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入盆是什么概念?要注意什么问题?

罗昕楠


胎儿开始入盆是胎宝宝准备好降临的一个信号,那么入盆是一个什么概念?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什么是入盆?通俗的来说就是胎宝宝开始往出口走了。也就是胎宝宝下降到妈妈的骨盆里,正常胎位头位,胎宝宝的头部通过骨盆入口进入骨盆腔。不过也有胎宝宝是横位或臀位,这样会造成无法入盆,这有可能导致需要通过剖宫产来分娩。当然,最终分娩方式是由医生评估来决定。

那入盆后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入盆后孕妈妈会尿频,因为胎宝宝头压到膀胱,膀胱无法正常蓄尿,便会让孕妈妈不停想上厕所。这时要注意有无尿血、尿痛的现象,预防尿路感染。会有坠痛感,胎宝宝位置下移会压到会阴部和耻骨,孕妈妈会感受到阴部的压痛,腹部好像有东西掉下来,这时孕妈妈要注意休息,不要走太累,避免提重物。会有痛经的感觉,入盆了宫缩会更加明显,这是胎宝宝下坠刺激会阴部,导致宫缩出现,我36周产检时胎宝宝就浅入盆了,医生交待注意宫缩,一旦宫缩规律频繁就是临产的征兆了,需要及时去医院。胎宝宝入盆,孕妈妈会感到呼吸通畅,胃口变好了,因为胎宝宝位置下移,子宫对胃、心脏等位置较上的器官压迫感明显减轻,所以孕妈妈会觉得呼吸通畅,胃口变好了,这时要要注意饮食,不能暴饮暴食,避免胎宝宝过大,影响分娩。

胎宝宝入盆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有些孕妈妈入盆早点,有些入盆晚点,只要按时产检,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孕妈妈放松心情做好迎接宝宝的到来就可以了。





樊一一妈咪


胎儿入盆的时间非常短,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一般来讲只有30秒左右就完成了。所以严格来说没有“开始入盆”的说法,因为时间短,很多孕妇都没有感觉。只有入盆之后才会感觉到胎位下降了,或者有腹部下坠感。

胎儿入盆,通常是指胎头朝下进入孕妇的骨盆腔,使得胎头固定下来。这种情况属于胎头先露,是有利于顺产的。

另外,还有的宝宝是单臀位入盆,臀位分为单臀位、复臀位(臀与双足先露)、不完全臀位(单脚或双脚先露)。其中单臀位要求胎儿体重在7斤以内,经严密观察下可以经阴道试产。所以单臀位的宝宝也有可能会入盆和顺产的。

胎儿入盆之后,孕妇要注意哪些问题?

1、胎儿入盆后能感觉到胎位下降,孕妇的呼吸变得轻松,并且食欲也有了恢复。此时孕妈应该要控制体重,以避免胎儿发育偏大。



2、孕妇会有腹部紧绷感和下坠感,腹部明显前倾,腰部肌肉和韧带承受压力增加,孕妇会有腰酸背疼的表现,下肢水肿的可能会更严重一些。因此睡觉时可以垫块枕头抬高腿脚,准爸爸们也可以帮孕妇按摩一下。

3、胎头下降刺激孕妇的膀胱,这样尿频尿急的表现就更加明显。但是孕妈不能因为怕上厕所麻烦就不喝水,这是不对的。不过晚上临睡前,为了保障睡眠是可以减少喝水的。


4、胎儿入盆后是分娩的前奏,但是离分娩还有一段时间。一般来讲为预防分娩失血,可以多吃一点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比如:青豆、香瓜、香菜,以及绿豆、甘蓝、菠菜等。

5、胎儿入盆后,宫缩就开始比较明显。先是假性的生理性宫缩,然后转化为规律性宫缩。胎儿入盆如果在36周+6之前胎儿还没有足月,应该尽量减少同房。胎儿足月后,可少量同房有预防过期妊娠的作用。

如有疑问请留言,祝你好孕!


爸爸不讲理


有的产妇妊娠38周胎儿开始入盆。但并不是每个胎儿的头部都会最先进入骨盆。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根据胎头屈伸程度,头先露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臀先露分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双足先露.横产式时最先进入骨盆的是胎儿肩部,为肩先露.偶见胎儿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足同时入盆,称为复合先露。

在临产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预产期的推算,这些医生都会告诉我们。但我们也要了解一下,计算方法为:末次月经第一天起,月份减三或加九,日期加七。如为阴历,月份仍然是减三或加九,但日期加15。实际分娩日期和推算的预产期可以相差一到两周。如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的日期,则可根据早孕反应出现时间,胎动开始时间以及子宫高度等加以估计。

在临产时期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双重需要,并为分娩和哺乳做准备。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烟、酒、浓咖啡、浓茶及辛辣食物。注意低盐饮食。可以吃些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牛奶等。卧床时宜左侧卧位,孕期要保证适量的运动。要保持心情愉快,轻松。

大家有什么看法或想法请在下方留言


聊医圣手


入盆的症状是什么?

