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書上有記載的內家拳高手,以點穴功夫聞名於世


他是史書上有記載的內家拳高手,以點穴功夫聞名於世

中國傳統武術源遠流長,對武術史和武術理論的研究工作起步卻比較晚,可以說在直到近代已降,才有學人陸續開始對武術傳承的歷史發生興趣並著力研究,其中唐豪先生就是以科學的考證方法來研究武術史的大家。

唐豪先生在武術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用大量史料來證明達摩和尚和張三峰道士都不會武術,指出所謂少林拳始於達摩,太極拳始於武當張三丰之說,都是後人的牽強附會。另外,為了弄清楚太極拳的來源和演變,他到陳家溝查閱族譜、家譜、墓碑,走訪遺老,整理研究“陳氏家譜”,“陳氏家乘”,弄清楚了陳王廷造拳的歷史。在唐先生的著作裡,多次提到一位叫王來鹹的內家拳高手,那麼這位王先生是個什麼人呢?

王徵南 名來鹹。浙江奉化人。 早年從軍,屢立戰功,官至“都督僉事副總兵”。由於參與反清,事敗後隱居鄉野,“終身菜食以明其志”。隱居期間結識大學者黃宗羲,兩人成為好友。因為這層關係,王將自己所創的四明拳心法傳於黃的兒子黃百家。黃百家也是一位史學大家,曾入宮廷負責編著《明史》。 王徵南下世的當年,一代文宗黃宗羲就給他寫了墓誌銘,在中國武術史上,首次提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內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王徵南死後七年(1675年),黃百家著《內家拳法》和《王徵南先生傳》。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王徵南的事蹟和功夫。其功理功法和“五不傳”的擇徒原則,與太極拳極為相似。因此,王徵南與太極拳的關係也因此顯得撲朔迷離。

他是史書上有記載的內家拳高手,以點穴功夫聞名於世


從《清史稿》對王來鹹生平的記敘看,很多材料來自黃宗羲為王寫的墓誌銘和黃百家為其寫的傳。拋開一些文學化的誇張手法不談,總體來說,王的功夫是非常高的。因為有些戰績可以編造,但對戰的細節不太好虛構,懂行的明眼人自然能識別真偽。史書記載,王來鹹的絕技是點穴,這也是史書裡第一次有關於這項獨門功夫的記載。說王來鹹,“為人機警,不露圭角,非遇甚困不發。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圖法。有惡少侮之,為所擊,數日不溺,謝過,乃得如故。牧童竊學其法,擊伴侶,立死。視之,曰:“此暈穴。”不久果甦。” 說明,王氏的點穴法源自中醫學的經脈理論,而且似乎不是很難修習,一個小牧童就能偷學成功而且能點中穴道使人昏迷過去。

另外,很多史料都記載有王來鹹與天童山一位名叫“少焰”武僧的比武較量。“僧少焰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來鹹,蹶然負痛。”可見,王的身法非常敏捷,少焰和尚剛一近身,就受傷了。王來鹹曾說,“今人以內家無可炫耀,於是以外家羼之,此學行衰矣!”這一方面說內家拳法已經開始有外家的東西流入,另一方面也說明內外拳法其實也是一個不斷融合和嬗變的自然過程。

黃宗羲筆下的王來鹹日常不怎麼讀書,但談吐高雅,旁人會誤以為他是一位飽學之士。

他是史書上有記載的內家拳高手,以點穴功夫聞名於世

王來鹹五十三就去世了。他的功夫斷斷續續傳了下去,到清中葉,河北有太極拳,自稱拳法出於山西王宗嶽,與黃百家從王來鹹處學到的內家拳法有些近似。再到傳清末,大盛。

王來鹹在史書上留名,與他跟黃宗羲黃百家父子的交往有很大關係。另外一層的含義是近代民族主義的興起,黃氏以及他所倡導的以武學重振民族精神的歷史資源再一次被啟用有關。正像黃宗羲為王寫的銘文裡說的那樣,“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終不鬻技,其志可悲。水淺山老,孤墳孰保。視此銘章,庶幾有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