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妻之恨,被唐玄宗搶了媳婦的壽王李瑁是如何反擊的?


壽王李瑁是唐玄宗和寵妃武惠妃的兒子,因為武惠妃非常受寵,但是她所生育的孩子接連夭折,在生下李瑁後,為了能夠讓他健康成長,將他送到伯父寧王李憲家,由其妻元氏撫養。開元十三年即725年,十幾歲的李瑁被接回宮中,被封為壽王,開元二十三年即735年,不到17歲的楊玉環被選為李瑁的妃子,737年李瑁母親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寂寞難耐,看上了李瑁的妃子也就是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強行搶走兒媳婦給自己當妃子。

自此,楊玉環正式成為老公公唐玄宗的媳婦,這個跨度有點大。唐玄宗雖然開創了開元盛世,但是他和自己兒子搶媳婦,在唐朝之前有過這種情況但是非常少,但是在大唐王朝卻沒有發生過父親和兒子搶媳婦的事情,只發生過兄弟之間搶老婆的事情,唐太宗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將哥哥太子李建成的妃子收入宮中當自己的妃子。也許大唐的子孫們都繼承和發展了他的做法,不在同輩之間搶老婆,而是向小輩搶老婆。

影視劇中的唐玄宗

如題目所問,李瑁既然被父親搶了老婆,他有沒有什麼反擊行為呢!我認為根本就不可能發生任何反擊行為,主要有以下理由:

【1】最主要的一條是唐玄宗是君,他是臣。

雖然李瑁是唐玄宗的兒子,但是在封建時代,父與子之間的關係在帝王家也是一種君與臣的關係,封建時代的那種君臣之間的倫理道德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母兒女親情要排到君臣關係之後,所以,君掌握天底下最大的權力,任何人都無權對其反駁,何況是還是作為他兒子的壽王李瑁呢!

影視劇中的李瑁

【2】壽王本來就不得唐玄宗的待見。

雖然李瑁的母親武惠妃生前一直受唐玄宗的寵愛,但是李瑁一出生就被送出宮,送到伯父寧王李憲家中,直到十幾歲才重新回到宮中,雖然中間父子之間也有見面,但是感情必然不如每天陪伴在左右,所有唐玄宗對李瑁的感情應該是一般的,尤其是在李瑁母親去世後,父子之間聯繫的紐帶斷掉,更加疏遠了彼此之間的關係,李瑁更加談不到能夠對父親唐玄宗做出任何回擊的能力。

影視劇中的楊玉環

【3】遠離政治中心。

母親去世,妃子被搶,李瑁算是最倒黴的一位皇子,自己曾經的媳婦變成了媽,想想都是多麼的可笑,後來在745年,唐玄宗為他選了一位韋姓的女子作為王妃,而後把他從小養到大的伯父李憲去世,他又為伯父守孝三年,逐漸被父親疏遠,一步一步成為政治邊緣可有可無的人物,再加上李瑁個人的柔弱,他根本無力反抗,最終與後娶的王妃韋氏相依為命,育有5子,最終於755年去世。

李瑁是一個悲劇性人物,作為皇子本應該高高在上,但是父親將自己的妻子奪走,就好像在全國民眾面前將自己剝光一樣,這種羞辱是赤裸裸的,而且就是來自自己的父親。他只能逆來順受,如果極力反抗,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亡。



關於壽王李瑁被父親李隆基奪妻之事,我想很多人都會覺得李瑁就這樣算了,其實根據歷史記載以及各種碎片,我發現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李瑁不僅反抗報復了,而且還非常狠。

也許你會有很多疑惑,那接下來我就跟你分析解開這些疑惑吧。


一、奪妻之痛

我們所熟知的楊玉環楊貴妃,其實原本是壽王李瑁的老婆,並且楊玉環14歲的時候就已經嫁給李瑁,只是五年之後,李隆基看上楊玉環,才橫刀奪愛,將楊玉環搶走,這個時候楊玉環19歲,李隆基53歲。

