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中元夜》

唐 ·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等,人们在这一天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每年这一天,我们思念故人,追忆往昔,点一盏心灯,为逝去的亲人祈福。

中元节的由来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 民间的“秋尝”

「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中元节的诞生,可以追溯到遥远古代的“秋尝”时节,人们庆贺丰收、祭拜大地,酬谢神灵的庇护,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起初,“秋尝”的日子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也就是七月半。

· 道教的地官生日

「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中元”之名,源于道家,本是祭祀地官的节日。古人以正月十五为天官生日,定为“上元节”(即元宵节),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定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水官生日,定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相传,这一天地官会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大家的日常表现,赦罪免刑,阴曹地府也将放出全部鬼混,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团圆。

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 佛教的盂兰盆节

「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又适逢佛教超度亡魂的 “盂兰盆节” 也在这一天。盂兰盆节,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僧侣得向佛陀报告修行成果,不仅如此,还得准备百味五果,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

如此,帮助已逝亲人脱离苦海,得到快乐。

于世人来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与儿女的爱指向离别,及时行孝,莫悔当初。

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祭先祖

「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做人不忘本,百善孝为先

中元节,七月半,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于是摆牌位,放祭品,上香。

十五当晚,烧纸钱衣物,向叩拜磕头,默默祷告,祈祷先祖保佑一家平安幸福。

中元节,祀天地

「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的期待

七月十五源于“秋尝”,这样的传统流传至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中元节,中元普渡

「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普度众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不少人会在中元节前后,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全年的平安顺利。

虽然这样的习俗夹杂着些许迷信色彩,但它所呈现的悲天悯人的善意,希望一切在苦厄中挣扎的亡灵离苦得乐,是普度亡灵真正的意义。

中元节,放河灯

「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荧荧灯火入,照亮回家路

中元节入河灯,是为鬼庆祝节日。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于是人们在河灯底座放灯盏、蜡烛,中元夜任其在江河湖海中漂荡,为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

这一盏莲花灯,是世人的善念照亮亡魂的一把希望的灯火。

中元节,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中元属于黄泉,是另一度空间。

那些已故的亲人,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人,如今阴阳两隔。

平时,请把这份思念藏于心底,一到此刻,让我们;

亲手扎一朵莲花灯,入河随波逐流;

亲手焚一炷香,看烟气弥漫燃烧。

「中元」哀思忆故人,残念寄凡尘


我们始终相信,逝去的人并非真正的离开,只是在另一个世界,开始他新的旅程。而离别,不过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愿天上人间,共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