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生态组织:敏捷、创新和活力的组织秘诀

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组织设计不能只追求效率,而是要保持对环境的适应力

。在工业时代适用的管控式科层组织,不再适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有效的组织模式叫市场化生态组织。它的特点不是追求效率,而是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力,像生态一样焕发勃勃生机。


市场化生态组织:敏捷、创新和活力的组织秘诀

市场化生态组织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认为“组织”会变成平台+诸多业务团队组成的网状型模式“市场化”是指管理机制,让无形的手发挥作用“生态”是呈现的活力,就像蚂蚁王国,不是自上而下的指挥和命令,而是一个个小蚂蚁自发合作创造的奇迹。


这种组织背后有三个要素


01、业务团队


业务团队就像特种部队或创业公司,需要发挥小团队的敏捷和灵活性。需要尽可能闭环,以保证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需要自我驱动和创业型的领军人物,让大家感受创业的激情和紧迫感。


02、平台


在创业的早期平台可能不存在,但当有多个业务团队在一起,需要资源和能力共享时,平台协同综效的价值就出现了,将部分工作从业务团队拿走,放到平台时,首先要求平台专业能力要更强,其次平台定位不是总部,不是管控和命令,而是服务


03、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设计的理念是追求“赢”而不是“和谐”。对于创新业务,管理机制要像风投

,基于业务跑的情况来做资源配置;对于成熟业务,管理机制更像市场化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市场化之外,还需要补充宏观调控手段,以保证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是一个团队,一是文化价值观,让大家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信仰;二是信息共享,假如每个人只掌握一小部分信息就会出现囚徒困境,只做对自己有利但对整体不利的决策。


市场化生态组织:敏捷、创新和活力的组织秘诀


业务团队:发挥小团队优势,避免以成熟团队模式管理创新团队


市场化生态组织:敏捷、创新和活力的组织秘诀


0-1阶段和1-N阶段业务团队的形态是不一样的。


0-1阶段有两种形态,最开始的形态是兴趣小组,几个人基于兴趣和共同的目标在一起研究创新产品,比如谷歌20%时间、Facebook的黑客马拉松等。当兴趣小组的Demo或商业计划出来后,公司经过评审形成实体项目组来支持创新,就是第二种形态。实体项目组的人数一定要少,例如亚马逊2 pizza team,指导原则是5-9个人,功能闭环,并且汇报关系单一,这样才可以做到快速调整和决策。


0-1的阶段是测试模式是否正确,而1-N阶段就是去快速复制正确的模式。1-N阶段核心是把大团队变成由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会有另外两种形态,一种形态是实体项目群,比如腾讯IEG工作室,以项目为最小管理单元,团队有策划、美术、程序,通过汇报关系实现组织闭环。而Facebook和谷歌的做法又不同,他们主导架构是功能型

的,通过虚拟项目组跨功能协调,而虚拟项目组不是通过汇报关系实现功能闭环,而是通过ORK和peer review等管理机制。


业务团队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保持“小”,只有小团队才可以做到相互信任、目标一致、行动授权


市场化生态组织:敏捷、创新和活力的组织秘诀


平台:建立一支由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


市场化生态组织:敏捷、创新和活力的组织秘诀


创业早期,业务团队抢占市场和时间窗,速度是主要矛盾,平台并不重要。然而,

当协同综效是主要矛盾时,平台就非常重要了。


滴滴是效率驱动型的组织,早期用户运营、司机运营以及产品、技术都是各自闭环,当滴滴合并快滴和优步后,平台的协同综效就非常紧迫。专车、快车、出租车等都需要用户和司机系统、支付系统等,如果通用系统不打通,就会影响用户体验,开新业务的速度就会越来越慢,此时建立一套建立一套中台组织(即有专门的中台团队)搭积木(组件化),业务团队负责结合业务需求组合积木。这种模式可能会牺牲一点灵活性,但是可以避免重复造车,提升效率,打通数据。阿里巴巴的大中台也是这种模式。


谷歌和Facebook是创意和产品驱动型的组织,更重要的是数据和流量,各产品之间的共性相对低,他们追求的是用户的体验,灵活性非常重要,所以在技术方面并不通过中台组织来实现,而是通过

中台功能(类似自助服务平台)来实现的,比如共享代码,开源协同等方式,腾讯也在向这个方向转变。亚马逊也偏爱这种模式——贝索斯更加崇尚自助服务的平台模式(Self-service platform),在这种模式下,业务团队只要有新的idea就可以尝试,不会有一群中台的人跳出来说:“这不可能实现!”


