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澈千古的龍泉“祕色”

青瓷器,皆雲出自李王,號秘色,又曰出錢王。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宋趙彥衛《雲麓漫鈔》

  儘管唐代的詩人們曾寫下諸多不朽的詩句來讚美越窯青瓷,到了宋人筆記裡,粉青色的龍泉青瓷顯然是一抹更為養眼的“秘色”。

  粉青釉是龍泉窯兩大經典釉色之一,自宋代創燒成功,後世效仿紛紛,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收藏中若遇見上好粉青釉器,必當是賞心悅目,秀色可餐的享受。譬如,下面這件件蓮瓣紋盤。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外蓮瓣紋盤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外蓮瓣紋盤​

  此盤敞口、淺弧腹、圈足,外腹壁刻飾蓮瓣紋。薄胎,胎質細白,通體施粉青釉,色澤純正。

  該盤形制簡潔大方,尺寸小巧,口徑僅12.8釐米,高4釐米,稱之為“碟”亦不為過。然碟以無足、平底為多,此器圈足較大且直立,故呼為“盤”似更妥些。若以用途考之,搭配同刻有蓮瓣紋的盞或蓋碗均相宜,則又可稱之為“托子”了。

  紋飾

  南宋龍泉青瓷本以素面為主,然宋人獨愛蓮瓣,蓮瓣紋器盛行有宋一代。觀此盤之蓮瓣為雙重仰蓮瓣,裡外兩層花瓣錯落排列,工緻齊整,瓣面寬大飽滿,瓣脊出筋,立體感強。

  釉水

  我曾將粉青釉分為啞光粉青和亮粉青。此盤之釉水明顯屬於後者。與啞光粉青相比,亮粉青燒成溫度更高,光澤度更強。如本件小盤,釉色青翠泛藍,色澤柔和淡雅,釉質通透似水,清冽如冰,卻又精光內蘊,溫潤如玉,且胎釉結合緊密,釉面瑩淨無開片。這樣的釉水堪稱亮粉青之典範。

  若論青釉的境界,想必大多數人會提起柴世宗的御批掌故:“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然柴窯有名無實,終成千古之謎。後世又以天青色為汝瓷欽定的顏色,傳世汝瓷便每每冠作“天青色”。從傳世實物來看,龍泉的粉青和汝窯的天青是有些接近的。不妨來看幾件汝瓷。




  這件是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天青寶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專拍重器,成交價2.0786億港元,一度創下宋瓷世界拍賣紀錄。該器曾為英國知名中國古陶瓷收藏家克拉克夫婦((Alfred and Ivy Clark)舊藏,1976年後輾轉為日本繭山龍泉堂所得,隨後轉入日本私人藏家之手。有意思的是,此器的名稱,日本梧桐木盒包裝上寫的是“宋汝窯粉青輪花小盤”,而中文說明則叫做“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克拉克夫婦的汝瓷盤舊藏原為一對,除了蘇富比上拍的這件,另一件則在1936年捐給了大英博物館(見下圖)。


  大英博物館珍藏的汝窯盤,形制與蘇富比上拍的那件一致,底部也是三芝麻花細小掙釘,尺寸也接近,口徑13.6釐米,足徑8.5釐米。所不同的是,此器釉面開有冰裂紋,且釉色更為淺淡,兩器色調存在一定差異。

  2017年10月3日,香港蘇富比“俊雅清凝—樂從堂藏宋瓷粹珍”專場又隆重推出一件汝瓷重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2.94億港元成交,再次刷新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該器曾為臺灣鴻禧美術館舊藏,後為臺灣知名企業家、收藏家曹興誠收藏。

瑩澈千古的龍泉“秘色”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瑩澈千古的龍泉“秘色”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瑩澈千古的龍泉“秘色”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局部,口徑13釐米,此件洗亦開有冰裂紋,釉色青翠帶藍,色澤較濃郁。

  其實這三件汝瓷釉色不盡相同,但名稱上往往稱為“天青釉”,足見“天青釉”之於汝窯,儼然是約定俗成的一個標籤了。

  青是一種較難界定的顏色,似藍非藍,似綠非綠。不僅各窯口所出的青瓷色調存在差異,就是同一窯口乃至同一窯所出也是千變萬化,所以青瓷的呈色實際面貌複雜多樣。龍泉粉青對比汝窯天青來看,色調上是很有一些相似的,都是青中帶著幽藍。而且相比于越窯的艾色或龍泉梅子青,粉青和天青顯得淺淡柔和。

  當然,龍泉粉青和汝窯天青又是明顯不同的。如果說,汝窯天青的意象來自雨後清澈如洗的天空,那麼龍泉粉青則是來自深山清冽的碧水,天空有天空的深邃,山水也自有山水的靈動。最直觀的一點,汝窯由於燒成溫度偏低,釉面通常乳濁失透,比如上述2012年香港蘇富比拍出的天青釉葵花洗,即是一例典型。其色調偏灰,釉質有一種凝重感。即使釉披冰裂如上述大英博物館葵花洗和2017香港蘇富比拍出的天青釉洗,釉質的通透性和光澤感也並不強。另,汝瓷釉面瑕疵較多。不僅以上三件汝瓷,臺北故宮珍藏的21件汝瓷,也大都存在或大或小的瑕疵,如開片、棕眼、蟬翼紋等等。即使是鐫刻過乾隆御題詩的一些汝窯器,瑕疵也赫然在目。

  龍泉窯粉青比汝窯燒成溫度高,即使是啞光粉青,基本也無乳濁感,若亮粉青,釉質通透瑩潤,玻光可鑑。如本件粉青釉蓮瓣紋盤,胎釉緻密,釉面勻淨無紋,幾無瑕疵。

  換而言之,龍泉粉青釉,瓷化程度更好,其燒製工藝更為成熟,這是兩者本質性的區別。汝瓷,英文的表述是“stoneware”,即炻器,低溫瓷,燒製溫度介於陶器和普通瓷器之間。而龍泉青瓷才是“porcelain”,也即燒製溫度高於1200度,真正意義上的瓷器。若以這一角度來看,說龍泉粉青勝於汝瓷天青亦不為過。尤其是盤碟洗一類的實用器,瓷化度更高,使用上的優點也更明顯。從審美角度而言,

  然物以稀為貴,近七十年間,上國際大拍的汝瓷不足十件,每一現身則集萬千關注,成交價更屢次刷新拍賣紀錄。相比之下,這類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小盤並不受重視,即使是在各類南宋龍泉青瓷中,都是備受冷落的“小件”,市場價格也嚴重低估。老黃認為,收藏中就應該關注挖掘這類器物。如本文所述之南宋龍泉窯粉青釉蓮瓣紋盤,薄胎厚釉,製作規整,品相完美,尤其就釉水而言可說是代表了南宋青瓷乃至古代青瓷燒製工藝的巔峰,堪與汝窯天青釉相媲美。這樣的藏品,一旦市場覺醒,其價值也必將反映到價格上來。


有人認為收藏是一種愛好,有人認為收藏是一門學問,有人認為收藏是一種消遣,還有人認為收藏是一種投資,而通過價值讓藏品從側面證明自己獨到的眼光,就是一種自我認同般的享受。

我是老黃,關注我,瞭解更多收藏小知識

有空點點小程序,就是對老黃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