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肅、蔡子峰偷看了《葵花寶典》,為什麼二人不懂“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週會567


在這個問題上恐怕存在著一個疑點,東方不敗修煉了從華山派手中搶走的葵花寶典,12年後任我行重新見到東方不敗並展開報復的時候,發現東方不敗已經自宮變得不男不女,而葵花寶典上也寫著欲練此功必先自宮,而比起日月神教搶走華山派葵花寶典的先前時段,福建少林的圖遠大師以講解為名,從華山派手中騙走了葵花寶典殘本(畢竟沒有拿走原本只憑藉著自己的記憶記住了大部分內容),多年後以新的名字林遠圖重現江湖的時候,也呈現了自宮的狀態(當然外界不知道)。



從這兩個人所經歷的事情來看,他們在搶走和騙走葵花寶典的時候,所看到的內容上面肯定寫著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的話語,既然連這些後繼者都能知道,當年首先偷走葵花寶典的嶽肅和蔡子峰也應該有所瞭解,可為什麼會出現幾十年之後,當嶽不群終於完成了師叔祖們留下的遺志,搶得辟邪劍法之後,看到上面那第一句話卻顯得格外吃驚,雖然華山派的先祖們沒有修煉成功,可至少早年是看過的,難道從始到終都沒有留下過支言片語,反倒讓自己的後輩成為了外行人。

出現這樣的結果,相信恐怕也是可能的!

當年兩人在南少林意外發現了葵花寶典原本之後,自然謀發了偷學之心,考慮自己逗留的時間並不長,於是嶽肅和蔡子峰決定一人看一半,回去之後再拼接到一起,這自然也意味著,那個只看到葵花寶典後半部分的人,並不知道修煉之前是要自宮的!



我們可以假設在這次偷學過程中,嶽肅看到了前半段,蔡子峰看到了後半段。

當兩個人回到華山共同交流的時候,由於發現內容不同因此雙方產生了衝突,但究竟是什麼樣的衝突,即便連華山派的後輩嶽不群他們也並不瞭解,畢竟不久之後華山遭遇了大劫難嶽肅和蔡子峰雙雙身亡,但我們可以想象,當兩人回去之後,嶽肅告訴蔡子峰修煉這個功夫必須要自宮,而自己從來沒看過有自宮字樣的蔡子峰自然不會相信,反而會認為嶽肅胡說八道故意想謀害自己,交流過程中自然也不會把自己記住的東西一五一十的告訴對方,本來就對自宮這個問題存在疑惑,加上蔡子峰也刻意地進行了保留,那嶽肅憑藉著他自己並不是十全十美的記憶,外加蔡子峰的有所保留的交流,最後自然不會有什麼進展,同樣的道理因為一開始就對嶽肅告知的必先自宮存在疑問,蔡子峰也不會輕易相信對方的話,即便將自己看到的內容傳達給其他師兄師弟,也斷然不會提到必先自宮的內容,因此至少蔡子峰這一派系,根本不會知道葵花寶典的第一句話。



而嶽肅為何沒有把開頭的內容流傳下去,這也不能理解,既然兩人選擇不顧廉恥的偷學,也說明了兩個人的私慾性很大,在沒有琢磨明白之前,根本不會選擇將自己偷學的葵花寶典散播開來,當回去之後發現一頭霧水,嶽肅更會害怕會有其他資質深厚的華山弟子從中得到真傳超越自己,畢竟這個寶貝是自己偷的,憑什麼便宜別人?所以再沒有鑽研明白之前,無論是嶽肅還是蔡子峰,恐怕都不會將自己保留的內容傳播出去,當然,不久之後即便有想法也來不及了,因為日月神教的十長老已經殺上門來。。。。

當然會不會存在葵花寶典的原本並沒有記錄自宮的字樣,而是鑽研到深處之後才發現需要如此操作呢?這種可能性也是有,但正如前面所述葵花寶典的原持有人紅葉禪師研究了多年也沒有看懂上面的內容,東方不敗和林遠圖至少鑽研學習了數年以上,比起剛剛偷到殘本就遭到日月神教搶劫的嶽肅和蔡子峰,指望兩人在短時間內就能瞭解一切那完全是不現實的,也許還沒明白個12345就遭到魔教的搶劫和屠殺,從來沒有給後輩留下太多有關葵花寶典的話語,也就在情理當中了!


