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收麦子时,晚上躺在打麦场里看星星,听蟋蟀叫是什么感觉?

铁花满天飞舞


估计现在很少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了,现在收割麦子基本上都是用收割机,根本不用镰刀来收割麦子了。起码40岁以前的人,很少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了。一般情况下,40岁以后的人都经历过在农村收割麦子的经历。

可以这么说,40岁以后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农村长大的,即使现在的城里边生活也是从农村长大,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地,而且每一个人平均是一亩左右到两亩之间。所以说家里有6口人的话就12亩地。每一年收麦子的时候,爷爷奶奶都会早早的把镰刀磨好,麦子成熟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去地里面收割麦子。一般情况下,早晨早早就去了。印象最深的时候是10岁那年也帮家里开始干活。当时和哥哥一起比赛,看谁割的麦子快。一不小心还把左手给弄伤了。那个口子现在还留有疤痕。但是现在想起来以前的时光还是感觉非常的幸福。

那个时候没有收割机,基本上都是人工割麦子,割完以后,也是人工再把麦子打碎。当然也借助于机器来打麦子。而且那个时候打麦子的机器也不多,所以说谁家割了麦子以后就先剁成剁,然后排着队等着。那个时候也担心自己家里的麦子会被别人偷走,于是晚上就在剁好的麦子上睡觉。其实这个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天会下雨。下雨之后麦子还得在摊开晾干,这样就比较费劲了。

那个时候虽然非常累,但是也非常的开心,因为感觉到有非常大的收获。基本上一亩地能收获八九百斤到1000斤的麦子。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体会不到这种累以及收获的快乐了。





花开有音


这种现象只能是二十多年前了吧……那时候我还小的时候农村收麦子是那样的……那时候机械化没有那么发达,基本上还都是靠人力收割。家里种了十几亩的小麦,就是用镰刀收割的,后来有了用拖拉机🚜带着的那种只负责割掉的机器……但还是要用人力去拉到道场,然后晒,晒干了就碾……用拖拉机🚜带着石磙不停的转圈……把那些麦子碾出来……然后再把麦草挑出来垛好,留着烧地锅。到了晚上道场里都是麦子,就只能抱着被子睡在那里看着……防止小偷偷麦子。躺在被子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听着蟋蟀的叫声,感觉还是有点害怕的,毕竟那时候小,又在曼野地里黑黑的,那时候有大人在还好,没有大人在还是会感到害怕😄😄……









乡村烟火


农村收割麦子时,晚上躺在打麦场上看星星,听蟋蟀的欢叫声,这已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不知大家从小有没有躺过打麦场,打麦场上的感觉我总觉得不是很爽,成熟的麦子干燥得很,而且有很多灰尘,麦芒刺激皮肤容易骚痒难受。收麦时天上的星星不是很明亮,也不密。再有收麦时没有蟋蟀,这时的蟋蟀卵还在地下没有脬化,麦收时没有蟋蟀。

秋天,八月金秋,稻谷开始收割时,晚上躺在打谷场上,仰望天空满天的星星纷外的明亮,一条银河南北划过,牛郎星,织女星隔岸相望,时儿有一二个流星从天空划过,后面留下一条白迹。阵阵秋风吹来,身上略感有点寒意,场边的田野中不时传来蟋蟀的歌唱,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秋天的露水已打湿了衣裳。


百花争春我为先


大家好!看到作者写农村夜晚睡在麦场上看天空星星,听蟋蟀叫的声音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多想到那个时代去再次体验的生活,是一种难忘的难以重现的难以回头的生活处境,以前在农村的夜晚看夜景听蜫虫叫的声音是平常的,没有注意场景这么美,令人想往,如今回忆起来耐人寻味,令人心况神怡!!




一遍绿海


现在就是给你情景再现你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缅怀的是童年的感觉,是逝去的青春,童年物质虽然不丰厚,但是无忧无虑,现在信息时代,人们接触的太多,知道的太多,承受的太多,比起以前现在的人压力大


张意大利炮


对七零后来说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就在打麦场晚上看麦睡觉,看着满天星听着各种昆虫的歌声,有时还和邻进的老乡唠唠嗑回想起来挺好的现在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春华秋实1363012


累昏的感觉,白天干一天,晚上还得加班干,躺那就睡着了,小时候一到收麦子时就害怕


马亮1989


记得小时候,村里收麦子以后,都会小麦捆堆积在村里,一个公共用的麦场上……那真是躺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父辈讲他们曾经的过往和一些神话传说!



当时的夏天没有风扇和空调,人们为了乘凉,好多男劳力会带着孩子,拿着铺盖卷睡在打麦场上。夜晚的凉风习习,看着满天繁星,听着蟋蟀,蝈蝈和蛙鸣声,慢慢的,沉睡在盛夏的夜晚。

那个时候知道了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看到了银河系,也认识老君星,认识了北斗七星等等,听着父亲讲着关于它们的传说,以及在不同季节不同的变换,还有它们会出现在不同的方位。

启明星在东方挂起的时候,大人们已经在金色的麦田之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大的孩子们都会卷起铺盖卷,回家帮忙做早饭。我要照看弟弟,他什么时候醒来,我才能带他回家。

这些关于夏天打麦场的故事,一篇文字真的无法写完。写着写着我们都长大了,关于在打麦场上睡觉,听故事,数星星,听各种昆虫、动物的鸣叫声,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贴近大自然……它们如同印记一样,烙在心田,是我们那代人,最珍贵的回味之一吧!


三农的高度


如果编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趟在麦草垛上,仰脸看星星看月亮,还听着蟋蟀的歌唱声,那是多么美好夜景,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打麦场的季节,还没有蟋蟀的叫声,那个叫声是田野里的蝼蛄叫声传出来的。蟋蟀还在幼虫期,不会发出叫声,它要经过三个月的生长期,到了中秋,才会发出美丽叫声。

那个年代,夜战打麦子是经常的事,白天用驴马将打压好的麦草,早晚必须垛起来,以防来一阵雷雨把麦子淋坏了。整个打麦场人仰马翻,你来我往就像一个大家庭给自己干活,夜战突击留下的都是一些青壮男女,边干活边打闹,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那个时候小伙子一帮,大姑娘一伙,男女有别嘛,都不好意思在一块儿干,离得都不多远,说声俏皮话都听得清清楚楚,那个时候一两毛钱一个工日,还没有出来打工这么一说,没有别的出路,都窝在村里成天在一块忙碌着干活,想一想那一批的人,真的为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打麦场上白天用牲口碾压好的小麦,早晚要把麦粒堆一块,麦草垛成垛然后盖好防雨。根本没那个闲心去看星星看月亮。

麦场收拾完了,也到了晚上十点左右的时侯,一伙男女青年,打闹着,欢快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天的劳累早不知跑那去了。偶尔一个人指着天空:看!流星。于是很多人停下脚步,同时抬头望去一一啊,乡村的夜景好美丽。不时的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响彻整个夜空,各自回到家里,也就夜里12点左右了,第二天照样起床干活。说实在话,那个年代的那批人真的为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治山治水,整平农田,基本上没有什么机械全凭人工加汗水,一天就挣五分工一个工日几毛钱,其实到了年底也发不下钱来,几十年来权当干的义务工,想一想那个时代的农民真的为农村出了力。


农人心田


叫看场,那时候把麦子割下一捆一捆的抱场面压,扎的身上痒,带着被子,铺农用车上睡,一晃二十多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