平台的关键成功要素首先是公司级决心,需要管理层达成共识;其次是高业务和专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搭体系、造氛围,同时满足业务需求。


市场化生态组织:敏捷、创新和活力的组织秘诀

管理机制


1)创新机制风投化


自下而上的创新符合幂率分布——1000个idea可能只有100个值得试一下,最后有2-3个能变成大的生意。这就需要机制保证,发现类似风投的机制非常适合管理内部创新,我们叫它“创新漏斗”,基于进展的靠谱程度投放资源。例如亚马逊通过四个阶段进行创新管理:


第一阶段是想法阶段,鼓励所有的员工构建创新的想法,创新的想法通过商业计划模板呈现,基于用户价值、可持续性、可防御性等因素评判;


第二阶段是验证阶段,这个阶段团队需要保持小团队的敏捷灵活,团队有半年的风投期,三个月做产品原型和迭代,六个月完成客户数据测试;


第三阶段是发布阶段,发布产品之前需要被评审,一旦发现产品没有达到发布质量标准,团队需要继续调整和改进;


最后阶段是市场检验阶段,如果成功,产品就变成实际的业务。


创新机制风投化的关键成功因素首先是区分两类决策:可逆的和不可逆决策,高层只做不可逆决策,其他可以授权团队和个人试错一旦公司没有区分两类决策,决策速度会降低,错过创新时间窗口;其次是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

,不为了创新而创新,华为说要做工程师商人,意思也是不要迷恋于技术的先进性,而应该基于真实客户需求创新;然后是频繁实验,包容失败;最后是CEO带动整个高管团队营造创新氛围


2)协作机制市场化


在1到N阶段,业务相对成熟,团队壮大,就需要市场化机制来促进业务团队和平台之间的协作。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市场化程度是不一样的,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要看企业的文化和场景。


平台绩效基于内部客户反馈


平台的定位是服务内部客户,因此卷入内部客户来评价平台的绩效和考核,内部客户的peer feedback作为平台人员绩效重要参考是常见的模式。


平台和业务团队、业务团队之间进行市场化结算和分成


在腾讯,手游的平台和业务团队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成的,以让业务团队和平台之间自然地协作。


平台对外开放,让平台有机会变成生意


典型例子是亚马逊AWS,原本是支持亚马逊电商业务的技术部门。当平台的能力和服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外开放,让平台在真实的市场压力下,团队效率会得以提升。


3)人才和激励机制:持续抬竿、自我驱动,在此基础上加大授权


招聘:持续抬竿


招聘要持续抬竿,让人才的质量更高。亚马逊的招聘关心两个问题,一是候选人是否超过了这个岗位的平均水平;二是候选人的加入是否可以对公司的绩效带来长远的影响。腾讯招聘有“两个不低于”标准,新招的人不低于原岗位人的水平,新招的人不低于团队的平均水平。


流动:内部活水


激发团队活力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内部流动。在亚马逊,各项目leader可以在电梯贴海报推广新的业务和机会,一旦员工感兴趣并且通过面试后,原上级不能阻拦其转岗。Facebook有“黑客一个月”的机制,工程师在一个岗位失去激情后,当可以选择一个他感兴趣的项目团队黑客一个月。如果期间发现自己适应新团队并且得到对方认可,可以直接转岗。


赛马:激发活力


公司变大后,赛马机制有利于激发活力。腾讯是最有名的的赛马公司,我们发现阿里也是这样。例如阿里巴巴的直播最初由淘宝和天猫两个团队同时做,最后淘宝的直播团队在用户数、流量导入等方面更有效,就把天猫的直播团队进行了合并,取得了赛马的胜利。赛马机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但起到了用资源换时间的作用。但是赛马更适合C端,不适合B端


激励:Pay Unfairly


在正常的薪酬架构下,对于Top团队和个人可给予额外的激励。腾讯针对做到行业第一、有长期口碑和战略意义的团队会额外发放奖金包,这个奖金包不与团队人数挂钩。


人才和激励机制的关键成功因素是管理者的支持,管理者要在招聘方面投入巨大的时间,要允许冗余以保障赛马机制科兴,并且要愿意给MVP(最有价值球员)付出显著高于常人的薪资


4)文化和信息共享机制:打造共享意识,促进协作互信


文化价值观:确保由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的确是一个团队,需要团队之间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来促进彼此的信任和协作。文化价值观落地的核心是通过选人用人、业务决策等方式,把虚的做实。


信息共享

:当团队是由许多个小团队组成时,小团队就会陷入囚徒困境,只知道自己的信息而没有全局视角,很容易做出对自己团队有利却对公司不利的决策。谷歌和Facebook通过信息透明化让个体之间看到彼此目标的关联性,让很多问题自下而上的解决。


领导者的选择


《赋能》一书中提到,国际象棋大师把每个人都看成棋子,要按照大师的指挥和命令做;对于园丁,要浇水、施肥、除杂草,是生态系统的建设者。


面对市场化生态组织,作为领导者的你,想成为国际象棋大师还是园丁?值得好好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