李隆基搶奪楊玉環的方法很是不要臉,因為先輩李治已經開過這種先河,李隆基照樣模仿一下,就可以瞬間有質的飛躍。

他具體怎麼操作的呢?一開始李隆基只是叫太監高力士去到李瑁家裡,然後把楊玉環帶去寢宮兩個人談心,他覺得楊玉環十分孝順,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剛好與擁有良好藝術天分的李隆基趣味相投。

估計也就是這個時候,李隆基產生搶奪兒媳婦的想法。他逐漸不滿足僅僅與楊玉環聊天,他還想與楊玉環一起泡溫泉,驪山溫泉感覺很棒,一個人泡沒有意思。他與楊玉環泡溫泉,李瑁也沒有說什麼,你泡完送回來就好。

李隆基心太大,泡完溫泉他不想把楊玉環送回家,於是想出一個好辦法,假借替自己母親竇皇后祈福的名義,他告訴李瑁,楊玉環從此以後要出家做道士,從此也就不是你媳婦了,楊玉環將成為道士四處祈福。

李瑁聽說是給自己奶奶祈福,也就沒有辦法只能答應。可是沒有多久,李隆基就把楊玉環接回去宮裡,只是沒有名分,李瑁看到心裡實在不是滋味。當然按照道理來說,如今楊玉環成為道士再還俗,也是單身可撩,跟李瑁一點關係沒有。


李隆基看出來李瑁心裡的不快,就為李瑁再找了一個老婆韋氏,讓他回家好好生兒育女,這一點李瑁確實沒有辜負,後來他與韋氏生了5個兒子,2個女兒。

李隆基呢,給李瑁娶完老婆,很快自己也把楊玉環娶了,並且封為楊貴妃,從此李瑁的老婆變成後媽,實在難以面對。但是這時候李瑁沒辦法,無權無勢,根本不敢與李隆基對抗,他把這個深仇大恨深深記在心裡,尋求機會報復。


二、痛快報復李隆基

李瑁這一等,就是九年,等到安史之亂,等到長安失守,等到馬嵬坡之變,他看著李隆基被自己的哥哥李亨發動馬嵬坡兵變逼的實在無奈並且將楊玉環處死。李瑁知道報仇的機會來了,如今李隆基大勢已去,危險係數極低,可以為之。


李瑁表面上還是裝作若無其事,繼續為李隆基效勞,心裡卻裝著這個仇恨,等到李亨帶領軍隊和李隆基分道揚鑣,李瑁知道李亨成為皇帝已經指日可待。但是李隆基並不想李亨很快成為皇帝,李瑁覺得報復李隆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失去權利。

機會終於到了,李隆基叫陳玄禮去傳聖旨告訴李亨登基以及皇權的事宜,可是陳玄禮沒空,就叫李瑁前往送這個聖旨,至於聖旨具體內容我們也無從知曉,只知道李亨登基的時候詔書寫著說李隆基自己覺得年事已高,處理國事力不從心,所以禪位給李亨。

至於具體是什麼,我想必然不是這樣的,李隆基愛權利如命,怎麼可能輕易禪位給李亨,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李瑁這個中間傳話人經過添油加醋,把原本聖旨的意思改變,告訴李亨說李隆基同意登基。

從而才會有史書中記載的李亨再三強調是李隆基自己主動禪位,而不是自己篡位,這樣才顯得合理,大臣也會毫無顧慮支持李亨。


綜上所述,其實李亨登基這件事,就是李瑁對李隆基最大的報復,當李亨已經登基成為皇帝,民心所向,李隆基也無能為力,只能空嘆息,這就是李瑁最後的報復。


結語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李瑁等了九年,終於報仇成功,也算把自己的奪妻之恨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嗔痴歷史觀


老婆變後媽,如果沒有如此驚豔的綠帽子,李瑁可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不會被人記起。

李瑁娶了17歲的楊玉環

李瑁的父親唐玄宗李隆基生育能力太強大了,一輩子生了三十個兒子,三十一個女兒,李瑁在兒子中排名十八,被稱為十八子。

她母親武惠妃之前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公主都夭折了,李瑁出生後怕養不大,按民間習俗,就送給伯父寧王李憲,由其妻元氏撫養,假稱是元氏的兒子,騙過鬼神以求長命。

