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简单画作,竟是古人保护神。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那么小编不经有了疑问:门神画起源于哪里?这些神都是谁选出来的?怎么就发展成了要贴在门上?门神有哪些人?

一张简单画作,竟是古人保护神。


1源远流长

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门既为其一,周代祭五祀于宫「门」- 每日每时必经之处, 自然加以重视, 祭祀对于门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传为天神,奉黄帝之命统辖人间鬼怪。故逢农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两神置大门两边,以御鬼怪,消灾难。后画两神像于门上。逐为门神。

2神荼、郁垒

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是最早的门神。《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都有记载。西南方的门叫“神门”,由神荼守卫,东北方的门叫“鬼门”,由郁垒守卫。

到了后来,五花八门新增加的门神取代了神荼、郁垒等先秦门神,门神的含意、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的延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后期新增的门神主要有“祈福类”、“道界类”、“文官类”、“武将类”及“其他杂类”等等。

一张简单画作,竟是古人保护神。


3判官钟馗

唐代,又出现了一位门神钟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们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节将钟馗图像贴在门上,用来驱邪辟鬼。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天师钟馗之像,或绘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崇恶。”据说他捉鬼的本领及威望要比神荼、郁垒高得多。

据传,一天晚上唐玄宗睡着后,忽然梦见一小鬼偷窃宫中财物沿着殿墙边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见一位相貌魁伟的大丈夫跑上殿来,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问他是什么人时,他回答说是“武举不中进士钟馗”。唐玄宗醒来后,第二天病就好了,于是请来画匠吴道子将钟馗的像画了下来,所画之像与玄宗梦中所见一模一样,玄宗大悦,将之挂于宫门之上,作为门神。

后来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常将钟馗视作祛恶逐鬼的判官,于是钟馗便成了道教驱鬼捉鬼的神将。

一张简单画作,竟是古人保护神。


4叔宝、尉迟

到元代以后,民间所贴的门神再次演变,上述诸类门神慢慢淡化,新增的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作为武门神普及最广。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转型”为门神是源于《西游记》和《隋唐演义》两部小说。

小说毕竟是小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小说情节怎样编都可以,牵强附会,真实性不太可信。在历史上,秦琼与尉迟敬德这二位大将的确曾经被太宗皇帝下诏绘制成了图像,只不过没有像神话故事里那样将二位封为“御用保安”张贴在宫门口,而是被珍藏于凌烟阁中。

一张简单画作,竟是古人保护神。


5民国门神

明清至民国期间的武将门神在全国各地各有不同,和北京民居中的门神在人物上是有区别的。如河南人所供奉的门神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赵云和马超。河北人供奉的门神是马超,马岱哥俩,冀西北则供奉薛仁贵和盖苏。陕西人供奉孙膑和庞涓,黄三太和杨香武。而汉中一带张贴的多是孟良、焦赞这两条莽汉子。北京多用白脸儿的秦叔宝和黑脸儿的尉迟敬德。还有地方供关羽、关平、徐延昭与杨波、裴元庆和李元霸、岳飞和温琼(或韩世忠)、岳云和狄雷(或何元庆、陆文龙)、赵匡胤和杨衮、胡大海和常遇春等。

一张简单画作,竟是古人保护神。


6抗战门神

自1949年建立共和国后,人们的思想发生转变,有些地方,便把刘胡兰与赵一曼、董存瑞与黄继光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民族英雄的画像、逢年过节,贴在大门上。这样以来,门神便不为门神,而演变为门画儿了。

门画儿的张贴内容,更为广泛。如彩绘福寿图、五谷丰登图,六畜兴旺图、工农建设图、儿童欢乐图、火箭腾空图、十帅跃马图、拥政爱民图、军民联欢图等。

一张简单画作,竟是古人保护神。


7门神贴法

门神分为武门神及文门神,武门神一般贴在大门上,东边为上,贴秦琼像,西边为下,贴尉迟恭的像;文门神是贴在正堂屋及厢房门上的,一般是招财进宝、五子登科之类的彩画。普通平民百姓在贴门神时,谁在左谁在右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动;如贴错了,叫“反贴门神”,按民间的迷信说法,若把门神左右的位置贴错了,一年中诸事不顺,总感左右为难。

如今时代在不停进步,渐渐的人们也放弃了贴门神的传统,它们也只能停留在老一辈人的内心深处,隐而不发了。


创作不易点个赞,发个评论再走呗,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