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谷故事之七十七:药店书联

小谷故事之七十七:药店书联

据说,江南才子郑小谷先生生前曾写过“读书乐为善最乐,修身难齐家更难”的对联。的确,不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各地掌馆执教,郑小谷对广大人民的疾苦都是极为关注的,因此凡是他到过的地方,人民群众都十分爱戴和敬仰他,他的诗文著作和所写的对联条幅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故事:小谷故事之七十七:药店书联

郑小谷相

相传,咸丰末年(公元1861年),郑小谷主讲广州越华书院期间。有一次上街买药来到一家名叫广安堂的药店,见店主坐于柜台之内,愁眉苦脸、满腹心事的样子,便一边递上方子,一边关切地问道:“老板,近来生意可好?”

“别提拉!……”店主长叹一声,欲言又止。

郑小谷揣测店主必有苦衷,买药之后就没有急于离去,而是坐下与店主攀谈起来,终于从店主口中探出个中缘由。

原来,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爆发英人入侵后,这条街上广善堂的一家潘氏药堂与英人暗中勾结,打着英人的招牌,仗着财大气粗,想方设法要挤跨广安堂,进而达到垄断药市谋取暴利的目的。前些日子,广安堂购进了一批陈皮和安南肉桂。潘氏药堂老板见了,也购进一批陈皮和安南肉桂,并以低价出售,害得广安堂药材积压,生意萧条,令店主大伤脑筋。

郑小谷听罢,心里气愤:国难当头,不求一致对外,倒借洋人气焰压迫自家同胞,成何体统?再看那店主,觉得此人老实本份,不像奸滑之辈,便心生一计对店主道:“老板,将笔墨纸张取来,我替你写一副门联,也许贴上后,你所囤积的药材会好卖一些。”

店主有些迟疑:“先生,你要写什么呢?”

郑小谷道:“我写好了,你再琢磨,若合你意,就贴上去;若不合你意,就当我白写。”

店主便吩咐伙计要来纸、笔、墨、砚,侍候一旁。

郑小谷当即把纸铺开,挥笔疾书,一挥而就。

上联:广陈皮消痰化气

下联:安边桂引火归原

横批:这家约店

“好对!好对!”店主一看大喜,一边交口称赞一边掏出二两银子塞到郑小谷手中:“先生辛苦了,这是给你的润笔费,请收下。”

“不可,不可。这对联是专为中国同胞出气的,岂有收润笔费之理!”郑小谷朗声回绝。

“先生奇才,请问尊姓大名?”店主又道。

“先贴出去看看,过几天我再来。”说罢,郑小谷遂道拿了药,转身回书院去了。

过了几天,郑小谷再到广安堂。远远就看见门口贴着的那副对联,鲜红鲜红的格外显眼。还隔着老远,店主就看见了郑小谷,赶忙迎出门口,拱手作揖道:“先生别来无恙?”

郑小谷回了礼,问:“生意可有起色?”

店主满面春风:“托先生的福,积压的药材已剩下不多了。”

郑小谷道:“卖得那么快吗?”

店主道:“连我也感到惊奇呢!自从先生写的那副对联贴出后,过往的人都停下来看,都夸好书法。另外,广州人讲究吉利,时下英人进城,那‘气’和‘火’是时常有,陈皮能化气,安桂能驱火,大家都来买了,都想化气驱火,图个心平气顺和气生财嘛。”

郑小谷道:“如此说来,攘外求宁,是众望所归罗!”

店主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说话间,忽然一个声音在旁边喊到:“这副对联是你写的?”

郑小谷回头一看,旁边早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妖艳的女子。只听店主低声说道:“这便是潘氏药堂潘老板家的大小姐。”

郑小谷略定一定神,便道:“哦,愿听小姐指教!”

潘小姐拧眉竖目,一副凶悍泼辣的模样:“听你的口音不像本地人,请问你是何方骚人?敢在此舞文弄墨!”

郑小谷强压心中怒火道:“东西南北,我坐其中。”

潘小姐蔑视道:“广西佬吗?再问你,姓甚名谁?”

郑小谷朗声道:“大丈夫坐不改姓,行不改名,郑献甫郑小谷是也。”

潘小姐恶狠狠地道:“好个郑小谷!你竟敢跑到我的地盘来卖弄斯文!现在,我出条上联给你,你要是对得上来也就罢了,你要是对不上来,你就立即把广安堂的这副对联给我撕掉!”

