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人不简单,深居山中,竟然还有两只老虎为她看门


这个老人不简单,深居山中,竟然还有两只老虎为她看门


朱元璋当了几年和尚之后,适逢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他便毅然弃僧还俗,投军造反,打起天下来了。

朱元璋投军之后,深知人才重要。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因此,他为了寻求一员能战的大将,常常不惜代价,跋山涉水,亲自访求。

一天,朱元璋特地找来军师刘伯温、武将胡大海,指着远处的一片深山说:“山里人性情野,一定有勇武之士,我们去走一趟,如何?”刘伯温、胡大海齐声答道:“元帅说得对,我们愿随前往。”于是三人一道奔入深山老林。

三人穿过树林,好不容易在一个山的拐角处,见到一户人家,两间茅草屋,又矮又小。胡大海很扫兴地看了看朱元璋,已经不想再走了。朱元璋说:“还是去看看吧,能打听个消息也好。”说着便领头前去。他们来到小屋门前,只见门虚掩着,却不见人影。


这个老人不简单,深居山中,竟然还有两只老虎为她看门


胡大海性子急,没等朱元璋问话,便走上前,猛地把门一推。这一推可不得了,只听“呼”地一声,从屋里跳出两只斑斓猛虎,张着血盆大口,直奔胡大海而来。胡大海吓得连连倒退几步,躲在一边,刘伯温也被吓了一大跳,顿时觉得两腿发软,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只有朱元璋停步站住,纹丝没动,只听他对着那两只猛虎,厉声喝道:“畜生,休得无礼!”说来也怪,经朱元璋这一喝,那两只猛虎竟像驯服的绵羊一般,看看朱元璋,不声不响地低着头走开了。胡大海、刘伯温正觉惊奇,却见朱元璋已经迈步进了小屋,他俩便也跟着走进屋来。

三人进了屋,但见茅屋虽小,却收拾得干干净净。室里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太婆,拄着一支拐杖,坐在靠墙边的一条凳子上,闭着眼在打盹。“老大娘!”朱元璋见了老太婆,首先上前施礼。这时,老太婆吃惊地问道:“啊?你们是谁?是咋进来的?”


这个老人不简单,深居山中,竟然还有两只老虎为她看门


你道这老太婆为何吃惊吧?这便要说那两只老虎了。原来这户人家只有母子二人,自来这山里落户以后,儿子每日上山打猎、砍柴,老太婆双目失明无人照料门户,儿子便特地捉了两只猛虎来看门。自从有了这老虎看门,外人谁也不敢随便进来。如今竟有生人忽然进屋,她怎么会不感到惊奇呢?

“你们进来,门口那对小东西没拦你们?”老太婆紧着追问。朱元璋恭敬地答道:“老大娘,我们进来时,见有两只猛虎,可它对我们满客气,请大娘放心。”老太婆听罢,心中陡生疑惑:那两只虎素来凶猛,怎么今天倒对他们温顺了,莫不是眼前来的是什么贵人么?便慢慢站起来,客气地让道:“你们既已进来了,就快请坐吧!”

三个人在老太婆对面坐下来,经过一番叙谈,才知道这老太婆母子二人是从外地逃难到这里来的,儿子名叫常遇春,勇武非常。他连老虎都能制服,还简单么!朱元璋得知这些情况以后,喜出望外,心想:这个常遇春不就是一员难得的战将么?便和气地对老太婆说:“我们都是行伍之人,专门和元朝官兵打仗。今日到深山老林,乃是专门访求贤士的。”常母听罢,心中明白,禁不住连声夸赞:“好!好!你们干的是好事。那元朝官员,欺压百姓,比虎狼还厉害,早该灭了他们。”朱元璋心中高兴,连忙接着说:“你儿遇春既能驯服老虎,打起仗来,必是一员猛将,不知大娘可舍得让他跟我们一道干去?”“这……”常母一听,却犯了难。他不是舍不得儿子,只因她自己年迈体弱,双目失明,生活上全靠儿子照料,她儿子又是个孝子,必定不肯离她远去。


这个老人不简单,深居山中,竟然还有两只老虎为她看门


朱元璋见常母面带难色,只好又改口说道:“老人若是舍不得,我们也就……”

“不!”

