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亲笔《大军帖》

朱元璋亲笔《大军帖》

▌朱元璋行书《大军帖》

纸本,册页

纵33.7厘米,横47.4厘米

行书,14行,169字。

此帖是朱元璋写给部将的一封信。从内容分析,此时朱氏已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正全力攻打北方,战事频仍。大军所过之处,收降元朝官员甚多。朱氏就如何妥善处置这些官员写信告谕部下。信文明白晓畅,对研究元末明初军事形势和朱氏政治方略颇具参考价值。

朱氏此帖点划稚拙流畅,书风瘦劲健拔,得自然生动之趣。

朱元璋亲笔《大军帖》

大军自下山东,所遇去处,得到迤北省院官员甚多。吾见二将军留此等于军中,甚是忧虑。恐大军下营及行兵,此等杂于军队中,忽白日遇敌不

朱元璋亲笔《大军帖》

便,夜间遇偷寨者亦不便。况各各皆系省院大衙门,难以姑假补之。亲笔至日,但得有椎柄之官员,无分星夜发来布于南方,观玩

朱元璋亲笔《大军帖》

城池,使伏其心,然后用之,决无患已。如济甯陈平章、卢平章等家小,东平马德家小,尽数发来。至京之后,安下稳当,却遣

朱元璋亲笔《大军帖》

家人一名,前赴彼旧官去处言信,人心可动。

幅末有“朱”字花押。鉴藏印有“永瑢”“张珩审定真迹”等5方。

从文中可知,朱元璋对那些投降官员,留在军中,感到不安,以为如果一旦遭遇敌袭,可能乘机作乱,怕给大军带来隐患。然后,要求送到南方,参观城市,安抚其心。有些地位较高的还要求把家小也送来。同要用攻心计,用投降官员的动摇尚未投降者的决心。

朱元璋的基本策略,是要求投降之人立刻送到南京,隔断他们与地方的联系,同时以家小为人质。这种明确对投降元王朝官员的处理办法,对研究当时的军事政治有很大参考价值。

朱元璋这份手札,流畅厚实,笔力刚劲,章法虽简单,但不囿陈规,展现了一代帝王的性格。在那个时代,算是不错的字了。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朱元璋的字“神明天纵,默契书法”,即说朱元璋在长期处理公文,下达命令中,书法逐渐成型,暗合书法要素。康有为《广艺舟双辑 行草第二十五》评:“明太祖书雄强无敌。惟笔画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