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老打臉了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標籤。 提到哈爾濱,我的反應和大多數人一樣,以為東北無處不土,哈爾濱也不會例外。 真正的哈爾濱,絕不是瞅誰一眼就有生命危險的粗獷。 內秀,才是哈爾濱的真面目。

哈爾濱,一座粗獷且細膩的冰城。

01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標籤。

提到哈爾濱,我的反應和大多數人一樣,以為東北無處不土,哈爾濱也不會例外。

如果閉上眼睛想象,哈爾濱的大街上應該都是一言不合就幹架的紋身大哥,穿貂炫富的扒蒜老妹,和留著鍋蓋頭、穿著豆豆鞋的精神小夥。

但當我第一次踏入哈爾濱才發現,土味只是極少部分人的謀生手段。

真正的哈爾濱,絕不是瞅誰一眼就有生命危險的粗獷。

內秀,才是哈爾濱的真面目。


東北,老打臉了

02

大鍋燉裡的小細膩

哈爾濱冬季嚴寒而漫長,零下二三十度都是常態,因此被稱為「冰城」。

當外頭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的時候,冰城人民在裡頭樂樂呵呵地享受滾燙的燉菜。

這道號稱東北菜之王的硬菜,在哈爾濱的飯桌上佔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

就像火鍋可以涮天下,哈爾濱的鐵鍋能燉下整個人間。

得莫利燉魚、鐵鍋靠大鵝、魚羊一鍋鮮、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鯰魚燉茄子……

只有你想不到的美妙,沒有鐵鍋燉不出來的味道。

當人們躲開西伯利亞的狂風,坐在溫熱的炕上,身前的灶臺裡坐著鐵鍋,幸福便觸手可及。

大多數南方人對北方美食的印象,就是簡單、隨便。

但一道美味的鐵鍋燉魚,絕不能隨意燉煮。從選材到火候,必須步步細緻到位。

魚必須鮮活,隔夜的、冰凍的,通通不配下鍋。所以,魚由客人親自挑,確認魚的活潑狀態。


東北,老打臉了

圖片來源 | 《舌尖上的中國》

時間和火候也非常重要。所以,服務員必須盯緊時鐘,時不時瞄兩眼灶臺裡的柴禾。

把加工好的魚扔進鍋裡燉煮,玉米麵團揉搓成圓,雙手合十壓扁,隨意地在鍋邊貼上一圈。


東北,老打臉了

圖片來源 | 《舌尖上的中國》

大塊的豆腐、白菜、粉條直接扔進去,蓋上木蓋。

二十分鐘,就能讓這條魚在烈火中涅槃重生。

服務員掀開鍋蓋那刻,就是品嚐美味之時。


東北,老打臉了

圖片來源 | 《舌尖上的中國》



外地人一般會急於下筷子,而地道的吃法,應該先喝一碗魚湯。

這時候的魚湯最鮮美,鹹淡也正好,要是等湯燒得快乾了,就只能用來拌飯。

長時間的燜、燉,讓湯汁徹底融入魚身上的每個細胞,絕無寡淡。

魚肉緊緻彈滑,每一口都能嚐出松花江的味道。


東北,老打臉了

圖片來源 | 《舌尖上的中國》

公元1682年,康熙抗擊沙俄侵犯東北,曾率軍抵達黑龍江。當地百姓現場壘灶燒鍋,燉煮新鮮的江魚,康熙吃完連連叫好。

連吃遍山珍海味的皇帝都說好吃,它得有多好吃啊!

此時,邊上的玉米餅子也烤得焦酥,摘下一塊蘸點魚湯,魚的鮮、玉米的甜、火的酥脆,全有了。

豆腐、白菜、粉條也不落下,一樣賽一樣地美味。

可以看出,冰城人民對待大鐵鍋是隨意而虔誠的。

食材雖大,卻加工到位;柴禾燒火,必須精準掌控;佐料搭配,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

真要是隨便亂燉,絕對燉不出這麼鮮美的菜。

粗材精製,才是冰城人民真正的智慧。


東北,老打臉了

03

大列巴里的小溫柔

來哈爾濱之前,對哈爾濱以及整個東北地區的另一個刻板印象,就是粗糙。

但實際上,冰城比我想象中溫柔得多。

哈爾濱人看似咋呼、彪悍,但骨子裡卻很細膩,懂得關心別人,也懂得求同存異。

因為溫柔,所以海納百川。

無論是關內的文化,還是外國的風氣,都能被它接受。

冰城有一種著名的特產麵包,叫大列巴,最早就是從俄羅斯傳入哈爾濱的。

在司機的極力推薦下,第二天我起了個大早,跟著冰城人民去秋林食品商場見識它的真面目。

相傳散文作家秦牧曾打趣說,哈爾濱的“麵包像鍋蓋”。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鍋蓋大列巴時,也忍不住感嘆:真不愧是東北!

