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當生命在眼前逝去,面對抑鬱症真的無能為力嗎?

跳海自殺了。

太可惜了,我安慰自己那只是朋友的舍友,即使3個月前你知道偶然間知道有抑鬱症的事實,你都不認識她,怎麼幫她。

但始終不能釋懷,如果是朋友呢?如果就是身邊人呢?我可以做些什麼?我看著這短短几分鐘的新聞,試圖找到答案。我爸媽倒是為這事吵了起來,如果她姐姐去接她,結局是不是會不同。不,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有別的答案,有太多人飽受抑鬱症困擾了。

但我發現我給不出答案。

和所有後悔的感覺一樣,也許我本可以在時間倒轉回那一刻,我去做些什麼。而不是在事後感慨一句太可惜了。今天剛剛看到《精力管理》這本書,用知識樹整理了一點點,其中有講到精力來自於四大源泉力量:體力、情感、思維、意志。需要有節奏的消耗,達到平衡。精力管理是健康幸福的基礎。但這些知識還是不能解決這一樣一個複雜問題。

查到知乎上的文章說抑鬱症的臨床表現可以看作是失去了快樂的能力。需要去醫院做這樣一份檢測,通過藥物和心理治療的方式慢慢康復。每個人都有抑鬱情緒,根據抑鬱症診斷標準(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當抑鬱情緒持續超過兩週,則基本可以診斷為抑鬱症。據相關數字統計,我國的抑鬱症患者佔到所有人數的2.1%。這可比疫情嚴重多了。

碎碎念:當生命在眼前逝去,面對抑鬱症真的無能為力嗎?

學到的體系化的模型、知識還是太少了。有人問我寫作的動力是什麼。我回想了一下之前我決定日更時的動力,一是我之前視頻裡有個彩蛋,就是今年要寫夠20萬字,所以我要為了這個大話負責,要不然每次看我B站的視頻總感覺不得勁是吧。二是寫作過程中也確實幫助到了許多人,通過線上溝通交流,或者看完有所幫助。這讓我真切有了一種成就感。三是鍛鍊自己的能力,這個想必不用多說了,每天輸出1000字就意味著至少每天輸入10000字,只有足夠努力才能顯得毫不費力。

如果說這三點是我之前的動力源泉的話,那現在再加一條,我想給出一個答案。為了這個答案也許會付出很多,這個答案也可能是在生命最後一刻才得出,在這之前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全情投入的工作生活,呵護身邊的人。

25歲的卡夫卡鬆餅君被診斷肺癌晚期,在B站微笑著分享著自己的經歷去鼓勵陷入低潮中的人。25歲的被確診癌症且只有50%生存概率的阿姆斯特朗在治癒成功後,連續7次獲得環法自行車冠軍。30歲的林晨同學在心肌酶超過進ICU的數值的10倍後決定再堅持做一年的視頻,如果還是沒有起色就放棄。結果他的武漢疫情視頻爆火,接到了央視新聞的合作。

起碼在這一刻這些都留在我潛意識中,他們幻化成一股動力,告訴我,我還有時間,去做些什麼。那,就放手去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