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沒有自我反思的能力?

豪傑成長88


這個不是說說有就自然有。這是一種思維習慣,需要刻意的訓練才行。

1,和孩子一起寫每天的反思日記,總結反思一天的得與失。

2,寫月總結,總結月得失。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反思自己當天所學,當月所學。

總之,一方面要和孩子說明反思的重要性,想盡辦法讓孩子知道反思的價值,另一方面就是帶著孩子做反思,幫助孩子養成反思習慣。

堅持下去,孩子的反思能力才能逐漸培養起來


高中班級管理與建設


不要臉的說,我作為孩子時,是算比較乖的,除了小時候經常哼哼唧唧黏我媽,有時候鬧人之外,是很聽話的。上了初中高中之後,由於爸媽管得嚴,我又聽話,我就每天在家裡窩著,都不帶出門的,不出去跟朋友同學玩,當然也沒成為家長眼裡的“壞孩子”。

然而我並不認為我這麼聽話是好的。由於從來不出去玩(整天窩在家裡也沒讓我的成績變好),上了大學以後,我就是一個很無趣的人,不會玩,不喜歡跟人交流,缺乏了很多人際交往的能力。同時,由於爸媽管得太嚴,對我的生活幹涉太多,我漸漸覺得厭煩了,覺得被侵犯了,於是我開始反抗他們,反駁他們的意見,慢慢的我跟他們的交流越來越少,在一起也沒什麼話可說,經常一說話就吵架。

所以,有了孩子以後,我反思的更多的是我爸媽對我的教育方式,反思怎麼能避免讓我的孩子接受我這樣的家庭教育。

我會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好好跟他交流,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把他帶大,我會陪他玩,而不是沒時間管他。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管理者。


椰姿mint


孩子沒有自我反思能力,是因為年紀小,對於未來沒有規劃,沒有來自未來的壓力。他們的大腦什麼都知道,他們能夠用語言回答出所有的問題,但是當這些問題真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時,他們便不知所措,所以,在孩子做錯事控制不住自己,如愛玩遊戲戒不掉時,不要給太多壓榨性的管教,需要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一些壓力,壓力轉化為動力,自己意識到該努力的時候,自然就會努力了。

怎樣讓孩子學會自我反思呢?我覺得讓幼兒自己承擔犯錯的後果,孩子做錯了事,許多家長常常替孩子去承擔犯錯的後果,使孩子覺得做錯了也沒關係,喪失責任心,不利於培養其自我反省的能力,使他以後容易再犯類似的錯誤。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承擔犯錯的後果,當孩子犯錯時,應讓他懂得羞愧和內疚。如孩子做錯事,家長可直接平靜指出錯誤所在,促使孩子自我反省,激發起他的羞愧感和內疚感,以後不再犯此類錯誤,有錯誤他才會學會反思。



善行天下3


您好,跟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呢~

在回答您的 問題前,不清楚具體您說的是孩子哪個年齡階段呢[玫瑰]。因為不同的年齡對所有事情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呢。

按照皮亞傑的教育思想理念,他是將孩子的認知發展分成了4個階段,分別是:

1:0-2歲感覺運動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也是屬於早期發育的階段。比如我們常說的孩子練習基本的粗細動作類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的基本生活上的需求階段,那麼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隻有通過感官接觸,才能夠得出自己的結論,如: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說,杯子裡的水很燙,那麼這時候他是不能夠理解的。只有用手接觸後才知道,下次不能再觸碰了。也就是隻有通過條件反射才能得知結果。猶如斯金納的條件反射理論是一個性質。所以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是不會存在反思的能力。是屬於儲備知識與記憶的階段喔

2:2-7歲的這個年齡段,是孩子學習的階段那麼學習是持續到5-6歲左右。那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呢會開始模仿、自我的想象或者甚至會讓我們大人覺得孩子很幼稚很天真。因為在他們意識裡,都覺得所有的物體都是有生命的,當然內心也是比較脆弱的呢,所以這個年齡的孩子算是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但還是不太理解反思的意思甚至其意義喔

3:6-7歲至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是可以通過一些表象以及儲備的知識進行很好的判斷。那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不僅能夠反思的意思也是可以做到反思的。但由於這個年齡階段心智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也就是可能到不到我們所期望的孩子自我主動反思。

4:11、1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思維也開始轉向抽象邏輯思維。那麼相對來說反思的主動性已然出現,但同時也會存在些叛逆的心理。也不願意主動的自我反思呢。

