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消費者網購刮碼貨遭遇維權難


在網上買的護扶品,沒有原包裝,條碼也被刮,用後感覺與原來購買的產品有異,因為已經開瓶賣家不給退貨,而平臺也表示只有鑑定出是假貨才可以幫助維權。這種情況,我該怎麼辦?”3月12日,瀋陽消費者崔女士就網購刮碼產品的維權問題致電本報。

記者調查發現,有類似遭遇的消費者大有人在,所購產品不僅有洗化用品、服裝飾品,保健食品,還有電子產品、手錶等。有的消費者稱因為條碼被刮,無從驗明真假,有的則表示應是假的,卻維權無門。

那麼刮碼商品是否靠譜,有多大風險?對此,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消協部門相關人員。據介紹,有沒有商品編碼是區分正品與仿品的重要依據。不管是防偽碼還是物流碼,都利於生產企業監督產品渠道和批次質量以及信息反饋,使得產品可追溯,也能夠更好保證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商品編碼屬於標籤內容的一部分,不容隨意塗改,其塗改編碼的行為涉嫌違法。刮碼產品因為沒有任何質量保障,經常會給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甚至是人身傷害,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不管是從網上還是在實體店購買的刮碼產品,因為產品來源不明,很容易存在安全、衛生等諸多問題。”安利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因為編碼丟失,生產企業或銷售企業均無法對這類產品承擔產品質量責任。”

據透露,日前,部分網店因為銷售刮碼產品被安利公司起訴。法院認定了刮碼行為和刮碼產品的違法性和危害性,一家名為“中國上海直銷店”的店鋪被判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並賠償70萬元。

對此,本報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產品,享受正品保障和完善的售後服務,切莫貪圖便宜,謹防不法渠道刮碼產品及假貨侵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