長到十幾歲壯實後,李瑁才入宮封為壽王。開元廿三年(735)年,李瑁的母親武惠妃為兒子張羅婚事,楊玉環被選納為壽王妃,當時年齡還不到17歲。

爭奪太子無果

李瑁生性軟弱無能,缺乏自信。但母親武惠妃不但長的嫵媚動人,而且繼承了姑祖母武則天的優點,爭強好勝,對皇帝體貼入微,成為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她很想讓兒子成為太子,自己就可以當皇后,於是誣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要謀反,將他們害死。

但是李瑁資質平平,爛泥扶上不牆,並沒有贏得李隆基的喜愛,而武惠妃卻因害死三個小王子,內心不得安寧,總看到他們的鬼魂向她討公道,38歲就受驚而死。

老婆變後媽

母親死後,李瑁太子之夢徹底破碎。更悲催的是老爸看上了他漂亮的老婆——楊玉環。

當年李隆基最寵愛武惠妃,可惜早逝,雖然後宮佳麗三千,唐玄宗一個也看不上,寢食難安,無心料理朝政。有大臣就向唐玄宗推薦太子妃楊玉環姿色絕代,估計這個大臣是為了給死去的三位小王子出口氣,故意噁心一下李瑁和武惠妃的魂靈。

沒想到的是,李隆基一見楊玉環眼都直了,我這兒子治理國家屁事不懂,找媳婦可真有一套,娶了個天仙一樣的老婆,簡直是暴殄天物!不如給孝敬給老爸享用。但張不開口啊,揹著兒子抱楊玉環上龍床又有背倫理,李隆基百爪撓心,猛的想起了爺爺李治娶武則天的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立馬宣旨:楊玉環為竇太后祈福,入玉虛宮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這樣做,就是像當年李治讓武則天到寺院出家,超凡股俗,脫胎換骨,與之前的俗世生活沒有了瓜葛,重新洗白身份。

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新唐書》

當然李隆基也覺得對不起這個老實兒子,就張羅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安頓好兒子的婚事,心裡少了些愧疚,心安理得的把兒媳婦楊玉環抱上龍床,立為貴妃。

李瑁無力的抗爭

一起生活了5年的發媳婦突然變成了後媽,在一個宮廷裡生活,李瑁怎麼對面?怎麼稱呼?怎麼嚥下這口氣?但搶走老婆的是皇帝,給自己戴綠帽的是老爸,況且老婆變母妃後,三千寵愛集一身,活得風生水起,楊家勢力也日益壯大。而自從母親去世後,李瑁就失去了抗爭的資本。

恰在此時,撫養李瑁長大的伯父李憲去世了,李瑁向李隆基請求,以孝子身份給李憲守孝三年,他要把伯父當父親孝敬。他以這種方式暗示對李隆基非常失望,親生父親在他心中已死,伯父才是他值得孝敬的親人,這是無聲的抗爭,也是示威,對軟弱無援的李瑁來說,他只能做到這些。


聾王異史


唐玄宗李隆基曾經最寵愛的女人是武惠妃,壽王李瑁則正是李隆基和武惠妃所生的兒子。

不過,武惠妃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她才死了沒多久,李隆基便打起了自己兒子李瑁的王妃的主意。

武惠妃原本想讓李瑁取李瑛而代之,成為李唐的皇太子——將來的皇帝,可是她萬萬沒想到這才鬥垮了李瑛,她自己卻也撐不下去了。

她還沒來得及利用李隆基對自己的寵愛,讓李隆基冊立李瑁為皇太子,便一命嗚呼了,從而便宜了躲在一旁瑟瑟發抖的李亨。

武惠妃一死,李瑁傷心之餘,也知道自己沒了倚仗,再想覬覦儲位恐怕已是難如登天了。

武惠妃一死,李隆基也很傷心,傷心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傷心了好一陣之後,他想起來自己是皇帝呀,可不能為了一個女人一直頹廢下去,所以決定另找一個可以取代武惠妃在他心中的位置的女人。

找了誰呢?

