位金大烟袋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能够让权臣和珅屈服呢?其实,这离不开清朝的八旗制度,和珅也不得不服。

在努尔哈赤起家的初期,为了方便管理和指挥,努尔哈赤建立了旗主制度。起初只有只有4个旗,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和正红旗。后来随着自己的家底越来越大,就又建立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就这样,清朝后来的八旗制度完全形成。按照清朝的规矩,每个旗都有自己的旗主,被称为旗主王爷。这些旗主王爷在平时管理各旗的事务,在战争时期,又能够指挥军队。而且每个旗的人只服从旗主的命令,其他旗主无权管理。

在清朝建立的前期,旗主王爷们的权力很大。在顺治、康熙时期,议政王制度对皇帝的影响很大,直到雍正皇帝建立军机处,情况才出现了变化。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祀联合了几个旗主王爷逼宫,雍正皇帝差点顶不住。每个旗的人服从旗主的调动,而且有世袭的性质。比如一家人属于正白旗,那么子孙后代都是正白旗。顺便说一句,和珅是正红旗人,如果遇到正红旗的旗主,当然需要下跪请安,还得毕恭毕敬。

在电视剧中,金大烟袋一直说自己是八旗之后,而且论辈分比乾隆皇帝还大两辈,也就是康熙皇帝的堂弟。那么,这位金大烟袋到底是谁呢?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中,最大的儿子就是代善。代善堪称骁勇善战,在皇太极称帝之后,加封代善为铁帽子王,能够世袭罔替。

与此同时,代善还是正红旗的旗主。代善去世之后,他的后代自然还是正红旗的旗主。和珅的权力再大,自己也是正红旗人,见到自己的旗主,必须下跪请安。

当时,金大烟袋说了一句“老人没有给你说过旗里的事?见到老主子该干什么都忘了?”结果,和珅立刻下跪请安。从地位上来说,和珅已经位极人臣,看到王爷们最多就是打个招呼,根本不需要下跪请安。可是金大烟袋是正红旗的旗主,哪怕王爵已经丢失,和珅也必须请安。这样的情况在其他旗同样存在,哪怕自己过的再好,见到已经落魄的旗主都必须请安。这样的情况在电视剧中屡屡出现,和珅的表现很正常。

在清朝的前期,旗主王爷们确实很厉害。但是到了乾隆朝,由于军机处已经取代了议政王的权力,旗主王爷们也成了空架子。金大烟袋在和珅面前非常傲娇,但是见到乾隆皇帝,一点也不敢放肆。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八旗制度已经基本糜烂,很多八旗出身的人都混得不错,根本看不清原来的那些旗主们。尤其是清朝灭亡之后,更不存在这样的可能


孤城影随


我大概琢磨了一下金大烟袋的身份,如果和珅是正红旗出身,除非见着旗主必须要下跪,但金大烟袋给人的感觉好像又不是旗主,因为像八旗旗主这种级别的人物,平常出门上个街也不会深居简出,都有侍卫和排场,那看来只有一种可能性:

金大烟袋祖上是正红旗旗主,他属于世袭罔替的旗主爵位,但正红旗等八旗爵位,在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已不如大清初期的地位,尤其是到清朝后期,从上到下都已经没有实权,所以才出现了另一幕:

和珅刚见着金大烟袋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直接下跪。

因为和珅的品级已经属于顶天高的大臣,就算见着王爷他如果只打招呼,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和珅见着金大烟袋,并没有当场行礼,因为他觉得对方顶多只是个旗人,而且还不是亲王这类皇亲国戚,而金大烟袋也是因为这一点很生气,才说:

“老人没有给你说过旗里的事?见到老主子该怎么着,都忘了?”

金大烟袋口中的“旗里的事儿”,说的其实就是正红旗的规矩,见着旗主,即使你是顶天大的官儿,但只要你是旗人,就必须下跪请安。

果然,听了这句话,聪明如和珅,立马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赶紧请安磕头,金大烟袋接着又说,自己是“八旗之后”,论辈分比乾隆皇帝还要高两辈,如果这话是真的,那他的身份更值得琢磨了。

首先咱们来看八旗之后,打从努尔哈赤建立起八旗制度,这八旗就为打下清朝的江山立下了汗马之功,起初只有四个旗,分别为:

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

而每一旗都管理各自旗内的事务与军机,作战时率兵打仗,指挥军队,而各旗内泾渭分明,互不干涉,各旗人只服从旗主命令,其他旗主则无权管理他旗旗人。

打比方说,如果张三是正黄旗,那么他只听正黄旗旗主的命令,如果正白旗的旗主想命令他办点事儿,张三完全可以直接拒绝。

后来随着努尔哈赤的军队逐渐兵强马壮,人员越来越多,又发展出另外四旗,分别为:

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

于此,才形成了最终的八旗制度。

清朝初期,由于这八旗为满清开国功臣,所以权力很大,尤其是在顺治康熙时期,甚至一度能威胁到皇权,后来雍正皇帝深觉八旗旗主权力过大,便建立了军机处,负责满清的全部军务,到此旗主的权力才被削弱,皇权才得以真正巩固。