遼寧資深球迷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說兩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一、我有次去朋友家作客,當時想剪點東西,順手拿起桌上的剪刀來用,發現拿著非常拗手,我說“這東西怎麼搞的?”。我朋友笑嘻嘻的把剪刀拿過去,“看,很好用啊!”。我才發現她是左手拿剪,這是個左撇子專用剪。她又說了句:“你不知道平日我用你們那些東西多麻煩。”

我們多數人是右撇子,從小就接觸過很多日常的工具,實際上是因應右撇子的人方便而設計的,但我們太習以為常了,所以從來不會主動去思考左撇子用起來的不方便。

二、中學的時候,常常會有這種情況:幾個學習不錯的人圍在一起研究一道幾何題,大家絞盡腦汁都想不出來。一個幾何學霸也加入了,他也認真想了幾分鐘,“啊!我知道怎麼解了!”,然後拿出筆在圖上刷刷畫了兩條輔助線。大家一看,驚呼“哎呀,原來這麼簡單,我們怎麼沒想到呢!!!”

回到問題本身,金老爺子當年是在報紙上連載,所以常會出現前後矛盾的bug,但是就這個問題上,前後有太多暗示,所以我覺得這不是bug,而是金老爺子故意賣的關子。

書中,方證大師向令狐沖描述葵花寶典的來歷,提到葵花寶典為前朝一不知名的太監所作,“至於這位前輩的姓名,已經無可查考,以他這樣一位大高手,為甚麼在皇宮中做太監,那是更加誰也不知道了。至於寶典中所載的武功,卻是精深之極,三百餘年來,始終無一人能據書練成。百餘年前,這部寶典為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其時莆田少林寺方丈紅葉禪師,乃是一位大智大慧的了不起人物,依照他老人家的武功悟性,該當練成寶典上所載武功才是。但據他老人家的弟子說道,紅葉禪師並未練成。更有人說,紅葉禪師參究多年,直到逝世,始終就沒起始練寶典中所載的武功。”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這位太監前輩是從小就入宮了,那麼他從來就不是一個正常人,那麼他創出葵花寶典的時候,自然不會主動考慮正常人練就該神功的難處,因為他根本無法切身體會,自然不會有這個意識,這就是上面我舉的第一個日常生活例子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這位葵花寶典的創始人是不會主動在秘籍的第一頁寫上“欲練此功,必先自宮”這句話的。

從方證大師口中得知,葵花寶典非常難以修練,自創始人之後三百年沒人練成(實際應該是兩百年,三百年是指沒人按原本秘籍練成,但渡元實際根據殘本和自悟練成了。)方證道:“紅葉禪師臨圓寂之時,召集門人弟子,說明這部寶典的前因後果,便即投入爐中火化,說道:“這部武學秘笈精微奧妙,【但其中許多關鍵之處,當年的撰作人並未能妥為參通解透,留下的難題太多,尤其是第一關難過】,不但難過,簡直是不能過、不可過,流傳後世,實非武林之福。’他有遺書寫給嵩山本寺方丈,也說及了此事。”

在創始人之後,葵花寶典輾轉多人之手,多個手握寶典的人都沒練成,紅葉禪師也沒練成,偷看的嶽肅、蔡子峰也沒練成。(大家會說岳蔡兩人相互猜疑導致沒練成,但是他們至少在面對渡元時會如實相告,因為他們以為渡元看過寶典而自己又想練,而他們記下來的殘本即被神教搶走的、以及渡元記在袈裟上的都是有效的)。到了後面,反而變得容易練了,渡元練成了,東方不敗練成了,嶽不群練成了,連林平之這種資質如此一般的也練成了,短短時間內即功力大增。這說明只要找到突破點,天大的難題也變簡單了。這就像上面我提到了第二個日常生活例子的情況。葵花寶典的突破點就是“自宮!”

因此,我認為,葵花寶典的原作中,沒有“欲練此功,必先自宮”這句話,導致之後兩百年沒人參破這密藉(實際上還是能看到的人太少)。之後有兩個人參破了,在頁首加上了要自宮的字眼。一個是創出辟邪劍法的渡元(即林遠圖),另一個是搶到華山殘本的日月神教中的某人,大概率是東方不敗,也可能是他之前的某位長老。


enjy112837886


首先,嶽肅和蔡子峰師兄弟二人,去福建莆田少林寺偷閱《葵花寶典》,是有明確分工的,那就是每個人負責記一半,這就為以後埋下了後患。


其次,因為每人只記得一半,而且時間緊,任務重,中間肯定會有紕漏。

結果兩個人回來一整合,發現情況不對,可謂驢頭不對馬嘴。


人性都是自私的,所以師兄弟兩個人都以為對方留了一手,都想騙自己,故而反目成仇。

第三,看到“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的那一位也不敢鋌而走險,畢竟沒有對方另一半的經文,練了也沒用。


而另一位,自然根本就不知道還有自宮練劍這麼一回事。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關注下“孫少俠品金庸”,會帶給您更多不一樣的閱讀體會。


孫少俠品金庸


修習任何功法都要先收自心,所謂自心就是自宮,若生貪求,即是二心,二心必是散亂,散亂心去修習那最終就是走火入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