李隆基的兒媳婦,李瑁的王妃——楊玉環。

李隆基乃是一國之君,坐擁萬里河山,何況天下佳人無數,他為什麼偏偏卻看上了李瑁的王妃呢?

這事恐怕還得怪武惠妃,她活著的時候為了爭寵,為了打垮李瑛、李琚、李瑤等人可沒少得罪人,她深受李隆基的寵愛,所以沒人敢找她的不痛快。

可是,她死了,她的仇家自然便敢找她兒子李瑁的不痛快了。

所以呀,李隆基明明沒見過壽王妃楊玉環生得如何,偏偏有人在他耳邊嚼舌頭:“皇上,我聽說呀,壽王妃不僅模樣生得美麗動人,身段妖嬈嫵媚,歌也唱得極好聽,舞也跳得極好看,嘖嘖,不如召她入宮為皇上唱一曲、跳一段?”

後宮雖有佳麗三千,奈何李隆基一個也瞧不上,他又急於從傷心中掙脫出來,這會兒壽王妃被描述得如此動人,所以猶豫片刻之後,也就點頭召見了壽王妃。

這一見可不得了,楊玉環的風姿,瞬間讓李隆基驚為天人,此女那是李瑁這樣的小子能擁有的?肯定得讓朕來疼呀!

所以,李隆基後來就將楊玉環從李瑁的身邊給奪走了。

李瑁被李隆基奪走了自己的心愛的王妃之後,心中是何感受呢?

雖然出於為李隆基隱藏這不堪入目的“奪妻”一幕,史書並沒有記載李瑁當時的反應,更沒有記載李瑁和楊玉環之間的事,但是李瑁當時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必然是又無奈,又心酸,當然更多的想必是羞憤。

只不過,他對此卻沒有任何的辦法。

因為李隆基不僅是他的父親,更是皇帝,皇帝坐擁江山,這片土地是皇帝,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是皇帝的,這片土地上的人當然也是皇帝的!

所以,即便明知李隆基是要奪走李瑁的王妃,李瑁也不敢不給。

李隆基也挺有意思,也知道這麼明目張膽地搶自己兒子的王妃是一件很不體面的事,所以讓楊玉環扮成女道士入宮,當所有人慢慢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後,他又重新給李瑁找了一個王妃——左衛勳二府右郎將軍韋昭訓的三女兒。

李瑁這邊重新冊封了王妃,李隆基那邊也迫不及待地冊封楊玉環為貴妃了。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不顧一切地逃出了長安,李瑁一路陪同,那麼他到底有沒有對李隆基此前的“奪妻”之舉展開反擊呢?

實際上,史書對李瑁的記載少之又少,但是他在馬嵬兵變之中扮演著怎樣一個角色,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這事卻值得揣摩。

李瑁到底是站在李隆基這一邊,還是站在李亨那一邊?

眾將士請誅楊國忠和楊玉環之後,李隆基卻讓高力士和李瑁去給皇太子李亨傳口諭,為何讓李瑁一塊去,高力士一個人去不行?更何況,李瑁此前早已遙領益州都督、劍南節度使二職,更應該繼續和李隆基一起入蜀穩定局面才對,這恐怕也是李隆基出逃時帶上李瑁的用意。

可是,此時李瑁卻被叫去給李亨傳口諭了,是李隆基自己決定的,還是李瑁自請,又或是李亨暗中推動?

馬嵬兵變發生還沒到一個月的時間,李亨便在靈武宣佈即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帝,從這一點來看李瑁在和高力士去傳口諭之後很可能給了李亨暗示,李隆基已失人心,李亨這才敢先斬後奏的稱帝。

如果說李瑁對李隆基有所反擊的話,最有可能的就是在這次傳口諭的過程中,暗中給李亨透露消息,並且支持李亨奪位。


流浪的侯爵


奪妻之恨,被唐玄宗搶了媳婦的壽王李瑁是如何反擊的?