与此同时,旗主属于世袭罔替,打比方说张三是正红旗旗主,那么等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就成为新一任旗主,统领正红旗上下事务,这条原则同时还用于旗人,打比方李四是正白旗人,那么他的子子孙孙也都属于正白旗。

除非旗主犯罪,皇帝有权剥夺其爵位外,通常情况下旗主甚至能够参与议政,直到乾隆皇帝完善了军机处,才彻底取代了八旗旗主议政的权力,到了乾隆执政的晚期,八旗旗主基本上已经手无实权,而只有头顶虚衔。

捋清楚这些,金大烟袋的身份也就水落石出了,他既然说自己是八旗子弟,且辈分比乾隆还要高两辈,同时再结合和珅的反应来看,此人应该是正红旗旗主,所以和珅反应过来以后,当即下跪行礼。

但再看金大烟袋的排场和出行,再结合和珅所处的年代,正是乾隆帝对军机处完善,取缔了八旗旗主手中的权力之后,所以这个正红旗主金大烟袋,应是世袭的旗主,手中并无实权,所以和珅也仅仅是行礼,表现出恭敬的态度,而其实并没有把这位旗主正儿八经的放在眼里,要如果是当年开国的八旗旗主,那和珅得低头趴在地上,连大气儿都不敢喘一个,更别说笑着站起来了。

总结来说,宣称自己为“八旗之后”的金大烟袋,就是正儿八经的正红旗人,同时和珅给他下跪,说明了他的地位,应是正红旗旗主,祖上即是开国功臣,军机处成立后,旗主再无实权,就此不问政事,但既然是开国功臣之后,依然享受优厚的生活待遇,每月皆可令朝廷俸禄,即使整天啥事儿都不干,光玩,也没人敢管他。

再说直白点儿,他就类似于咱们国家之前整治过的那类人,用八个字就可以概括:

高干子弟,吃空饷的。

这下大家懂了吧?

——————


钱品聚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剧中,有一个让人难忘的场景,就是一个貌不惊人的老者,竟然让和珅点头哈腰,下跪磕头。

要知道和珅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少有人能让和珅这样的。

这个人究竟有什么来头呢?

影视剧中的这个人物就是金大烟袋。

不得不说的是《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剧中,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为了喜剧效果,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而根据剧中金大烟袋的情节,尤其是他说自己所言:自己是八旗之后,而且论辈分比乾隆皇帝还大两辈。

这就厉害了!比乾隆皇帝大两辈,那可是康熙爷的堂弟了。这位金大烟袋到底是什么人物呢?努尔哈赤的众儿子中,最大的儿子就是代善。代善掌管着正红旗,是正红旗之旗主,骁勇善战,最后被皇太极追封为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所以代善死后,他的孩子们依然是正红旗旗主。和珅官再大,也是旗人,见到自己的旗主,当然是要恭恭敬敬的。

旗主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这一点还真是不假。

八旗制度是清代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制度,可以说是清朝真正的国本了,再清初,这些八旗旗主地位非常重要,对清朝历史走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像福临继位,多尔衮辅政等军国大事,多是八旗旗主共同商议的结果。

之后皇权逐渐加强,八旗旗主的权利被不断压缩,但是到乾隆时期,旗主依然在一旗之内拥有名誉上的至高无上地位,旗主所属的旗人,都要尊敬旗主,虽然有的旗人混的很好,像和珅这样的,但是见到老旗主,依然要恭恭敬敬的。

正如金大烟袋所言:“老人没有给你说过旗里的事?见到老主子该干什么都忘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金大烟袋是正红旗旗主,曾经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的后代。


金大烟袋主要用两句话来揭示他的身份。首先,他和和珅说,难道老人没有和你说过旗里面的事情。都知道和珅是正红旗出身。一般来说,八旗子弟的管理是由旗人自己管理的,当地官府也无能为力。因此,在某些方面,这些八旗子弟必须尊重八旗的旗主。


八旗子弟入关后,随着满族人地位的上升,心满意足的爱新觉罗皇族当然不能依靠自己的家庭来统治世界,而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这时,他们非常依赖八旗的子弟们。到这一时期结束时,满族政治制度牢固确立后,他们有了自己的行政制度,并故意将八旗子弟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因此,八旗子弟的八旗所有者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旗主受到这些官员的限制。在许多情况下,八旗的子女在政治制度面前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一般来说,政府不会治八旗的孩子,一般还是交给宗人府。

虽然和珅掌权,但对和珅来说,他真正依赖的身份无疑是他是八旗子弟中的一员。因此,他总是在乾隆皇帝面前自称是奴才,而纪晓岚总是在乾隆皇帝面前自称是大臣。这是为了显示他作为八旗子弟的身份,并与乾隆皇帝更加亲密。但是,你的关系再亲也亲不过八旗的旗主呀。

