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对于有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自古就有“道生万物,众生皆佛”的说法。不管你信不信教,“求佛问道”的想法,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是有的,这也是今时今日传统香火庙会依旧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天灾国殇,与子同裳。在淮河岸边就流传着很多关于“求佛问道”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就是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麓留下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说故事,在淮南不止这一处,自古代就是淮上佛道两教传习胜地,始建于西汉景帝年间的茅仙洞。

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茅仙洞,秦时称“子期洞”,是位于淮水岸畔双峰山的峭壁上的一个天然山洞,坐落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双峰山南坡。从外表看,这里不过是一个所常见的一个山洞而已,最多是比平常所见的山洞大一点,深一点,似乎其他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探究竟的。但是,当走进茅仙洞,会发现其洞门高约5尺,进深达10余丈,洞内青砖铺地,越往深处走会发现洞会变得越来越狭窄,再继续往里走的话则像一个“无底洞”一般,深邃不能见底,里面更是阴风习习,传说这个天然的山洞最远可通往山东烟台的蓬莱仙阁。

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茅仙洞依山面淮,旷视原野,沿景观路一路走来,沿途并无现代化的建筑,身处其中,仿若置身与历史通道之中,看群峰竞秀、花草灼丰、淮水西流,古往今来,历史演绎。洞内景致更是别有洞天,雕塑壁画栩栩如生、神秘壮观,碑刻题额字迹劲道,寓意不凡,把宗教文化同当地民俗文化得以恰当的融合与展现。今天我们所见的是经过扩建而成的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茅仙洞景区,是淮南八公山大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游其中仿佛走在华夏千年的时空隧道,让人不由得赞叹,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

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茅仙洞虽不是峭壁千仞,逶迤壮阔,但可谓是“山不崇而秀,水不阔而文,石不巨而奇,林不深而蔚”,苏轼当年途径此处,也为“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的美景所心醉。茅仙洞不仅风景秀美,而且还是著名的千古名胜。这里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这里还是久负盛名的淝水三湾之地;淮南王刘安在这的丹井园汲水炼丹,始创千古华夏美食——八公山豆腐;这里还有赵匡胤征战南唐时,战马趵泉解渴的马扒泉。这里更是东淝、西淝入淮交汇处,淮河水在这里交汇之后一段西流,山川不前,三湖依偎,故称“淝水三湾”,素以“淮上胜境”著称。

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茅仙洞自古代就是淮上佛道两教传习胜地,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茅氏三兄弟在此修道成仙,不高的山因仙而成名,千百年来,这里依然香火不断,游人如梭。相传西汉景帝年间(公元前156—公元前143),陕西咸阳贤士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曾在此幽居修炼,得道成仙,故而得名。“若求作佛,即心即佛。若欲问道,无心是道。”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七月三十,淮南人都知道有一个大型的传统香火庙会,会在淮南茅仙洞风景区举行。每年这个时候,淮南及周边地区的主流香客就会蜂拥而至,景区人气爆满,游人、商贩络绎不绝,那场面可谓是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淮河岸边天然山洞 堪称“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传说可远通蓬莱仙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