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殡葬改革与传统丧葬的区别是什么?

金发财113


1.传统殡葬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浪费了很多的土地资源。

2.传统的殡葬业都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3.传统的殡葬业有很多的迷信程序,复杂而又不科学!


希望的土壤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人因为和妻子吵架,一气之下喝了农药自杀了。

那人死的时候很年轻,又是横死,而且当时正是殡葬改革的初始阶段,还没有落实太到位。

所以,他家里人还是按照传统的殡葬方式,在没有火化的情况下就把他给埋了,埋在了村头的大埝上——那里埋着村里的已去的先人,是村子的专属“陵园”。

后来也不知怎的,乡里知道了这一情况,于是就雇了隔壁村一个胆子大的人(是取得了他家人同意的),把他的坟给挖了开来,直接在棺材里浇上油给烧了一遍!

那时候还小,大概7、8岁的样子,记不清在棺材打开那一刹那有没有看到他的尸骸。只记得那天村子里不少人都围着去看,那大火苗子呼呼的。

其实虽然实行殡葬改革,将传统土葬改为火葬,从而能够节约土地。但在很多农村,依然是没有太大变化。

确实是要把人火化了,可是火化之后会把骨灰放在一个特制的真人大小的“木人”身上,再把“木人”放在大棺材里,然后还是埋在地里,还是占用原来那般大小的土地!


楼上石子


我是山东农村的哈,殡葬改革这个事我来说说我所了解的情况。

我是八零后,在我们这边三十多年前还都是土葬,人们觉得得落叶归根。后来社会发展,提倡火化,记得火化完处理完后事还可以领到丧葬补助,有几百块钱吧!

现在还是火化,在我娘家那里又改革了。就是办白事一切从简,有老人去世都不让穿白孝衣了,就在胳膊上带个黑孝布。也不像过去那样挖坑埋坟了,村里统一建了个祠堂,都把骨灰盒放那里立个排位。这样节约了土地。有的人说这样一点老传统也没有,出殡都不像出殡的了。我觉得生前对老人好些,比去世后搞那些形式主义好的多!

就说这些吧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看法,不够全面。


转转在农1


在六、七十年代,我的老家农村,每逢老年人去世后,都是睡进一口用木料做的棺材,然后盖上盖,用钉子钉牢,在家放上五天后,由八个壮劳力抬着,子女亲长披麻戴孝,打锣敲鼓地送到山上埋葬,做个坟堆,再立个埤就完了。后来政府开始实行流一火化次葬,农村殡葬也得到改革,农村传统殡葬改革为火化。农村普遍认为,废去传殡葬,釆用火化既简单环保,又节省了土地,非常经济实惠,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需求,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福于后代,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汪海峰


随着社会的改革还有国家殡葬政策的变化,殡葬与丧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殡葬改革比传统的丧葬节约成本。以前我们老家这边家中老人去世基本就是三天葬礼,一个葬礼下来得花费七八千块钱,我们这边还有个传统就是老人去世请唢呐来演出。殡葬改革以后要求一切从简,现在基本都一天的葬礼,也不请唢呐演出,不准大张旗鼓办丧事,反对厚葬,节约了不少成本。



殡葬改革比传统丧葬简化了程序。以前老人去世家里小辈亲人还得披麻戴孝,一个葬礼下来得走好多程序,孝子们不知道要磕多少个头。现在殡葬改革没那么多程序可,因为时间紧就一天时间,也就省略了好多繁琐的程序。

殡葬要求火葬,传统的丧葬有的地方还是土葬。殡葬改革以后要求火葬,也就是要进殡仪馆火化,还得得到一部分补偿。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是允许土葬的,少数民族风俗传统等。传统丧葬没有统一的公墓,殡葬改革要求统一地块安葬,节约土地。关于火葬,统一地块安葬这方面我们老家还是实行的比较早的,在我小时候七八岁的时候就有了。


青年阿光


第一,对于处理后事方面:传统丧葬通常需要请专门人士为过世的人超办,时间短的三四天,久的八九天甚至更久,本家花销自然大!我们这里没有改革之前,都有种说是,死不起!如果一个家没点财力,过世一个人,生活又回到解放前不是,起码整个家生活水平就会后退三五年!

村里有家办理老人的丧事,每天都要管着十来桌人吃饭喝酒

花钱请专门人士唱跳

出殡队伍庞大

浪费财力物力

占用土地

都是花钱的干活

改革后,殡葬很快就能办完后事,简洁明快!不会拖后人过苦日子!也不用浪费土地!

第二,人门思想上的变化:人民的思想也改变不少,大多数人已经信奉人活活过程,过程才重要。老一辈们思想开明了,活着幸福才是真理,等两眼一闭,啥都没意思了。不用花钱大势操办、超度,不拖累子孙后代才是心安!

年轻一代也会觉得生活轻松了不少,不用特意拼命工作,为家里长辈筹备很多钱财物资,而是在生活中可以更多的陪伴,好吃好喝好玩的真正孝敬长辈!待长辈百年归世,也不会遗憾伤心悔恨!

第三,对于社会的影响:没有改革的时候,一个人去世,会促使不少务农务工的亲戚朋友都得停止工作进度,从而影响了庄家的收成和工资收入!这样,整个社会的发展会慢下来,小康生活受阻碍,辛福感不强。人民生活的精神的压力大,自然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会受影响!