東北,老打臉了

首先,外表非常的糙。

我很想誇它精美,可良心不允許。

其次,體積非常的大。

一個麵包就有兩公斤重,比以前還少了一斤半的份量。

我一邊雙手託舉啃著麵包,一邊懷疑北方人是不是都這麼能吃,連麵包也要做得這麼大。

抬頭卻發現,路人們正在用看傻子的眼光看我。「 一位好心的大爺告訴我,大列巴是要切著吃的 」

大列巴雖然其貌不揚,但它在冰城人民的心目中不可替代。

跟普通的麵包不一樣,大列巴中有特製的液體啤酒花酵母,經過三次發酵後,再用大興安嶺上油脂少的果木作為燃料進行烘烤。


東北,老打臉了

圖片來源 | 《了不起的村落》

一口咬下去,先嚐外皮的酥脆,再嘗內裡的綿軟。

吃慣了甜麵包的人或許吃不慣大列巴的味道,有點鹹,有點酸。

但細細品嚐就能感受到面香、酒香、鹽香、果木香、乳酸香,多層次味道彷彿在口腔中奏起交響樂。

也可以抹上奶油、果醬,中和鹹酸的口感,又是另一番滋味。

大列巴在哈爾濱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它早就超越了食物本身,成為哈爾濱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而冰城的魅力就像這大列巴,初見時以為平平無奇,一旦接觸便越陷越深。


東北,老打臉了

它的溫柔、它的包容,也讓這座冰城人才輩出。

“徜徉其間,你就會發現哈爾濱人,無論男女老少,個個都很紳士,很淑女,很文化,很自信,很健康,也很陽光……”

晨練的大爺寫得一手好字,公園裡到處是手風琴的伴奏和歌聲,街邊的冰燈精緻而靈動。

“顏王”孫紅雷、“被唱歌耽誤的段子手”李健、“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蕭紅,也都是在哈爾濱出生長大的。


東北,老打臉了

而最像大列巴的,是哈爾濱的男人。

就像大列巴那並不討人喜歡的外表,不瞭解的人,以為他們兇悍暴躁,橫行天下。

實際上,他們外強內柔,對女性彬彬有禮,對媳婦兒惟命是從。

誰要是讓老婆辛苦,沒有幾個人會看得起他;

誰要是敢跟女人動手,一定會遭到全市人民的鄙視。

東北,老打臉了

04

大酒杯裡的小確幸

在大多數地方,啤酒是夏夜的陪伴,是消暑的涼風。

但在冰城,喝啤酒不分四季。

即便是數九寒冬,冰城人民也要喝上一口。

走進飯店,十張飯桌上有九張擺著啤酒,剩下一張還沒來得及點單。

相比於其他地方的啤酒,哈爾濱的啤酒少了一點苦味,多了一點麥香味。

本地人尤其推崇小麥王,沒有沖鼻、刺激的味道,清醇且清甜。

東北,老打臉了



一口入喉,解膩又爽快,飯都能多吃兩大碗。

這個時候,話匣子也就開啟了。

從家長裡短,講到國家大事;從中華上下五千年,講到國際風雲變幻;吐盡心中苦水,暢聊生平快事。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冰城上演。

作為中國第一座啤酒廠的誕生地,哈爾濱已經把啤酒融進了血液中。


東北,老打臉了


別人或許是為了辦事而喝酒,但冰城人民很單純,今朝有酒今朝醉。

因為生長在哈爾濱的人們,天然地要與漫長而嚴寒的冬季對抗。

再加上近代中國的此起彼伏戰火,更是讓這座城市飽受摧殘,一度陷入絕境。

很少有人知道,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其遺址就在哈爾濱。


東北,老打臉了


沒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又經歷過如此多的苦難,哈爾濱卻沒有被摧毀,冰城人民反而更加樂觀,更加熱愛生活。

“人們大都鄙視困難,鄙視糾結,唾棄醜陋,遠離惡俗。他們希望陽光的,有活力的,充滿著激情、充滿著詩意和美的生活。”

也因為樂觀,他們身上有了一種自來熟的魅力。

這座城市裡的人們多是獨生子女,所以尤其看重友情,友情就是他們的親情。

碰過杯,就是自家的兄弟姐妹。

他們會熱情地帶著你去了解這座城市,毫無保留地把哈爾濱最好的一面帶給你。

冰城人民始終相信,充分享受今天的人,一定會有更好的明天。


東北,老打臉了



1、《美麗中國鄉村行》:雪中尋趣

2、網易博客:《哈爾濱美食地圖》

3、《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4、《秋林公司老建築背後的故事》 作者:高虹

5、《秋林大列巴:哈爾濱最有個性的特產》 來源:東北網

6、《城市1對1》:中國·哈爾濱——俄羅斯·雅庫茨克

7、《哈爾濱的憂傷》 作者:胡泓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8、《哈爾濱啤酒歷史沿革》 作者:季樹太 趙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