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這是搜狐文化第47期書單


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 知書

約翰內斯·維米爾《官員與微笑著的女孩》 (1865年)

導讀:在病毒席捲全球的疫情之下,每個國家的弦都崩得緊張十足,似乎自百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以來,人類要又一次在疫病面前同仇敵愾了。在全球化時代,沒有誰能夠各自為戰,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這片藍天下呼吸與共,相濡以沫。幾千年來,人類是如何從“獨善其身”到如今的“唇亡齒寒”呢?我們從九個切口帶你瞭解這個世界的過去,希望你能從中得到一個關於未來的答案。

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 知書

歐陽瑩之 《龍與鷹的帝國:秦漢與羅馬的興衰,怎樣影響了今天的世界》 中華書局 2016年3月

全球化的故事要從兩千年前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講起,彼時,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並駕齊驅,將人類社會的一半人口納入治下,各自創造了四百年的輝煌。龍是中國的傳統神獸,後成為皇權的專屬符號;鷹是羅馬軍團的標誌,後成為羅馬霸權的象徵。歐陽瑩之教授以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興衰為線索,為當今全球格局的形成梳理出獨特的脈絡——龍與鷹代表的東西方文明的運作風格,在世界舞臺上代代相承,歷久彌新。

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 知書

[英]菲利普·費爾南多·阿梅斯托 《吃:食物如何改變我們人類和全球歷史》 韓良憶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3月

每一本攤開的世界史背後,都有為人忽略的日常之物,比如說吃。面對滿盤珍饈,有人看到了色香味,有人看到了卡路里,但鮮有人能看出文化標籤和歷史印記。美食家薩瓦蘭有言:“告訴我你吃什麼,我會告訴你你是什麼。”從烹飪的起源到畜牧、農業的分化,再到食物的遠程貿易和工業化——盤中之物承載了我們過去與現在的種種信息, “吃什麼”和“怎麼吃”的發展史,也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寫照。

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 知書

[日]酒井伸雄 《改變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 張蕊譯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9年3月

1492年10 月12日,意大利探險家哥倫布乘“聖瑪利亞”號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東西兩個半球就此遭遇。以此為契機,各種各樣的植物開始跟隨各路探險家的足跡播撒到世界各地。其中,馬鈴薯、玉米、可可豆、辣椒、橡膠樹、菸草這六種來自美洲的植物讓人類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本書重溫了這六種植物從新大陸走向全球的來龍去脈,感知這些原本在生活中普通到幾乎讓人忽略的植物極不普通的一面。

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 知書

李伯重 《火槍與賬簿: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與東亞世界》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2017年1月

如果哥倫布能夠實現最初的理想,找到通向中國的新航路,不知今天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但歷史無法假設,我們回到那個全球化的早期時代,看看中國在做什麼。在李伯重筆下,這個時代的特徵被描述為“火槍與賬簿”,火槍代表了軍事革命導致的新型暴力,賬簿則意味著對商業利益的積極追求。在這個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是如何錯過了機遇,從而不得不再等上兩個世紀,才又在新的國際環境中重新開始近代化的進程?

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 知書

[日]竹田勇 《創造世界史的海盜》 阿部羅潔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 2017年4月

很多人都喜歡看《加勒比海盜》或者《海賊王》,但如果你只是把海盜這類群體當做歷史的一個小小注腳,那就太小瞧人了!本書以英國為例,從海盜的視角分析了世界歷史如何從中世紀進入近代,揭示出海盜在政治、經濟領域起到過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最早將馬鈴薯和菸草帶入英國,甚至間諜組織的雛形和牛津這樣的知名學府也和海盜脫不開關係,而這些關聯導致的一連串反應,正是近代西方繁榮的開端。

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 知書

[加]卜正民 《維米爾的帽子:17世紀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 黃中憲譯 理想國 2017年7月

人們常說“藝術源於生活”,若是把時間尺度拉大,藝術則是歷史的寫照了。卜正民通過畫家維米爾的七幅油畫,以及一件荷蘭產的青花瓷盤上的細微之處,探尋17世紀東西方貿易的“寫真”。我們可以在看似無關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屬東印度公司興盛的跨洋貿易,看到軍官的氈帽裡隱藏有尋找中國之路的熱情。彼時的人們被貿易旋風吹起,撒落到異國他鄉,世界曾經孤立的地區也開始被連接成一個全球交流的大網。

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 知書

[英]尼爾·弗格森 《高塔與廣場:網絡、階層與全球權力競爭》 周逵、顏冰璇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1月

我們常說21世紀被稱為網絡時代,但事實上網絡早已存在。在尼爾·弗格森看來,在全球這張大網中,不同的文化混合而發生互通互融,而不是衝突。本書以新奇的視角為我們重鑄了一個個有形的和無形的網絡,從印刷術的誕生到網絡社群爆發,從共濟會、羅斯柴爾德家族到推特和臉書,作者以一個個引入入勝的故事,激發我們重新觀察這些網絡的運作,重新看待我們習慣已久的世界觀和它潛在的不同面貌。

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 知書

[美]賈雷德·戴蒙德 《劇變:人類社會與國家危機的轉折點》 曾楚媛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1月

當危機來臨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從個人視角而言,危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如處理不當,終其一生會生活在負面情緒中;對於整個人類社會而言,危機可使一種文明沒落,一個國家解體,一個時代終結。戴蒙德帶我們巡禮了各國在歷史中的危機應對,並諫言國家、企業及整個人類社會如何從個人應對危機的進化邏輯和生理變化中得到啟示。在全人類休慼與共的當下,危機應對是每個人必須正視的命題。

九個切口,貫通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 知書

清華國學院 《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年4月

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下,當下中國處在什麼位置,我們的文化又該何去何從?本書以清華大學國學院五位重量級專家——劉東、劉迎勝、李伯重、姚大力、陳來的文化講座為底本,收錄了他們關於全球史和全球化主題的一組講稿,從理論面相、歷史變遷、經濟社會發展及文化多元等角度,展現了全球史中的中國文化特質,以期引導讀者深入瞭解中國文化、冷靜思考全球化的影響。

(編 / 俎燚楠,審 / 任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