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理貼#鏡中我效應


#每日心理貼#鏡中我效應

你知道嗎?“我”是一切的根源。

“鏡中我效應”是1902年由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提出的,這個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對於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別人的思想、別人對於自己的態度所決定的。”

顧名思義,“鏡中我效應”的內涵就像是我們只能從鏡子裡看到自己的長相。

我們每一個人對於別人來說就猶如一面鏡子,“我”對自我的認知也都是來源於別人對我的看法。

人們每天會花上大量的時間想象或者回味別人對自己的情感反應,雖然是一種想象,但對確立自我卻不可或缺、大有裨益。

所以人們在表達自我的時候,很少會說“我認為我怎麼樣”,而是常說“那時大家看我的眼神……”。畢竟來說,一個人的社會角色,以及這種角色的強化,實在不過依靠的是大量的想象。

可見,鏡中我就是他人對自己所作的評價與判斷時所形成的自我概念。

這正如庫利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相互可以作為鏡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

那我們今天的問題是:父母對孩子性格特徵的形成的影響,也是“鏡中我效應”嗎?

A:是的;B:不是。

#每日心理貼#鏡中我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