  奪妻之恨嗎?壽王的確是有過的。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妻子,原是楊玉環,是被記在叔父楊玄璬名下的長女,是壽王妃,但是經過李三郎的操作,原先的楊玄璬之女玉環重新變回了楊玄琰之女,禮法上來講,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此時,她已經成為一個女道士楊太真了,後來成了楊貴妃,兩人再見時,前妻變成了小媽——這場面無限尷尬。

  壽王的老婆被父親搶,他傷不傷心?我個人感覺吧,他的難堪是有的,畢竟抬頭見低頭見,全國人民都知道這事。難過有嗎?應該沒什麼,或許他們本來也沒多深的感情。(劇照圖)

  開元二十三年十二月,楊玉環被冊為壽王妃,冊文寫得相當規範——於戲!樹屏崇化,必正閫闈,紀德協規,允資懿哲。爾河南府士曹參軍楊元璬長女,公輔之門,清白流慶,誕鍾粹美,含章秀出。固能徽範夙成,柔明自遠,修明內湛,淑問外昭。是以選極名家,儷茲藩國,式光典冊,俾葉龜謀。今遣使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李林甫、副使黃門侍郎陳希烈持節冊爾為壽王妃。爾其敬宣婦道,無忘姆訓,率由孝敬,永固家邦。可不慎歟?(多年後再看,是不是很諷刺?)

  此前,楊玉環參加咸宜公主的婚禮,武惠妃看中了她,強烈要求冊立這姑娘為壽王妃,武惠妃可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要一個沒落人家的姑娘做兒媳婦那不是小意思嘛,於是楊玉環就成了壽王妃——兩人感情好不好,誰也不知道。誰管呢,反正這一對從外形看,絕對是很養眼的。武惠,只管把天底下最好看的往自己兒子身邊堆,至於能不能籠住這漂亮姑娘的心,那就是兒子的事了。

  後來武惠死了,玄宗思念過度,經過高人指點,玄宗發現這個兒媳婦實在太漂亮了,於是種種操作,終於抱得美人歸,開啟了一段轟轟烈烈的亂倫哦不,愛情生涯。他們啊,可真的是驚天動地,楊玉環的美,傾國傾城,真的,唐玄宗的國都被安史亂軍給佔了,後來唐玄宗也被兒子趕下皇位了。當然了,這是後來的事情。

  對此,壽王李瑁是如何反擊的呢?無聲的反擊,全然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老實說,因為楊貴妃和壽王的事情,實在也算不得什麼體面的事情,除了文學家們天天唱一唱,史學家們集體失言,的確也不好說什麼,《舊唐書》甚至刻意迴避楊貴妃是壽王妃的事。所以,所謂的兩人一見鍾情,兩人如膠似漆,都只能是推測。

  楊玉環成了貴妃,估計挺開心。李瑁呢?主要是臉上掛不住。很傷心嗎?應該也沒有太多,畢竟,天下女人多的是,愛慕虛榮的又是什麼了不起的神仙啊?何況,五年了,連個P都沒放出來,多少也是有問題的吧。所以後來玄宗補償他,給他另娶韋昭訓的女兒韋氏為正妃時,他也沒提什麼要求——史書沒寫,咱也就是腦補一番。

  後來,李憲去世,李瑁給這大伯養父守孝,和韋妃相依為命,一連生了五個兒子,至於其他的,都沒怎麼提。

  其實就咱們知道的,要反擊唐玄宗這樣一個超級自信,又超級能耐的父皇是有難度的,因為他防兒子比防賊都強,他自己的成長之路,經歷過太多的鬥爭,所以小毛孩子想和他鬥,想都別想,李亨要不是藏得深,也難免要折損,李瑁這樣的,註定是不會讓他當權的,什麼太子?別開玩笑了,沒有兵沒有人脈的李瑁,註定就是個背景板,想反擊父親,簡直就是笑話了。

  值得一提的是,馬嵬之變發生時,李瑁有一筆關於李瑁的記錄——車駕將發,留上(肅宗)在後宣諭百姓。眾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於聖代,世為唐民,願戮力一心,為國討賊,請從太子收復長安。"玄宗聞之曰:"此天啟也。"乃令高力士與壽王瑁送太子內人及服御等物,留後軍廄馬從上。

