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本次新型肺炎强度的传染病出现在古代,后果会是什么样?

科技服务那些事儿


据史料记载,数千年来,人类经历了太多的瘟疫。然而古代没有现代的诊疗仪器,那么如果遇上新冠疫情,结果会如何呢?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响应时间

如果首例病患不是发生在京都,地方上的医疗资源稀缺,即使出现病患,也未必能引起重视。也许等到大规模的人传人疫情发生后,地方上才会组织医生去救治,同时向京师告急。

就算是八百里加急将疫情上报到朝廷,朝廷内部也要时间去商量对策,安排太医赶赴疫区,这个时间绝对不少于1个月。

而大家知道,此次新冠病毒的传播性很强,很多只是在武汉转车的朋友,在区区几个小时内,就被感染。所以,等到太医赶到地方之时,恐怕当地的疫情已经蔓延开来

因此,就响应时间而言,古代落后的通讯手段,都有可能使地方爆发的疫情难以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控制。

传染面积

古代大多重农轻商,什么意思呢?绝大部分人都务农,通常以田间和炕头为两点一线,除了上缴税粮之时,平时根本不大出门,也就是说,很难接触到外人。

那么,能向外传播病毒的就是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贾。不过,他们人数少,运送货物,不是坐船,就是骑骡。而且,这道路也不像如今那么平坦,四通八达。总之,他们的行动速度十分缓慢。

古代军队日行30公里已经算非常快速了,商人随身携带的都是货物,他们日行最多30里吧。参考新冠病毒的潜伏期14天,商人最多走了400里地。因为感染上新冠肺炎后,这人就会浑身无力,发热头痛,那么后期的速度肯定大不如从前,如果中间再翻个山头渡条河,那就更慢了,所以我认为他们不会超出400里地。

这里还需要假设送信人没被感染,否则他可能到不了京城就病死在途中,或者万一侥幸活下来,他将成为超级传播者,将病毒一路传播开来,他所住过的驿站、光临过的小店还有目的地京城,和他接触的人员都可能被其传染。

因此,就传染面积来说,除了走南闯北的商贾有可能将病毒传播出去,但是介于其缓慢的行走速度,最多不过是以半径为400里的圆,1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的江苏或者是浙江省的面积。参考中国灾难史,你就还会发现瘟疫最多蔓延到几个省份,而且要历时数年之久。

感染人口

上文提过,古人平时忙于农业,很少有时间与外人接触。假如村上的张三不幸患病,最多家中几口都会被感染,以及前来为其诊治的医生。但是,一旦一家患上此病而绝户之后,村上其他人也基本能猜到他们家差不多是得了传染病。

为他们诊治的医生也会将疾疫及时向上汇报,那么,这个村子往往就会被简单粗暴地隔离。或者,假设疫情发现得较晚,那么也会隔离整个城邑。古代的城池往往都设有城门,隔离瘟疫反而比现代还要简单,直接关上城门即可。

那么,为何古代瘟疫死的人那么多呢?往往以十之八九来形容。其实,这和当时的官吏有关,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父母官很少,他们的漫不经心才是古代瘟疫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真正原因。

古代死亡人口最多的瘟疫是鼠疫、天花、血吸虫病等。就当时的医疗水平而言,很难找到瘟疫的传染源,而且这些疫情大多是来源于异域,万历年间的鼠疫来自于蒙古沙鼠,天花则来自于西域等。

据《周礼》记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早在3000年前,老祖宗就知道因气不调和而引起的季节性疾病:春季有头痛病,夏季有皮肤长痒疥的病,秋季有寒疟病,冬季有咳嗽气喘病。由此可见,冬季流感早就不是新鲜的疾病了。因此,这个新冠肺炎对于中医来说,其实就被视作冬季常见的嗽上气疾。

事实证明,中医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大放异彩,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新冠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因为古代治疗就是纯依靠中药汤剂,不会去指望什么西医的特效药和疫苗,所以,如果此次的新冠疫情发生在古代,可能治疗见效反而更快。

结语:

如果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在古代,其后果也难以估计。

  • 就官府响应时间而言,落后的通讯手段使得瘟疫不能得到及时控制;

  • 就感染人口而言,腐败无能的古代官吏往往是瘟疫失控的主要原因;

  • 就传播面积而言,重农轻商的古代使得瘟疫蔓延的范围不会如今天那么大;

  • 就治疗效果而言,中医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表现出色,因此在纯中医治疗的古代,可能见效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