常母没等朱元璋说完,连忙答道:“我舍得!舍得!可我儿性情倔强,只怕他不愿意跟着你们去。”“那有啥法子能叫他愿意呢?”胡大海急着问。这时一直在旁边听话的刘伯温想了个主意说:“老人家若是真心舍得,我倒有个办法能叫他愿意。”常母忙问:“你有啥法?”

刘伯温便将办法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常母听了,连连点头,说:“好,就照着这个法子办吧!”朱元璋也说:“好,就依先生之计行事。”

几个人刚刚商量完毕,外面一声呼喊:“娘!遇春回来了。”常遇春进了门,一见两只老虎不在,连忙问道:“娘,我的两只山猫呢?”随着话音,他已经走进屋里。朱元璋、刘伯温、胡大海三人转眼看时,只见一个彪形大汉,生得方面大耳,虎背熊腰,身高约一丈左右,虽然浑身衣衫褴褛,却显得威风凛凛。三个人连忙站起来,正准备施礼,却听常遇春发怒地喝道:“你们是何人?竟然闯进我的屋里?”一面说着,一面挽了挽衣袖,看样子立刻就要向三人动手。常母一听儿子说话声音不对,连忙喝止:“我儿休要无礼,这是你老娘舅家来的人,是来看我母子来了,还不快快见礼。” 常遇春一听说是老娘舅家来的人,只好转怒为喜,按照老娘的嘱咐施礼道:“孩儿不知,恕孩儿无礼了。”

施礼已毕,常母吩咐遇春:“你舅家客人远道而来,家中没啥菜,快去弄点山货野味来,也好招待招待。”

“孩儿这就去。”常遇春答应一声,背上弓箭,重又去了山上。常遇春走后,常母便与刘伯温等人按计而行。四个人一道出门,由常母帮着,先后将朱元璋、刘伯温、胡大海三人一起绑在一棵大树上,然后,常母转身进门,操起火镰打着了火,烧起一把干柴,扔上屋顶。顿时,小茅屋燃起了熊熊大火。刘伯温看着,心中高兴,暗想:计策成功了。正在这时,忽见常母转身又进屋里,“砰”地一声,关上了屋门。刘伯温心中明白,常母想得更绝,宁愿一死,绝了儿子的后顾之忧。眨眼之间,一座小茅屋已经全部烧着了,只见火光熊熊,浓烟弥漫。朱元璋、刘伯温、胡大海眼看着满屋大火,常母却没有出来,想去抢救,但身子全被绳子绑得牢牢的,挣脱不得,只好各自流泪,连声呼叫:“大娘!”


这个老人不简单,深居山中,竟然还有两只老虎为她看门


正在这时,常遇春左臂挟着一头小野牛,右手拎着两只野鸡,气喘吁吁地跑回家来。他见房子已经烧得半成灰烬,急得连声大喊:“娘!娘!”等他扔下手中的东西,钻进尚在燃烧的屋里,找到他那双目失明的老母亲时,老人家已经烧得不成人形,早已气绝了。常遇春抱起老母的尸体,忍不住嚎啕大哭。他哭了一阵子,才想起先头那三个远道来客,连忙去找,却见三个人全被牢牢地绑在树上。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大声问道:“这都是谁干的?”“元兵!”刘伯温见了常遇春,便按着预定的计策,一面哭着,一面回答:“你出门不久,便突然闯来一队元兵,硬逼你娘交出十只母鸡,一百只鸡蛋。

你娘交不出来,苦苦哀求,元兵们将你娘打倒在地。我们见事不平,上前跟他们评理,他们竟将我们都绑了起来,末了,又丧心病狂地将这房子点火烧了。”说罢,一阵掩面啼哭。常遇春听了,信以为真,脚一跺,骂道:“这些狗日的元兵,看我常遇春早晚饶不了你们!”朱元璋眼见计策已成,连忙接着说道:“遇春,这个仇一定得报!我们已经招了队伍,请你快将我们放了,为了替你娘报仇,为了给百姓解难,你就跟我们一块反了吧!”“好!”常遇春一肚子苦水,顿时化成一腔怒涛:“我常遇春可不是好欺侮的,我跟着你们反了,杀它一个天翻地覆去!”说罢,给朱元璋等三个人解了绑。

就这样,朱元璋得了常遇春这员大将。后来,常遇春一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了许多战功。


选自《刘伯温传说》

流传于江淮地区

胡贵搜索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