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了事业编制,又想考公务员,工作的差异值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吗

对于事业单位职工来说,如果有再次进入公务员岗位的机会,那肯定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机会。已经考上事业编制的职工来说,不再去为公务员岗位拼搏一下,都有些感觉对不起自己,就算考不上也不会耽误现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考上了公务员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考上了事业编制,又想考公务员,工作的差异值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吗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薪资待遇方面,公务员的车补、提前退休、职级并行政策是事业单位职工享受不到的,至少现在是这样的。个别从公务员岗位调任到事业单位任职的职工,大多都以实职领导干部为主,就这样的条件也很少有人会主动放弃公务员身份,毕竟从公务员调任到事业单位后,公务员身份也会随之消失。可想而知,公务员身份是非常的珍贵。

考上事业单位的职工,就算干一辈子到退休时很有可能还是管理九级职务,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公务员岗位不同,在新《公务员法》全面实施后,只要有晋升名额,满足一定的工作年限后就可以逐级晋升,虽然不会有太大的晋升空间,但的确是得到了晋升机会,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考上了事业编制,又想考公务员,工作的差异值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吗

只有要晋升名额,按逐级晋升政策走,晋升成为县级干部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举个很现实的例子,事业单位职工出差只能报销差旅费,而且只是在宁夏、海南等地试行,并没有全面推广;而公务员不仅可以报销差旅费,每个月还有按级别还有500-1500元的公车补贴。除了公车补贴之外,公务员的基本薪资也要比事业单位高。

也正因为如此,公务员考试的难度也是逐年增加,有些热门岗位的竞争比例远远超过2000:1以上。许多考生为了上岸,宁愿选择报考乡镇公务员或偏远地区的公务员岗位,因为这些地区的公务员岗位竞争并没有那么激烈。除了竞争公务员岗位之外,还可以选择报考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竞争比例虽然很高,但没有公务员那么高。

考上了事业编制,又想考公务员,工作的差异值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吗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招考权力主要在市、县一级。可以通过招考进入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特殊通道进入事业单位工作,一些高学历的考生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免试入编。只要考上事业单位,有了一定额奋斗基础,就可以向公务员岗位发展,这比直接报考公务员岗位相对要容易一些。有不少考生在进入事业单位后,又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和遴选,最后成功上岸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