那麼我們瞭解了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的特性以後就可以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提升自我反思的主動力喔。

另外這裡,可以提供分享些,幫助孩子主動自我反思的方式方法呢[玫瑰]

一、包容孩子一切的不完美。當孩子犯錯後,儘量控制好我們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負面的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主動幫助孩子分析犯錯的原由以及為什麼錯的原因。久而久之,孩子能夠有自我糾錯的意識。當孩子有了自我糾錯的意識,才是能夠真正的達到我們大人說的反思🤗。

二、引導孩子要用於承擔做措施的後果。以前經常會看到孩子之間的爭執會導致破壞對方的玩具之類的。這時候,都是父母會主動掏錢。那麼潛意識裡,孩子會認為凡事都由爸媽解決。所以在孩子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可以適當的給予些其壓力,意識到要為犯的錯誤而承擔🤗

作為您能夠提出這樣的題目,尤其可見,您是比較注重孩子的自身身心發展的呢。畢竟孩子能夠經常的自我反思,那麼他以後一定能夠成為一個不斷走向完美與高尚的孩子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呢[可愛]也祝您的孩子每天健康快樂成長🤗






喵喵兜裡有糖


孩子的生活習慣與環境有關。老人言,三歲看大。即三週年的時間,即可知,孩子的大腦發育,己構成型體,改變,不易過快。科普一下,孩子三週歲之前,一年,長體,體感敏,感知環境以熱暖聲為主,在一至三米。二年,長骨壯骨長身高,視,聽,體感,均敏。左一至五米。三歲,腦發孕完善,可知敏,好奇心敏,學父母的習慣也敏。

自我反思,這個習慣,須孩子犯了錯,傷害了她(他),及她(他)愛的人。為了,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她(他)的愛人。而心有防備的一個自我保護的一個心機或心眼。這個習慣,如果,父母在孩子三歲時,教育了孩子,孩子會心生這個心眼。如果,孩子的父母,沒有教育,可能,在孩子十八歲時,青春期,有相應,男女交行中,學會,這個心眼。高情商者的遊戲,低情商的災難。


春風十里草草過


孩子思維方式的形成,大多源於孩子的家長。確切的說,孩子的父母才應該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孩子的小腦瓜兒的小程序是由家長來編程。換言之,家長平時的言行舉止,孩子就是錄像機、錄音機、復讀機。所以說,家庭影響很重要。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個例,也不排除。



用戶5806933084


這個問題,只能說是家長的教育,懲罰不當造成的。

孩子犯錯後家長都會批評或懲罰,或吼罵或棍棒或其他處罰,但處罰方式都是隨機的,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是隨心情而定的。

比如孩子在看電視,不肯寫作業,你要求他去完成作業,他喜愛的電視或動畫片還沒有結束不想現在就去,你會怎麼做?強制關掉電視?還是對他大聲吼叫?或是直接動手?再可能是明天不許看了作為不聽話的懲罰?那麼想問,這些懲罰與孩子不寫作業有什麼直接因果關係嗎?孩子能從這些處罰中的得到什麼教育意義?除了父母專制專橫跋扈,不尊重他,不愛他,看不起他貶低他以外他能反思什麼?因為暫時不寫作業跟這些處罰毫無責任關係!你該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比如約定看完這段就必須去寫作業,如果寫到很晚也沒能完成作業,是他要付出的代價,他不寫不完成那是他自己的事,你不會為他承擔,讓他獨自面對老師的處罰,他就會知道,不按時完成作業自己需要承擔什麼責任和後果,這樣他會反思,會考慮如何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比如帶孩子踏青,女孩子愛美非要穿上她最愛的小紅鞋,你很清楚這會非常累,讓她換運動鞋,她不肯,這時你會怎麼做?很憤怒吧?有的家長會強制她換吧?她只會不高興,只會討厭爸爸媽媽,而不能理解這麼做的原因,你要做的是尊重孩子得選擇,並告訴她,她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自己不會幫助她。她會考慮或許也會不考慮的欣然同意,出門走一段路一段時間後她就受不了了腳很痛,她會可憐巴巴的要求你們抱著她走,這時大家會怎麼做?有的家長邊數落邊說早就告訴你了你不聽後悔了吧?邊抱起她繼續遊玩,你為她的行為買單了,她不會反思,她只會覺得反正你們會出來處理。正確的應該是按照約定,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累,我也很心疼很難受,但是我們有約定,我不會幫你做任何事,你要自己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這是約定不能違背。擁抱下孩子告訴她你愛他。儘管心疼還是不要插手任何事,這時孩子會說我們回家吧,即便這次出遊沒能好好的玩但孩子會學會很多事情,出去玩會選擇舒適度好的鞋子,自己的事自己的決定自己負責,約定不可以被隨意打破。