  ——後來,也就沒有後來了。唐代宗大曆十年,李瑁去世。一生,如此安靜結束。

拋磚引玉說幾句,如有不當,還請海涵,期待朋友們的關注。


葉之秋


大唐

生母武惠妃

壽王李瑁,玄宗第十八子,母親武惠妃,是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侄女,深得玄宗皇帝寵愛,受武家因素的影響,只將她封為妃,但宮中對她的禮節卻等同皇后。

玄宗立的太子李瑛不是惠妃所生,這是她的心病,想把兒子李瑁推到太子之位,於是設計陷害李瑛及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謀反,腦熱玄宗將三個兒子全部處死。

起初玄宗還下不了手,諮詢寵臣宰相李林甫商議,李林甫老奸巨猾,善於揣摩人心,也沒有明確表達意見,只是委婉地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不是臣等應該干預的。於是玄宗下定決心。

也許是自作孽不可活,武惠妃作此惡後,疑心病加恐懼,屢次看到他們的鬼魂,竟然一病不起,最終病死,自己把自己嚇死的,玄宗非常傷心,追封她為皇后。然而那個時代,她謀害三皇子之事私下裡人盡皆知。

王妃玉環

開元十三年,李瑁5歲的時候,玄宗封其為壽王。

開元二十二年,李瑁親姐姐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婚禮上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

玉環入宮

三年後的的開元二十五年,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逝世,玄宗整日鬱鬱寡歡,後宮數千,無可意者。

之後,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這個人多半和李瑁有仇,同年,唐玄宗不顧什麼禮節,將楊玉環召入後宮之中,一見鍾情。

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以為竇太后祈福的名義,讓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這樣做和他爺爺讓武則天做尼姑道理一樣的,出家就是斬斷塵緣,和以前的一切就沒有什麼關係了,之間肯定少不了偷情,直到幾年後的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這時候才把楊玉環為貴妃。

先給兒子壽王李瑁另立一妃,這是以示安慰,楊玉環確實漂亮,夫妻恩愛了三四年,壽王李瑁肯定心痛,但無可奈何。奪妻之仇,父親是皇帝,李瑁能怎麼反擊呢?玄宗把太子之位也給了第三子李亨,除非謀反,李瑁朝中沒有黨派,更加沒有兵權,發動不了政變兵變,自從玄宗誅殺上官婉兒,唐朝在政治上已經處於穩定狀態。

從此,壽王李瑁和韋氏相依為命,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奔蜀殺楊貴妃,李瑁和韋妃也同行,不知馬嵬驛貴妃被殺,李瑁心中作何感受。


譜寫歷史長歌


在中國的詞彙中,"仇恨"一詞,大者國仇家恨,小者涉及到個人: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可謂不共戴天!

"髒唐亂宋"是人們對兩個朝代特點的評價。而盛唐為何又冠以一個"髒"字來形容,皆因出現了兩個奇葩。

一是做為太宗李世民九年才人的武則天,後來卻做了兒子高宗李治的皇后,實屬亂倫。

二是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因寵愛的武惠妃去世,鬱鬱寡歡,在太監高力士的攛掇下,強納兒子一一武惠妃親生兒子代王李瑁的王妃一一楊玉環為妃,老公公強奪兒媳婦,這叫"扒灰頭"!在民間也屬大忌!

一個三十不到的兒媳和一個近六十歲的老公公哪來那麼多的愛情故事?皇權至上,御用文人媚上,多屬編造而已。

什麼,七月七日長生殿……,什麼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也只能騙一下尚不諳世的少男少女而已。

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說的一點沒錯。李隆基可曾考慮到兒子李瑁的感受?父皇的荒唐也只能去忍,苦水自已往下嚥。

題中質疑李瑁為何不反擊之問,缺乏歷史常識!除非求死,別無二路。

這種現象其他朝代少有出現,而唐朝出現過兩次,尤其是李隆基,三千佳麗都不愛,獨寵兒媳為一身,真不知他是咋想的。毀了大半世英名,至今遭人非議。


晚亭與落霞同暉


反擊?李瑁被搶了媳婦以後最希望的就是唐玄宗忘了這事,過的惶惶不可終日,反擊是不用想了。

說起來李瑁的人生簡直就是茶几,充滿了悲劇,他是唐玄宗的第18子,母親是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因為武惠妃所生之子大多夭折,只有李瑁一人成年,所以武惠妃對他格外重視,唐玄宗也是愛屋及烏。李瑁後來被封為壽王,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又娶了美女楊玉環,可謂春風得意。