金大烟袋也说过一句话说,自己祖上曾经跟着太宗皇帝一起打天下,那也是立过汗马功劳的,正是凭借着祖上创造的那些福荫,金大烟袋才可以手握免死金牌,为所欲为。

而且,金大烟袋本身的身份是正红旗旗主,这个身份是世袭罔替的。也就是说,在上一代旗主死后,继承旗主职位的一定是他的后代。如果他没有犯错误或被皇帝打倒,这种身份将永远存在。

在这方面,和珅跪下是合理的,因为他是正红旗的一员。

下边再来说一下清朝的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基础。雍正时期,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不允许旗主随意杀害自己的旗奴,并且废除了旗奴离开北京当官员时必须请示旗主的规定。然而,这只是表面的变化,总的框架不会改变,八旗仍然是清朝统治不可撼动的根基。

旗主家里有婚礼和葬礼,子弟们必须去旗主家服务。因此,为了避免后期的尴尬,皇帝会特意将嫔妃的旗籍升到上三旗,不然皇帝的嫔妃还要去别人家帮忙。

清朝末年,一些落魄的旗主,为了养家糊口,做一些低下的工作,如车夫、杠夫等。但这些旗主见到自己本旗的旗人仍然可以役使他们替自己工作。“若途遇其奴高车驷马翎顶辉煌者,必喝其名,使下车代其役,奴则再三请安,解腰缠以贿之求免焉。”何况和珅所处的年代还在乾隆时期?

道光年间,大学士松筠不上朝,却去为自家旗主的丧失敲钟服役的故事,应该已经广为流传了。

可见,这种八旗制度的主仆关系,直到清末也依然坚固。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和珅为什么要给金大烟袋下跪磕头了。


沉醉古诗文


在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和珅可以说是乾隆的一大宠臣,他仗着和皇帝的关系在朝廷之中横行霸道,就连纪晓岚、刘墉等人都得敬他三分。但是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之中,和珅却对一位名叫“金大烟袋”的八旗官员俯首称臣,那么大家就会感到有些好奇了,这个所谓的“金大烟袋”到底是何方神圣?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首先,从金大烟袋的话语之中可以得到关于他身份的蛛丝马迹。首先,他曾经和和珅聊天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难道老人没有和你说过旗里面的事情?”可见金大烟袋一定是满清旗人无疑了。而其次,和珅是满清正红旗人出身,既然和珅见到金大烟袋都得恭恭敬敬,而按照常理来说,八旗子弟都是归自己的旗人管理,别的旗人也无法干预,因此可以确定的是,金大烟袋在正红旗之中的地位十分崇高。

而金大烟袋的第二句话则更是明确了自己的身份:“我的祖上曾经跟着皇太极一起打天下,那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而能跟皇太极一起打天下的就那么几个人,因此可以确定,金大烟袋是满清正红旗创始人代善的后代,也是当时的正红旗旗主。自从清军入关以来,满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因为天下的局势还需要八旗弟子帮助自己来稳固。不过到了康熙皇帝执政之后,随着清朝局势的稳固,清朝皇帝们渐渐将八旗子弟排挤出了朝廷之外。

但是尽管如此,八旗弟子依然在清朝的政治之中享有十分超然的地位,因此和珅虽然能够在朝廷之上呼风唤雨,但是却唯独不敢得罪金大烟袋。而仗着先祖立下的功绩,金大烟袋可以说在乾隆皇帝时期享有一定的特权,只要金大烟袋不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乾隆皇帝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金大烟袋要求和珅给他下跪也算是在清理之中,因为和珅本来就是满清正红旗的一份子,而金大烟袋则是满清正红旗的现任旗主,甚至在辈分上都要比乾隆皇帝大两轮,和康熙皇帝平辈,面对这样一位前辈,和珅为了维持和乾隆皇帝的关系,自然不得不俯首称臣,其真正目的还是为了讨好乾隆皇帝,而并非是给金大烟袋一个面子。


司马长史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我也是一名历史领域创作者,从事相关历史领域相关工作也有10多年了,对于各朝代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在这里发表一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能够让和珅下跪磕头的金大烟袋,到底是什么人物?

和珅是正红旗出身。

这个就一直是和珅感觉痛苦的事,不是皇帝的上三旗。

作为正红旗成员,和珅父亲虽然担任过福建副都统,但面对本旗最初旗主(代善)的子孙也只能自认奴才。

满清一般以1644年入关划线,入关前的八旗成员按照各自的身份世袭八旗职务,旗主子孙当然是大主子,副都统、参领是第二层主子,佐领是第三层。旗丁还要分骑兵、步兵、辅助兵。以此作为固定等级。

别说和珅遭遇旗主子孙,假如和珅祖先只是普通旗丁,看见当管的参领佐领及其子孙都得磕头。后面,这些贵族子弟如果落魄甚至当街拉车扛活,和珅见到也得上前行礼,掏出钱包奉上,甚至赠送马匹。

如果这些所谓主子有红白喜事,和珅还得上门服役跑腿,没有推脱的可能。

看电视剧,金大烟袋显然是代善子孙,辈分还比较高。之所以说自己姓金,是因为爱新觉罗的本意就是汉语的金。

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问题的所有理解和看法,谢谢大家阅览,如果对小编的回答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最后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开心!事业有成!

在头条渡过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