讓孩子自己承擔自然後果比製造人為挫折更加有教育意義,因為它們是事物發展的直接因果關係。


咖啡酸奶116647406


孩子身上的自我反思能力非常重要,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優秀程度。

孩子身上沒有反思能力,是因為父母們對孩子引導教育的不夠。生活中過分溺愛孩子,不願讓孩子自己去承擔錯誤導致的結果。從而導致孩子不會去思考、不用或不會去處理、解決問題。而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不懂反思的能力將會給孩子成長髮展帶來更多的阻礙,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前途發展,孩子的人生將變得艱難。

孩子的反思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形成與培養的。反思對於很多大人來說都不能完全領悟做到,更不要說孩子了。孩子在小的時候,什麼也不懂。作為父母,從小需要對他進行積極的引導。

引導孩子掌握反思的能力,要從孩子做錯事情時開始。沒有做錯事情時,孩子是沒有反思精神,也意識不到反思的重要,更不可能理解反思是什麼意思。當孩子做錯事情,反思的理解往往就深刻,教育引導效果就越好。

引導時,需要對錯誤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給建議,讓孩子大腦裡有反思的模板公式:錯誤產生的後果影響,錯誤是怎麼發生的,錯誤造成的具體原因,怎麼樣能避免錯誤,這件事情正確的處理方法,對於這件事情你需要思考哪些問題,以後該怎麼樣避免。

總結:幾次事情發生後,幾次後果承擔後,幾次引導後,孩子就開始具備反思能力了。孩子越早懂得反思,孩子處理事情就越慎重、認真,做事越仔細,成功率就越高,孩子越自信,看待認識問題就越深刻。未來做錯事的機會就會少,人生境遇更坦途。



虛學理教


為什麼孩子沒有自我反思的能力?

首先我們要說清,“孩子”的概念指什麼,這樣我們才可以進一步去探討“孩子為什麼沒有自我反思能力”的問題,一般來說,“孩子”多數是指初中之前,年齡十五六以下的學生。

當然,再大一點的我們稱之為“孩子”也未嘗不可,但羊老師以為,針對初中之前的學生談這個問題可能更有針對性。那孩子為什麼沒有自我反思能力?

羊老師以為,反思能力是指一個人主動回過頭去分析自己言行的得失或不足的行為,這是一種很難得,又很珍貴的思維活動。因為,有了這種思維習慣,常常能夠幫助我們較快的成長或成熟。

那為什麼孩子往往沒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呢?其實,嚴格來說,這個話不能這樣說,孩子也應是有反思能力的,只不過孩子的反思可能多處於無意識或較低級的階段。儘管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孩子們的反思能力是普遍較低的。

這是為什麼呢?羊老師以為,一個人反思能力的形成應當與一個人的個人經歷和經驗有關,而這正是孩子們最缺少的地方。如果說,孩子剛生下來還只是一張白紙,前面的人生經歷還只是往這張白紙上塗寫內容。

至於對錯、優劣、好壞、是非等這些評判的準則是在許多試錯,甚至遭受重大挫折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來的,限於孩子們的人生經歷,這點都尚未完全建立起來。

正因如此,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們做事往往只是憑著簡單的需要或衝動走,而很少深思熟慮以後再去做某事。

另外,反思能力的形成,不僅需要一定的經歷、閱歷做鋪墊,同時也需要有較高的邏輯能力、辯證能力、分析能力等等,不客氣的說,反思能力就是一種在其他思維能力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更高級的思維能力。

正因以上種種原因,孩子們普遍缺少自我反思能力,也實為正常。但是,如果完全否認孩子具有一定反思能力,那就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教育者山坡喜羊羊


為什麼孩子沒有自我反省能力,因為小孩子很小的時都是由父母精心照顧長大的,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還包括穿衣打扮,以及做任何事情都是由父母安排和選擇的,所以孩子沒經歷過好壞對錯之分,所以說父母應該在孩子懂事的時候,父母儘量放手,讓孩子經歷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悅,早獨立早成長,當父母個的早放手,讓孩子自由自在的飛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