现代化农村小康生活


回村日记


农村殡葬改革,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受到传统影响,很多地方还是在延续传统殡葬方式。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又该如何推行殡葬改革呢?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农村传统殡葬和改革殡葬有什么区别。

首先来说说传统殡葬,农村传统殡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入土为安。在很多地方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点,不同方式等等。

但是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入土为安,死要有全尸。在我国的多数地区都会有这样相同的习俗,在我们每个人心目当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

改革后的殡葬,

殡葬改革的初衷就是鼓励百姓能在死后火化,减少土地的使用。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每个人在死后都占用耕地的话,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耕地面积。

在最近几年,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传统殡葬的危害,也是在不断地推进殡葬改革。但是殡葬改革,在有些地方收效甚微。

那么如何才能高效率的推进殡葬改革呢?让村民都能从思想上,行动上同意殡葬改革呢?

多倡导,多宣传。

推动殡葬改革,它只能通过宣传,倡导等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不能通过政策,或者其他方式来强制执行。

让人们从思想上转变过来,那么殡葬改革将会事半功倍。传统殡葬会破坏耕地,污染环境等等。这些都要让百姓在心里面能形成共识。


无吴五


我认为:区别是殡葬改革的丧事新办简办与传统的丧葬大操大办。

农村殡葬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倡导丧事简办,移风易俗,逝者尸体火化,禁止使用棺材土葬,禁用占用基本农田堆坟头,不与活人争地,节约土地。禁止大操大办,披麻戴孝,喇叭号子奏乐,鞭炮礼花齐放,雇人哭灵,扎置纸马纸轿等。

而传统的丧葬是逝者去世后,花钱找人看日子下葬,家里人披麻戴孝守灵,等待亲朋好友吊唁,遗体一放好几天。老亲四邻来帮忙,一忙就是好几天。又是叩头又递烟,管饭得花好几千,主家花钱还不算,耽误人家去赚钱。丧事忙了好几天,置办酒席百把桌,少说也得两三万,厨师也得要两千,租的家什人要钱,不能低于一两千,唢呐班子开车走,给钱给烟送多远,也得付钱两千元,别看葬礼收成万,不够回去人情钱。满心不想如此办,怕落笑话让人看。

殡葬改革农村行,丧事简办都节省,大家负担都减轻,文明节俭吹新风。





三友话三农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身处农村,这些年亲眼见证了殡葬改革前后农村的变化,与传统丧葬相比较,不论是下葬形式、农村氛围、农民心态和花费金额等多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第一,形式不同,传统丧葬采用的是多年来一直传承的土葬,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殡葬改革则是在人去世后由殡仪馆安排火葬,然后将骨灰埋在规划的公墓或者采用其他生态安葬形式。原来的土葬污染环境,占用农村稀有的土地资源,新的丧葬形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第二,农村氛围的改变,逝者为安,原本丧葬仪式是为了缅怀逝者,让亲朋好友来送去世的人最后一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丧葬出现了很多封建陋习,丑态百出,很多人甚至以观看丧葬仪式为乐,本应悲伤的氛围尽然会有人安排低俗的表演,让逝者难安,殡葬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新时期农民的精神文明生活,净化精神环境,回归初心。

第三,减轻经济压力,殡葬改革前农村的丧葬花费越来越大,人们之间相互攀比,唯恐排场不够大被人笑话,更有甚者被批评孝心不够,还会影响到儿女的姻缘,殡葬改革推行移风易俗,提倡文明丧葬,简化葬礼的流程,大家心态变了,经济压力小了,不再纠结于面子问题。

殡葬改革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让农民由开始的抵触到现在的真心拥护,树立起文明丧葬新风。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全部看法,谢谢。





农乡祯子


  •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无数帝王痴迷长生不老(终极欲望是长生不死),于是访仙迹,召鬼神,炼仙丹。以求万岁万岁万万岁,终究不过黄粱美梦一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多则百年寿,待到黑白无常到来时,自然尘归尘,土归土。浅谈我对新旧殡葬看法:
  • 1.殡葬形式。旧传统:人棺合一土葬(汉族),水葬洞葬天葬(少数民族)等。不惜重金,喜欢大操大办,新改革:积极推行火葬,海葬。严禁偷埋土葬,严禁遗体装棺入土,严禁骨灰二次装棺入土。以减少殡葬用地和铺张浪费行为
  • 2. 伪孝与真孝。旧传统:厚葬薄养,仪式繁琐,讲排场,比阔气。爹娘生前不好好给吃喝穿住,几年也不家看看。等到老人去世却大摆筵席,风光大葬,以显示自己孝心。某些地区葬礼上甚至出现低俗表演,往往一场葬礼下来花费不菲,劳民伤财。新改革:一切从简,提倡厚养薄葬(长辈在世时多多孝敬,照顾关心,使其食乐居安,以颐养天年。)
  • 3.公墓与私墓。旧传统:请大师,看“风水”,寻宝地,点龙穴。墓地零星分布,错综复杂。占用土地多。各种豪华墓,活人墓也不断涌现。/新改革:鼓励入葬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态公墓。
  • 4.祭拜方式。旧传统:放鞭炮,点香烛,烧纸钱,容易引起山火。新改革:鲜花替代纸钱,丝带寄托哀思。烈酒表示敬重。植树祭/网络祭也渐渐兴起。
  •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殡葬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强制完成。传统殡葬文化中也有好有坏,不能一刀切。需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对于少数民族的丧葬风俗,也要给予一定的保护与尊重。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希望大家都能健康长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