郑小谷更为气恼:潘氏药堂不仅暗中挤压同行,还唆使子女公开挑衅,实在是欺人太甚!便决意整治整治潘小姐一番。遂道:“我要是对得上来,你又该如何?”

潘小姐迟疑了一下,突然从身上掏出一个玲珑剔透的金塔,说:“你要是对得上来,我就把这金塔送给你。”

郑小谷道:“此话当真?”

潘小姐道:“当然当真。”

郑小谷道:“不准反悔。”

潘小姐道:“决不反悔。”

郑小谷道:“那就请吧!”

潘小姐似早打好了腹稿,将金塔在郑小谷面前晃了一晃,娇声道:“宝塔尖尖,里面七层八层。对下联吧!”

郑小谷握着拳头往潘小姐面前伸去,连晃几下。道:“你看,这是什么?”

潘小姐吓得往后退了两步,尖声叫道:“你要干什么?你想打人呀?”

郑小谷冷笑道:“我就对这个——拳头晃晃,其中两短三长。”

这时,广安堂门前早围上了一群人,听了郑小谷的对联,都觉得工整贴切,又形象生动,不由齐声喝彩:“对得好!对得妙!”

潘小姐嘴上不说,心里却暗暗称奇:这个广西佬真不可小觑哩!但她哪里甘心把个金塔赔出去!她把脸一沉,耍起赖来:“你们这伙人,舞手划脚,又喊又叫,哪里像个斯文人的样子?我不跟你们玩了。”说罢转身就走。

众人便朝潘小姐身背起哄:“赖小姐!讲话不算数!赖小姐!讲话像放狗屁!”直到没了人影才罢。

广安堂店主好不惬意,拽着郑小谷的手不让走,直夸:“先生真是了不起!先生真是了不起!”

好奇者纷纷打听郑小谷的资历。店主更像一个老朋友似的不厌其烦地回答:“是位广西兄弟,好先生,姓郑……”其实,他也是刚刚从潘小姐与郑小谷的对话里获知的。

从此,这一带便开始传诵:广西来了一位了不起的才子。

据说,那潘小姐耍赖回到家后,也不敢偏执抵毁郑小谷,而是从实禀报其父:“替广安堂写对联的那个广西佬真了不得!”其父苦思不得良策,突然改变念头,道:“我们也找他给我们的广善堂写一副对联!”潘小姐道:“恐怕他不肯给我们写呢。”其父自信:“有钱能使鬼推磨!”遂派家人去打听郑小谷的住处。后来探得郑小谷是越华书院的教书先生,便连夜端上银子去找郑小谷。郑小谷经不起死纠蛮缠,只好答应第二天写一副送去,但银子绝不肯收。广善堂老板去后,郑小谷灵机一动,唤来了书童韦崇泰,由他口授,书童韦崇泰执笔,写下这么一副对联:

上联:桑子吹螵蛸,弹琵琶,唱神曲,声声归板

下联:生军骑海马,过常山、征木贼,阵阵威灵

第二天一早,郑小谷派书童韦崇泰给广善堂送去对联。姓潘的一看上下联都嵌进了广善堂的药名,而且对得工整得体,高兴得立即叫人贴上门去。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书童韦崇泰的书法一时尚无郑小谷的神功,不具招引力,自然也没有起到促销药材的作用。另外,人们对潘家为虎作伥欺行霸市早已看在眼里恨在心头,他纵然打上皇帝的招牌,恐怕也无济于事。郑小谷书法之功底,也由此可见一斑。

(讲述者:郑之裔 谢少德 整理者:郑寿生)

相关链接:郑小谷(1801-1872年)也叫郑献甫,民间习惯称之小谷、郑小谷,广西象州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广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壮族历史文化名人。毕其一生读书著书教书,著有经学、文学、诗歌等著作数百万字,数量可与盛唐李杜比肩;曾在象州、宜州、桂林、广州等地12家书院执教,桃李芬芳誉满神州,素有“岭南才子”“两粤宗师”之称。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在今广西、广东广为流传,历久弥新,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博大精深的小谷文化。

在此,我们将连载小谷故事130多则,意在宣传小谷文化,提升象州知名度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同时期望引起商家重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小谷故事为蓝本,投资创作剧本、拍摄《岭南才子郑小谷》电视连续剧,以飨观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