李瑁一度還成為皇位的熱門競爭人選,武惠妃和李林甫等人聯手,想把他推為太子。然而就在太子李瑛被廢自殺以後,李瑁最有力的支持者武惠妃也因病去世了。所以太子之位雖然空出,但是李瑁卻沒有得到。

更糟糕的是失去武惠妃,唐玄宗一直沒有找到合心的后妃,精神鬱郁。李瑁帶著妻子楊玉環去安慰老爹,沒想到唐玄宗卻一眼看中了楊玉環。很快楊玉環被安排出家,再嫁給了唐玄宗,李瑁失去太子之位以後又失去了妻子,悲劇連連。

雖然奪妻之恨不共戴天,然後奪走自己妻子的是皇帝那就麻煩大了。此時李瑁不僅不想報仇,反而怕自己老爹覺得自己有怨望,被一刀殺了,過的惶惶不可終日。

萬幸的是大概唐玄宗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也可能是楊玉環也念著舊情,幫忙說了好話。總之最後唐玄宗並沒有難為李瑁,還給他重新找了一個王妃,把左衛勳二府右郎將韋昭訓的女兒韋氏嫁給了他。

李瑁此時的心情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是不管對這樁婚事是否滿意,他也只能接受。此後李瑁就乖乖的做著他的壽王,安分守己,倒也安享晚年,活到了唐代宗時期才去世,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了。


不沉的經遠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詩《長恨歌》,這首長詩寫的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愛情悲劇,傾國傾城的楊玉環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最後卻慘死在馬嵬坡,而白居易第一句就寫了“漢皇重色思傾國”,這個既是楊玉環被唐玄宗看上的原因,也是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好色的唐玄宗重色輕國,搶了兒媳婦,最後落得個賜死楊玉環、自己被逼當太上皇的結局,也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看起來很妻美,其實是讓人很不恥的,唐玄宗就是典型的扒灰,公公和兒媳婦搞在了一起,這放到啥時候都會被人口水淹死,可是在開放的唐朝卻好像無所謂,唐玄宗為了楊玉環把唐太宗時代就已廢置不用的“貴妃”名號賜給了她,這個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在唐玄宗那裡得到的寵愛自不待言,楊家也因她而光耀門楣,兄弟姐妹都得到了封賞,楊家一族娶了兩個公主、兩個郡主,楊玉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過卻有一個人卻是痛苦的很,那個人就是楊玉環原來的丈夫——壽王李瑁。

都說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是不共戴天之仇,李瑁被父皇奪去妻子,又是怎麼反擊他的父皇呢?


李瑁絕對是個悲劇性人物,他本來是有可能成為太子的,他的母親是武惠妃,是在楊玉環之前最受唐玄宗寵愛的妃子,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攸止和鄭國夫人楊氏的女兒,因父親早逝,被武則天帶到宮中撫養,從小在宮裡長大,在唐玄宗即位的時候,亭亭玉立的武氏引起了他的注意,唐玄宗便將她納入後宮,武惠妃性情乖巧又懂得逢迎,很快就博得了唐玄宗的歡心。

唐玄宗寵愛武惠妃,很想將她立為皇后,不過卻沒封成,其原因一個是她是武氏族人,當時唐朝經過武三思等人為亂後,對武氏打心裡厭惡,還有當時的太子李瑛不是武惠妃所生,如果立武氏為後,怕對太子儲位不利,唐玄宗雖然納了大臣們的諫沒有立武氏為後,但宮中對她的禮節卻和皇后等同。