在胎儿入盆的时候,多数的孕妇都可以感觉到它的位置在下降。与此同时还可能会伴随着轻微的坠痛感,整个入盆的过程是很快的。可能不到半分钟就可以结束,入盆症状就是这个。如何确认是否入盆成功呢?这个一般是要靠产科的检查才可以确定,胎儿在入盆了之后,会压迫到我们的膀胱,所以在怀孕的后期,女性尿频的症状会更加的明显。水肿和便秘腰腿疼等症状也会在这个时期内达到巅峰。

胎儿入盆后的注意事项

1、做好产检

到了这个阶段,就是怀孕的后几周了。宝妈一定要重视每次的产检,这个时间段内的产检一般是一周进行一次。可以通过检查来更好的确定宝宝有没有顺利的入盆,入盆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以及宝宝入盆的姿势是否正确,如果胎位不正的话,是要配合医生来进行治疗的。随时做好要剖腹产的准备。

2、饮食均衡

在入盆时期,准妈妈一定要注意饮食要均衡,对于碳水化合物以及高热量的食物要控制,避免宝宝过大而生产困难。对于鱼肝油和钙剂的补充也可以停止了,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可以发育成熟了。不需要额外的营养来发育了,继续补充的话反而会增加代谢的负担。在最后的这几周里,孕妈要多吃一些能量比较高的食物,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以后的生娃储备能量。

3、注意个人的卫生

在入盆了之后,宝宝离你的私处可是很近的。。所以对于私处的卫生,要比平常注意的更多。每天都要用清水清洗,并且要每天更换内裤。


树袋宝宝孕婴坊


开始入盆是什么概念?要注意什么问题?

什么是入盆:当孕妈妈在妊娠晚期时,也就是36周左右,胎宝宝就已经在为出生默默地做准备了。一般这个时候,胎儿会在羊水和胎膜的包裹中,以头朝下,臀部朝上、全身蜷缩的姿势等着出生。另外,在孕妈妈分娩之前,胎儿被迫的做一件事,那就是使自己的头部通过母体的骨盆入口,进入盆腔骨,这样使胎儿的身体位置巩固,这就叫做胎儿入盆。



那么胎儿入盆后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① 做好临产前准备

孕妈妈首先要做好临产前的心理准备,对分娩过程的担心要有一定的认识,不要过多的害怕和恐惧,只要与医生和护士的配合,生产这个过程并不是所想的那么难哦。其次要先前确定去哪个医院生产,这里建议去自己产检的医院或者离家近的条件好的医院分娩比较好。如果自己又贫血、心脏病、高血压或者胎位不正等情况,应按照医生的嘱咐提前到医院待产,以免发生意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每天勤快换洗内裤内衣,清洗外阴部、大腿、下腹部干净。清点待产包物品是否准备好了,把待产包以及需要的物品放在一起,以免临产时匆忙落下一些东西。



② 做好产检

这个阶段孕妈妈要每周检查一次,同时医生也会检查胎儿入盆的情况,估计入盆时间、胎位是否正常是否固定、羊水多少、胎心监测等。如果这时候胎位不正,那么胎儿自动转为头位的机会就很少了,如果医生无法纠正,那么可能就要建议孕妈妈剖腹产了哦,以保证胎儿和孕妈妈的平安。



③ 注意饮食营养均衡

为了胎儿能顺利的分娩,这个时期孕妈妈应该限制脂肪个碳水化合物等热量的摄入,减少胎儿过大的情况发生。为了储备分娩时消耗的能量,孕妈妈要多吃含有蛋白质等能量较高的食物哦。



最后,祝你孕期快乐!😃


妈咪宝贝的快乐


什么是入盆?

入盆是分娩的前奏。 一般初产妇入盆后2~3周就可能分娩,而生过孩子的经产妇则往往是入盆后随即开始分娩。而胎儿是否已经入盆,要经过产前检查才能确定。 胎儿入盆时很多孕妇可以感觉到胎儿的位置在下降,同时可能伴随轻微的坠痛感,整个入盆过程可能不到半分钟就完成了,确定是否已经入盆需要靠产科检查才能确定。 当胎儿入盆时,不少孕妇常会感到腹部阵阵发紧和有坠痛感,觉得腹中的胎儿正在往下降。


雷氏普爱


开始入盆是什么概念?要注意什么问题?

怀宝宝就像种瓜果,过程虽然漫长,但总有收获的时候。有孕妇到了孕后期,胎儿便开始浅入盆,这个时候离生产一般还是会有一段时间的。开始入盆是什么意思?要哪些问题是我们要注意的?

1、 什么叫开始入盆

开始入盆是指孕妇肚里的胎儿,头部刚刚进入骨盆入口,如果孕妇是头胎的话,一般距离生产还是有一段时间的,估摸有一到两周的时间,孕妇才会有阵痛出现,我们知道出现阵痛时去医院,都是来得及的。但是如果孕妇是怀的不是头胎,那么就不一定了,要随时小心点。

2、 要注意的地方

胎儿入盆后,孕妇也就进入了临产期,在临产时期,孕妇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双重需要,并为分娩和哺乳做准备。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烟、酒、浓咖啡、浓茶及辛辣食物。注意低盐饮食。可以吃些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牛奶等。卧床时宜左侧卧位,孕期要保证适量的运动。要保持心情愉快,轻松。

希望所有准妈妈都能有一个好的状态去生下自己的小宝宝。

看J妈学堂主页的微头条,加入J妈粉丝圈,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