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有一句名言:

“一成不變的日子,不慌不忙,不驚不詫,相繼累積排列成長列;他們跟隨自己既定的週期,過著他們前輩所過的生活。這一模式有跡可循,他們只需跟隨。”

用這句名言來形容沙溪是比較貼切的。

這座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下來的老集市,十幾年前還是破敗不堪的模樣,到處是將近坍塌的木房。但是一個來自瑞士的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的到來,讓沙溪的命運完全改變了。

在他的呼籲下,這座茶馬古道上惟一倖存的連接西藏和南亞的古集市,入選2002年值得關注的101個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名錄,從此,這座村落與中國萬里長城、美國世貿大廈等齊名,獲得世人注目。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沙溪古鎮並不大,三個小時就可以把古鎮轉完,住的多數是原住民,也有少部分的外地人在這裡開店和生活。

因為在國內的名氣不夠大,這裡的國內遊客很少,很適合散散心,是近幾年來少有的沒有被商業化太嚴重的地方,仍然保持著原始的建築土房子,百年古樹、古巷道,見證著馬幫文化從唐朝的開始到民國的衰落,一切都彷彿停留在曾經的茶馬古道時代,述說著歲月的滄桑。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在馬幫興盛的年代,由於“茶馬互市”(以內地的邊茶交換藏區的馬匹),茶馬古道是一條由以貨易貨的貿易方式而形成的重要經濟、文化交流通道。川藏茶馬古道起於雅安,經康定到西藏,形成了川藏茶馬古道,在明代成為全國邊茶的主要貿易通道,寺登村就是茶馬古道上的“天堂”。

直至今天,寺登村依然無愧於“最美傳統村落”的美譽。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來沙溪不能錯過馬幫文化。

在去馬幫後裔馬四爺家做客前,我們先跟著他探了探沙登菁山秘境。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上山前先在山腳席地而坐,劈柴生火做一頓原始馬幫飯,豬膘肉、野菜,最本味的美食,再用柴火烤一壺雷響茶,唇齒留香,怎一個爽字了得!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聽說雲南出松茸菌菇,汐寶興致勃勃地要求去山上摘些菌菇,在白族阿姨的帶領下開始了艱苦的摘菇活動。

之所以說艱苦,主要是山上沒有路,得在灌木樹林裡穿行,還得眼觀八方尋找蘑菇在哪兒。

在“尋找”技能上明顯是白族阿姨更勝一籌,一會兒就發現一叢一會兒又找到一朵,弄得汐寶沮喪極了,“媽媽,為什麼我就發現不了一朵呢?”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作為茶馬古道時期的重要驛站,沙溪依然保留著傳統的馬幫文化,馬四爺熱情邀請我們在他家的小院邊坐邊喝茶,聽聽他家父輩在茶馬古道上的趣事。

馬四爺祖祖輩輩都是馬幫人,現在家裡還有百年曆史的馬鞍,那是祖父那一輩留下來的。他小時候家家戶戶還養馬,後來交通便利了,很多人都不再養馬,但馬四爺他們家集幾代人努力保存了不少祖輩上馬幫時期遺留下來的老物件,在自己家裡打造了個馬幫博物館。在我看來就是類似瑞士軍刀一類的多功能組合物件,一根扁擔既可擔貨又能變禦敵武器還能當篝火架,馬鞍可變貨架還可變防蟲蛇的戶外床架,多種單品一組合就變成另一種功能的物什,果然是馬幫的智慧。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我們一家曾走過國內外四十多個古鎮小鎮,沙溪卻是在我們匆匆一覽之後唯一一個表示今後一定要找時間再來這裡放空自我休閒度假的地方,因為這裡是一個停駐時間回溯歷史的地方,一個有美貌有故事的地方。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雲南行記 之 沙溪古鎮:聆聽600年的馬蹄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同名公眾號“恣遊四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