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實行教師“退出機制”,對教師影響大嗎?

小不溫柔


近年來,教育部一直試行教師”退出機制“。

所謂“退出機制”實則是為了打破教師職業“只進不出”的“鐵飯碗”狀態,一方面“能者上,庸者下”,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促進教師職業隊伍的流動,讓教師隊伍變得更有生機和活力。

目前試行“退出機制”的方式有三種:

一、相當於“末位淘汰制”,即對長年教學成績不好,或者師德師風有問題的教師進行“淘汰制度”。

二、通過五年一考核,重新註冊教師資格證,考核不合格的,將撤銷該老師的教師資格。

這種退出機制難在如果考核上,如果是一紙成績定論,但考試很難反應一個老師的工作狀態和教學能力。如果看日常考核總結,又因難以量化教師工作中的隱形成績而造成異議,同時因沒有統一的標準又怕滋生F敗。

三、提前退休制度,即讓無法從事一線繁重教學任務的老師,提前退休回家休養,這樣既尊重了在教學工作崗位奉獻終身的老教師合法權益,又能空出崗位,為學校補充新鮮血液。

“末位淘汰制”在某些私立學校一直無形的存在,私立學校會給長年教學成績不少的教師安排儘可能少的課時,一旦課時少,工資就低,這部分老師就會主動辭職。但是在公立學校目前試行的並不多,原因在於:

1、一所學校的老師教學水平相當,基本在教學成績上沒有“常勝將軍”即使有差異大的時候,大多也是在學生分班造成的,教學成績低的老師換一屆學生也有可能成績優秀。因此,很難因一時的教學成績排在末位而淘汰誰。

2、末位淘汰制,還造成有些老師拼命擠佔學習課外時間,拖堂,搞“疲勞戰術”和“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成績,這不利於學生的成長。

3、末位淘汰制,造成師生壓力太大,脫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4、對於嚴重缺乏老師的經濟欠發達地方,同樣無法執行——招都招不來,何談“末位退出制”?

拿小徐老師所在地來說,農村鄉鎮中小學,還存在一大批代課教師,在編教師供不應求,又何談讓這些相對專業的老師退出呢?2013年至2016年我地實行過一段,中學教師中教學成績多年較差的老師被淘汰到小學任教,2016年之後,這種退出機制也就不了了之了,真正受影響的老師很少很少。

提前退休制度的執行比較順利,在甘肅、寧夏等已執行多年,拿寧夏來說,近幾年來,已經為6155名教師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騰出的編制全部用於補充年輕教師。

同時,這項提前退休式的“退出”制度,得到了很多教師的響應,很多老師正企盼著這一退出機制早日執行,能讓一些身體有疾病,不能勝任教學任務的老教師及時離開教師隊伍,並且吸引更多的優秀年輕教師加入到甚層教育浪潮中來。

那麼,推進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後,對中小學教師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影響一定是有的,退出機制打破了教育行業的“鐵飯碗”,老師們為了防止自己被淘汰, 一定會讓自己工作積極起來。但是至於,這種“退出機制”將會影響老師工作上的哪些方面?這還要看具體的考核辦法。

目前,從我國的教育改革方向來看,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更斷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引進更多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打破老一套死板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還要求教師做一個師德高尚的,讓學生喜歡的好老師。相信末來的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會在如果考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師德上下功夫,從而引領的教師隊伍不斷精進自己的教學和德行。

綜上所述,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雖好,但在執行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運作還不成熟,特別是“末位淘汰制度”利弊同時存在,不可輕易執行。另一方面年邁的老教師因勝任不了教學任務,或者因個人身體原因等,可以申請提前退出這一制度,還是值得大範圍推廣的。但對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先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方可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老師吸引力,吸引優秀人才發展基層教育,那時方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