武惠妃和唐玄宗生了幾個孩子,不過都早夭了,在生了李瑁之後,武惠妃不敢自己帶,就把他送到伯父寧王李憲府中,讓他的妻子元氏幫忙撫養,假稱是元氏子,李憲是睿宗李旦的長子,本來是太子,因為他的弟弟李隆基太能幹了,有討平韋氏的大功,李憲就把太子之位讓給了李隆基,甘心做一個王爺,而且李憲為人恭謹小心,從不幹議時政,也不與人交結,唐玄宗李隆基對這個哥哥也是兄弟情深,最為信任,所以武惠妃在生下李瑁之後就送到李憲府中,養了十幾年。

李瑁因此十幾歲才入宮獲封壽王,是唐玄宗諸子中最晚的一個,武惠妃對這個兒子很疼愛,李瑁在咸宜公主的婚禮上見到楊玉環後念念不忘,武惠妃就讓唐玄宗下詔冊封楊玉環為壽王妃,小兩口過了幾年恩愛的日子,只不過這種快樂的日子隨著武惠妃的離世也煙消雲散。


武惠妃為了讓壽王能坐上太子之位,就設計騙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說宮中有盜賊,太子李瑛他們三個人以為表現的機會到了,想都不想就帶著人披甲入宮救駕,武惠妃又對唐玄宗說太子他們想造反,唐玄宗一聽就怒了,當即下令將太子他們逮捕,先是廢為庶人,隨後一天之內將他們都賜死,而武惠妃在害死太子李瑛他們三個人之後,卻害了疑心病,沒多久也一命嗚呼了。

武惠妃死後,唐玄宗非常傷心,鬱鬱寡歡,宮中雖有三千佳麗,沒有一個能中他的意,於是就有人跟他說壽王妃楊玉環有傾國傾城之恣,好色的唐玄宗一聽馬上來了精神,就召了楊玉環來,這一看真是驚為天人,也就有了進梨園、入道觀、納入後宮的橋段,而壽王李瑁的太子夢想也隨著武惠妃的離世落空了,面對父皇的奪妻之恨,李瑁根本不敢反抗,雖然自己的妻子被搶,好比在天下人面前被扒光衣服遊街一般,然而面對強勢的唐玄宗,李瑁沒有能力反抗。


唐玄宗李隆基在年輕的時候,就目睹了朝臣們發動的神龍政變,又曾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剿滅了韋氏一黨,又在登基以後發動先天之變,除掉了太平公主,得以大權獨攬安坐皇位,在血雨腥風中登上帝位的李隆基比誰都要敏感,對於李隆基來說,從登上帝位後,就沒有什麼兒女,沒有什麼父母,沒有什麼兄弟,在皇權面前,親情根本不算什麼,而且武惠妃已死,自己又搶了壽王李瑁的妻子,李隆基自然會防著他,李瑁若是有什麼動作,必死無疑。

無奈的李瑁只作了一件事來反擊唐玄宗,就是楊玉環被搶入宮中第二年,他的養父寧王李憲病死,李瑁提出為養父李憲守孝三年,雖然此舉是彰顯孝道,卻也是一種無聲的反擊,心裡只當自己是李憲的兒子,而唐玄宗李隆基在他的心裡已不配為父!李瑁的隱忍,讓他得以善終,生了五個兒子有三個被封了王,自己則在公元775年離世,終年55歲!


歷史紅塵


這算得上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桃色新聞了,被人戴了綠帽子,這事可以說是個男人都忍不了,可給他戴綠帽子的恰恰是他那個一代明君的老爹,可謂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就算李瑁想報復他父親怕是也沒有那個實力。李瑁是唐玄宗寵妃武惠妃的第三子,但由於武惠妃前兩個兒子都早亡,因此李瑁從小就被送出宮交由寧王李憲撫養,對外稱是寧王妻子元氏所生,直到開元十三年才被封為壽王,他的這些經歷註定他只能是個閒散王爺,手中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在一夜殺死三個兒子的玄宗面前可以忽略不計。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失去權力,被尊為太上皇,但即使此時李瑁也沒有走到政治舞臺的中央,再說楊貴妃已死,玄宗也垂垂老矣,以李瑁的性格也不會對自己的父親做什麼報復性舉動。

李瑁的性格來看還是比較平和,後來與妻子韋氏生育了五個兒子,自己也得以善終,算是因禍得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